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十九大後國際涉華輿論發展形勢分析

十九大後國際涉華輿論發展形勢分析

時間:2024-11-06 09:03:50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期間,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中國進入新時代,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新時代”成為了中國的新名片。本文以“新時代”作為切入點,觀察十九大後國際涉華輿論的最新形勢與特征,對十九大後國際輿論場涉華輿論的關注重點進行總結,并在此基礎上對十九大後我國對外傳播面臨的新機遇進行分析和探究。

一、十九大後的整體國際涉華輿論

黨的十九大召開牽動全球目光,涉華國際輿論熱度也因此在十九大前後到達2017年的峰值。

利用Factiva數據庫對十九大前後八個月英文語境下的涉華報道内容進行分析後發現,十九大後,國際輿論場上的英文涉華報道數量共1932篇,環比2017年6至9月的1198篇有較為明顯的增長。随着會議結束和各項政策的落實及實際工作的開展,國際輿論場上的涉華報道在2017年11月達到頂峰,随後開始小幅下降;2018年2月份随着新年的到來和全國“兩會”的臨近,國際輿論場上的涉華報道再次出現小幅的上升。

十九大後,國際輿論場涉華報道的數量同比去年同期呈上漲趨勢,除2017年1月由于特朗普上任及其對中國的相關政策引發關注而導緻的報道量激增外,十九大後各月涉華報道量均超過了去年同期,相較去年同期更為平均穩定。

《2017年外媒涉華輿論态勢研究報告》指出,2017年,中國的影響力變得越來越大,并且是綜合性和全方位的影響力,一方面是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分量更大,另一方面則是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加快海外拓展,由此引發國際更多的關注。①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盧靜教授認為,總體來看,國際涉華輿論場上客觀、積極的聲音還在增長,無論是關于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還是關于中國外交的主張和舉措。在國際體系和國際格局處于深刻調整變化的今天,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影響将更加引發國際輿論的熱議。②

對于十九大這次決定中國、影響世界的重要會議,國外政界學界和專業智庫持續高度關注,深入分析解讀。境外主流媒體第一時間圖文并茂呈現大會開閉幕式盛況、熱議評析十九大報告,全方位點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五年來的執政成就,高度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對于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未來的重大意義,觀察了解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中國發展方向與全球定位,熱切期待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國不斷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③“新時代”不僅引發了國際關注,同時也成為了當今中國的新名片。因此,本文将以“新時代”作為切入點,觀察十九大後國際涉華輿論的最新形勢與特征。

二、英文語境下“新時代”的國際傳播

(一)英文語境下海外媒體“新時代”的傳播狀況整體概述

利用Factiva數據庫對十九大後英文語境下海外媒體“新時代”相關報道進行分析,發現其整體的傳播狀況有如下特征:

1.國際主流媒體紛紛為“新時代”發聲

從媒體來源相關數據上看,十九大後全世界共有96家媒體刊登了“新時代”相關的報道和内容,其中道瓊斯通訊社刊發“新時代”相關的報道65篇,排名第一;《外交事務》雜志和路透社以47篇和43篇分列二三位;随後依次是彭博社、《澳大利亞人報》《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泛非通訊社、《華盛頓郵報》和《俾路支省時報》。可以看出,國際輿論場中的“新時代”相關報道,國際主流媒體占據了多數。

2.美英兩國最為關注中國“新時代”

通過對新聞來源統計分析發現,十九大後國際輿論場上有關“新時代”的報道與内容分布有一定的地區性特點。美國在相關報道方面獨占鳌頭,十九大後各媒體共刊發“新時代”相關的報道和内容777篇;此外,英國對“新時代”也關注較多,各媒體共刊發相關報道201篇。

此外,根據數據統計,刊發“新時代”相關的報道和内容數量排名前列的地區主要分為四類: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瑞士在内的美歐各國;包括日本、韓國、朝鮮、澳大利亞在内的周邊各國;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在内的“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各國和非洲各國。後三類在報道和内容數量上相比英美雖然稍遜一籌,但仍占有一席之地。

3.政治話題為主,整體分布較為多元

十九大後,中國的施政方針以及随之而來的各項政策的新亮點和新變化是“新時代”的主旋律,國際輿論場對此給予了重點關注。十九大後國際涉及“新時代”的報道和内容話題範圍表明,中國政治、外交關系事務是“新時代”相關報道話題的主要部分,而從總體來看,由于“新時代”的意涵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外媒在相關報道上的話題選擇也相對較為分散,涵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環境、體育等多個方面。

4.互聯網信息技術熱度不減,新能源關注度上升

十九大後國際輿論場關于“新時代”的報道涉及到不同行業和領域。其中主要包括互聯網、雲計算、移動通信、物聯網、智能汽車、數字貨币在内的信息技術領域。而随着十九大強調“綠色發展”,替代燃料汽車、可再生能源發電等新能源技術領域也受到關注,且熱度不斷上升。

(二)中外媒體“新時代”相關報道對比

國際傳播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除了把握國際輿論場上有關“新時代”輿論風向和動态外,我國媒體面向全球的有關“新時代”報道同樣是“新時代”國際傳播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海外媒體相比,我國媒體十九大後面向全球的有關“新時代”的報道數量共1443篇,總量少于外媒;十月下旬随着十九大的召開,相關報道的數量達到了峰值;随後三個月保持穩定。

在媒體數量方面,我國使用英文對“新時代”進行對外傳播的媒體與海外媒體相比較少,根據數據統計共有25家。在報道數量分布上,我國媒體相比海外媒體更加集中,《中國日報》、新華社、人民網占據了絕大部分内容。

在内容和主題方面,由于十九大自身的政治性特點,十九大後我國媒體有關“新時代”的報道主題的主要部分與外媒大體相同,集中在政治新聞和外交事務方面。

從我國對外傳播的角度來看,我國媒體報道“新時代”的主要宗旨是向全球宣傳“新時代”的各項主張以及我國在“新時代”背景下在扶貧攻堅,反腐倡廉、綠色發展方面已取得的成就和未來的目标,通過我方媒體的報道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國際輿論,為“新時代”中國的各項倡議和發展營造較好的輿論環境。

三、關注“新時代”,國際輿論在讨論什麼?

“新時代”是十九大的關鍵詞,同樣也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詞,全球媒體都聚焦中國的“新時代”。海外媒體對“新時代”的關注及讨論重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一)政治理念和反腐動态

綜合外部關注以及内部引導,國際輿論場對于“新時代”背景下的政治走向和反腐動态較為關注。

英國《衛報》曾于2017年10月刊發評論稱,西方應該“傾聽中國的聲音”。該報社論認為,十九大報告眼界開闊,将眼光放在了超越物質需求的地方;在“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之外,對于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九大後中國在國際國内開展的一系列行動和改革都在證明着“新時代”中“我們應該傾聽他們的聲音”。④

美國《華盛頓郵報》2017年10月25号刊載題為《西方媒體依然錯誤,中國還将繼續前進》稱,中國的成功證明了“中國道路”的可行性,十九大後,中國的發展證明了習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正确性。未來,中國的政策走向和施政理念還可能成為國家發展方面的新方向和新秩序。⑤

(二)對外政策動向及“人類命運共同體”

十九大後,“新時代”下中國的對外政策及中國開展國際合作的走向也受到外媒關注,報告中提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倡議被全球特别是西方媒體重視并予以重點關注。

美國《華盛頓郵報》2017年10月25日報道,十九大報告指明了中國外交政策的走向及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将繼續堅定不移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更加深入地推動區域互利合作。⑥此外,該報還在另一篇報道中提到,“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總書記倡導的與之前西方占主導地位的全球化模式截然不同的全球合作發展模式,它是“一種不以喪失國家主權為代價,增強國家間内在聯系”的互利共赢模式。⑦

英國《每日電訊報》2017年11月9日刊發的報道援引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拉納·米特(RanaMitter)的評論稱,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國共産黨推動中國不斷前進,中國在全球事務方面将有更多話語權,中國将會在國際貿易和環境等問題上承擔更多責任。⑧

(三)經濟發展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動向牽動着全世界的經濟脈搏,外媒也對“新時代”中國的經濟走向及對外開放予以高度關注。《SNL金融雜志》《商業新聞》《投資周刊》等一些在金融投資、工程機械等領域具有影響力的媒體紛紛關注“新時代”,表明了中國在整個世界經濟和技術格局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在全球化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國的經濟動态和技術發展對于全球的經濟和技術領域的影響已經不可忽視,全球各領域和行業内媒體需要注意中國的政策變化和走向,并對這種政策變化引起的相關行業和領域的變化予以關注。

除了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予以肯定外,部分媒體也對于我國的經濟政策動向及其對全球經濟和我國國企與外企之間的競争予以關注,例如《華盛頓郵報》曾刊文關注國際企業在中國的生存狀況。⑨

四、“新時代”:中國對外傳播的新機遇

十九大後,國際輿論對于“新時代”和中國的關注程度顯著提升,國際輿論對于中國政治動向及中國共産黨施政理念、中國的對外開放及對外政策、中國的經濟發展及其對于全球經濟體系的影響都十分關注,這樣的關注不僅體現在相關報道量的激增上,也體現在相關報道涉及領域的不斷拓展和内容深度的增加。

總體而言,十九大後國際涉華輿論看待中國“新時代”發展的态度較為客觀,不少聲音希望“借鑒中國經驗”推動其他國家發展,但秉持西方中心主義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論”,提醒西方各國要注重中國在政治、經濟等領域的所謂“滲透”的聲音依然存在。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負面論調并未跳出十九大前、乃至長期以來部分海外媒體對我國形象的批評框架。可以說,在此輿論環境下,我國的對外傳播挑戰與機遇并存。

伴随國際輿論對中國關注度的提升,“新時代”可以成為“介紹中國經驗”“講好中國故事”的新切入點,并以更精準的對外傳播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進入新時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方面的變化初見成效,而随着“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深入,“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感受到了“一帶一路”倡議給本國帶來的發展新契機,希望能夠繼續深化與中國的合作共赢,如巴基斯坦和以色列;也有一些國家對于“一帶一路”呈抵觸的态度,但是國内的意見并不統一,同樣需要在輿論場上關注十九大後中國的“新時代”以及随之而來的一系列變化,比如印度。在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提出未來我國會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特别是最不發達國家的援助力度,助力縮小南北發展差距。因此中國對非援助和中非合作也會繼續走向深入,津巴布韋等非洲國家會更加重視中國的力量,對于中國的變化也更為關注。南非作為“金磚國家”之一,同樣關注中國的發展,從而進一步深化與中國的互利合作。

可以看出,我國周邊國家和亞非國家對于“新時代”的中國既有期待,也有持審慎态度的觀望。對于我國下一步的對外傳播工作而言,亦可圍繞當前“新時代”在國際輿論場傳播過程中呈現的特征與問題,着重向世界各國介紹“中國經驗”,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進程,進一步增強我國在國際輿論場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注釋」

①蔡睿智,劉珊,郝豔:《2017外媒涉華輿論态勢研究報告》,“海外輿情研究”公衆号,2018年1月10日。

②盧靜:《2017國際涉華輿論的特點》,《對外傳播》2018年第2期。

③孫明:《起航新時代開啟新篇章——國際輿論眼中的中共十九大》,《當代世界》2017年第11期。

④“TheGuardianviewonChinesepolitics:anageofambition”,TheGuardian,2017.10.24.

⑤“Westernmediaisstillwrong.Chinawillcontinuetorise”,TheWashingtonPost,2017.10.24.

⑥“XiJinpingjustmadeitclearwhereChina'sforeignpolicyisheaded”,TheWashingtonPost,2017.10.25.

⑦同⑤

⑧“PresidentXiJinping’sglobalvisionforChina”,TheTelegraph,2017.11.9.

⑨“Commandandcontrol:China’sCommunistPartyextendsreachintoforeigncompanies”,TheWashingtonPost,2018.1.28.

責編:譚震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