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雲南衛視和廈門衛視兩家地方媒體利用自身優勢,分别在泰國、緬甸和馬來西亞設立記者站,為國内媒體在東南亞地區的拓展開創了新局面。其中,廈門衛視2016年8月與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合作,大動作建立記者站和演播室,尤為引人注目。廈門衛視是中國大陸第一個以閩南文化為特色的衛星頻道,東南亞華人中,祖籍在閩南地區且通曉閩南話的人口逾1000萬,廈門衛視因地域和語言特色,與海外華人有天然的貼近性,具有将新聞觸角伸向東南亞地區的天然優勢。筆者之一雷蒙作為廈門衛視馬來西亞記者站首任站長,在東南亞駐點采訪近半年,組建并帶領團隊在東南亞多國多地采訪,積累了諸多有益的實踐成果。在此基礎上,本文從多個視角和維度,對“一帶一路”背景下東南亞電視新聞創新實踐進行論述。
一、時效新聞助力“一帶一路”文教合作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文化教育合作因為基礎好、項目多,較快地在各個領域鋪開,并在近兩年取得實質性突破,同時,文化教育涉及面廣,事件新聞性強,不少與民衆切身利益相關,因此在東南亞地區采訪新聞,從文教領域的合作切入,具有先天的優勢和可持續性。
第一所在海外設立的中國知名大學分校——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是“一帶一路”文教合作的典範,也是新聞報道的“富礦”。該校從2015年開始對外自主招生,2016年7月開始通過中國統一高考招收中國學生。學校的建設規模、師資力量、教學方式、文憑含金量,不單是應屆學生和家長的關切,也是大批中學生家庭渴望了解的内容。廈門衛視在馬來西亞的記者站,就設立在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内,筆者與同事2016年8月開始,抓緊采制了一批報道,回應了觀衆的需求。如《廈大馬來西亞分校9月份共開設12個專業面向全球遴選師資管理隊伍》,采訪了學校學術部負責人張穎,介紹了師資的情況:“其中30%是從本部選派過來的,剩下的老師是我們從當地還有海外以及台灣招聘的。”①又如《廈大馬來西亞分校第二座宿舍樓投入使用》的報道,記者深入新落成的宿舍樓和體育場館,實地采訪拍攝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屋内還配有空調、熱水器等家電。宿舍分單人間、雙人間以及套間等多種供學生選擇”。②2016年9月22日深夜,學校迎來首批中國本科新生,記者在吉隆坡機場采訪,記錄了重要時刻,反映了學生對海外求學的期待,以及校方對于未來的信心。這些報道題材新穎,時效性強,内容具體,滿足了觀衆對于這方面新聞産品的需求,在網絡上也被多個平台廣泛轉載,點播量達到數十萬次。
二、經貿新聞帶動企業“走出去”
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中資中企近年來大批落地東南亞。一方面為當地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管理經驗,促進了當地産品的更新換代及産業不斷升級,另一方面也盤活了當地的産業鍊,為上下遊企業,相關周邊産業的發展注入了新血液與活力,并為當地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增加了當地民衆的家庭收入。這些企業響應國家号召“走出去”,在東南亞各國投資設廠的過程中,勢必會遇到諸多不可預料的困難,如何和當地政府、企業友好合作?如何解決不同國家雇員間的文化差異?中方的優勢技術與資金,如何嫁接到海外的項目?這些問題與困難的解決,往往具有極強的故事性與矛盾性,通過深度挖掘,既可以滿足時下觀衆個性化的收視需求,也可以通過故事,呈現出“一帶一路”劃時代的曆史意義。比如廈門衛視駐馬來西亞記者采寫的新聞《“中國制造”列車組開進馬來西亞方便當地民衆出行》,介紹了中國高端軌道交通裝備在馬來西亞的發展情況。記者敏銳地捕捉到馬來西亞城際鐵路采用的是一米寬的窄軌軌道,對列車高速運行時的平穩性和車體強度提出更高要求,而“中國制造”的列車産品,運用技術上的優勢,保障了當地民衆出行的便捷與安全,先後獲得10多個項目的訂單,得到許多乘客正面評價。同時,記者也走訪了中國軌道企業在當地的分公司和子公司,這些公司雇傭大量馬來西亞技術工人,解決了就業,而維修、養護、運營的本地化,也降低了維護成本。又如,廈門衛視2017年5月推出的系列報道《機遇之窗》,關注了全球最大玻璃制造商信義玻璃到馬來西亞設廠,廠商負責人接受記者訪問時就表示:“馬來西亞過去缺玻璃,中國的投資一方面替代了馬來西亞玻璃的進口,二來帶動了我們國家整體設備的出口。”③通過深入的采訪,記者在新聞中提到:“……當地落後、小型、高能耗、低效益的玻璃業一舉提升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并為馬來西亞節省了每年13億馬币的進口玻璃費用。”④這樣的事例,充分印證了“一帶一路”倡議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可以實現國際合作間的“雙赢”,回應了觀衆的疑惑和關切。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走出去”之後,需要在海外重新建立品牌知名度,大企業需要擺脫被國際媒體打上的“财大氣粗”的刻闆印象,小企業需要獲得更高的關注度,快速打開市場,因此海外企業都十分歡迎中國媒體的采訪與報道,特别是在當今互聯網時代,即便是中國媒體所制作的新聞,隻要可看性強,關注度高,必然通過不同的媒介廣泛傳播,到達企業所在國的民衆中,這對于在海外發展的中國企業來說,是他們急需的支持。比如互聯網巨頭阿裡巴巴創始人馬雲,2017年3月22日在吉隆坡與馬來西亞時任總理納吉布共同啟動全球首個數碼自由貿易區,廈門衛視駐馬來西亞記者趕制了新聞《大馬擁抱阿裡全球首個數字自由貿易區啟動》,介紹了“數字自由貿易區”的意涵和對馬來西亞的助益之處——“馬來西亞‘數字自由貿易區’将被打造成物流、支付、通關、數據一體化的數字中樞,成為該國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以及馬來西亞中小企業通向世界的窗口。”記者在稿件中特别點出:“(該合作将)創造出全球化的‘數字絲綢之路’。”⑤對于阿裡巴巴這樣的企業,在中國國内擁有極高知名度,相關資訊也有廣泛的傳播渠道,但是放眼國際,要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提升全球競争力,仍需要向各國民衆進一步說明企業的發展模式和投資方向,這當中,媒體借助其多渠道傳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諸多題材可供深度挖掘。
三、以華人華僑及華社為紐帶拍攝凝集人心
據估算,東南亞華人華僑總數約3348.6萬人,約占東南亞總人口的6%,約占全球4543萬華僑華人的73.5%。其中,20世紀80年代以後進入東南亞的中國移民及其眷屬,即所謂新移民,至少在250萬人以上。⑥華人華僑在東南亞的人口數量穩定在較高水平,且不斷有新移民補充,得以形成族群更疊,這一族群與中國長期保持緊密的聯系,對中國有天然的親近感,且保留着中華文化的傳統,東南亞地區的新聞報道可以圍繞該族群的生活與工作展開,尋找具體事例或個體以展開專題報道,以情感為紐帶打動觀衆。
在東南亞某些特定地區,華人聚居,并經過幾代繁衍,所占人口比例遠大于原住民,比如馬來西亞吉膽島上的五條港村,該村村民99%以上是華人,先民來自廈門同安澳頭村,以集體捕撈蝦米為業。筆者和同事在重要傳統節慶前來到五條港村,通過拍攝和采訪制作了專題《馬來西亞五條港海外“最純”同安村》,呈現了五條港村的傳統習俗、祖先宗祠、傳統燈号、閩南特色老街等等,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閩南傳統文化在海外的傳承。其中,像手工七星網、貼燈号風俗等,在閩南地區都已經比較少見,甚至面臨着失傳的危險,卻在馬來西亞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村子裡的幾代華人,用閩南話說出的質樸的故事、感悟,彙聚了海外華人華僑對原鄉以及原鄉文化的眷戀。尤其是第四代華人高樹杉,堅持要用傳統文化教育自己的子女,堅持要回原鄉續族譜,讓觀衆們看到了在海外華人族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該片不但入圍了中國廣播影視大獎,還在當地華人圈産生很大反響,巴生港、怡保、槟城、馬六甲、柔佛州等地的海外華人們紛紛在社交媒體上轉載,同時也成為2016年馬來西亞“金同廈會館”周年慶的主題影片。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黃惠康看到片子後,還在國慶節期間專門到五條港考察,與鄉親們座談。此類專題報道,不僅增強了中國觀衆對東南亞鄉親的了解,聯絡了鄉情,也增強了華人在東南亞的自信心。
四、挖掘多元文化讓東南亞與中國關聯
東南亞國家無一例外都是多民族國家,東南亞民族國家的文化,是一種以主體民族文化為主、以少數民族(部族)文化為輔的多元文化。⑦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為電視新聞的制作帶來新鮮的素材,同時也是觀衆,特别是中國觀衆感到新奇并希望深入了解的。
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槟城,有許多被稱為“娘惹”的土生華人,他們是明清時期“下南洋”的中國移民,與當地土著人通婚後所繁衍的族群,樣貌、語言、信仰已經和漢族産生較大差異,但是卻保留了許多中國的傳統習俗,這些習俗很多在中國已經消失,在這些地區依然代代相傳。筆者與同事共同采寫的《追尋鄭和足迹體驗娘惹文化》,專訪了第五代土生華人李潤添,并對他的老宅(博物館)進行拍攝,還原了土生華人的真實生活,反映了他們将先進商業理念和農墾技術帶到當地的事實。節目内容新穎,畫面精美,宣傳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長期友好關系,對于觀衆了解曆史、豐富見識,也有很大幫助,具備很強的收視粘性。
再比如廈門衛視制作的《美在大馬:探訪吉蘭丹皮影戲》系列報道,記者來到馬來西亞皮影戲的發源地吉蘭丹,找到當地僅存的華人皮影戲表演者楊福成采訪并拍攝。吉蘭丹的皮影戲來源于中國的北方,但演出的配音用的是“當地福建話”(類似閩南話),皮影戲的樣式和配樂又受到鄰國泰國的影響。這樣的新聞,對中國的觀衆來說,具有一定關聯性,同時充滿了神秘色彩,可引發他們的收視興趣。
五、聚焦突發事件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新聞報道的影響力,是綜合性媒體的核心競争力之一。東南亞地區人口稠密,與世界連接密切,近年來,因政治、宗教、事故等問題而引發的突發事件并不少見,而且常常引發全球關注,對于布局東南亞地區的媒體而言,緊抓這類突發事件的報道,可以在短時間内提升自身在國内外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2014年3月8日,吉隆坡飛往北京的馬來西亞航空MH370航班失聯,239名乘客中,有154名中國公民。中央電視台及時跟進,特派多路記者,與馬來西亞駐點記者配合,滾動播發新聞,并對重要發布會和搜救行動現場直播。值得一提的是,央視在澳大利亞副總理新聞發布會、中國軍機抵達澳大利亞基地和中國駐帕斯總領館發布會上實現了三次全球獨家直播,直播信号被CNN等多家國際媒體采用,⑧在全球熱點事件中扮演着自己獨特的角色,也促使CCTV品牌進一步邁向國際化。
廈門衛視等地方城市媒體,雖沒有中央級電視媒體成熟龐大的駐點網絡與報道系統,但是在單一突發事件中,駐點記者利用在地優勢,亦可作出時效性強、影響力大、關注度高的新聞。2017年2月13日,一名朝鮮籍男子在吉隆坡機場遇刺死亡,成為全球熱點事件,馬來西亞警方負責事件的偵破,廈門衛視駐點馬來西亞的記者及時跟進,在重要地點守候消息,參與多場不同類型發布會,發回十多篇報道與連線,整體報道的時效與規模,不輸于國際媒體與央媒,回應了觀衆的關切。與此同時,該事件在新媒體上持續發酵,出現了諸多與事實偏差較大的報道甚至是“謠言”,記者來自一線的一手報道,以事實為準則,有理有據,内容準确,在媒體的競争中占得優勢。
“一帶一路”沿線情況複雜,存在諸多不定因素,在這種情勢下,新聞媒體深入東南亞等地區,采訪制作新聞,對于區域間互相了解、人民友好往來,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價值。本文借助部分具體事例和筆者近年來的新聞業務經驗,對東南亞電視新聞的創新與實踐進行探讨,為中國媒體在東南亞展開工作提供參考,并希望能有效助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順利進行。
「注釋」
①《中國老師走出去!廈大馬來西亞分校小學期結束》,廈門衛視《東南亞觀察》,http://tv.xmtv.cn/2016/08/27/VIDEwGyRk067V8DhWKoCBKeF160827.shtml,2016年8月27日。
②《廈大馬來西亞分校第二座宿舍樓投入使用》,廈門電視台《廈視直播室》,http://xiamen.xmtv.cn/2016/08/06/VIDEi9ZaIijiUMdtuy8rtkeb160806.shtml,2016年8月6日。
③《機遇之窗(二):中國企業“抱團出海”助力“一帶一路”創雙赢》,廈門衛視《兩岸新新聞》特别節目《絲路交響》,http://tv.xmtv.cn/2017/05/16/VIDE0SRgMNPuGxAaU1TiVJfc170516.shtml。
④同上。
⑤《大馬擁抱阿裡全球首個數字自由貿易區啟動》,廈門衛視《兩岸新新聞》。http://news.xmtv.cn/2017/03/22/VIDEsoXwg8Lt0yyTYITiVCYo170322.shtml,2017年3月22日。
⑥莊國土:《東南亞華僑華人數量的新估算》,《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
⑦陳衍德:《東南亞的民族文化與民族主義》,《東南亞研究》2004年第4期。
⑧張麗、孫璐:《中國電視媒體如何提升國際新聞傳播力—從央視馬航事件報道說開去》,《新聞大學》2014年第4期。
責編:朱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