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基于BB平台的信息技術與高職課程融合的教學模式探究

基于BB平台的信息技術與高職課程融合的教學模式探究

時間:2024-11-06 01:35:40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對現代教育産生了深遠影響。目前,以BB平台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資源受到了各界學者的關注。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習金字塔”理論和人文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BB平台為支撐,結合高職課程特點,探索信息技術與高職課程融合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包括課前學習、課中知識消化和課後的提升與反思三個部分,該教學模式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了教學方式,提高了教學效果。

關鍵詞:BB平台;信息技術;高職課程;教學模式

引言

随着現代教育的理念不斷深入,信息技術對教育的發展産生了革命性的影響。2012年3月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充分發揮現代信優質息技術優勢,注重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2016年6月教育部關于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進一步強調:“形成中國特色的教育信息化發展路徑要堅持融合創新。要通過融合創新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可見,信息技術與教學改革相融合是現代化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紀50年代末,國外學者就開始深入研究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價值。美國學者戴維H.喬納森(D·H·Jonassen)(2002)對課程與信息技術融合的因素展開了全面的分析,認為教學中适當運用信息技術有助于學生的經驗總結、知識架構、主動性學習、知識探索、互助性學習等方面的提高。2005年美國學者邁克爾·莫倫達(MichaelMolenda)最早提出教育技術“一句話”的新定義,并于2008年與賈納斯澤斯基(Januszewski)合著出版了《教育技術:注釋定義》,對新定義中每一個元素的内涵逐一進行了诠釋。指出教育技術是依靠、運用、監管符合的資源和技術環節進而推動績效以及學習的進步。盧蒂文(LudivineMartin)和戴維(DavidRoldan)(2008)對網絡教學平台的可用性進行了研究,他們站在用戶的角度對網絡教學平台展開了評價[1]。

近年來,國内學者也紛紛開始研究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相關問題。何克抗(2009)以基礎教育在信息化發展階段面臨的挑戰為出發點,深入比較分析了“西方學者對策”和“中國學者對策”[2]。白麗媛,沈洪(2015)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JiTT教學模式等理論為指導,以BB平台為支撐,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注重課外學習、注重交流反饋的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教學模式[3]。安富海(2018)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的出發點應該集中在學生發展這一本質性要素上,通過聚合和推送優質課程資源、提供智能化的學習分析、創建智慧化環境來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4]。

綜上,國内外關于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研究多偏向于理論,對于網絡平台技術研究相對較少;關于中小學等基礎教育研究多,對高職教育研究少。為了彌補上述不足,本文選用BB教學平台,并結合高職課程,探索适合高職課程的教學模式,具有較重要的理論意義。

1、相關理論研究綜述

1.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内容包括兩個方面,即“學習的含義”與“學習的方法”。關于“學習的含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引導學生從原有經驗出發,生長(建構)起新的經驗。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所以,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關于“學習的方法”,理論認為理想的學習環境主要由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四大要素構成。

1.2“學習金字塔”理論

“學習金字塔”最早由美國學者愛德加·戴爾(EdgarDale)1946年首先發現并提出的。之後,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以數字的形式對該理論進行了具體闡釋。該理論将學習分劃為被動學習(聽講、閱讀、試聽、演示)和主動學習(讨論、實踐、教授給他人)兩種,經過研究,得出結論是被動的聽講也就是教學最常用到的方式“講授”是學習效果最低的方式,兩周後學習者的平均學習保持率僅為5%,而主動的讨論、實踐等學習方式,兩周後學習者的平均學習保持率在50%以上。可見,學習過程中參與的程度越高,獲取知識的成效越好。

1.3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來源于人本主義心理學,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Maslow)和羅傑斯(C.R.Rogers)。該理論認為學習者在具有心理安全感的情況下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強調對學習者的關注、接納和尊重,即教師應了解學習者的内在反應和學習過程、接納學習者的情感表現和價值觀念、尊重學習者的态度及意見。羅傑斯認為,教師的任務不是教學生知識,也不是教學生如何學習知識,而是要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手段,至于應當如何學習則應當由學生自己決定。教師的角色應當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1.4BB網絡教學平台

BB網絡教學平台(以下簡稱BB平台)是由美國Blackboard公司在1997年開發的在線教學平台。BB平台以課程為中心,集成實時互動、電子白闆、屏幕廣播和文件交互等功能為一體的在線課程開發工具。該平台主要有内容學習、考核管理、在線交流和系統管理等四大功能模塊。一方面教師可以把與課程相關的内容學習資源上傳到平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拓寬學生視野;另一方面,該系統還能實現作業提交、小組讨論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等能力。湖州職業技術學院于2013年引入BB平台。2015年9月開始,筆者對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外貿跟單實務》課程嘗試利用BB平台開展網絡教學。經過三年的課程建設,在教學手段、方法、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

2、基于BB平台的高職課程教學模式設計

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和人文主義學習理論,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技術上,結合高職項目式教學特點,構建出适合高職院校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教學模型,如下圖1所示。

2.1課前自主學習階段

1)教師創建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料

教師在課堂教學前,按照教學目标,在BB平台的内容學習模塊上傳學習資料,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提供實際生活中的案例、新聞等資料鍊接,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其中教學視頻的時間最好控制在5-8分鐘,内容應有較強的針對性,适當增加視頻的互動性等元素,以提高學生注意力集中度。學習任務以BB平台公告的形式發出,并開啟平台追蹤統計功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2)針對學習資料制定課前測驗

結合建構主義理論和“學習金字塔”理論,在每次課前預習後要針對性的進行測驗。測驗的形式可以多種,包括在Wiki資源共享區發布對概念或定義的理解;針對教師在讨論版開辟的“課前學習”話題讨論,提出個人觀點;适量的選擇題、判斷題等小測驗;在博客闆塊發表對某一問題的觀點和看法。

3)平台交流學習反饋

教師課前登陸BB平台,及時獲取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通過查看學生在Wiki資源共享區的發表情況,了解學生對某概念的理解程度;通過查看成績中心顯示的成績,把握學生對特定知識點的了解情況;通過統計整理學生在讨論版或博客等的發言,知曉學生的興趣點或疑惑點。教師上述信息的整理,從而針對性的調整教學内容、教學進度,以促進學生知識的建構。

2.2課中知識消化階段

1)師生共同确定研究問題

課堂活動研究的問題取決于兩方面:一方面教師根據教學目标,根據教學内容的重難點提出問題;另一方面,教師根據BB平台的課前學習情況提出研究問題。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積極主動的創設“情境”,解決項目提出的問題。

2)教師創建适時的學習環境

教師根據學習内容适時創建相應的學習環境。針對需要獨立解決的問題,教師應創建獨立研究問題的環境。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可以實現知識内化,從而系統地構建其知識體系。針對需要協作的問題,教師應積極創設探究式環境。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等進行分組,每小組規模控制在3-8人。小組成員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讨論,協作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标。這一環節教師需要觀察小組活動并加以輔導,促進小組任務的順利完成。

3)學生成果展示與交流

教師搭建平台,将個人獨立解決問題或小組協作完成的任務通過一定的形式在課堂上加以展示。可以采用個人演講型、小組比賽型等方式。成果評價可以采用小組互評與教師點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有助于促進小組之間的交流,促進各小組能力的提升。

2.3課後反思提高階段

課後反思與提高階段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完成。将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融入綜合評價體系。教師可以借助BB平台的“課程管理”功能,實現對學生的完成作業情況、各教學模塊的浏覽點擊率、成績分布情況的掌握,從而有助于教師對教學内容的進行導向性調整。當然,教師還應依據人文主義學習理論,結合學生各項表現,對學生予以綜合評價,提高學生的獲得感。此外,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反思與評價,針對性的改進下一步的教學計劃,從而促進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提升。

3、結語

信息技術與高職課堂的融合使教學過程的從教師主導到以學生主體的模式轉變,是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新嘗試與新體驗。這種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以BB平台為媒介的教、學、動“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學生能自覺做到課前預習、課後反思,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得到了提高;教師将信息技術融入課堂,創新了教學方式,提高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MartinL,MartínezDR,RevillaO,etal.Usabilityine-LearningPlatforms:heuristicscomparisonbetweenMoodle.SakaianddotLRN[J].2008.

[2]何克抗.對國内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途徑與方法的比較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9(9):7-16.

[3]白麗媛,沈洪.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教學模式研究[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3).

[4]安富海.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的限度及路徑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8(3):112-116.

作者簡介:

戴慶玲,碩士研究生,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國際貿易實務專任教師,研究方向:跨境電子商務實務。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