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互聯網+”形态下IP劇現象與問題探究

“互聯網+”形态下IP劇現象與問題探究

時間:2024-11-06 01:28:08

摘要:“互聯網+”模式為IP劇帶來良好發展的契機,IP劇就此進入爆發期。本文以當下熱播IP劇解讀其發展現象與問題,從傳播學角度探讨IP劇受歡迎的原因,并通過具體案例剖析受衆需求的滿足,最後指出它可能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IP劇;使用與滿足理論

引言

“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進一步發展的新成果,通俗的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傳統行業”,即互聯網和某一行業的高度融合創造出一種新的發展生态。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環境下,IP劇乘風而起,迅速占據各大傳播平台,它是網絡資源和傳媒業的融合。IP劇,即根據網絡上人氣比較高的網絡原創小說、動漫、遊戲、帖子等完整或不完整的作品進行二次創作和改編所拍成的影視劇。本文所說的IP劇主要是由人氣網絡IP小說改編的影視劇。現如今,由人氣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劇數不勝數,一方面,小說已經具有一定的粉絲基礎,所以這些IP劇依靠“原著粉”就可以獲得一定的收視保障。另一方面,大熱IP情節緊湊,人物豐滿,适合成為劇本改編的腳本。從2011年各大衛視熱播的《步步驚心》《甄嬛傳》等影視劇開始,IP劇逐漸霸占電視和網絡熒屏,吸引受衆,成為各大衛視的收視保障。

1、IP劇現象

“互聯網+”傳播形态下,大IP,成為影視劇市場競争最有力的武器。《花千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IP的改編成功,除了有演員、電視制作、檔期、營銷等原因,傳播媒介和受衆特征也成為IP成功的助力。

1.1傳播者:“互聯網+”形态下收視率和産業鍊利益的追逐

法國社會學家布爾迪厄在《關于電視》一書中指出:“收視率是隐藏起來的上帝,它不為人們所見,但它卻一直統治着這個圈子。如果節目下跌了一個百分點的收視率,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與直接走向死亡無異。”在“互聯網+”環境下,影視劇的播放平台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電視,還依賴網絡平台,IP劇最大的優勢還是在于它在影視劇開播前就已經在網絡上吸取了大量關注者,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保障了收視率,傳播者自然願意制作。以2015年口碑收視雙收的《琅琊榜》為例,據2015年10月搜狐網有關數據統計,其首播一個月在網絡媒體播放次數達到35億,百度指數從開播之初140萬左右,到大結局當日指數峰值已高達210萬。其中,梅長蘇的飾演者胡歌人氣持續走高,百度指數峰值達34萬,他也由偶像派順利轉型為演技派,将各大頒獎典禮的視帝獎杯收入囊中。該小說從2007年到2011年在“起點中文網”連載,在此期間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粉絲。IP劇的成功本身就在于“原著粉”的巨大推動力,他們保障了影視劇的高收視率。同樣在2017年3月熱播的IP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一經播出就引起了收視熱潮,通過互聯網這個平台,無論是服裝造型、演員演技顔值或是曲折劇情都一再出現熱門話題,“四海八荒”、“姑姑姑父”、“素素跳誅仙台”、“十裡桃林”等劇中台詞或劇情更是引發網友在網絡上的日常使用。

産業鍊利益是傳播者的另一種追逐,IP作品在有一定粉絲的基礎下,制作成影視劇後傳播者自然不愁沒人買單,在原著粉和新粉絲的推動下,劇“火”了就會帶動産業鍊上其他方面的發展,IP産業鍊包括電商、音樂、遊戲、旅遊等方面。如IP劇中主角的同款服飾會在淘寶上有銷售;劇中的影視歌曲會響遍大街小巷;同名手遊會被推出并受到追捧。以2015年熱播的的《花千骨》為例,《花千骨》是2015年6月9日開始在湖南衛視鑽石劇場播出,據有關數據統計,開播首日的收視率就達到全國網1.18%,在播出期間收視率一直穩居榜首,同時《花千骨》同名手遊發布,并由電視劇女主角趙麗穎代言,利用電視劇的熱度帶動遊戲發展,而劇中主題曲的演唱者張碧晨更是多次在舞台上表演主題曲——《年輪》。從《花千骨》可以看出,IP小說、影視劇、遊戲、音樂可以形成一條很好的産業鍊,并且是朝着可觀方向發展,在筆者看來這也是IP劇受傳播者歡迎的原因之一。

1.2受衆:“使用與滿足”理論與受衆需求

根據受衆“使用與滿足”理論,受衆是出于某種需求動機來接觸媒介從而得到需求滿足的過程。“受衆與滿足”理論強調受衆的能動作用和地位。随着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受衆已不再是簡單的接收者,更是影視劇話題的制造者與參與者。而在互聯網時代,IP劇營銷是以“使用與滿足”理論為基礎,利用原著粉對IP作品的忠實,開發IP劇迎合受衆的需求。随着IP劇的熱播,受衆在新媒體上開始話題的制造與參與,成為影視劇制作與宣傳的制作者與參與者,滿足受衆“參與”的心理需求,使得IP劇不僅吸引原著黨,更吸引“非原著黨”的加入,形成超高收視率,促就當今IP劇炙手可熱的現象。受衆對IP劇的追捧,一方面是因為對原著的喜愛而引起的對影視劇的期待;影視制作為适應影視劇拍攝需求對IP進行劇本化改編,其拍攝内容和劇情會與原著存在稍許差别,受衆會将原著與改編後的IP劇進行比較,從而形成新的觀賞角度。另一方面,是因為在從不同類型的IP劇中通過一種遊戲似的“親身”經曆來滿足某種需求,可能是滿足感,可能是短暫的逃離周身世界,也可能是排遣生活或工作的壓力等,這些需求會誘使受衆去主動接觸影視劇并對其産生期待。

2、“互聯網+”模式下IP劇如何滿足受衆需求

随着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影視制作模式已經到來,而互聯網已經使受衆趨于年輕化。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第35次CNNIC報告,截止2014年12月,我國網民以10-39歲年齡為主要群體,比例合達78.1%。其中又以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比例最高,達31.5%。所以在“互聯網+”模式下影視産業的發展為了迎合年輕受衆群體的口味,根據網絡小說衍生出了各種類型的IP劇影視題材,如都市言情劇、穿越題材、玄幻劇、古裝劇等。這些不同的影視題材可以滿足受衆的不同需求。

都市言情劇主要講的是白領們的愛情故事,現如今工作、競争壓力大,但愛情依然保持着它的魅力,年輕受衆群體對它依然充滿着向往,在互聯網環境下,人們可以接觸世界上任一個角落的朋友,各種交友APP、節目充斥整個網絡,影視劇最終還是來源于生活,熱播劇《翻譯官》《談判官》等都是通過劇中都市白領的工作和愛情生活來折射現實生活,不管中間多麼波折,但劇情最終結果總是朝着好的方向發展,總是能輕易解決現實問題。結局的美好會讓受衆向往,也會讓受衆根據劇情進行心理模拟得到虛幻的美好,有種滿足感和達到自我實現的需求。

互聯網發展帶來了“虛拟世界”一詞,“虛拟世界”和互聯網+模式下IP劇中穿越劇情有相似之處。互聯網虛拟世界依照個人意識而創造,它是人們的幻想,而穿越劇也可以給人們帶來一個美好的想象。“世上沒有後悔藥”是人常說的一句話,但是在影視劇中人可以回到過去改變未來,如《夏洛特煩惱》。現在常見的是曆史穿越劇,如《宮》的主人公晴川從現代穿越到古代,以晴川的親身經曆給受衆帶來“後天先知”的優越感,達到滿足受衆心理優于他人的需求。先後時期同樣的穿越片《步步驚心》又再次掀起穿越潮流,甚至“火”到了韓國,并被韓國翻版重拍《步步驚心·麗》。供需關系的一層含義是有需求才會有市場,正是因為受衆有這種需求,所以IP劇才有市場。

3、IP劇的問題

在“互聯網+”形态下IP劇如此受歡迎,而且影視作品數量衆多,在這種情況下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不好的現象,下文指出它存在的一些問題。

3.1“互聯網+”模式下“流量”當道

“互聯網+”模式的優勢在于可以利用互聯網這個平台達到提升經濟和增加财富的目的。提到網絡必然伴随着“流量”一詞。有流量就可以當主角,這是在某些IP劇中的普遍現象。前段時間有人這樣評價演員周一圍:有演技卻一直不被大衆熟知,直到參加某綜藝節目才得到大家的關注。這一事件也間接反映在影視行業中“流量”的份量。片面考慮粉絲量,刻意忽略演技,這會讓一些年輕演員們更加浮躁,不再沉心琢磨演技。近日有位網友腦洞了一部新劇《淑女的品格》,講的是四位成熟的精英女性在都市生活中的肆意人生,該網友還推薦了四位主角。這個想法一出立馬受到網友們的熱烈讨論,直呼希望能夠拍出這樣的一部劇,有的網友還P出了這四個演員同框的海報。這部劇和以往的IP劇最大的不同點在于主角不再是有“流量”的小花們,是四位差不多都四十歲的成熟女性演員們。網友腦補這部劇就是想構建自己“四十多歲可以是什麼樣”,沒有狗血劇情,而是潇灑的活出自己美麗的40歲。而現在的IP劇呢,為了保證收視率,一律千篇的都是選擇18到30歲的小年輕人,而且他們的共同點是自帶流量和話題,而中生代女演員們似乎被遺忘了,他們隻能在劇中演婆婆媽媽,明明他們可以演更好、更有魅力的角色!如果在“流量”中選出演技的演員,也不乏出現一些優秀的作品,但這樣的成功畢竟隻是少數。

3.2“互聯網+”環境下快消費現象嚴重

一種類型的劇火了,一些制作人就會利用互聯網的便捷平台出品風格雷同的網絡自制劇,一些傳播者會為了迎合受衆需求,搭上“順風車”,甚至強行蹭熱度,從而出現拍攝周期短、制作粗糙、故事情節雷同的IP劇。倉促推出劇目,難免會有粗制濫造的情況,雖然跟着熱度會有一定的收視率,但互聯網環境下用戶對話語權的把控讓“口碑”成為一部劇成功與否的關鍵,緻使很多IP劇在以受衆為核心的“互聯網+”環境下迅速被淘汰。

3.3互聯網環境造就“吃瓜群衆”

“吃瓜群衆”一詞現在逐漸在網絡上使用開來,筆者對它的理解是一群看熱鬧不嫌事大兒的人,這個事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壞事。伴随着這群人的存在,“閨蜜”“小三”“出軌”等代表一些負面人物的角色也頻頻出現在劇情中,在原配手撕小三的時候這些人會拍手稱快,甚至會讓情節挂在微博熱門将其擴大化,他們中還有些不理智的人甚至将劇情帶入到演員本身上,在其微博底下叫嚣,最後逼得演員出來發文稱隻因劇情需要,“這個鍋我不背”。這種劇情隻會帶來反面效應,激化情緒,造成惡劣影響,缺少文化價值宣傳。

4、結語

從整體狀況來看,在“互聯網+”形态下我國IP劇的發展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而且不乏出現好多的優秀作品,像《甄嬛傳》《步步驚心》《琅琊榜》等大IP劇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不過仍然有一些粗制濫造的影視劇混在其中,影視界人士應該牢牢把握這一發展階段,創作出更加優秀、經典的IP作品,讓我國的影視文化發展更上一層,讓中國IP劇發展成像韓國韓劇、日本動漫一樣,讓人家提起IP就能想到中國影視!

參考文獻:

[1]張允,姚玉嬌.“互聯網+”時代網絡IP劇的傳播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38(06):85-89.

[2]布爾迪厄.關于電視[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121頁.

[3]何佳.泛娛樂IP産業鍊趨勢洞察[J].西部廣播電視,2016,(19):40.

作者簡介:

朱夢,江蘇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聞與傳播管理;

張建強,博士,副教授,現就職于江蘇師範大學傳媒與影視學院,研究方向:互聯網廣告。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