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依托孔子學院構建全球教育共同體

依托孔子學院構建全球教育共同體

時間:2024-11-06 08:30:12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同住“地球村”,各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相互依存、休戚相關,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共同面臨層出不窮的風險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獨自應對,也沒有誰能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作為有13億多人口的國家,中國保持長期穩定發展,本身就是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貢獻。

近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各國人民學習漢語、了解中國的需求不斷增長,全球範圍内的“漢語熱”“中國熱”持續升溫,目前已有146個國家和地區設立525所孔子學院和111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孔子學院是漢語國際傳播的重要渠道、中華文化的傳播載體、世界認識中國的窗口、人文交流的廣闊平台,它帶給各國人民的,不僅僅是學習中國語言文化的機會,更是理解與友誼的“解碼器”、深化互利合作的“金鑰匙”。①孔子學院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承載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天然使命。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之下,依托全球孔子學院構建一個和諧、包容、共生的全球教育共同體,應成為題中應有之義。

一、全球教育共同體的内涵

“共同體”一詞英語“community”源自于古法語中指稱夥伴關系或者有組織社會的“comuneté”,而後者是從拉丁語中專指“共同持有東西”的詞彙“communitas”延伸而來。社會學中對共同體的内涵曾有很大的争議,上世紀中期,關于“共同體”不同的定義就達49種。②發展至今,“共同體”的衍生概念非常寬泛,如利益共同體、政治共同體、經濟共同體、關系共同體、民族共同體,等等。本文中的“共同體”概念,引申自德國著名哲學家、社會學家費迪南·滕尼斯(FernandTonnes,1855-1936)在1887年出版的經典文獻《共同體與社會》(CommunityandSociety)中對“共同體”概念的界定,即:“通過某種積極的關系而形成的群體,統一對内、對外發揮作用的一種結合關系,是現實的和有機的生命組合。”其中,由個體意志決定的、相互發生關系的群體,是共同體的基本條件,對内對外發揮作用是共同體的功能,現實和有機的生命是共同體的本質。

英國著名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HerbertSpencer,1820-1903)提出“教育為未來生活之準備”的理念,教育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承手段,随着人類的産生而産生,并随着人類社會的發展而豐富。當今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和不同社會制度所組成的世界,各國人民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之下,教育不僅關系個人、國家、民族的發展,更擔負着促進文明交流互鑒、謀求人類共同利益的責任,構建一個和諧、包容、共生的全球教育共同體,将有助于整合多元文化下的教育環境,促進全球教育的健康、平衡發展,它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題中應有之義。教育共同體的構建指的是各成員機構充分發揮自主性,以共同使命的達成為發展目标,在一定的規則和制度維系下實現開放、共享、自治的過程。

二、孔子學院的特色

自2004年第一所孔子學院在海外創辦,截至2017年底,已有146個國家和地區設立525所孔子學院和111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中外專兼職教師數達到4.6萬人,累計開設漢語班次41萬個,各類學員達916萬人,③是全球覆蓋範圍最廣、影響力最大的教育網絡之一,成為中國教育走向世界、融于世界的典範。根據《孔子學院章程》,孔子學院的設置遵循外方實際需求和主動申請的原則,在中外雙方友好協商、達成一緻的基礎上,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遵守章程,提供以漢語教學為基礎,涵蓋雙向人文交流、高層次學術研究等多層次、多領域的服務,以及為中外高校合作培養漢語教學國際師資、建立漢語國際推廣基地、推動中國高校“走出去”搭建橋梁,促進提升中國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水平。遍布全球的孔子學院網絡既初現構建教育共同體的基本要素特征,同時呈現出基礎性、自主性、綜合性、包容性與和平性的顯著特色。

1.基礎性。語言學習和交流在人類交往過程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廣泛性和持久性的作用。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是不同國家和民衆之間加深理解與友誼的橋梁和紐帶。漢語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之一,對于漢語非母語群體來說,學習漢語不僅意味着了解富有魅力的中華文明,也意味着掌握了與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打交道的工具。全球孔子學院以漢語教學為基礎職能,走出了一條既具有中國特色又符合國際慣例的語言文化傳播之路,成為全球最大的漢語教學網絡,為促進中外“民心相通”發揮着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2.自主性。自願、自主、自治的精神體現在全球每一所孔子學院從申請設立到合作運營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根據《孔子學院章程》規定,各孔子學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孔子學院的設立由外國大學、孔子學院總部、中方合作大學三方協商,以屬地化、本土化決策為主要特征。各孔子學院理事會由中外雙方大學推薦人員共同組成,人數比例由雙方協商确定,共同審議孔子學院的發展規劃、年度計劃、項目方案及預決算、人事任命等。院長負責孔子學院的日常運營和管理。各國孔子學院因國施策、因地制宜、靈活開展教學和文化活動,保證了較為獨立自主的運行方式。

3.綜合性。孔子學院曆經10多年發展,已成為集語言教學、文化交流、學術研究和社會服務于一體的綜合平台。以2017年為例,在漢語教學工作之外,全球孔子學院累計舉辦各類文化活動4.2萬場,受衆達1272萬人次,積極服務中外校際、省際友好關系、經貿往來、人文交流等各領域合作。我國教育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中提出聚力構建“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以加強合作、互學互鑒,謀求共同利益、直面共同命運、勇擔共同責任。孔子學院目前在“一帶一路”沿線53個國家設立140所孔子學院和136個孔子課堂,占全球孔子學院總數約27%,未來可以“一帶一路”為起點,為沿線國家培養更多漢語人才,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語言互通和文化交流,真正成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中一支重要力量。

4.包容性。孔子學院從語言入手,以文化交融,本身就是一個生機勃勃、開放包容的教育體系。依托孔子學院實體建設,全球開設漢語課程的教育機構數量、學員規模、師資人數增長迅速,漢語教學和中國文化活動進入社區,深植草根。韓國作為目前全世界漢語教學規模最大、漢語教學市場最發達的國家,據不完全統計,其5000萬人口中,有1060多萬人在學習漢語,數量居全球首位,其中大學生350萬,中小學生610萬,社會人士100萬。④在英國、智利、新西蘭、泰國、肯尼亞等國家,孔子學院的服務對象從大學到職校,從公立機構到民間機構,從線下到線上,學員範圍從政要到平民,從公務員到職員,形成了包容性極強、覆蓋面廣泛的全球教學網絡。

5.和平性。和平性是構建孔子學院教育共同體的根本前提。古今中外各國語言大規模全球傳播的實現,往往帶有暴力和殖民主義色彩,如英語奠定全球110個國家的母語、官方語言或普遍的第二語言地位,與大英帝國時期的全球殖民曆史密不可分。⑤縱觀漢語的全球傳播曆程,更多是通過移民、商貿往來、文化交流等和平渠道,和平、和睦、和諧的基因深植在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演進曆程之中。孔子學院始終踐行中外合作辦學模式,雙方共建共管、共有共享,與世界各國人民坦誠交心、以心換心,使我們在世界各地“朋友圈”越來越大。

三、構建全球教育共同體的路徑

共同體,由精神層面的共同使命感驅動,與社會不同,後者主要依靠現實層面的制度建構維系。因此,孔子學院全球教育共同體首先應該是一個精神共同體。14年來,作為非營利性教育機構的全球孔子學院秉持“相互尊重、友好協商、平等互利”的校訓,在實踐中獨創并深化了中外合作辦學模式,注重發揮民間主體和市場機制作用,吸引了地方、學校、企業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煥發出勃勃生機,這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則一脈相承。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國際國内重要場合100多次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體現了中國将自身發展同世界共同發展相統一的全球視野、世界胸懷和責任擔當。目前,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已被寫入聯合國安理會、社會發展委員會、人權理事會的多個文件。這表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開始赢得國際社會的認同,是新時期孔子學院教育共同體踐行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新使命的曆史機遇。

其次,教育共同體是一個交往互動的動态變化過程。“交往、共享、協調參與是道德法則和目的普遍化的唯一途徑。”⑥孔子學院作為教育共同體的組成形式,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成員之間彼此相關、互通有無、自主自新,可根據其服務對象、所在地域、中方合作機構等多個維度進行網絡化的集體交往,如全球孔子學院、獨立孔子學院課堂,以及其下設課堂、教學點實體超過2000個,每年由各孔子學院聯合召開數十個區域、國别聯席會議,中方院校召開所承辦孔子學院會議,孔子學院總部召開一次全球孔子學院大會,是推動各成員之間交流辦學經驗、分享共同特質、提升集體榮譽感、促進文化差異相互交融的有效形式,從而不斷激發成員創造力,推動共同體的動态健康發展。

再者,教育共同體存在于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關系之中。⑦2017年,全球孔子學院現有中外專兼職教師4.6萬人,開設各類漢語教學班次7.3萬個,各類學員230萬餘人,教師和學生群體之間的關系特點千差萬别,這就需要通過不斷完善的制度和規則來維護教學關系以及教育共同體的正常運轉。構建全球孔子學院教育共同體,要推進教師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教學資源、教學方法的标準化、系統化建設,并結合各國、各地相關政策、需求特點,制定“統分結合”的教學指導體系,同時,不斷适應各國學生信息化、智能化學習需求,實現從傳統教學模式向以信息化為主的現代教學方式轉變。

最後,漢語作為全世界使用人數最廣的語言,具有一定的公共産品特性,而漢語作為孔子學院的主要傳播内容,又賦予孔子學院教育共同體和平性、包容性的精神特質。未來孔子學院應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為指引,在語言教學的基礎上,不斷挖掘、拓展其文化功能,為需求日益旺盛的中外國際交往創造機會、搭建平台,同時向英國文化委員會、歌德學院等機構學習有益經驗,增強公益性,強化國際性,進一步推動全球教育共同體目标實現。

四、結語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之中,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在全球治理的任何一個領域,沒有中國的參與都難以取得成功,世界也期盼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為應對全球性挑戰提出中國方案。全球教育治理作為全球發展治理的一項重要内容,在全球治理體系中擁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出,要實現“到本世紀中葉中國教育将穩穩立于世界教育中心,引領世界教育發展的潮流,中國教育标準成為世界标準”,就必須科學謀劃、統籌推進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與人文交流工作,主動在全球教育發展議題上提出新主張、新倡議和新方案,構建孔子學院全球教育共同體就是其中之一。孔子學院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承載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天然使命,要在促進中外語言文化交流合作和互學互鑒,推動多元多彩的世界文明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注釋」

①劉延東:《深化合作、創新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在第十二屆孔子學院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國家漢辦官方網站2017年12月12日,http://www.hanban.org/article/2017-12/12/content_711305.htm。

②Hillery,GeorgeA.,Jr.,“DefinitionsofCommunity:AreasofAgreement”,RuralSociology,20(4),1955,pp.111.

③同①。

④柴如瑾、王忠耀:《前所未有的漢語熱》,《光明日報》,2017年10月28日,第9版。

⑤TheMostSpokenLanguages,theglobalist,2017-12-31,www.theglobalist/languages-culture-english-united-states-united-kingdom.

⑥[美]約翰•杜威:《哲學的改造》,許崇清譯,商務印書館1958年版,第122頁。

⑦林上洪:《“教育共同體”刍議》,《教育學術月刊》2009年第10期。

責編:譚震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