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印度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看法及中國之應對

印度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看法及中國之應對

時間:2024-11-06 08:26:11

目前學術界研究“一帶一路”倡議,主要有兩個角度,一是探讨如何把我們的倡議和理念傳遞給沿線國家,使這些國家更容易接受;二是考察外國人怎樣看待“一帶一路”倡議,我們應如何應對。本文主要從第二個角度出發,深入探讨印度對“一帶一路”的看法及其原因,以及我們如何應對。

總體上看,印度不接受“一帶一路”倡議,對其充滿疑慮和警惕,但同時又覺得中國有利用價值,所以在一些非“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項目上,尤其在一些對印度有利無害的項目上,希望與中國合作。下面,我們追根溯源,對印度的這一态度進行全面評述。

一、中印之間的結構性沖突決定了印度對中國的猜忌和不信任

中印之間的結構性沖突主要表現在曆史積怨、現實矛盾、大國競争等方面。

(一)曆史積怨主要是1962年的中印戰争及其産生的深遠後果。新中國成立後,中印關系一度很親近。尼赫魯總理為了将印度打造成“有聲有色”的大國,希望将中國打造成它的“小弟”,主動向中國示好:力排衆議邀請中國參加萬隆會議、打破西方封鎖,主動放棄對西藏地方勢力的支持和在西藏的特權。但是,尼赫魯不顧中印之間領土糾紛衆多的現實,堅持認為印度已做出最大讓步,跟中國不再有領土糾紛,不能接受中國希望“談判解決領土糾紛”的合理訴求,并且采取強硬措施,向非武裝化的争議地區派兵,終于引發了1962年的中印邊界戰争。戰争結果是印度慘敗,尼赫魯政府垮台。為推卸責任,尼赫魯将戰争的原因歸咎于中國“背信棄義”,在國内大造輿論,使印度人普遍對中國産生深刻的敵意和不信任感。中印戰争後,印度倒向跟中國交惡的蘇聯,中國則扶持巴基斯坦以制約印度,中印兩國的結構性矛盾和不信任情緒進一步被深深框定。直到今天,很多印度人,尤其是很多軍政要人,仍然對1962年的戰争耿耿于懷,對中國充滿敵意和警惕。

(二)中印之間存在大量難以解決的重大現實矛盾,這進一步強化了印度對中國的敵意和不信任感。首先,中印之間存在大量領土糾紛,中國的藏南地區(即印度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絕大部分)一直被印度占領,阿克塞欽雖已歸中國控制,但印度拒不承認并一直對中國有領土要求,其他零零碎碎的中段争議地區也有幾小塊。領土問題牽動兩國神經,中印邊界地區頻繁出現的“越境沖突”和對峙事件,使得中印彼此對對方保持高度警惕。其次,在聯合國改革問題上,印度希望安理會擴容、自己成為常任理事國,日本、德國與印度同病相憐,積極支持;美國為拉攏印度制衡中國,也暗中許諾。但是,中國考慮到安理會擴容可能引起表決結構的巨大變化,希望安理會保持穩定、不急于大改,這讓印度感到,其入常的阻力主要來自中國,對中國非常不滿。再次,在核武器問題上,印度公然違反國際禁令進行核試爆,引發印度和巴基斯坦核競賽。在面臨國際社會制裁時,印度竟然向美國暗示,其發展核武器是為了應對中國威脅。于是美國放棄制裁,拉攏西方國家支持印度,還與印度簽署核能合作協議,支持印度加入核供應國集團。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憑一己之力阻止印度加入核供應國集團,突顯了中印兩國在這一問題上的矛盾,強化了印度對中國的敵意。最後,在印度與巴基斯坦關系上,印度一直希望中國減少對巴基斯坦的援助,支持印度在聯合國框架内制裁巴基斯坦。但是,中巴友誼牢不可破,印度制裁巴基斯坦的提議多被中國否決,印度對此耿耿于懷。

(三)印度的自負和大國心态,決定了其把中國視為競争對手。印度自獨立建國以來,一直希望成為“有聲有色”的大國、不做二流國家。不管現實情況如何,印度一直有一種強烈的大國情結,做不成世界大國也要做地區大國,至少做南亞大國。基于此,印度将南亞地區和印度洋看作自己的勢力範圍,甚至出台政策,要求南亞國家有事應優先找印度幫忙,否則就是冒犯印度(英迪拉主義);為拉住南亞各國,印度也嘗試通過有利于小國的“不對等合作”對尼泊爾等國産生影響(古傑拉爾主義)。在這一背景下,印度非常警惕自己身邊出現一個競争性大國“侵蝕”自己的勢力範圍。但不幸的是,日益發展壯大的中國恰恰是這樣一個大國。所以,印度對中國具有很強的提防心理和幹擾沖動,對中國跟南亞國家的交往充滿焦慮和不滿。

二、印度對中國的提防和自負決定了其反對“一帶一路”倡議

印度将中國視為最大的安全威脅之一(另一個是巴基斯坦)。面對中國提出的規模龐大的“一帶一路”倡議,印度表現出拒絕和對抗的态度。

(一)印度不相信中國的誠意,懷疑“一帶一路”背後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一是印度懷疑“一帶一路”隻是中國自己的方案,實際上不像宣稱的那樣惠及他國。在印度看來,所有亞洲國家應該被邀請坐到同一張桌子上、公開讨論“一帶一路”建設方案,否則就算不上建設“亞洲人的亞洲”,雙邊合作協議無法保證透明。二是印度懷疑中國通過“一帶一路”打造以中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将印度邊緣化。印度把“一帶一路”比作一個車輪,中國是車輪的軸心,印度是車輪上的輻條,具有大國抱負的印度不想作輻條。三是印度懷疑中國通過“一帶一路”挖他們的牆角。他們認為,“一帶一路”覆蓋了東南亞、中亞、巴基斯坦等印度十分關切的地方。東南亞是印度“東進外交政策”實施最成功的地區,中亞在曆史上就與印度有很深的聯系,直到今天還對印度至關重要,巴基斯坦更與印度利害相關。印度報怨“一帶一路”在這些“敏感”地區的大規模開拓威脅了印度利益。

(二)從安全角度看,印度将“一帶一路”看作一場迫在眉睫的挑戰,或者一場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發起的“戰争”。第一,印度反對“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中巴經濟走廊”建設,認為這一建設方案經過克什米爾的印巴争議區,“侵犯了印度主權”,“惡化了”印度的地緣安全形勢。第二,印度擔心“一帶一路”的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可能導緻中國在印度洋建立軍事基地,對印度安全威脅帶來巨大挑戰。印度軍事官員甚至表示,“不允許發生在吉布提的事件在印度洋重演”。印度一直懷疑,中國正計劃在斯裡蘭卡、馬爾代夫、緬甸和巴基斯坦建軍事基地,不相信任何解釋。印度自負地認為,隻有印度才是印度洋地區海上安全的提供者。

(三)印度不僅拒絕接受“一帶一路”倡議,還提出了一系列印度主導的替代性建設方案,與中國展開競争。1.印度次大陸國家合作倡議(Bangladesh,Bhutan,India,NepalInitiative,BBIN),成員包括孟加拉國、不丹、印度、尼泊爾。這一倡議的主要目标是,通過成員國代表會議,制定、實施和審查跨國水資源管理、電力聯通、道路聯通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國際合作協議。這一機制始建于1997年,現在被印度賦予了在南亞地區取代“一帶一路”倡議的競争性内涵。2.孟加拉灣倡議,全稱孟加拉灣多領域技術經濟合作倡議(BayofBengalInitiativeforMulti-SectoralTechnicalandEconomicCooperation,BIMSTEC),其主要目标是孟加拉灣沿岸的南亞和東南亞國家進行技術和經濟合作。這一合作機制也被印度作為對抗“一帶一路”在南亞影響力的重要抓手之一。3.莫迪政府高度重視的東向發展計劃,始于印度東部的未開發島嶼如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向印度以東的東南亞國家和東亞國家尋求合作共建,借鑒中國“一帶一路”的國内外互聯互通大戰略眼光,通過提高這些地區的共同發展水平,滲透印度影響力。4.藍色經濟計劃,莫迪政府希望推動斯裡蘭卡、毛裡求斯等周邊海洋國家一起發展藍色海洋經濟,同時考慮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建設合作,這也是提高印度區域主導能力的一個重要計劃。5.湄公河-印度經濟走廊建設計劃,修建從加爾各答經緬甸、泰國、老撾,最終抵達胡志明市的公路,打通印度到太平洋的通道。6.拉攏日本、美國等為其助陣,搶先确立遊戲規則。印度利用日本的技術、資金和建設方式,推動德裡地鐵和“德裡-孟買經濟走廊”建設,印度準備把這一套模式套用到印度東北部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未來的“印度-越南經濟走廊”建設上。印度還與日本商讨建設從亞太地區到非洲的自由走廊(FreedomCorridor)建設計劃,拉攏對“一帶一路”倡議心存疑慮的國家加入他們,平衡中國影響力。對于日本首倡、日美合作提出的“印太戰略”,印度也在權衡和平衡之中。

印度官方毫不掩飾其對中國“一帶一路”的盯防和圍堵。在2018年7月8日召開的印度駐鄰國大使會議上,印度外長斯瓦拉吉和外交秘書顧凱傑主持了針對中國問題的讨論。會議認為,在巴基斯坦,中國的經濟和政治主導一直在增強;在阿富汗,中國可能建不成戰略夥伴關系,但存在繼續接觸空間;在斯裡蘭卡,中國繼續拓展經濟聯系,但斯裡蘭卡政府仍然對印度友好;在馬爾代夫,中國已經用投資獲得巨大影響力,馬爾代夫政府也在有意識地去印度化。對此,印度外長斯瓦拉吉表示,印度要三管齊下抗衡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力:一是繼續緊盯中國的一舉一動,二是繼續确立印度自己的合作項目和援助承諾,三是提醒鄰國,與中國接觸可能面臨嚴重後果:如果他們繼續與中國合作,很可能面臨被套的危險。印度外長的講話,鮮明體現了印度政府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一貫态度和基本思路。

三、印度對中國依賴的一面決定了其希望與中國在某些領域進行合作

印度因威脅感知和競争心态而對抗“一帶一路”倡議,但在很多領域又依賴中國并希望與中國合作。印度主要在其急需的、可以不定義為“一帶一路”的項目上,尋求與中國進行合作。

(一)支持和參與金磚國家機制。印度認為,中俄兩國主導的金磚國家機制,不僅對其沒有明顯的戰略消極作用,還可以幫助其實現大國夢想,使其在一個合适的時間和空間參與全球治理,并在全球經濟和政治領域同其它新興大國尤其是中國進行全方位、長期性、機制性的協調,推動其入常等願望實現。

(二)支持和參與金磚銀行。金磚銀行和應急儲備機制均由中國發揮關鍵作用,但是由印度和巴西首倡的,旨在為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和建設提供便利化的投融資渠道,簡化金磚國家間的相互結算與貸款業務,減少對美元和歐元的依賴,将成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可替代選擇,對美歐主導的國際機構形成制衡。在這一方面,印度與中國比較一緻,沒有根本利益沖突。

(三)支持和參與亞投行。亞投行是中國首倡和主導的一個開放包容的多邊開發機構,主要為全球經濟複蘇和可持續發展、促進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發揮更大作用。印度基礎設施基金缺口較大,迫切需要亞投行的投資。為此,印度不僅不将其看做“一帶一路”的項目内容,還成為亞投行的第一批支持者。

(四)支持中國提議的孟加拉國、中國、印度、緬甸經濟走廊(BCIM)建設計劃。該計劃将打造一條從中國昆明到印度加爾各答的經濟走廊,途經緬甸和孟加拉國,包含交通(中印首條快速公路)、能源和通訊三大連通網絡。印度于2013年12月19日批準了這一計劃,認為其對印度利大于弊。但近年來,印度對BCIM的态度已不夠積極。

(五)支持和參與上海合作組織。印度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土庫曼斯坦簽訂了TAPI天然氣管道協議,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ONGC)也對烏茲别克斯坦的天然氣輸送設備投資了2000萬美元,印度希望借助上海合作組織平台推動上述能源合作的落實。此外,源自中亞地區的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也危害印度,印度希望利用上合組織的反恐合作機制,提高對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打擊力度。當然,俄羅斯的支持也使得印度加入上合組織成為可能。

(六)在國際氣候談判上,在世貿組織談判中,在二十國集團峰會提高發展中國家代表權問題的談判上,印度也與中國具有共同利益,需要與中國協調立場、抱團取暖。所以,在這些領域,印度也願意支持和配合中國。

四、中國的應對之策

鑒于目前印度對中國的态度和做法,中方應制定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最低目标是減少印度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幹擾;如有可能,盡量争取印度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或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一)盡可能增信釋疑、建立互信。要盡可能利用一切場合,多跟印度方面溝通和解釋,說明“一帶一路”倡議的良好初衷和建設性實施方案。印方可能不信,但沒關系,要繼續講下去,直到他們慢慢接受和相信。所以,不能放棄溝通和釋放善意,這一點要大做特做。

(二)要用實際行動配合口頭說明和解釋。建議在兩國利益契合點上大做文章,多設計一些與印度發展利益和政策方向契合的共建項目,可以從名稱上技術性地避開“一帶一路”,吸引印度參加,逐漸将其吸引到合作框架中來。同時,對印度反映強烈的“一帶一路”項目進行适當調整,酌情考慮印度關切,增加其合作的信心。

(三)在中印兩國“零和博弈”的議題上,如領土糾紛等問題,表現出最大善意,與印度開誠布公地協商研究任何可能的解決方案(底線是确保維護國家利益),注重談判過程,争取達到“即使不能解決最終問題、也能通過協商過程提升互信水平”的效果。

責編:吳奇志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