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俄文化互鑒:如何有效培育兩國民衆間的親近感

中俄文化互鑒:如何有效培育兩國民衆間的親近感

時間:2024-11-06 08:12:37

中俄關系近年來處于不斷深化和發展過程中,兩國在政府層面保持着高度互信,這為兩國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數據顯示,目前民衆間的文化親近感與當前政治互信的水平存在差距,與官方提出的“文化融通”“民心融通”的目标也有一定的距離。一方面,中國在俄羅斯的國家形象美譽度持續走高;另一方面,促使這種局面形成的因素主要在于中國的經濟形象和政治形象帶來的威望,而非文化形象的感召。

通過解析一份在2017年完成的關于“俄羅斯人為什麼把中國視為最有價值的夥伴”的民調資料,我們可以看到,俄民衆看重中國的首要原因是“中國經濟實力雄厚、發展迅速、前景廣闊”,其次為“俄中經濟聯系密切,貿易量大”“中國是人口衆多的大國”“中國是強國”等因素,文化影響力在此并未得到凸顯。

圖1俄羅斯人為什麼把中國視為最有價值的夥伴數據來源:俄羅斯民意調查基金會(ФОМ)對待中國文化,俄羅斯人表現出一定的接觸意願,但被吸引和被感召的效果不明顯。俄羅斯民意調查基金會進行過一項關于中國文化影響力的調查,數據顯示:在文化傾向方面,大部分俄羅斯人對歐洲文化更感興趣,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表現更為突出,見圖2。如果讓俄羅斯人自由選擇,他們更願意居住在歐洲,而不是中國(49%VS28%),18-30歲年齡段的青年一代對歐洲的好感尤為強烈(61%VS27%),見圖3。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有必要在傳統的文化外宣活動之外思考一下中俄關系中的文化外交,這一領域是否存在着某些局限和問題?我們又可以從哪些方面尋求解決之道?下面本文選取媒體傳播、文化産品輸出、青年交流等重點領域進行初步探索。

圖2文化傾向:歐洲還是中國數據來源:俄羅斯民意調查基金會(ФОМ)

圖3理想居住地:歐洲還是中國數據來源:俄羅斯民意調查基金會(ФОМ)一、媒體合作:需繼續深化以契合政治互信

媒體在中俄人文合作格局中發揮着渠道和橋梁的作用,在促進文化交流、引導社會輿論、營造友好環境方面擔負着重要責任。2017年,筆者以俄羅斯主流媒體中具有代表意義的《俄羅斯報》《獨立報》《生意人報》作為樣本觀察俄羅斯的涉華報道狀況,發現俄羅斯涉華報道整體上對中國形象、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作用持肯定态度,甚少因政治偏見與意識形态差異對中國形象進行歪曲、貶低和醜化。同樣,由俄羅斯科學院與莫斯科卡内基基金會相關專家在2017年完成的“俄羅斯在中國媒體中的形象”的調查報告也指出,俄羅斯在中國媒體上的形象以正面為主。但是,中俄專家都認為,兩國媒體涉及文化領域的報道數量較少,而且雙方并非對方國際問題輿論場上最重要的角色。①針對俄羅斯涉華輿情的調查數據顯示,相關俄羅斯媒體對美國的關注度遠超中國,見圖4。“俄羅斯在中國媒體中的形象”的調查報告也指出,中方對俄羅斯的報道并未出現“質的飛躍”,媒體的報道還需要更加深入才能符合當前中俄關系的發展水平。②有鑒于此,在2017年7月舉行的第三屆中俄媒體論壇上,與會代表提出,當前雙方媒體在報道和合作中存在着改進空間,對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的報道還需要改善。③圖4.俄羅斯有關媒體涉華和涉美報道的數據比較(2016.11-2017.04)數據來源:自采在新媒體領域,中俄兩國的傳播能力更需要強化。以代表國家形象的外交機構為例,中俄外交機構在兩國社交媒體上的接受度和關注度,與兩國官方宣布的外交布局呈現分化的态勢。就中國和俄羅斯的外交機構在對方社交媒體上的影響力水平而言,兩國并未達到在外交格局中的相應高度。目前俄羅斯駐華使館在新浪微博上的粉絲數量17萬人,而中國駐俄使館在俄最大的社交媒體平台VK上的受關注量僅為680人(圖5、圖6)。與此形成對照的是,一些國家運營良好的官方賬号擁有大量受衆,不僅成為傳播國家形象的平台,還成為培植價值觀念和進行文化滲透的重要工具。

在傳統媒體上保持輿情正面積極的同時,随着新媒體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中國相關機構也應注重利用社交媒體,以“草根”外交獲取更為廣泛的公衆影響。社交媒體注重互動和娛樂,因此我國官方機構賬号的運營要切合受衆需要,在推廣方式、内容編寫等方面淡化“政府喉舌”的色彩,提供豐富及時的内容,避免那些過于嚴肅且政策性和指導性太強的報道。2017年上線的“中俄頭條”客戶端是兩國合作的創新,這一模式将為兩國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提高針對俄羅斯的國際傳播能力,切實、有效地開展文化外交,使對華友好的社會基礎更加堅實牢靠。

圖5.中、美等國駐俄使館賬号的關注度

圖6.俄、美等國駐華使館官方微博的關注度數據截至2018年3月31日二、文化産品:輸出方式亟待豐富

文化産品是一種承載着豐富文化内涵的商品,不僅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力,還具有實用的商業價值。在文化産品的引進和輸出中,影視文化是最常規、最引人關注的内容。近年來中俄在影視領域的合作屢有亮點,開辦影展的宣傳方式初步形成,建立衛星電視平台的措施也得到實踐,但兩國影視産品在對方社會的傳播效果尚需提升。

“俄羅斯電影節”和“中國電影節”是中俄文化外交的品牌節目,自2006年開辦以來,已成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俄羅斯文化部之間合作的重要内容。2017年6月“中國俄羅斯電影節”在北京和哈爾濱開幕,9月“俄羅斯中國電影節”在莫斯科和葉卡捷琳堡舉行。雙方各推出七部影片,俄羅斯展演電影為《破冰船》《醫生》《大村莊的熱情》等,中方送展的是《解救吾先生》《山河故人》《楊貴妃》等。雖然媒體對電影節開幕式進行了報道,演藝界人士也在采訪中進行了推薦,但上述電影在兩國媒體上的關注度整體不高,觀衆對此的關注和好評也較少。在俄羅斯知名電影評論網站“電影搜索(kinopoisk.ru)”上,《刺客聶隐娘》評分5.9,8條評論;《山河故人》評分6.9,2條評論;《楊貴妃》評分6.2,1條評論;《老炮兒》評分6.0,2條評論;《解救吾先生》評分6.3,無評論;《三城記》和《第三種愛情》無評分和評論記錄。在中國的“豆瓣”影評網站上,俄羅斯電影《地震》6.8分,1175條評論;《破冰船》6.5分,436條評論;《爸爸的早餐》6.6分,308條評論,其餘的《醫生》《大村莊的熱情》《離春天還有三天》《俄羅斯之錘》暫無評分和影評。(以上數據截至2018年3月1日)

從曆史數據來看,雖然存在着一些在兩國觀衆中反響較大的影視作品,如《他是龍》《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十二生肖》,以及通過中俄視頻網站的灰色渠道播出的《戰鬥民族養成記》《葉卡捷琳娜大帝》《楚喬傳》《甄傳》等,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國的曆史文化和風俗人情,有助于觀衆對雙方社會生活的了解,但中俄影視作品的受衆面較窄和受歡迎程度不理想的整體形勢并未因此改變。1997至2015年這18年間有47部中國(包括香港地區)電影在俄羅斯上映,票房總計1760萬美元。如果除去2012年《十二生肖》940萬美元的票房,中國電影總票房僅為820萬美元,其餘46部影片的平均票房收入僅為17.8萬美元。④俄羅斯“民意調查基金會”的數據顯示:除去部分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士,俄社會中其他教育層級的人群接觸中國圖書、電影和電視節目等文化産品的機會其實不多。(圖7)

如何把電影、電視等文藝作品真正打造為兩國人民相互理解的橋梁?也許在官方主導的場面熱鬧的節慶項目之外,還應該根據當前文化傳播的特點和市場需求進行創新。在中國,2017年中俄影視市場代表性事件之一是“喀秋莎”電視頻道開播。“喀秋莎”主要播出俄羅斯文化類節目,但是該台與其他境外電視頻道一樣,僅進入涉外酒店電視系統,并非面對中國普通民衆,其影響力暫時難以測評。在俄羅斯,電視台正式播出的中國電視劇數年來寥寥無幾。但有意思的是,官方推動的影視宣傳之外,網絡上的各種“字幕組”成為了傳播文化的新生力量。他們跟蹤新片,發布資訊,自發地進行翻譯和上傳。中俄兩國流行的電視劇、電影被他們“搬運”上網,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普通民衆,針對這些劇目的評論遠遠高于官方渠道推薦的産品。許多網友表示,通過字幕組作品更好地了解了中國和俄羅斯的悠久曆史、精深文化、自然風光、社會生活。目前,字幕組的運營形式仍遊走于灰色地帶,既不規範,也不穩定,且内容良莠不齊,并不值得提倡,但他們的工作确實為中俄之間的文化傳播提供了一種補充。未來我國文化産品的輸出,不僅要繼續運用“到國外去演出”“到國外影院播放中國電影”等模式,還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的渠道,研究俄羅斯受衆的心理和特點,在傳播内容和傳播方式上貼近俄羅斯受衆的興趣和需求,增加針對性和親和力,更好地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和認知。

圖7俄羅斯人對書籍、電影、電視節目等中國文化産品的接觸情況數據來源:俄羅斯民意調查基金會(ФОМ)三、民心相通:中俄青年如何擔當

2014年3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給“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開幕式的賀信中指出:“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是中俄關系和中俄兩國人民友誼的未來。希望兩國青年與時代同步,順應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發展大勢,把自己的夢想融入推動中俄兩國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事業中來,為中俄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友好事業和美好未來作出積極貢獻。”近年來中俄青年在各領域的交流不斷擴大,2014-2015青年交流年更是掀起了合作發展的小高潮,在此框架下舉辦的多項活動向兩國青年提供了增進了解的機會。

教育交流是青年活動的重要内容。中俄政府不斷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勵更多本國學生到對方國家留學,通過國家公派、校際合作以及自費留學等渠道的留學人員數量在不斷上升。按照教育部門的計劃,2020年雙方留學人數将增至10萬人。⑤不過,從目前中俄兩國學生的留學狀況來看,中國和俄羅斯對對方國家學生的吸引力近年來雖在上升,但并未進入留學目的地的第一梯隊。中國相關留學機構發布的《2017-2018留學白皮書》顯示,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主要目的地是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其占比為70%。⑥俄羅斯留學機構所做的關于出國留學目的地的調查顯示,近期大學生留學的主要方向也是美國、德國、英國等傳統教育強國。⑦上述國家吸引學生的主要因素是優質教學資源,全球TOP100的名校大都集中于茲,而中國和俄羅斯在這方面的競争力稍顯不足。如果從交通便利、文化和語言的熟悉度、學費等因素進行權衡,中國學生青睐的是鄰近的日本、韓國,俄羅斯青年喜歡捷克、波蘭等中東歐國家,可見雙方在這一層面的競争優勢也不明顯。中國青年不僅對留學俄羅斯的興趣不高,對赴俄遊覽也不熱情。俄羅斯統計數據顯示,中俄間最熱門的紅色旅遊主要針對群體是中老年旅客,目前70%多的中國遊客是50歲以上的老年人。将來如何增加年輕人的遊覽熱情,成為了兩國旅遊界共同關注的問題之一。⑧

文學作品在兩國青年中的影響如何?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和《俄羅斯報》聯合進行的“中俄百萬青年網上交流”的報告承認,參與投票的俄羅斯網友數量相對較少,這真實反映了俄羅斯青年對中國文學的不熟悉程度。數據顯示,中俄青年能數得上來的文學作品仍是經典名著,如《孫子兵法》《道德經》《紅樓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變色龍》《安娜·卡列尼娜》等。⑨這一榜單缺少反映兩國當代社會生活和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文學作品,也缺少流行的青春文學和網絡文學代表作。

如何讓中俄友好的接力棒在青年一代中傳遞,是兩國政府面向未來戰略中的重大任務。我們看到,随着中俄高校合作辦學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兩國教育合作有望邁入新的發展時期,這也為培育未來的文化親近感打下基礎。莫斯科大學與北京理工大學合作創辦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于2017年9月正式招收新生,這是兩國間首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合作辦學機構。不同于上海合作組織大學和金磚國家大學的非實體合作網絡,北京理工大學是第一所中俄合作的實體大學。該項目被列入2017年《中俄關于進一步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聯合聲明》中的重點人文交流項目。北京理工大學如果成功,其經驗将極大地促進兩國教育合作,雙方高校對青年人的吸引力和競争力未來将不斷提高。

當前青年一代獲取資訊、認知世界的途徑和來源主要是網絡和新媒體,中俄之間的文化外交也要符合青年的認知特點和時代的需求。在新時代的青年人文交流中,傳統的“人際傳播”“節慶宣傳”等形态在信息獲取廣度和深度方面已經被網絡超越。雙方在舉辦大型文化活動的同時,可以考慮開拓對外傳播的新渠道,利用視頻網站、網絡小說網站和新媒體平台傳播中國的信息。例如,我們可以利用類似tl.rulate.ru(集體翻譯系統)這樣的網站推介中國小說。該網站發布的中國小說受到了俄羅斯青年的歡迎。由于缺乏漢譯俄人才,大部分内容大都是從英語轉譯為俄語。我國的外宣部門可以有針對性地推出一些作品進行翻譯,利用網絡文學平台傳播,以便潛移默化地影響俄羅斯青年。

(本文系教育部國别和區域研究課題“中俄人文合作:思想互動與文化互鑒”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俄羅斯在中國媒體中的形象》(2014-2016),俄中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媒體理事會會報告,http://sputniknews.cn/russia_china_relations/201709111023572383/。

②《俄羅斯在中國媒體中的形象》(2014-2016),俄中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媒體理事會會報告,http://sputniknews.cn/russia_china_relations/201709111023572383/。

③《第三屆中俄媒體論壇在莫斯科舉行》,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gj/2017/07-05/8269078.shtml。

④КитайскиефильмынепользуютсяуспехомвРоссии,ноихпрокат«возрождает»Минкульт,http://kinodata.pro/vse-o-kino/obzorkassovyh-sborov-v-rossii.

⑤《中俄兩國教育合作不斷深入,雙方留學生超過7萬人》,國際在線http://news.cri.cn/20170630/67f781d0-187d-cdfc-3d18-4293b4a8cc24.html。

⑥《2017-2018留學白皮書》,http://www.jjl.cn/zt/2017/20171201_baipi/index.html。

⑦Утечкамозгов:Почемуроссийскиеабитуриентывсечащеуезжаютучитьсявзарубежныевузы,https://www.kp.ru/daily/26699.5/3723722/.

⑧《中俄加強紅色旅遊合作,開發旅遊産品》,國際在線,http://news.cri.cn/20171110/e983b68e-e813-f680-47e9-e600804c531f.html。

⑨“中俄百萬青年網上交流項目組”編著:《大數據圖說中俄百萬青年網上交流》,世界知識出版社2015年版,第400頁。

責編:吳奇志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