本文圍繞近期新華社國際财經報道中回擊海外不實論調,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的幾場重大報道戰役的創作思路和實際效果,結合工作實際,談談新形勢下如何做好經濟外宣工作,講好中國經濟故事。
一、走專業化的道路
1.“timing”,把握時機,優發制人。宣傳報道不能興之所至或突發奇想,而要巧妙把握時機,抓住“timing”,讓話題為我所用。要知道,外媒不會随你起舞,你的故事再好、願望再強,若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也隻能徒勞無功。及時發聲在對外宣傳報道工作中極為重要,時效一過,掌握話題的契機也就丢失。
理想的新聞timing有三個特征:一是熱度,即受衆關注的熱點問題;二是餘地,即話題尚有挖掘餘地;三是優勢,即外界關注中國的态度。
2016年1月下旬,索羅斯在世界經濟論壇上高調抛出“中國經濟硬着陸不可避免”“做空亞洲貨币”等妄言,此時離岸市場人民币彙率大幅貶值,經過激烈博弈,人民銀行在穩定彙率方面取得階段性勝利。在海外輿論熱度升級的時候,我主流媒體并沒有充分回應,市場渴望聽到中國聲音。為此我們迅速播發多語種稿件,主打稿件以資本市場波動和中國經濟結構性改革為切口,果斷發出中國聲音。《中國經濟轉型考驗全球投資者的智慧和勇氣》等系列稿件重事實和數據,邏輯清晰,并引用第三方觀點,說服力強。報道被《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彭博社等多家海外主流媒體,以及納斯達克、Forexlive等國際專業财經平台廣泛轉引。此文還直接刺激了境外投資機構調整倉位,彭博社以“新華社警告做空人民币者将遭受損失之後,離岸人民币彙率暫時止跌”為題,點出評論所引發的市場影響,充分體現了新華社财經報道的影響力、引領力。
2.“designing”,主動設置議題,有效管理議題。有效地設置議題,方能有效地表達中國的立場、觀點和聲音,在國際輿論場上形成主流輿論。
随着中國國際地位提升,我在國際輿論戰中逐漸實現由過去的被動應對向主動設置議題轉變。2016年5月份以來,日本利用七國集團峰會主場優勢,在南海問題上與美國等一同對我施壓。為打好這場輿論仗,我們在經濟報道領域主動設置議題,在峰會前後推出“揭批”系列報道,圍繞安倍政府經濟政策失效、日本經濟疲弱與巨額債務給亞洲和世界經濟帶來重大風險等話題,集中播發系列特稿《失效、失信與失敗的“安倍經濟學”》《日本巨債——世界經濟的風險暗流》《日本社會結構呈現“金字塔型”下陷》,引發海内外高度關注,在輿論上對沖日本的圖謀。此組稿件累計媒體采用近千家,中文網站和新媒體平台點擊浏覽量超過1000萬次;在臉譜和推特上的總浏覽達到35萬,互動量1.5萬。海外社交媒體網友對這一話題密切關注,網友YewTaiPan在臉譜留言稱,安倍正在讓數以百萬辛勤勞動的日本工作者承受他個人失誤帶來的後果,安倍毫不顧忌日本窮苦民衆。随後,安倍本人被迫對新華社有關報道内容逐一辯解。
當下,财經領域媒體紛紛組建深度調查報道團隊,在輿論跟随、熱點回應,引發思考、争鳴參與,影響以至設定政府和社會議程等不同層面作戰,我們的報道工作也有這樣的“作戰”思維和方式方法,特别是在組織方面進行預先考慮和動态跟進,随時變化調整。自2012年底以來,我們對“安倍經濟學”進行調查研究,正是這種長期跟蹤,讓我們在與安倍“狹路相逢”時做到了言之有物、從容應對。同樣,在2016年穆迪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的報道中,我們也有一番成功嘗試,從預判、搜索、緊盯到稿件的免“罵戰”和重“辨析”,從傳播時的傳統平台到新媒體、外文矩陣播發等,都引發較大反響,起到了輿論引領作用。針對熱點國際經濟大事尤其是涉華事件及時發出專業和理性的聲音,主動議題設置、有效引導國際社會輿論,一直是新華社經濟外宣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
3.“professional”,專業化的報道與專業化的團隊。經濟報道對編輯記者的調研水平和專業要求較高,西方媒體财經編輯大多是該領域專家,這是需要我們學習和不斷努力的,不過他們的中國報道偏重負面,這不是完整的中國故事,不符合實際。這就要求我們的專業化首先做到知己知彼,有針對性,要求我們立足國内,以中國概念和我們的話語體系分析國際國内事務,找準中國視角,而不是僅僅套用西方理論來解讀中國故事。
我們駁唱空的勇氣,就來源于專業記者對經濟特别是中國經濟的長期研究和建基于此的自信。2015年中國經濟在内外壓力之下仍然實現了6.9%的增長速度,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25%,境内外投資逆勢增長5%,這樣的數據誕生了《置身做空喧嚣中國緣何淡定》述評,随後2016年一季度經濟數據的“開門紅”又佐證了這一報道,所謂“資本外逃論”不攻自破。我們分析研究後發現,唱空者要麼是沒有做好功課,繼續用舊眼光看待新事物,要麼是主動為之,意圖誤導市場從中牟利。《投資中國需要大智慧》一文,直面當時離岸人民币市場的多空激戰,梳理中國貨币當局維護本币彙率穩定的立場和路徑,把中國風投市場的蓬勃态勢與過度投機行為進行對比分析,述己揭彼,及時挑明某些做空意圖所包藏的“唱空做多”把戲,提醒市場警惕。稿件播發後,《華爾街日報》評論說,新華社的評論“震懾了一些基金經理,一些交易員已開始縮減甚至完全退出了人民币空頭頭寸”。
其次,加強團隊專業化建設,加強調研是必經之路。财經采編人員需要對國際經濟熱點事件,全球經濟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等進行長期跟蹤調研。我們的做法是,對一年期内的經濟領域事件進行梳理,如對一些涉華方面的經濟熱點,像經濟增速、人民币彙率、信用評級、“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分專題建立數據庫,安排專人負責收集世界專業财經媒體有關報道、主流經濟學家的相關言論,進行分析研究,吃透财經新聞的“四方上下左右”。
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們咨詢業内專家學者,收集數據和案例,對穆迪等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的評級方法、行業信譽等進行深度調研,2016年北京時間3月2日一大早,穆迪宣布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後的幾小時内我們便迅速播發《評級中國信用應多看發展》,文章觀點被路透社、法新社、《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和《南華早報》等媒體采用,對海外輿論場産生明顯影響,有效對沖了中國主權信用及中國經濟前景負面評判的不利影響。像回應穆迪調降中國評級這樣帶有博弈性質的報道,最易陷入隔空罵戰的窘境。穆迪本次評級展望調整有一定道理,但存在主觀、片面等不足之處。我們的評論不是情緒化地反擊,不空喊口号和機械複述概念,從方法論、發展觀等角度立論,重數字論據和邏輯,用事實說話,點到了穆迪評級的軟肋,其中引用的大量中外權威人士觀點,間接體現出來中國立場,引發思考,傳播效果極好。
二、國家站位和全球視野相結合
新華社的外宣報道傳遞的是“中國聲音”,稿件必須有高度和格局,宣傳“中國方案”,體現“國家思維”。國際傳播和國際輿論戰中,重大議題設置是一個長期準備、精心籌劃和不斷努力的過程。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西方對華設置的重大議題,以及南海問題,“亞太再平衡”“中國威脅論”,都是以一種“戰略傳播”的手法逐步占據國際輿論場的。中國夢、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和“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等重大議題,在國際輿論場占據主流地位,其建基和廣大的路徑也是如此,下手之處就在于全球化所帶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避免的交互影響。
關注與我有關的國際經濟熱點,深入分析,借此推出中國立場和中國的解決方案,這是我們的方式方法。過去一年來,美聯儲啟動新的加息周期,加息引發市場對外溢效應的擔憂再次顯示美元作為主權貨币與主要國際貨币之間固有的矛盾,也凸顯推動改革的必要性。在全球經濟和金融一體化的今天,加強政策協調,推動國際貨币體系和全球治理秩序的改革,成為重要議題,這正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我國多邊外交工作的重要任務。結合這一熱點,我們對美聯儲加息帶來的不确定性及其凸顯的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金融體系缺陷、新興經濟體由此加大的挑戰和面臨的潛在沖擊、國際治理改革的必要性等話題持續發聲。報道以推動國際治理秩序改革為出發點,以金融市場動蕩與美聯儲的關系為主線,并結合我國的經濟、儲備狀況,提出國際治理改革的對策主張。
彙價漲跌,利弊兼有,但中國不僅有受益于軟貨币的出口,更有受益于硬貨币的其他資産,不使急速貶值,一個預期穩定、走勢可控的人民币更符合國家整體利益,穩定彙率變化預期是中國更大的利益所在。駁唱空就是對空頭的一種心理威懾,直接影響離岸人民币彙率的漲跌,這直接關乎國家利益的維護。
堅持國家站位的同時,我們在報道中強調“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共同福祉理念,重視和加強以價值觀和意識形态為内核的國家戰略傳播、全球視野和“道義感召力”,方能達到“赢心”目标。
近些年來,中國企業發展壯大,海外投資日趨活躍,随之而來的是西方媒體對中國資本的各種“擔憂”。因此,我們調整報道的角度和重點,着墨于中國資本投資對當地生産生活的貢獻,強調海外布局戰略是企業發展壯大後的普遍規律,而對資本規模和并購過程則簡略帶過。
另外,中國故事需要國際表達。東方重歸納,西方重演繹,西方受衆習慣“以小見大”,注意邏輯、話語規範并生動活潑。我們要提升說話技巧,提升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傳播實效,這樣,全球受衆才能聽得懂、聽得進。
三、多語種多形式報道體系建設
多語種報道是提高我國外宣報道影響力的放大器。熱點新聞事件經過多語種聯動報道,不僅擴大了傳播範圍,也容易被相應的本地媒體采用,使宣傳更貼近當地受衆,提高了宣傳效果。
多語種報道影響力的構建,一是在涉華重大敏感問題上及時發出論據充分、論證嚴密的言論性稿件,如《駁“唱空”》及《評穆迪下調中國展望評級》等重要報道,我們在中、英文版本之外推出法、西、俄、阿等小語種版本,這些小語種評論在相應的國家和地區“遍地開花”“落地有聲”。今年1月,蔡英文“出訪”拉美,在其“出訪”前夕,我們播發西文評論《中美洲國家如何搭上中國經濟發展快車》,分析中美洲發展面臨的諸多不确定性,借專家之口說出中拉合作是減少不确定性的關鍵力量這一引導性意見。稿件被蔡到訪四國和智利、西班牙的十來家主流媒體采用,有效地傳播了中國聲音,積極地配合了我外交工作。二是緊密跟蹤相應地區和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動向等熱點,适時推出後勢預判的分析性稿件。2015年末,俄羅斯經濟陷入多重困境。新華社國際部适時播發俄文評論《壓力下的俄羅斯經濟是否經得住考驗?》,三個月後我們又播發特稿《專家認為困境中的俄羅斯經濟不乏亮點》,稿件被俄羅斯及其他俄語地區媒體廣泛采用,引發對中國與俄羅斯和俄語地區加強經貿合作關系的熱議,配合了“一帶一路”這一中國倡議的實施。推動構建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多語種話語體系,宣介中國主張,化解矛盾分歧,對更好地維護我國際形象和國家利益至關重要。
在社交媒體蓬勃發展的當下,善用社交媒體平台,能更有效地将信息直抵終端受衆。新華社已在多個海外社交媒體平台開通多語種賬号,粉絲總數超過2500萬,其中臉譜英文賬号目前粉絲數已超過1500萬、推特英文賬号粉絲數也突破800萬,兩平台發布的内容獲得大量閱讀和轉發。新華社在推特發布的關于中國野生動物保護的報道,獲得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點贊和轉推,關于世界人口性别比的稿件獲得聯合國人口基金會轉發,多條專訪知名政經界人士的稿件獲得受訪者本人或所在機構轉發。
2016年12月,美聯儲加息,我們編發了一組三條英文評論。這組評論稿件内容紮實、編寫精良,因美聯儲加息預期此前已被市場消化,稿件并未在傳統的國際輿論場上掀起波瀾。但是,我們将稿件在新華社臉譜及推特賬号上發出後,意外地取得良好傳播效果,三篇稿件累計到達量接近百萬次,獲得千餘條有效評論和數千次轉發。網友RickyYong在《美聯儲加息給世界經濟帶來多重風險》一稿下評論說,美聯儲加息給世界經濟帶來多重風險,這就是世界太過依賴美元帶來的後果,為什麼隻用美元做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币?網友RandyRolph在《美聯儲加息或将幹擾拉美經濟複蘇》一稿下評論說,财富的差距是加息之所以産生風險的基本原因,當人們掙得的薪水僅夠維持基本生活時,商品價格哪怕最小幅的上漲也會産生巨大的消極影響。這些跟評不乏認可我們之處,他們對稿件的轉發又構成了“中國聲音”二次傳播;那些留言質疑我們理據的,又為今後的報道完善提供了啟發。社交媒體影響力日盛,我們要講好中國經濟故事,勢必要在創造優質内容的同時,注重與海外社交媒體用戶的互動,打造新的傳播模式,發揮優勢,實現報道效果的最大化。
責編:譚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