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專業群;應用型;跨境電商
随着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向普衆教育,人才培養的定位也逐漸從盲目“攀高”轉向“接地氣”。應用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目前,實踐環境的缺失或不足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阻礙。校企互動實訓平台是提升大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能力及複合能力,激發其開拓創新精神的有效路徑,平台建設在經管類應用型專業群基礎上,專業共享,而平台建設能把各專業老師資源對接、企業資源與校方實訓平台對接,将社會需求的動态對接和同步,經管類專業在國際新形勢下已經開始不适應新的變化,無論從貿易關系、新技術運用、新商業模式出現等,都要求各專業能形成動态、互動、立體的培養模式,重視應用性、前瞻性和開放性。跨境電商産業發展的速度之快,發展的前景之好,跨境電商專業需要跨專業的應用型人才,需要掌握國際貿易、物流管理和電子商務這三個專業的相關知識與技能。
1、建設應用型專業群校企互動實訓平台的必要性
1.1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國共有1000餘所本科院校,能夠進行知識創新和從事高科技研究開發的隻是少數研究型大學,大多數高校都是本科基礎教育,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礎,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一線的技術、經濟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這點對對新建本科院校來說,更具有指導意義。
1.2從學生層面看,應用型人才有了新的内涵和要求,實訓平台的建設可提升學生就業競争力和學習興趣
跨境電商産業是一個近十年才發展起來,主要因為傳統外貿的訂單碎片化、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國際快遞性價比上升,然而跨境電商産業是需要多學科基礎知識,比如國際貿易、國際物流、電子商務、金融與商務英語等,理論聯系實際,理論在實踐環節中驗證、完善、提高,各專業知識要實現無縫對接,但很多學校無法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踐實訓平台,導緻這些隻有理論知識、缺乏實踐經驗的商務類畢業生被拒之門外。而跨境校企實訓平台的建設,搭建了實踐與理論的橋梁,為學生提供了理論運用于實踐的機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并提升了學生的社會競争能力。
1.3傳統優勢專業需要創新與改革,賦予新的生命
浙江樹人大學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浙江省優勢專業,應用經濟學是浙江省重點學科,跨境電商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跨境電商實訓平台的建設,有助于保持優勢學科的活力及競争力。物流管理與電子商務專業是應用實踐很強的專業,實訓平台的建設能大大提升專業與行業的融合度。
1.4從企業層面看,校企實訓平台的建設可縮短人才的培訓周期和成本
探索動态的、與社會互動并對接的培養方式,建立起理論與實踐、校園與企業之間的互通立交平台,是我國高等院校迎合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新的要求的積極态度。應用型人才在培養過程中強調與真實社會實踐環境的對接,高級應用型人才必須是經過理論教學與實踐實訓雙重培養的結果,甚至畢業後有能力自主創業,有賴于實踐教學環節的浸潤。
2、校企跨境電商實訓平台現狀分析
研究還發現,跨境電商企業最急需的人才中,要有一定技巧和實戰訓練的中級人才占到了68.4%。而在人才培養上,企業自己培訓和通過跨境電商平台培訓的分别占60.2%和54.9%,通過大學培養的隻占到了7.5%。基于這個現狀,各所高校都一直本着“産業服務教育,教育反哺産業”的思路,以開展産教融合項目為契機,推動跨境電商産業校企的深度融合。國内很多高校在教學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實踐環節的構建和強化,也在不斷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各種模式,比如專業實驗室建設、構建校企合作平台、流程仿真等,但是,由于我國高校與企業的聯系及合作廣度和深度有限,缺乏實踐與教學相輔相成、互相滲透和互相啟發的過程。
目前大多數本科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定位較為清晰,但如何構建全方位的實訓平台,使“應用型”具有本土化、與時俱進、動态、聯動的特性,并使之形成标準操作規範,在實踐中鮮有成功案例可循。學校隻有助推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解決跨境電商教學實訓環境缺乏,傳統跨境電商實訓系統和真實平台之間差别較大、平台變化和規則不能有效同步等問題,才能真正實現跨專業的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3、跨境電商專業群校企互動實訓平台建設分析建議
3.1通過校企互動、校企聯動,達到資源與信息共享,教師是跨境電商教學第一線施教者,然而跨境電商是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化的一個新分支産業,教師基本是從計算機、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專業轉過來的,實踐與實操能力欠缺,隻有通過與跨境電商企業的交流與接觸,使教師掌握業界動态,開拓思路和視野,提升其實踐知識,并運用于教學。
3.2建立實訓平台“計劃、執行、效果評估、改進”完整的流程,通過全方位、多層面的實踐活動和項目構建與社會發展高度接軌的實戰環節,并形成動态化、系統化的實訓平台建設評價及管理流程。
3.3校企互動實訓平台是一個系統、全方位的實訓平台,将主要着手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實訓路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應具有開放性與動态性,本科院校與企業需保持緊密的接觸與互動,信息共享,探索具有實戰價值的實訓模式,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學校将在多方調查論證的基礎上,結合跨境電商新态勢、企業需求,在基于傳統理論教學的基礎上,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實訓平台。實踐實訓平台是一個企業化運作的的實習基地,企業業師、校園導師、同學共同實踐實訓的平台。為此,應在多方調研的基礎上,分析跨境電商應用型人才需要更多實踐機會的環節,如崗位配置、績效考核、團隊管理、供應鍊協調、創新應用等,探索實現綜合演練的實訓模式,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同時也能發現理論教學中知識的短闆和不足。
2)結合學生累積的理論知識,構建階梯式實訓模式。學生在四年的學制中,知識累積有一個過程。如何提供學生與其知識累積相匹配的實踐環境,設計并形成方案,是實訓平台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證。在實訓模式的設計上,低年級段以參加各類競賽為主要形式,如省職業規劃大賽、省電子商務創業大賽、省挑戰杯比賽等,帶電子商務社、淘寶社等積極分子到各類跨境電商企業進行感知認識,并與企業溝通,安排學生參加企業的各大電商節的活動與工作,既解決了企業節日性的人才短缺問題,又能讓同學短期進行企業認知工作;中年級段以實踐實訓輔助工作為主,将同學們分到各個跨境電商團隊或工作室,配合高年級的同學,以老帶新、階梯培養、輪崗學習,同時經常辦一些跨境電商專題讨論會,高年級段以校企合作平台為基礎,深化跨境電商實訓内容,鼓勵學生團隊成立工作室與創業公司、直接安排學生進入相關企業相關崗位進行半入職工作,提前對真實的公司運作、公司管理、行業發展有深層次的理解,為學生畢業的創業及就業有了新的認識與理解,平台對每一個學生都進行全程、長期跟蹤指導。
3)強化師資隊伍在實踐教學中的分析與研究,建立讨論交流制度。跨境電商的實操性強、多平台運作、規則變化快、産品更新周期短等,這一切都要求跨境電商教師必須在跨境電商第一線,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而不是隻會學習理論知識的學生,要訓練學生的再學習能力與适應環境的能力,教學過程必須是真實跨境電商環境中進行,教學過程必須是開放的,教學内容沒有标準,隻有創新,教師與教師、教師與企業加強實戰分析與交流,建立讨論交流制度。每年要安排老師有一定時間到企業挂職,同時也要聘請企業一線業師到課堂中來,行業内最新的動态或發布新的規章時,教師要實時跟進,通過各種渠道對新的内容第一時間消化吸收,把研究成果在實訓平台與企業中進行驗證。
4)加強與企業的互動與聯動,開展各種實踐活動。為增強師生對新形勢下商務類實務的了解,更好地将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培養學生的實戰能力,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資源,鼓勵教師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主要形式有:鼓勵教師在完成本職教學工作的前提下,積極開展跨境電商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加入學校跨境電商實訓平台,嘗試實戰訓練;鼓勵學生進入電商企業,了解跨境電商流程,掌握業内動态;引進電商、物流企業入駐校園,學生參與運作;引入業師輔導與培訓,為學生在實操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雜症答疑。
5)對實訓平台的建設進行閉環管理。實踐模式需随形勢的變化而賦予其時代的特征,迎合社會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在對實訓平台的建設與運作中,要建立起從方案設計、執行實施、效果評估到持續改進的管理流程,因此實訓平台的建設是一個開放與動态的過程,需要教師、學生、企業以開放的态度,建立立交橋式的聯系,拓展思路,對實訓平台建設積極探索新的模式,進行持續的完善與改進。
跨境電商行業起步到現在才十多年,國家各級政府都大力扶持跨境電商行業,傳統外貿及電子商務企業都滲透到跨境電商行業裡,每年跨境電商交易量遞增迅猛,各類跨境電商人才需求旺盛,各經管專業都有校企跨境電商平台的需求,這要求跨專業建設校企合作的實訓平台,實現專業群共享資源,各專業必須充分發揮專業特色與優秀師資,利用校企合作的跨境電商平台,對學生進行崗位實訓,從社團入手,各級大學生競賽為突破口,利用梯隊培養,充分運用工作室與在校創業公司平台,實現學生的輪崗實訓,同時,教師與企業的人才流動,解決雙方的痛點,并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實訓教材編寫工作。通過相關專業群的所有老師與企業業師共同努力,才能快速有效地儲備和培養應用型跨境電商人才。
參考文獻:
[1]徐博韬,劉仲全,王攀娜.經管類跨專業實踐仿真教學平台建設探索——以重慶文理學院為例[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3(1):150-152
[2]肖旭,跨境電商實務[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6-47
[3]孫錦禮.經管類應用型本科跨專業綜合實訓平台建設探索[J].教育教學,2016:128-130
作者簡介:
苗森,浙江樹人大學,碩士,教授,研究方向:電子商務;
黃秋波,浙江樹人大學,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國際物流;
何銘強,浙江樹人大學,在讀博士,講師,研究方向:電商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