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麟毛荷王翠霞
【摘要】
視頻資源已經成為翻轉課堂、MOOC教學等在線學習活動的重要支撐。然而,在視頻資源支持下的在線學習活動真的發生了嗎?本文首先通過調查問卷調研了學習者使用各種類型視頻資源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之後的個人體驗;其次借助從北師大計算機基礎課教學平台收集的第一手客觀數據,分析了不同類型視頻資源對具體學習内容的适應性;最後依據研究結論對視頻資源建設和資源組織策略等給出了建議。
【關鍵詞】視頻資源類型;個人體驗;學習效果
【中圖分類号】G420【文獻标識碼】A【文章編号】1009—458x(2016)04—0032—08
一、研究背景及問題
1.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基于大量視頻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已成為“翻轉課堂”“MOOC教學”等的重要支持手段。然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學習者對視頻資源的應用方式和視頻資源對學習效果産生的最終影響卻常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很多學習者反映:對基于在線學習環境習得的知識和技能,總覺得不夠紮實[1];通過網絡教育獲得學曆和學位的畢業生在參與招聘或職位競争時,也常常遭受能力方面的質疑。那麼,基于視頻資源開展的在線學習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呢?為此,筆者帶領教學團隊在這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實證研究。
2.研究問題
盡管很多學者都高度認可基于信息環境的在線學習對個體實現知識建構有重要價值。然而,為什麼很多基于在線學習環境(主要是教學視頻資源)完成階段性學習的學習者卻對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能力不自信呢?為什麼很多在線學習者總是自我感覺“知識體系不完整、知識碎片化很嚴重”呢?[2]在線學習真的發生了嗎?帶着這些疑惑,筆者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了研究。
(1)基于視頻資源的在線學習與傳統的課堂學習在學習效果方面到底有什麼不同?
(2)不同類别的視頻資源是否會對學習者的學習效果産生影響?
(3)哪種類型的視頻資源更适合學習者開展在線學習活動?
(4)如何解決微視頻(微課)教學中存在的“知識碎片化”“體系性不夠”的問題?
3.研究現狀
教育部在2000年起草的《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範》中指出:教學資源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教學資源建設勢在必行。同時,還對教學資源建設的範圍進行了界定:媒體素材、題庫、試卷素材、課件與網絡課件、案例和文獻資料[3]。
教學視頻資源作為媒體素材的一種,在計算機和網絡的助力下,已經廣泛應用于學校的課堂教學中,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視頻集聲音與圖像于一體,具有形象生動地顯示教學内容、活躍學習氣氛、提高學習興趣等功能。随着視頻資源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人們不再滿足于簡單的視頻錄制,而是更關注教學視頻的設計,使視頻資源不斷向“短、快、精”的方向發展。盡管目前還沒有學者對教學視頻資源進行準确的分類,但從教學視頻資源的錄制方式和視頻資源的播放時長等因素看,視頻資源常常被分為“課堂教學錄像”“三分屏視頻”和“微視頻”三種形式。
以“課堂教學錄像”“三分屏視頻”和“微視頻”為關鍵詞,在CNKI數據庫上搜索,共搜到從2010年至今的102篇文獻。從這些文獻可以看出,在2010年至2012年間,我國學者對課堂教學錄像一直保持持續關注,但自2013年起,有關課堂教學錄像研究的文獻數量迅速下降,而以微視頻為基礎開展的教學研究則發展迅猛。
縱觀上述研究,多數學者把研究視角聚焦于教學設計環節,或者以思辨的方式探索課堂教學實錄視頻和微視頻教學的特色,缺乏從學習者的視角探索各類視頻資源對自主學習實際效果的相關研究。
二、研究設計與實施
1.研究流程的設計
思辨的方式不能論證各類視頻資源對在線學習效果的影響水平,隻有基于一線學習者的個體體驗并借助其實際應用狀況的客觀數據,才能較為科學地論證“學習者是如何應用視頻資源的?視頻資源是以什麼樣的形式為學習者實現知識建構提供支持的?”等問題。為此,本研究制定了以下操作流程:首先,借助3種不同的渠道獲得第一手數據,其方法是:①借助調查問卷和訪談的方式,獲取學習者對各類視頻資源支撐自己學習活動的主觀體驗;②基于北師大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服務平台,跟蹤學習者使用教學視頻的情況,直接獲得客觀數據;③采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學業作品,作為評價學習效果的客觀數據。其次,利用數據分析手段,探索影響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最後,基于前述研究結論,總結其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開展第二輪的持續研究,并對研究結論進行驗證,以保證研究的嚴謹性和科學性。
2.相關概念的界定
(1)對教學視頻類型的界定
教學視頻資源既可以用于為學生示範講解,作為學習支持的重要手段,也可以服務于研究者做教研分析或一線教師做教學反思[4]。本研究主要關注前者,即面向學習者、以支持學習者自主學習為目标的各類視頻資源,通常是以講解知識、演示實驗步驟或講解設備使用技巧為設計目标的。
目前,還沒有學者對教學視頻資源進行準确的分類,但從教學視頻資源的錄制方式和視頻資源的播放時長等因素看,視頻資源常常被大緻分為“課堂教學錄像”“三分屏視頻”和“微視頻”3種形式。①課堂教學實錄視頻又稱為教學實況錄像,顧名思義,就是将教師教學過程用攝像機直接拍攝下來。這種視頻既可以在其他課堂上重播,直接代替教師服務于其他班級的教學活動,也可以用于教學研究,分析教師在教學中的優勢與不足。②三分屏視頻也是一種直接錄制授課過程的視頻,通常把屏幕分成三個區域,左上角的小區域顯示教師個體的面部視頻信息,主要目的是顯示教師的面部表情;中部區域顯示授課内容或内容要點,通常以PPT幻燈片或者Word文檔的形式出現;左下角的區域顯示講義的綱要,以便學生點擊相應的标題來控制視頻的播放或跳轉。③微視頻是指長度不超過10分鐘的視頻短片,教學微視頻通常面向一個小的知識點或者教學案例,蘊含一定的教學内容和教學意義,是時長不超過10分鐘的視頻片段[5]。
盡管人們常常把教學視頻劃分為上述3種類型,但它們不是處于同一層面上的概念。前兩種類型是指視頻的錄制和組織方式,而後一種類型則主要考慮了播放時長。為便于研究,對于教學實踐中的常用微視頻應該重新分類。一方面,從播放時長看,可以把教學視頻分為兩類,即與課堂時長相當的大視頻(時長在45分鐘左右)和播放時長在10分鐘以内的微視頻。另一方面,從視頻的錄制和組織方式來分,可以分為3種類型:其一,課堂實況錄像,即課堂教學實錄視頻;其二,三分屏視頻;其三,面向知識點或教學案例的視頻片段。在第一種視頻中,教師是視頻中的主角,在視頻中占據絕對的中心地位;在第二種視頻中,教師處于屏幕左上角的局部區域,屏幕中心區域是教學課件(通常為PPT課件的内容);在第三種視頻中,教師既可以在視頻中出現,也可以不出現。多數情況下,教師的身影都不會出現在視頻中,視頻的核心内容是被關注的設備或實驗流程,教師會以畫外音的方式對教學内容進行解說。
把前面提出的兩大類視頻交叉,可以獲得6種不
同的視頻類别。在這6種形态的視頻資源中,常見的形态主要有以下4種:課堂實錄大視頻(時長45分鐘左右)、三分屏大視頻(時長45分鐘左右)、課堂實錄微視頻(是對課堂實錄視頻的局部剪輯,它面向知識點,時長在10分鐘左右)和畫外音式微視頻(面向教學案例或實驗,時長在10分鐘以内,教師以畫外音方式講解)。
(2)對學習内容類型的界定
教學活動中的學習内容,根據自身特點可以分為4種類型。①事實性知識。安德森等人認為:事實性知識是指學習者通曉一門學科或解決其中的問題所必須知道的基本要素。事實性知識具有點滴性或孤立性的特點。事實性知識是一種抽象化程度很低的知識,又叫事實。②概念性知識(或原理規律性知識)。概念性知識是一種較為抽象和概括的、有組織的知識類型,比如各門學科中的原理、規則,有些比較抽象的複雜概念也屬于這一範疇。概念性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組織性[6]。③程序性知識。程序性知識是關于如何做事的一套程序或步驟,是強調步驟和操作規範性的技能型知識。它重點關注的是如何做。④策略性知識。策略性知識是指解決某一較大問題的策略,關注問題解決所需的策略的組合與實際應用。它強調的是對知識的綜合應用[7]。
3.數據采集規範與采集方案
(1)數據的編碼方案
基于對視頻資源的分類和學習内容的類型,筆者制作了如表1所示的二維表格,以呈現本研究的數據編碼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