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十三五”期間,學校在雲方面如何發力?讓我們聽聽專家怎麼說。
蔣東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信息化分會理事長幾年前,蔣東興參加《教育信息化十年規劃》編寫時,在讨論中明确提到,對于大部分學校來說,私有雲是奢侈的。而對于公有雲,他提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現在很多雲服務都不收費,将來一旦收費怎麼辦?定價權是否合理;二是形成的所有電子資料都在雲服務廠商那裡,學校沒有保存下來任何内容,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如何解決?日前,接受本刊采訪時,他表示,雲服務勢不可擋,螃蟹好吃,但最開始吃螃蟹者還會經曆一個痛苦的過程。他看好以雲的方式做MOOC,認為,高等教育領域最先大規模雲化的應用應當是個性化稍弱的應用。
終端移動化、服務端雲化是大趨勢。現在我們提倡大數據,但隻有服務端雲化才會有大數據。無論我們現在對雲有着怎樣的認識,雲必然是大勢所趨。
從整個教育領域來看,同基礎教育相比,高校公有雲的落地比較艱難,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有信息化團隊,有一定的技術力量,尤其是中等規模以上的高校,許多傾向于私有雲的搭建。
但實際上,我們又看到,很少有高校能夠真的按照雲計算架構來搭建自己的私有雲,因為沒有那麼多的業務需求,而真正的雲計算架構是需要巨大的技術力量的投入,高校還必須考慮投入産出的問題。
參加《教育信息化十年規劃》編寫的時候,我當時認為,未來的幾年内,采用公有雲服務不會成為高校信息化的主流。現在看來,現實大緻符合我的預判。
服務雲化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因為高校信息化的人、财、物都有限,通過雲服務可以解決資源調度和配置問題。當然,螃蟹好吃,但是剛開始吃的人是比較痛苦的,因為不知道怎麼吃。要通過一個培育的過程,讓公司的雲服務做到讓用戶放心和滿意,這樣大批的用戶才會轉向公有雲服務。
未來的一個階段内,雲在高校裡會是什麼狀況?我一直認為,高校的“産權”制度和“占有”思想是很難突破的,越是規模大的高校越難以突破。所以下一個階段,我感覺雲服務的突破口将是職業高校以及技術力量不是很強的中小規模高校。
那麼,哪些雲服務會首先出來?我認為,與管理模式不密切相關的應用會先行先試。管理系統将會是最後一個被雲化的,因為個性化太強,個性化弱的應用會雲化得比較早,比如網站、郵件、存儲,甚至大數據都會超越管理系統成為先開始被雲化的應用。我現在最看好的是,通過SaaS的方式做MOOC。
在未來可見的一段時間内,985、211高校大多會采用私有雲的方式。而高職、三本院校會大量采用公有雲。但這并不絕對,因為規模大的高校、知名度高的高校相應地信息化建設的資金也更多,可選擇性更多,部分高校也更願意多樣化嘗試,所以我們看到,包括網站、郵件的雲化都是985、211高校首先嘗試的。
對于高等教育領域的雲服務架構,我的觀點是:一是雲服務的技術架構必須具有開放性,既能銜接當前的數字校園應用,又能夠與未來的校園雲服務系統以及外部公共雲服務系統對接,并且在技術上要支持自建系統、開源系統和商業系統等多種形式;二是要盡可能标準化,必須遵循業界标準,這樣将來才能互聯互通,并且方便從私有雲到公有雲或混合雲的遷移;三是要适應多樣性。雲計算的标準和技術都在快速發展中,不能适應多樣性的技術架構是難以達到開放性和标準化的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