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雲南與湄公河流域國家開展媒體合作的策略分析

雲南與湄公河流域國家開展媒體合作的策略分析

時間:2024-11-06 08:38:44

2016年誕生的“瀾湄合作機制”為雲南對外傳播帶來了新機遇和挑戰。雲南作為中國西南一個重要的對外交流的窗口,在次區域的公共外交和對外傳播中發揮着獨特的重要作用。本文從雲南對外傳播實踐的現狀和問題出發,通過分析瀾湄合作機制帶來的新機遇,提出雲南與湄公河流域國家開展媒體合作的發展策略,從而對構建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和提升雲南媒體對外傳播能力提供啟示。

一、研究背景

“瀾湄”是“瀾滄江-湄公河”的簡稱,它是亞洲一條重要的國際河流,從中國發源,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五個國家。

“瀾湄合作”是在習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背景下提出的,是由流域六國所創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次區域合作機制。瀾湄合作是中國推動周邊外交的重要創舉,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台。瀾湄合作成立以來,創造了“天天有進展,月月有成果,年年上台階”的瀾湄速度。①

2018年1月10日在柬埔寨舉辦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領導人會議,發表了《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②(下文簡稱《計劃》)。此計劃的發表,标志瀾湄合作從培育期進入成長期。“由近及遠,從易到難”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可行路徑,瀾湄合作為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了優秀樣本,有着極重要的先行先試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在《計劃》當中,對媒體合作有詳細的介紹,表明高層已意識到媒體合作在促進瀾湄合作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雲南與湄公河流域國家具有區位優勢明顯、文化習俗接近和交往傳統深厚等優勢,所以研究雲南當前媒體合作現狀,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探索雲南在未來媒體合作進程當中的角色定位和相關舉措等問題,不僅對提升雲南對外傳播能力有着突出的探索意義和實踐價值,還對我國提高國際傳播水平、塑造良好國際形象和主導國際話語權有重要的示範作用。

二、現階段媒體合作開展狀況分析

湄公河流域國家作為中國的近鄰,在整個外交戰略中占據着重要的位置。而雲南憑借其突出的地緣優勢等因素,成為中國西南一個重要的對外交流窗口。因此,為了結合國家總體外交戰略和做好新形勢下的國際傳播工作,無論是中央還是雲南,雙方都已與湄公河流域國家開展了一定程度的媒體合作,總體上已形成全媒體參與和全景式展現的格局。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多渠道傳播網絡

1.興辦報紙期刊

由國務院新聞辦主管的有着“雲南外宣四朵金花”之稱的泰文《湄公河》、緬文《吉祥》、老撾文《占芭》和柬文《高棉》③等傳統外宣期刊,以面向對象國介紹和宣傳中國為目的,運用對象國語言進行雜志出版,消除了語言不通帶來的交流障礙。

以雲南日報報業集團為代表的主流媒體,積極與對象國媒體合作,共享信息資源,共建信息發布平台,通過影響對象國主流媒體,進而影響其主流人群。2013年雲南報業集團與緬甸金鳳凰報社合作簽約并舉行《金鳳凰·美麗雲南》新聞專刊;2015年《柬埔寨之光·美麗雲南》柬文版新聞周刊發行。④

雲南還興辦覆蓋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語新聞報刊。雲南與緬、老、越有漫長的邊境線,邊境少數民族語新聞傳播具有悠久曆史淵源和深厚群衆基礎。《德宏團結報》于1954年由中共雲南省委主辦,長期用當地民族文字(傣文、景頗文、傈僳文、載瓦文)面向緬甸進行傳播,為中緬兩國人文交流、經貿往來和增進胞波情誼搭建了新平台。2014年末,《西雙版納報》傣文手機客戶端上線,成為西南地區第一家上線的少數民族文報APP客戶端。⑤

2.廣播電視欄目合作

中央電視台長期派遣記者前往湄公河流域國家,興建常駐記者站。

由雲數傳媒、老撾國家電視台和老撾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老撾數字電視,2010年開始在老撾建設推廣地面數字電視傳播網絡DTMB,老撾成為中國DTMB标準第一個在海外規模化運用的國家,為中國電視節目在老撾的傳播搭建了平台。同時,雲南廣播電視台先後與泰國、老撾和柬埔寨合辦三場大型春節聯歡晚會,開創了中國省級電視台跨國舉辦大型春節晚會的先河,“跨國春晚”成為雲南對外文化交流品牌。2014年,雲南廣播電視台旗下雲視傳媒集團與緬甸影視管理局簽約合拍電視連續劇《舞樂傳奇》在央視八套黃金檔播出,是緬甸與國外合作拍攝的第一部大型電視連續劇。⑥

3.構建新媒體矩陣

中央除了興辦傳統面向湄公河流域國家的外宣網站外,随着瀾湄合作不斷開展,成立了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官方網站。該網站定期發布瀾湄合作進展新狀況的信息,還開設介紹湄公河流域國家的專題欄目。

“雲橋網”作為雲南面向南亞東南亞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和對外傳播交流中心,于2016年5月改版升級。從原先較單一的信息發布轉變為多元綜合信息服務平台,積極開展線下活動,豐富信息發布和網站内容,并利用新媒體優勢,建立兩微一端。⑦

(二)媒體人才交往活動不斷

近年來中央日益重視與湄公河流域國家開展交流,雙方媒體人才交流程度不斷加深。如人民日報社在北京主辦的“2017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媒體峰會”,⑧是在瀾湄合作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召開的,主要邀請湄公河流域國家媒體人才參加,就雙方在媒體領域合作交流等議題進行讨論,并取得一系列共識。

雲南自2013年起便定期舉辦相關媒體人才交往活動。如在2013年開始舉辦“中國與大湄公河次區域五國媒體定期互訪活動”,活動主要邀請國内和湄公河流域國家新聞主管部門的官員和記者共同參加。各國新聞官員在會議中對該活動高度評價,并建議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進一步提高信息和媒體合作水平,建立更加穩固的交流合作機制。

三、未來雲南與湄公河流域國家開展媒體合作策略分析

在瀾湄合作背景下,雲南與相關國家開展媒體合作,是新形勢下進行國際傳播力建設一大機遇,有利于積累經驗,增強媒介影響力。在這一過程中,雲南應當從自身實際出發,發揮地緣和文化民俗相近的優勢,通過深化媒體合作,建立自身對外傳播核心品牌。同時要考慮湄公河流域各國媒介生态各異等挑戰,不斷開展創新實踐并總結經驗教訓,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為瀾湄合作框架内其他層面合作提供有益示範和補充。

(一)角色定位: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

搞清雲南在對外傳播中戰略作用和關鍵定位應是第一步,在媒體合作進程中,雲南媒體應當扮演“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角色,積極搭建中央政府和湄公河流域國家溝通的橋梁,擔當周邊外交實踐探索者和對外傳播排頭兵,力争打造成功的周邊外交範例。隻有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向各成員國人民傳播自身希望和平發展、密切合作的願望,才能為後續相關合作積累足夠的輿論支持。

(二)制度設計:建立相關媒體合作制度來完善和促進未來合作

第一,建立常态化媒介溝通制度,通過定期興辦媒介高層研讨會等形式,鼓勵媒介上層領導就各方在一定時期媒體合作層面的問題展開交流,并對未來合作做出相應的規劃,避免溝通不暢的狀況;第二,建立新聞采編合作制度,瀾湄合作是覆蓋六國的合作,各成員國政治經濟、社會人文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性,而以往新聞采編是“單點作戰”。對于任何一國媒體,工作量都十分巨大,新聞報道不可避免難以兼顧各國狀況,必然在傳播上面臨覆蓋面窄、效果差等情況。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必須轉“單點作戰”為“集團合作”,建立新聞采編合作制度,鼓勵相關國家在合作框架内積極進行媒介資源共享,但這一工作必須建立在尊重各國媒介制度的基礎上;第三,建立媒體合作聯席會議制度,建議雲南省外宣部門和緬甸、泰國等國家相關部門進行合作,統籌協調媒體合作相關工作和發揮引導作用;第四,與廣西這樣的有共同對外傳播需求和能力的省份積極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湄公河流域國家的各項傳播工作。

(三)内容運營:建立瀾湄合作信息數據庫和相關智庫工程

當前,雲南媒體在傳播力、傳媒産業發展水平及信息生産能力等方面較落後,在湄公河地區議程設置能力和輿論引導水平亟待加強。同時,各國媒體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意識形态和文化習俗各異,且它們與雲南媒體協同合作狀況也各有差别。

筆者認為,雲南方面可以由雲南日報等主流媒體牽頭,聯合泰國《民意報》、越南《人民報》、柬埔寨《柬埔寨之光》等國家主流媒體并吸引相關民間媒體或新媒體加入來構建瀾湄合作信息數據庫,并且各成員國媒體要摒棄分歧,通過相關資金落實和完善數據抓取和采集技術來充實信息數據庫。隻有做到這些,才能為後續制作和生成覆蓋面廣且個性化并存的報道提供足夠的内容資源。

構建瀾湄合作信息數據庫,對于雲南媒體來說,具有巨大的優勢。由于自身實力和傳播策略的區别,之前的媒體合作以官方話語為主,帶有明顯的宣傳色彩,傳播内容上也呈現國内和國外基本相同的局面,這使得傳播效果大打折扣,很大程度上沒有抵達基層群衆心中。通過構建瀾湄合作信息數據庫,積極吸引湄公河流域各成員國媒體加入,不僅有利于打造協同共進内容生産體系,提高内容運營質量,還實現了深化媒體合作水平,傳播上達到了拓展傳播面和個性化并存的目的。

瀾湄合作信息數據庫的構建,使得内容運營所需的“量”得到保證,而智庫工程的建立,則能有效提高内容水平。這方面主要是鼓勵各界人才加入,建設媒體合作高端智庫。同時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優化整合研究資源,鼓勵定期發布研究成果來增強該智庫的影響力和權威性,為媒體合作提供咨詢建言和高水平參考。

(四)渠道建設:聯合打造全媒體傳播渠道,深化民間溝通交流

在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赢等原則指導下,雲南媒體首先必須抛棄以往單幹式思維,改變媒體資源分散使用的情況。并帶頭與其他成員國媒體一起,優化整合境内媒體資源,打破合作界限,打造全媒體、高品質傳播平台,來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

其次,要鼓勵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積極與各成員國媒體進行合作和分工,豐富全媒體傳播手段,提升傳播參與性和互動性,并加強新媒體技術研發和利用。一方面要利用傳統媒體品牌形象,持續加強其在當地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如發揮《雲南日報》、老撾《人民報》等各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新媒體傳播範圍廣、受衆群體多等優勢,如酌情建立瀾湄合作官方社交媒體平台,并将其作為發布信息的基礎平台。通過媒體融合,打造全渠道和融合式傳播網絡。

最後,要有全局思維,即深化民間層面溝通交流,而不僅僅局限于官方領域。民間的交流合作,主要是開展一些高品質文化工程,它們以其大衆性強、門檻低等特點,具有官方層面交流所缺少的優勢。如雲南可以在當地定期舉辦“中國電影周”“優秀電視劇展映會”“佛教文化交流”等活動,開辟海外市場,拓展中國在當地影響力,增強當地民衆好感。

(五)人才培養:建立媒體人才定期培養制度

媒體合作的過程中,跨文化傳播是必須考慮的一大問題。不同的宗教背景、地緣因素和政治經濟環境産生不同的文化傳統、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編碼方式,都會影響媒體人行為準則和媒體合作的效果。因此媒體人必須注重提升自身傳播技巧,考慮當地受衆的媒介接觸習慣和文化背景,尊重差異性。也就是說,瀾湄合作下的媒體合作,需要的是全能型媒體人才。

針對這一情況,雲南媒體可以聯合其他國家媒體建立媒體人才定期培養制度。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第一,組織專家研發媒體合作系列課程教材,為媒體人提供關于瀾湄合作的第一手資料,在未來力求把其打造為面向媒體人才培養的教科書;第二,建立媒體人才定期定點培養框架,通過舉辦人才培養培訓班等形式,把人才送到指定國家進行培養,使之對當地的社會人文和媒體發展狀況有更為深入而全面的了解;第三,人才培養按照合作目的要有具體分類,主要涉及對外溝通、内容生産和渠道推廣三大方面,并針對這些方面培養相關人才。

(本文系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形象在緬甸媒體中的自塑與他塑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号:15YJC860038)

「注釋」

①趙明昊:《李克強主持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時強調攜手打造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人民日報》2016年3月24日。

②《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人民日報》2018年1月11日。

③王林、李曉霞:《“一帶一路”戰略與雲南媒體國際傳播力建設》,《思想戰線》2015年第3期。

④同③。

⑤同③。

⑥同③。

⑦陸月玲:《雲橋網改版上線構建輻射周邊的新媒體傳播平台》,新華網雲南頻道2016年5月21日,http://www.yn.xinhuanet/2016ynnews/20160521/3156231_m.html。

⑧《2017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媒體峰會》,人民網2017年12月20日,http://tv.people.cn/n1/2017/1219/c43911-29715220.html。

責編:譚震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