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軌數字學校”是一個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建立和管理的教學網絡共同體,以縣為中心、鄉鎮為節點、教學點為末梢,1個中心校帶2~3個教學點,區域内的教師相互補充、課程同步共享。華中師大課題組以壟上數字學校為依托,建立了壟上數字學校鹹安分校,并針對該地區的實際情況開展了多媒體課堂、同步互動混合課堂以及同步互動專遞課堂等不同課堂形式的實踐探索。在這種模式下,目前,鹹安農村教學點課程開齊率達到了100%,質量達标率在98%以上,教學點的學生出現大幅回流現象。
多媒體課堂教學
多媒體課堂教學在資源共享的基礎之上,教學點本地教師通過網絡資源、多媒體課件或直播課堂等形式獲取資源,并通過多媒體設備呈現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幫助農村教學點和薄弱學校的教師獲取了豐富的課堂教學内容和形式,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
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一方面不僅向農村教學點輸送了多樣化優質教育資源,也使教師本地課堂教學内容得到了有效補充,促使教師能夠将豐富的優質數字化教育資源應用到語文、數學、科學等學科的課程教學中;另一方面,為了更好地滿足區域教育的特點和發展需要,還鼓勵本地教師參與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建設,通過高校教師、中小學一線教師與企業的協作共同建立覆蓋課前、課中、課後三個階段的本地化數字課程,以期為教師的課堂教學與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優質的資源支持。同步互動混合課堂教學
同步互動混合課堂教學在城鄉網絡互聯的基礎上,使中心校主講教師所在的“本地課堂”與教學點輔助教師所在的“直播課堂”之間建立全程同步課堂教學實況的輸送,并實現本地課堂與異地課堂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真正促進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共享的一種教學形式。這種教學模式是針對農村教學點開不齊課、開不好課的問題,選擇城市中心學校優秀教師進行授課,通過寬帶網絡向周圍M個教學點同步直播,并支持各教學點與中心校之間的課堂互動,以幫助教學點開展音樂、美術、英語等學科的教學工作。
在這種形勢下,中心校主講教師同時為本地學生和對接教學點學生上課,開展教學活動,教學點輔助教師則負責維持課堂秩序,組織并輔導相應的自主學習活動,這不僅可以将城市優質師資引入農村教學點,還能夠改變傳統資源點播中學生作為聽衆被動接受知識的缺陷,實現教學點學生與異地學生及主講教師之間的實時互動。
同步互動專遞課堂教學
同步專遞課堂教學與同步互動混合課堂類似,也是中心校主講教師負責對接教學點的課堂教學工作,并實現城鄉師生之間的交互,不同的是,在同步互動專遞課堂教學中,主講教師所在的本地課堂并沒有學生,即教學對象僅僅是對接教學點的學生。這種模式的好處是,一方面同步互動專遞課堂可以将城市中心校優質師資引入教學點,并實現主講教師與教學點學生之間的雙向交互;另一方面,可以使主講教師針對教學點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專門的教學設計,從而更好地照顧教學點學生的認知特點、知識基礎和學習需要。這樣不僅兼顧了本地學生和教學點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活動,還照顧到了教學點學生的差異,同時課堂的秩序也得到了維護。
據王繼新教授介紹,采取這三種課堂混合教學的形式,主要是基于以下考慮:多媒體課堂教學可以作為教學點教師進行語文、數學等課程講授的重要形式,豐富課堂教學内容,但由于美術、音樂、英語等課程專業教師缺乏,因此單純利用多媒體資源仍然無法達到開齊、開好的目的;同步互動混合課堂可以将城市中心校優質師資引入教學點并實現城鄉師生、生生之間的雙向交互,但在照顧學生差異、安排教學活動、維持課堂紀律等方面尚顯不足;同步互動專遞課堂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同步互動混合課堂的缺陷,提高教學點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中心校主講教師長期面對無學生的空曠教室進行課堂講授,容易影響自己的情緒和課堂發揮。因此,每種課堂組織形式都有其優勢與不足,需要将多媒體課堂教學、同步互動混合課堂與同步互動專遞課堂進行有機結合,這樣既可以将優質數字化課程引入教學點,豐富傳統本地課堂的教學内容與形式,提高教學效果,也能夠實現城市優秀教師向教學點的引入,保證教學點英語、美術、音樂等課程的正常開設,提高農村教學點的教學質量,推動區域内義務教育的高位均衡發展。
多媒體課堂教學、同步互動混合課堂與同步互動專遞課堂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幫助教學點解決了開齊課的難題,而如何在開齊課的基礎上幫助教學點開好課,華中師大課題組也進行了積極探索實踐。他們通過城鄉教師牽手、城鄉學伴牽手以及家校牽手的有機結合,幫助學生實現了全面健康成長。
據介紹,“城鄉教師牽手”是以同步課堂為中心,建立了連接城市中心校主講教師與農村教學點輔助教師之間的實踐共同體,使他們通過網絡或面對面的形式針對同步課堂中的問題展開讨論與實踐,逐漸提高同步課堂效果。城鄉學生結伴牽手活動,是在上課之前讓城鄉學生通過交互設備進行溝通和交流,在課堂中通過協作學習活動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在課下也能夠交流彼此的學習和生活。而針對目前教學點留守兒童比例高的現狀,在雙軌數字學校中還建設了親子橋,為每個教學點免費安裝可視電話,以實現家校共建,促進農村教學點留守兒童與外出打工父母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适切性數字資源全覆蓋
在利用全媒體促進教學點開齊課、開好課的探索中,充分考慮區域的實際教育的需求與學生特點,設計真正滿足教學點師生需要的适切性資源也是非常重要的。适切性數字資源全覆蓋模式即運用能滿足教學需要、符合學生認知特點且能夠提升教學質量的數字教育資源于教學之中,幫助農村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從而解決師資短缺和課程開設問題的一種實踐模式。
在農村教學點,教育部的“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提供的資源涵蓋了小學階段的各門課程,而且類型豐富,包括教學課件、教案、試題、輔導資料、電子圖書等。教學課件比較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教學規律,易激發孩子的興趣和求知欲。教案、試題、電子圖書、輔導資料等類型齊全、制作規範,對于糾正教學點教師語言發音不準、書寫不規範及提高學生成績具有積極意義,有效提高了教學點的教學質量。同時本地資源是服務區域内教師教育教學所必需的,因此其建設也應該充分發揮一線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不但可以提高資源與教師需求的切合度,更能使他們在參與中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融合。
應用效果
經過三年多的實踐探索,目前已經形成了具有鹹安特色的“一體、雙核、四驅”模式,大大改善了當地教學點的教育教學狀況。
“一體”主要是指依托鹹安數字學校開展信息技術促進農村教學點開齊課、開好課的實踐探索。目前的鹹安數字學校已形成縣域整體、縣城中心、鎮點結體、體體聯片的形式,即以縣域為整體,以縣城為中心,通過一個城鎮中心校與對接教學點形成一個教學共同體,多個教學共同體聯成片,共同組成縣域内的雙軌數字學校。“雙核”即政府、高校、企業與中小學的多方協作與區域信息化的應用創新。“四驅”主要包括課程建設、全員教師培訓、數字教師培養與學生成長觀察的穩步進行,擺脫傳統數字教育資源共享的局限,實現城鄉優質師資的共享,進而幫助教學點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促進區域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近年來,華中師大課題組在鹹安區的實驗與實踐給區域内30餘教學點帶來了重大變化,在促進教學點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教學點“開齊課、開好課”以及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首先,教學點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不少。二是城鄉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中心學校主講教師普遍熟練使用教學中常用的工具,并且能夠有意識地将信息技術和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三是教學點“開不齊課、開不好課”問題得以根本緩解,學生大幅回流;四是農村留守兒童與父母溝通的機會明顯增多,為解決鄉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促進教學點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方面。
(資料來源: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湖北協同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