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今世界的逆全球化思潮及其表現
一般來說,全球化在邏輯上包含了全球化逆轉的可能性,全球主義(globalism)強化過程速度的放緩、停滞乃至全球主義由強轉弱,都可以視為全球化逆轉的征兆或證據。①從經濟上看,國際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的持續低迷便常常被認為是全球化逆轉的證據。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估計,2016年世界貨物貿易量的增長率僅為1.7%,較2015年下降1.1個百分點,連續五年低于世界經濟增長速度②。世界貿易總額則持續萎縮,2015年世界貨物貿易額較上年下降11.9%。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數據顯示,得益于全球跨境并購的大幅增長,2015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扭轉了此前三年的下跌趨勢,增長38%,但仍未恢複至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平。并且,2016年全球FDI流量增長勢頭再度逆轉,總量較上年下降13%。③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放緩或倒退,與逆全球化思潮的盛行相輔相成,構成了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發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作為一種社會思潮和全球化的發展态勢,逆全球化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保護主義擡頭。由于經濟社會問題頻現,各國政府都寄希望于通過政策調整來維持穩定的經濟社會秩序。這本來是應對問題與挑戰的積極行動,但各國在政策調整過程中均以自身利益為重,甚至以鄰為壑,由此催生了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以二十國集團(G20)成員為代表的全球主要經濟體,不斷推出新的保護主義措施,而在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方面進展緩慢。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已成為全球保護主義措施的主要推行者。根據英國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報告,2008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間,G20的19個國家成員累計出台貿易與投資限制措施5560項,而同期出台的自由化措施僅為1734項。其中,美國施行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高達1066項,居全球首位。④這表明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對外經濟政策取向已與全球化進程的要求背道而馳。并且,一國的保護主義措施往往導緻他國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這反過來又使得該國不得不采取進一步的保護主義措施。這種政策調整的惡性循環,不僅破壞了各國政策的延續性和可預期性,也侵蝕了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根基。
二是一體化進程受阻。在多邊層面,WTO多哈回合在曆經多次談判後均未取得實質性進展。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多邊貿易體制,WTO自成立以來為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和推動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在新形勢下,WTO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新的談判進程停滞不前,使其難以為世界經濟的一體化提供持續動力。在區域層面,一體化正在經曆巨大挑戰。在歐洲地區,英國“脫歐”使區域一體化進程嚴重受挫。2016年6月,英國啟動“脫歐”公投并獲通過;2017年2月,英國議會下院投票決定支持政府提交的“脫歐”法案,授權首相啟動“脫歐”程序。這意味着英國将在2017年3月底之前觸發《裡斯本條約》第50條并由此正式啟動“脫歐”談判。在亞太地區,美國新政府以“唯有美國第一”為主旨、以保護主義為主基調的政策主張為區域一體化前景蒙上陰影。2017年1月,新上台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退出曆經六年完成談判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并宣稱重新談判或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這為阻礙區域經濟一體化樹立了不良榜樣。
三是全球治理赤字。全球問題的日益凸顯,彰顯了全球治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但目前的全球治理體系并不符合民主的精神和原則。⑤由于狹隘的國家利益,全球治理出現了各個層面的赤字,全球治理的效用大打折扣,全球化也因此失去有效保障。當前,全球治理赤字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民主赤字。盡管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力量對比朝着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的方向邁進,但發達國家一直在全球治理中處于主導地位,并成為全球治理規則的制定者,而發展中國家不得不成為規則的遵守者和追随者。二是制度赤字。随着形勢的變化,一些傳統全球治理機制的結構和功能面臨調整和變革。但由于既得利益國家和國家集團的阻撓,這些調整和變革進展十分緩慢。與此同時,一些新的全球治理機制還有待發展和完善。三是責任赤字。發達國家享受了全球治理的主要權利,但受民粹主義思潮的影響,在責任面前卻盡力推脫。而發展中國家仍無法獲得與自身實力相适應的話語權。
二、中國的全球治理觀及其與全球化的内在邏輯
随着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中國已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并且在一些領域還發揮了引領作用。與此同時,中國以自身實踐逐步形成了一套對于全球治理的目标、方向和途徑的觀念體系,并由此決定了對待全球化發展的基本立場和态度。概括地講,中國的全球治理觀可以用以下四個關鍵詞加以描述。
一是開放。開放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外部世界的互動關系日益加強。無論是人口規模還是經濟總量,中國都是一個大國,這意味着中國崛起對外部的影響會很大。從某種意義上講,外部環境也是中國發展和對外政策的結果。中國的迅猛發展對世界格局産生的沖擊,使未來世界秩序變得日趨複雜。物質層面,中國對外部能源與資源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貨币層面,人民币将逐漸成為國際貨币體系中的關鍵貨币之一,并很大程度上改變現有國際貨币金融體系;制度層面,中國将尋求更為公正的國際規則;觀念層面,中國的發展模式将得到更多的認同。中國與外部世界的相互補充和共同發展正是在開放的環境中逐步實現的。
二是包容。在國際上,随着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世界各國在國際經濟交往中的不平等地位日益突出,一些國家和地區甚至日益邊緣化而難以分享全球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利益。尤其是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一些國家出于自身發展和利益的需要,加大了貿易、投資和金融保護主義力度,增加了國際社會的不和諧因素。要解決這些問題,世界各國和地區必須加強經濟協調,謀求包容性發展。包容是全球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促進因素。由于市場經濟的效率優先原則,在世界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不同的人群和地區之間的差距日益擴大。如不及時解決公平問題,必然導緻社會問題頻發,地區動蕩此消彼長。并且,社會不平等正是當前逆全球化思潮的根源之一。
三是合作。随着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國日益形成一個相互依賴的利益共同體,并且一國内部問題與國際問題相互影響和制約,兩者之間的界限也日益模糊。一國的增長和發展離不開外部經濟的良好運行,在危機四伏、複蘇乏力的世界中任何國家和地區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在全球問題凸顯的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僅靠一己之力來解決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挑戰。一國自身的問題,也往往需要依托外部力量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得到有效解決。合作是國家間關系的本質特點之一,也是化解矛盾和沖突、推動全球化進程的重要途徑。中國政府一貫重視對外交往與合作,一貫主張各國通力合作解決全球問題,共同促進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是共赢。所謂共赢,是指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讓所有參與方都能夠分享到付出努力帶來的收益。互利共赢是中國政府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理性選擇,是中國在新世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的智慧之路。在全球化時代,要建立利益和諧基礎上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不能隻是少數國家的增長和繁榮,而應該追求世界經濟的均衡增長,使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一起駛入互利、雙赢和共同繁榮的軌道。作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核心價值之一,共赢不僅符合時代的要求,也反映了世界各國的現實需求。盡管各國參與全球治理的目标不盡相同,但這些目标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聯系,這種内在聯系最終歸宿統一于世界各國的共同繁榮,讓所有相關國家和人民平等分享全球化的成果。
三、多角度傳播中國全球治理觀的理念與成效
為應對逆全球化思潮對全球化進程帶來的挑戰,世界各國都應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的改革和完善。中國是全球化進程的堅定支持者,并在全球治理領域為其他各國做出了表率。但是,一些國家對中國的理念、經驗和主張還缺乏了解,甚至對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目的和推動全球化進程的行動産生誤解。這既不利于中國塑造負責任大國形象,也不利于抵制全球範圍内的逆全球化思潮。為此,我們應多角度對外傳播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立場、主張和行動。具體來說,現階段主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宣揚中國的新理念。在國家發展領域,中國政府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創造性地規劃了未來中國的發展道路和增長方式。五大發展理念相輔相成、有機統一,不僅會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産生深遠影響,也将為世界經濟的複蘇與發展帶來利好,并推動全球化的平衡、包容和可持續發展。在全球治理領域,中國明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理念。“共商”“共建”和“共享”共同構成了中國全球治理理念的有機體系。共商,意即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則、重點領域、規則機制、發展規劃等都由所有參與方共同商議并形成共識;共建,意即發揮各方優勢和潛能共同推進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與創新;共享,意即各參與方公平分享全球治理的成果和收益。“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倡導集思廣益,各施所長、各盡所能,成果共享,充分體現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開放性和包容性,順應了國際關系民主化的發展潮流。⑥在國際社會宣揚中國的新理念,不僅本身就是抵制逆全球化思潮的有力舉措,更重要的是為應對全球化困境提供新的思路和啟示。
二是推介中國的新貢獻。在近40年的改革開放曆程中,中國以實際行動開辟了一條立足本國國情、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改革創新以及在開放中謀求共同發展的道路,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發展為世界各國提供了豐富的經驗,也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新形勢下,中國正緻力于激發增長動力和市場活力、積極營造寬松有序的投資環境以及大力建設共同發展的對外開放格局,依托“一帶一路”建設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新的動力。自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投資達500多億美元,為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就業創造了大量機會。當前,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已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之中。中國同40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同20多個國家開展國際産能合作。“一帶一路”的理念、内容、手段和目标所擁有的全球性意義,使之遠遠超出區域合作的範疇,并成為全球化新動力的創造者。在國際社會推介中國國家治理和參與全球治理的經驗和貢獻,不僅有利于展現中國智慧和力量,更有利于推動世界各國和各地區一起駛入互利雙赢和共同繁榮的全球化軌道。
三是倡導中國的新方案。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發展不均衡、發展機會不均等、發展成果分配不公平等問題日益凸顯。從深層次上講,經濟增長、合作、治理和發展模式的缺陷與障礙是當今世界經濟面臨的根本性問題。為了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經濟全球化的成果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中國領導人提出要堅定不移地引領經濟全球化進程,引領經濟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發展。為此,中國提出堅持創新驅動、協同聯動、與時俱進、公平包容,緻力于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開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和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⑦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不針對任何國家,不搞排他性的經濟集團。它與新型全球化的普惠性和包容性一脈相承,是應對世界經濟的逆全球化思潮最為全面和綜合的方案。在國際社會倡導中國方案,不僅能夠展現中國引領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大國責任,更能夠為新形勢下推進全球化注入新的動力和能量。
「注釋」
①張宇燕等:《全球化與中國發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第146頁。
②WTO,TradeStatisticsandOutlook:Tradein2016toGrowatSlowestPaceSincetheFinancialCrisis,September27,2016.
③UNCTAD,“GlobalFDIFlowsSlipIn2016,ModestRecoveryExpectedIn2017”,GlobalInvestmentTrendsMonitor,No.25,February1,2017.
④SimonJ.EvenettandJohannesFritz,FDIRecovers?The20thGlobalTradeAlertReport,2016.
⑤克裡斯托弗·蔡斯-鄧恩:《全球治理的民主赤字及其解決》,《學習與探索》2014年第10期。
⑥張宇燕:《全球治理的中國視角》,《世界經濟與政治》2016年第9期。習近平:《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人民日報》2017年1月18日,第3版。
責編:吳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