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現代新聞傳播業誕生于19世紀中期。獨立之前,利比亞的新聞傳播業已經開始在全國各地生根發芽,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從1951年獨立建國到2011年“2·17”革命之間,利比亞新聞傳播業的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始于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亞獨立并建立聯合王國,第二個階段始于1969年9月1日聯合王國被推翻并建立共和國。在這兩個階段中,利比亞新聞傳播業的統一程度不斷加強,具有強烈的利比亞國家特性。2011年卡紮菲政權被推翻後,該國新聞傳播業再次陷入各地分裂的局面。
随着科技進步,利比亞的新聞傳播業也積極應用互聯網等傳播手段,豐富了新聞傳播的内容和方式。本文梳理利比亞新聞傳播的曆史發展脈絡,考察政局變化對利比亞新聞傳播業統一性和分裂性的影響,試圖展現不同階段的行業圖景和時代特色。
一、獨立前利比亞的新聞傳播業
在獨立前,利比亞在行政上分為黎波裡塔尼亞、昔蘭尼加和費贊三個地區,稍具規模的城市隻有的黎波裡和班加西。這個階段是利比亞現代新聞傳播業的萌芽期,各地區和城市獨立發展,缺乏統一的利比亞特性。1866年,的黎波裡發行利比亞第一份阿拉伯語報紙《西的黎波裡報》,早于埃及著名的《金字塔報》。1919年意大利殖民期間,班加西才出現第一份阿拉伯語報紙《真相報》,主編是意大利人約翰·烏拉米。1920年,班加西出現第一份當地人自己主辦的阿拉伯語報紙《祖國報》,由利比亞媒體人阿瓦德·布納希裡任主編。②布納希裡屬于當時具有民族國家意識的進步青年,因此《國家報》也成為傳播利比亞反殖民思想的陣地。當法西斯勢力在意大利上台後,布納希裡被迫逃亡土耳其,殖民政府在其缺席的情況下宣判其死刑。
其後,二戰英國占領期間的1943年,由本地人主辦的阿拉伯語報紙《班加西報》創刊,1967年改名為《祖國報》。1943年,利比亞還發行了以抗擊意大利入侵民族英雄命名的文學和藝術類阿拉伯語月刊《奧馬爾·穆赫塔爾》。英國占領期間,英軍在軍營裡創辦了首家利比亞英語廣播電台,主要為士兵播放新聞和音樂,極少有本地化的内容,但英軍和本地人都可以收聽。
二、廣播電台作為新聞傳播業的先鋒
廣播電台是20世紀阿拉伯世界的最重要新聞媒介,其傳播範圍覆蓋面廣,甚至可以穿越國界。在1951年利比亞獨立前,英國占領當局開始允許班加西設立本地電台,但各類電台都要接受英國大使館的監督。伊德裡斯一世國王統治時期,利比亞的廣播電台運營主要依靠外國提供的技術。1956年,利比亞本地市場開始出售半導體收音機,電台播報時間也從最初的15分鐘延長到幾個小時。同一年,的黎波裡誕生本地廣播電台,名為“這裡是西的黎波裡”,之後又以廣播内容出版了《利比亞廣播》雜志(又名《西的黎波裡》)。
經過獨立前後的試驗階段,的黎波裡和班加西兩地的廣播電台開始向全國普及的電台轉型。③1959年,的黎波裡和班加西的廣播電台合并為“利比亞廣播”。1969年,利比亞全國隻有兩座在1957年建立的廣播電台,用阿拉伯語和英語從的黎波裡和班加西廣播。自從20世紀70年代初起,利比亞政府大力發展廣播事業,為其購置了大量先進設備。1977年起,利比亞開始發射短波頻率廣播,主要是向海外利比亞人宣傳政府政策。後來,利比亞國内逐漸出現三個主要短波發射點:的黎波裡-賽蔔拉泰(13.11Ex32.54N)、賽蔔哈(14.50Ex25.52N)和班加西(20.04Ex32.08N)。
在20世紀80年代,利比亞的廣播電台成為中東地區最有影響力的阿拉伯語傳媒之一。它針砭時弊,批評其他阿拉伯國家政策,尤其在埃及與以色列媾和後,積極呼籲阿拉伯國家抵制埃及。正因為如此,利比亞廣播電台經常被批評為煽動鄰國内亂。這一時期利比亞重點發展廣播電台事業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政府意識到廣播電台是對内對外宣傳其政策的利器;其次,民衆依賴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之音”(VOA)、“德國之聲”(WD)等國際電台獲得資訊。為了與國際電台争奪輿論陣地,利比亞政府着力提高本國的廣播電台的專業水平和影響力,并在馬耳他設立名為“地中海廣播”的新電台。
廣播電台巨大的影響力使得卡紮菲政府對其重視超過其他新聞媒介。1973年,利比亞政府還組建了“阿拉伯之聲”電台,它繼承埃及前總統納賽爾的泛阿拉伯民族主義主張,宣傳反帝反殖思想,号召阿拉伯世界實現統一。該電台采用阿拉伯語、英語和法語播報,除主要面向阿拉伯世界和歐洲廣播外,它還對俄羅斯、保加利亞、波蘭、羅馬尼亞、捷克等東歐國家及部分非洲國家廣播。自從2000年以來,利比亞國内各地區的廣播電台增加到11家。
三、新聞傳播業的國家化進程
獨立六年後的1957年是利比亞現代新聞傳播業的轉折點,媒體開始傳播統一的國家觀念和為國為民犧牲的歸屬感。的黎波裡和班加西的各類全國性新聞機構也相繼問世,成為愛國作家和詩人的發聲渠道。利比亞新聞傳播業與過去的地方特性切割,成為展示國家曆史、文化和夢想的平台。在聯合王國時代,新聞傳播業開始牢牢被政府掌控,所有電視和電台都歸屬文化和信息部管理。
卡紮菲執政後,于1972年頒布《媒體法》,規定一旦任何紙媒發表影響國家穩定或推翻革命政權的内容,該法律賦予新聞部取消其經營資格的權力,該法律在卡紮菲時代一直有效。1976年系統體現卡紮菲“第三革命(也稱綠色革命)”理論的《綠皮書》發表,其第一章包含了卡紮菲關于媒體自由和民主的概念,利比亞新聞傳播業的法律環境再次改變,所有私營紙媒都被禁止。利比亞所有紙媒都歸國家信息委員會所有,具體負責運營的機構是利比亞媒體總公司。
1.國家新聞傳媒機構的壯大
利比亞國家新聞機構壯大的第一個标志是國家通訊社的成立和發展。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利比亞王國政府向國際專家咨詢,着手制定成立國家通訊社的計劃。應利比亞政府請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63年派遣專家,研究利比亞成立國家通訊社的可行性。1964年10月6日,伊德裡斯一世頒布“利比亞國家通訊社法令”,總共16個條款,規定國家通訊社是國有企業,由政府資助和監管。法令還指出,國家通訊社是唯一合法的全國各類官方新聞來源,私有部門無權收集或分享國内和國際事件的相關信息。④在卡紮菲時代,國王時代的國家通訊社改名為民衆國通訊社(JamahiriyaNewsAgency,JANA)。該通訊社在利比亞全國各地、阿拉伯世界及全球主要城市都派駐了記者,通過聽譯外國電台和翻譯外國報紙來獲得國際新聞資訊。民衆國通訊社每天發行阿拉伯文、英文和法文新聞稿,在巴黎、倫敦、羅馬、貝魯特等城市設有分社,旨在向讀者提供最新的當地和國際新聞。⑤
利比亞國家新聞機構壯大的第二個标志是國家成為新聞行業發展的主要支持者。1969年“九一”革命前,利比亞的新聞文化事業十分落後,偏遠地區甚至缺乏最簡單的文化娛樂設施。“九一”革命後,卡紮菲政府十分重視新聞媒介與文化事業,認為大衆媒介和文化事業有助于提高群衆的思想認識水平。大衆媒體和文化事業還有對外宣傳利比亞取得的成就、宣傳“第三理論”和利比亞政府對外政策,以及同外部世界溝通和交流等職能,是利比亞進行改革和建設的重要工具。石油的發現和開采改變了所有知識相關領域,也間接提高了利比亞新聞傳播業的水平。1969年,利比亞用于新聞和文化事業的政府預算不過150萬第納爾,1979年達到1.3億第納爾,1988更高達3億多第納爾。20年間,利比亞政府用于這一領域的預算增加了約200倍。經過利比亞政府多年的努力,文化中心、電影院、圖書館和劇場在城市和鄉村普遍建立。作為當時頗具影響力的現代化宣傳工具的電視和廣播事業更是得到了迅速發展。
2.電視和紙媒的國家化
在衆多阿拉伯國家中,利比亞是較早建立電視廣播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1960年代初,利比亞政府就計劃成立國家電視台。但是,由于政府内部變化以及财政困難,電視台的建立被推遲到1968年12月,而且當時的受衆不到全國人口的0.1%。由于基礎設施、科技、傳播性的局限,國王時代的利比亞新聞傳播業隻取得了有限發展。1969年,利比亞電視台正式向全國主要城市播出黑白電視節目。“九一”革命後,利比亞的電視台都是由政府嚴格管理的國有事業單位,大民衆國播出總局是卡紮菲時期管理電視直播的主要單位。官方電視台改名為“民衆國電視台”,用阿拉伯語、英語和法語播放節目。1986年,在的黎波裡建成兼有發射電視節目和廣播功能的信息中心。1996年5月,電視台開設電視衛星頻道“民衆國電視台”(AL-Fad’aiyaJamahiriya)。⑥通過引進新設備,卡紮菲政府迅速在利比亞境内普及了電視服務。1979年,利比亞開始出現彩色電視廣播,并從其他阿拉伯國家引進電視節目。⑦在卡紮菲倒台前,利比亞的電視普及率達到76%,擁有3個國家電視台。
在聯合王國時代,紙媒并非由政府完全控制,政府隻能通過資金援助和廣告等手段影響紙媒輿論導向。1952年到1972年間,利比亞出現了25家阿拉伯語獨立報紙、10家英語或意大利語獨立報紙,但是由于文盲率極高,紙媒受衆隻有小部分受過教育的利比亞人。得益于石油發現後資金充足和教育帶來的識字率提高,利比亞紙媒在20世紀60年代得到蓬勃發展。1969年,卡紮菲執政後開始實施新的新聞傳播政策。随着1972年《媒體法》頒布,許多聯合王國時代的私營紙媒因為不符合新規定被迫停運。在1969年到1977年間,利比亞的紙媒主要專注于支持卡紮菲政府的宣傳。⑧卡紮菲政府早期的媒體政策在政治轉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紙媒成為重點向利比亞人宣傳“第三理論”思想的陣地。此後,利比亞的報刊業再次得到發展,共出現37份報紙和34份雜志,涵蓋各類新聞話題。其中主要報刊有:《新黎明報》,創刊于1969年,是由民衆國通訊社出版的阿拉伯文報紙,發行約4萬份;《綠色進軍報》,是革命委員會主辦的政治性周刊,有英文和阿拉伯文兩種版本,發行約2至5萬份。
四、“2·17”革命後利比亞的新聞傳播業
2011年“2·17”革命後,卡紮菲時代的新聞管制随着政府垮台而迅速失效。當年8月3日出台的利比亞臨時憲法第14條規定确保言論和新聞自由,此後全國各地湧現出大量報紙、電視台、廣播電台和新聞網站。到2012年夏天,利比亞已注冊媒體就包括了200多家報紙、20家電視台和200家廣播電台。⑨利比亞新政府曾多次嘗試将2011年後湧現的各種媒體納入官方監管之下,⑩然而,持續不穩定的政治形勢令政府的新聞媒體管理政策難以實施,導緻利比亞新聞傳播業在國家化60年後再次陷入地方分裂的狀态。
1.獨立媒體的崛起
後卡紮菲時代的新聞傳播業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前卡紮菲政府新聞機構。他們很少參與到革命後的新機構當中,但是經驗豐富的資深編輯和經理仍被任命到管理職位上。第二類是所謂的“革命媒體”或者“前線媒體”。他們參與記錄了内戰過程,很多記者是醫生、工程師或者教師出身。第三類是前卡紮菲時代的海外流亡人士。他們通常缺乏新聞從業經驗,多為作家和文化人士。從發展趨勢上講,後兩類獨立媒體人士正在侵蝕第一類建制派媒體人士在利比亞新聞傳播業的傳統壟斷地位。
“2·17”革命後的利比亞電台和電視公司(LibyanRadioandTV,LRT)繼承了卡紮菲時代的國家廣電系統。卡紮菲時代的20家國營電視台,其中很多已經變成私營,仍屬于國有的電視台包括利比亞國家台(LibyaAlWataniyahTV)、利比亞廣播和電視(LibyanRadioandTV,LRT)。革命後成立的衆多獨立衛星電視台中,比較著名的有“祖國衛視”(AlWatanTV)、“首都衛視”(AlassemaTV)、“利比亞衛視”(LibyaTV)和“利比亞自由衛視”(LibyaAlHurra),它們都提供新聞廣播、脫口秀和時事評論節目。獨立衛星電視台的發展也跟包括僑民在内的國内外勢力在利比亞的商業利益有關,例如,“利比亞有自由”衛視(LibyaLekonAhrar),就是在卡塔爾“賴揚”衛視(AlRayyanTV)的支持下建立起來的。
2.平面媒體依然重要
得益于卡紮菲時代的教育普及政策,利比亞的識字率達83%,比中東北非地區平均水平高出5個百分點,民衆閱讀報刊的比例也較高。紙媒是僅次于電視的廣告平台,在2011年占廣告份額的26%。“2·17”革命前,利比亞有5家阿拉伯語日報:《新黎明》(AlFajrAlJadeed)、《民衆報》(AlJamahiria)、《太陽報》(AlShames)、《綠色進軍》(AzzahfAlAkhder)和《古爾亞納》(Quryna)。這些由卡紮菲政府控制的報紙随着革命爆發壽終正寝,獨立報紙呈爆炸式增長,但處于地方各自為政的狀态。革命後,媒體産出的中心在班加西,班加西的報紙通常隻在市内流通。在革命前,班加西隻有兩家出版物;革命後,班加西市政委員會批準了60家出版物。卡紮菲時代的著名報紙《古爾亞納》更名為《波爾尼克》(Brnieq)後又重新出版。從發行量來看,《新古爾亞納》(QurynaAlJadida)是後卡紮菲時代利比亞最大的報紙,達每天1萬份。《利比亞2月17日》(LibyaFebruary17th)則是革命後第一個出現的獨立報紙,它的發行量達每天7000份,在國内同行中也相對較高。
3.媒體電子化發展迅速
2011年之前,利比亞的網速和網絡普及率很低。2011年之後,許多公司開始提供衛星網絡服務,但利比亞仍是全世界網速最慢的國家之一。利比亞新政府随後提出“廣泛的網絡連接是重建經濟的關鍵”理念,因此開始着力提升網絡服務。利比亞的媒體電子化市場充滿前景。在線新聞網站如maktoob和半島台網站在利比亞都很受歡迎,臉書等社交網絡也同樣如此。臉書在利比亞的普及率達6%,用戶數量約為43萬。但是推特數量在利比亞較少,其海外僑民更加活躍。本土成長起來的網站opensook已經是利比亞國内排名前10的網站了,每個月的網頁浏覽量達3600萬,注冊用戶達1.8萬。自2011年以來,利比亞媒體的電子化程度發展迅速,線上媒體在利比亞傳播廣泛。《利比亞先驅報》(LibyaHerald)于2011年2月17日建立網站,包含了政治、商業、體育、文化、教育和健康等議題,目前它已經發行了紙版。在新聞網站領域,《利比亞國家報》(LibyaAlWatan)排名全國網站前20。“天氣網”(Ajwa)是以的黎波裡為總部的新聞網站,他們同時也為利比亞自由台提供内容。由于在網上發表内容可能遭到武裝分子的報複,利比亞媒體的部分在線網站是在境外運營的,其中比較著名的“中間門戶”網(Bawabatal-Wasat)就在開羅運營,以發表中立新聞著稱。11此外,革命期間,利比亞還出現了多個視頻網站,如“利比亞在線”(AliveinLibya),向國際觀衆提供了大量内戰期間的事件實錄。
五、結語
利比亞是阿拉伯世界最早建立現代新聞傳播業的國家之一,經曆了獨立前各地分别萌芽、獨立後逐漸國家化和進一步現代化以及2011年後再次陷入分裂的三個階段。利比亞統一時期為國家媒體奠定了良好的人員和技術基礎,利比亞百姓開始接受媒體行業的不同形态。從1951年獨立到2011年卡紮菲政權徹底倒台前,利比亞媒體都處于國家掌控中。盡管“2·17”革命後出現的經濟縮水和混亂局面阻礙了利比亞新聞傳播業的發展,但是利比亞的新媒體和獨立媒體紛紛興起,逐漸取代了從前國家控制下的新聞傳播業。
從當前來看,利比亞的新聞傳播業面臨以下挑戰:首先,利比亞存在司法真空。在這樣的環境中,媒體是完全自由的,沒有任何限制它們的專門法規和标準。其次,在司法真空的情況下,利比亞政府與國營以及私營媒體的關系不明确。最後,大多數獨立媒體都尚處于萌芽狀态,缺乏系統性的專業技能訓練。2011年後的新式媒體目前大多雇傭志願者,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因此,我們很難判斷當前利比亞新聞傳播業能否持續和長期發展。在缺乏全國性管理機構的情況下,利比亞各地方政府的媒體事務部有義務為當地媒體提供指導和服務,例如建立開放和獨立的新聞傳播系統、鼓勵新媒體、設立成熟的技術團隊協助廣播電視服務。
(本文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冠名講習教授陳力丹組織寫作)
「注釋」
①潘蓓英編著,《列國志:利比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第69頁。
②賽利姆·卡布提,《班加西新聞史》,http://tamimi.own0/t118944topic#764823。
③賽利姆·卡布提,《利比亞60年廣播電視史》,http://www.libya-al-mostakbal.org/95/14134/1.html。
④J.MElfotaysi,ThedevelopmentandstructureofLibyantelevisionbroadcasting,1968-1995,Thesis(Ph.D.).UniversityofLeeds,1996,p.205.
⑤潘蓓英編著,《列國志:利比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第246-248頁。
⑥FatimaEl-Issawi,LibyaMediaTransition:HeadingtotheUnknown,“ArabRevolutions:MediaRevolutions”Project,DepartmentofMediaandCommunications,LondonSchoolofEconomics,2013,p.14.
⑦J.MElfotaysi,ThedevelopmentandstructureofLibyantelevisionbroadcasting,1968-1995,Thesis(Ph.D.).UniversityofLeeds,1996,p.57.
⑧A.Elbarasi,TheLibyanpresslegislations,Musrata:AldaralJamahiriya,2000,p.76.
⑨“MediaPolicy”,LibyaMediaWiki,LegatumInstitute,http://en.libyamediawiki/index.php?title=Media_Policy.
⑩MohamedEljarh,“TheStateofJournalismandMediaintheNewLibya”,MiddleEastOnline,2012,http://www.middle-east-online/english/?id=49981.
11“Libya’sMediaLandscape:AnOverview”,Fanack,2017,https://fanack/libya/society-media-culture/libya-media/.
責編:吳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