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情況
日本各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絕大多數都會出現在亞馬遜平台上。本文在日本亞馬遜進行檢索,檢索關鍵詞為“中國”,檢索類别為“圖書”,設定圖書标題中含“中國”二字,圖書出版時間段設置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圖書語言設定為“日語”。剔除雜志、字典,所獲有效樣本為366條。本文對2017年版的這366種涉華日語圖書進行分析。需要說明的是,本文選取的是日本出版社在日本出版的日語圖書,中國出版社和相關對外傳播機構出版的日語圖書在日本也有發行,但不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
本文将這366種書分為文化、曆史、社會、政治、經濟等五大類。其中關于中國文化類的圖書最多,達112種,約占整體的30.6%,涉及中國文學、中國文明、中國哲學、中國藝術等議題;其次,關注中國政治的圖書為81種,約占整體的22.1%,議題有:中國夢、中國國家體制、中國領導人、中國對外關系等;第三,關于中國經濟的圖書為64種,約占整體的17.5%,議題有:新常态、區域經濟、消費社會、金融等;第四,關于中國曆史的圖書達59種,約占整體的16.1%,涉及中國少數民族史、地方史、經濟史、法制史、人物史等多個方面;第五,關于中國社會的圖書為50種,約占整體的13.7%,選題為:市民社會、環境保護、農民工等。
從中可見,日本出版界對中國相關議題保持較高的關注度,其中對中國文化、中國政治的關注度最高,二者合計超過整體的一半;中國經濟、中國曆史、中國社會次之。在當前中日關系中,政治和經濟是兩個最受關注的領域,本文對這兩個領域單獨進行分析,将文化、曆史和社會三個領域合在一起進行分析。
二、政治類圖書關注中國外交政策和政治制度
長期以來,中國政治是日本社會關注的重點之一。在本文統計的2017年涉華圖書中,關注中國政治的圖書為81種,占比高達22.1%,主要議題包括:中國夢、中國國家體制、中國領導人、中國對外關系等。
在政治類涉華圖書中,不少是嚴謹的學術著作。其中一類圖書關注中國外交和國際關系問題。《超越中國朝鮮威脅論:東亞不戰共同體的構築》一書的作者近藤榮一和木村朗是共同體、和平學方面的專家,對中國也較為客觀理性。該書脫離了日本政治類圖書中常見的對華偏見,整體較為理性客觀。這類著作往往将中國放在特定的國際環境框架中進行分析,除上面提到的這本書之外還有不少,如《美國與中國》《中國對外行動的源泉》《中國亞洲外交秘話》《從中國政治看日中關系》等。其中,《中國對外行動的源泉》一書聚焦“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分析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體現的中國大國意識,以及背後的國際要素和國内要素。
在嚴謹的學術著作中,還有一類是與中國國内政治密切相關的,如《作為“大國”的中國》《一帶一路·技術立國·中國夢》《習近平的中國,百年夢的實現》等,這些書介紹了中國的國際政策和國内政策。其中,《作為“大國”的中國》主要回答了如下幾個問題:“中國能否崛起?”“中國怎樣崛起?”“崛起後的中國謀求什麼?”。該書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從政治學的角度冷靜思考中國的政治體制的生命力;第二部分從經濟學的角度探究中國經濟成長的力量源泉;第三部分從國際政治學角度研究中國外交問題。《習近平的中國,百年夢的實現》一書的作者林望曾任《朝日新聞》駐華記者,對中國政治有長期深入的觀察。
在涉華政治類圖書中,除嚴謹的學術著作外,還有一類極不嚴謹的讀物。日本出版界競争十分激烈,選題自由度較高,中小型出版社數量多。一些中小出版社為了盈利,不惜炮制各種讓人瞠目結舌的選題試圖“吸引眼球”。出版界的這種狀況與一小部分反華人士一拍即合,使得日本涉華出版物中不乏極端反華聲音。在2017年出版的日本涉華圖書中,署名為“石平”的圖書就達四種,從書名就能看出這類圖書的反華立場,其觀點十分極端,加之這類書通常被擺在書店的醒目位置,引起不少人的關注。這類圖書的特征之一就是反華觀點和立場十分明确,幾乎是“逢中必反”;書的标題十分醒目,用詞極為誇張;不求自圓其說,但求引人注目。
三、經濟類圖書多角度解讀中國經濟
中國是日本的重要鄰國,是日本重要的投資國,也是日本品牌和商品的重要目标市場。當前,中國經濟新常态、消費升級、環境保護等領域的話題受到日本出版界的高度關注。2017年日本出版的366種涉華圖書中,關于中國經濟的圖書為64種,占比約為17.5%,包括新常态、區域經濟、消費社會、金融等話題。
在與中國經濟相關的圖書中,最常見的是實用型圖書,旨在為日本相關人士在華開展業務提供參考。如《新編中國增值稅實務》介紹并分析了中國最新的增值稅相關規定,有大量案例;《針對日本企業的中國環境法詳解》一書詳細解讀了中國新實施的《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有助于在中國的日本企業更好地理解中國環保法律法規。
另一類是關于中國經濟最新走向的圖書。如《從世界看中國經濟轉型》《解讀中國經濟》《中國對外經濟戰略的真相》《中國農業産業化》《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國有企業研究》等圖書關注了中國經濟領域出現的最新變化,分析較為深入,視角較為宏觀。其中,《解讀中國經濟》的作者井秀太郎曾任《日本經濟新聞》的駐華記者,該書注重從曆史的視角解讀中國經濟的特殊性和多樣性。2017年11月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曾培炎撰寫的《中國市場經濟與對外開放》一書是日本讀者認識中國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參考。《中國經濟新時代》關注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一詞,分析以建成社會主義強國為目标的經濟轉型、産業升級和創新活動。
多年來,日本社會關于“中國崩潰”的相關論調一直存在,尤其在經濟領域。2017年的涉華圖書中,也有極少數對中國經濟進行抹黑的,包括《中國經濟崩潰腳本》《黑暗的大陸中國,急速經濟發展背後的不安定因素》等。
四、曆史、文化和社會類圖書促進對中國的認知
在悠久的曆史長河中,日本對中國曆史、文化領域高度關注,并不斷從中汲取營養。有人說,日本人是“在顯微鏡下”研究中國。日本不少作者對中國特定時期、特定領域的研究十分深入,其作品也表現出較強的專業性。在2017年的日本涉華圖書中,曆史領域的圖書尤其如此。這些圖書涉及中國民族文物、地方文藝、古城史、繪畫史等多個領域,如《中國曆史物語》《從96個人物看中國曆史》《圖像中國:明代視覺文化》《點綴中國曆史的女性們》《中國民間傳說紀行》《中國民族性》,這些書涉及諸多領域,客觀嚴謹,體現出日本出版界對中國曆史的濃厚興趣。
日本出版界對中國文化的關注觸及中國文學、中國文明、中國哲學、中國藝術等領域,千百年來持續吸收中國文化營養。2017年日本出版的涉華圖書中,有大量此類圖書。如《中國怪奇小說集》《中國“連環畫”的世界》《中國名言集:一日一言》《儒家思想與中國曆史思維》《中國文化事典》《現代中國的宗教變遷與亞洲基督教》《中國日本書道史年表》《初遇中國茶》等。《從地圖制作看世界最先進技術史:持續領跑世界的中國》一書梳理了中國古代至清代的天文觀測和地圖制作技術。這些圖書較為客觀地介紹了中國的相關文化傳統,有利于促進日本讀者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伴随中國經濟崛起和國力增長,日本社會對當前的中國社會現狀也十分關注。在2017年日本出版的涉華圖書中,有許多圖書關注了市民社會、消費社會、大學生就業等方面,如《現代中國與市民社會》《中國消費社會與消費者行為》《中國高學曆化與大學畢業生就業諸相》《中國社會的二元構造與“顔”文化》《中國名記者列傳》等。
日本出版界還善于開發一種暢銷書,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挖掘出能夠為當前日本民衆服務的元素并加以利用,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智慧在企業經營、人際關系、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應用。2017年間,日本出版的不少圖書善于從中國古典文化汲取智慧,實現了中國古典文化與當前社會的結合。如《從中國代表性的兵書〈六韬〉學習現代企業經營》一書對作為“武經七書”之一的《六韬》的主要内容進行了解讀,分析了其在現代企業經營中的運用。另一本相似的圖書為《向華僑富豪學中國古典戰略》,該書裝幀設計頗具中國特色,中國紅的封面底紋是龍,書中解析了《論語》《孫子兵法》《韓非子》中的經典名句,并介紹了這些中國古典智慧在工作、人際關系、生活方式、資産管理中的應用。
中國學者和華人出版社也嘗試通過出版圖書在日本社會發聲。雖然發出的聲音還很微弱,但已逐漸有了一定影響力。如《中國政治經濟史論:毛澤東時代(19491976)》的作者為中國學者胡鞍鋼,該書介紹了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路。《向日本人介紹中國的新魅力:日中國交正常化45周年之際中國年輕人的寄語》由華人出版社日本僑報社出版,該書是中國人日語作文比賽作品集。
日本出版的涉華圖書在整體上促進了日本讀者對中國的理解,但不可否認的是,部分圖書由于種種原因在描述中國時帶着有色眼鏡,有的甚至明顯懷有敵意,對事實進行歪曲。這類圖書在政治領域尤為突出,聲音刺耳,且在經濟、社會、曆史、文化等領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類反華書籍數量不算多,公信力也不算高,但卻備受矚目,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五、小結與建議
本文梳理和分析了2017年日本涉華圖書,從中可見日本涉華圖書的三個特征。一是對中國的關注度高。2017年日本出版界對中國保持了較高的關注度,僅書名中含“中國”的圖書就達366種,平均每天就有一種涉華圖書出版。絕大多數圖書都較為客觀地向日本讀者介紹了中國經濟、文化、社會、政治、曆史的多個方面。二是日本出版界較為關注中國曆史、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經濟、中國市場等領域。三是仍然有少數圖書對中國進行抹黑和污蔑,“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論調依然存在。結合上文分析,本文對中國對日宣傳和對日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加強圖書出版領域的對日宣傳工作。千百年來,日本各界對中國一直保持高度關注,随着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國際地位提升,日本對中國的關注愈發強烈。目前,除雜志、廣播、網絡等新聞媒體外,民間交流和公共外交也是我國開展對日宣傳的重要渠道。出版機構雖然在積極出版日語圖書,并在日本發行,但總體來看,圖書出版領域的對日宣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第二,支持和推動涉華圖書在日出版,增進日本讀者對中國的了解。日本出版的涉華圖書絕大多數較好地介紹了中國政治、經濟、曆史、文化和社會的方方面面,促進了日本民衆對中國的理解,但也有一部分反華圖書十分引人注目。應積極通過出版資助、外譯項目等方式,把體現中國發展成就的圖書翻譯成日語,并進入日本主流圖書流通市場,以平衡充斥着反華偏見的負面圖書。日本僑報社等華人出版社在這方面已經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第三,厚植文化對外宣傳優勢,補齊政治對外宣傳短闆。長期以來,日本出版界對中國文化十分關注,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圖書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日本人對中國的理解,但在政治領域,又存在不少論調極端的反華圖書。這既反映了中國文化對外宣傳一直以來的優勢,也說明中國在政治對外宣傳領域還存在短闆,有極大提升空間。日本社會對中國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态存在的偏見,需要我們用中國故事去消融,用中國聲音去化解。中國在繼續保持文化對日宣傳優勢的同時,應設計好的中國故事,包括中國人的故事、中國地方故事、中國某些領域的故事,并以日語圖書的形式進行傳播。
責編:吳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