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杭王帆袁璐
【摘要】
合宜的教學規則是踐行混合式教學的關鍵和保障,而規則的制定、學生對于規則的接納度和反應都直接關系到混合式教學的實際效果。在課程實際中發現,學生對于混合式教學的規則表現出了強烈的逆反情緒,在其行為參與過程之中出現了惡性參與膨脹的現象,其根源來自于信息負荷超載、認知盈餘失衡、評價機制主觀、惡性競争突出等方面。規則逆反有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節奏,采取内部群體協商以及外部權威幹預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化解逆反情緒,推動混合式教學的開展。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規則逆反;現象;措施
【中圖分類号】G40-057【文獻标識碼】A【文章編号】1009—458x(2016)05—0023—06
一、研究背景
自2001年起,混合式教學的概念逐漸成為教育界和培訓界的研究熱點之一
[1]。随着在線教育的不斷升溫,國内外開展混合式教學的實踐如火如荼。如何規範要求與評價機制以保障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成為每一位教師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我們将這些要求和評價機制統稱為教學規則。在前蘇聯教育學術語中一般把規則解釋為貫徹教學原則的具體教學要求,認為規則比原則小,從屬于原則[2]。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FriedrichAdolfWilhelmDiesterweg)把“教學規則”視為教學原則的操作要求[3]。可見規則制定得科學、有效與否直接關系到實際教學的開展。
但是,在進行混合式教學時,規則層面卻普遍受到教師的忽視。大部分教師以固有的思維來制定學習要求,這種要求帶有教師的主觀強制性色彩,這一做法帶來的結果往往是教師高估了學生的接受度,忽略了學生的時間容量,輕視了學生的實際需求。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較強,他們有較強的個人意識和個人責任感,能夠自己選擇教學内容、制定學習計劃,希望教師在做出任何關于教學的決定前與他們協商[4]。諸多學者圍繞學習參與[5]、學習交互[6]等要點對混合式教學進行了深入探讨,但混合式教學往往意味着學生需要付出更多的課餘時間投入到學習之中,學生對于這種投入的态度、情感和認知對教學有着非常關鍵的作用[7]。因此,在進行混合式教學實踐時,如何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課程的規則?這些規則是否能夠維系整個教學的有效運轉?學生對于這些規則究竟接受度多高?諸多問題需要引起教學設計者的重視。
本着“實踐出真知”的原則,本研究團隊決定在實踐過程中尋求上述問題的答案。因此,依托“新媒體研究”專業選修課,課程團隊開展了為期11周的完整混合式教學實踐。将新浪微群與百度貼吧兩大社會性軟件作為線上學習平台,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自行獲取學習資料,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通過各種學習終端開展及時、流暢和深度的互動[8],讓學習個體的行為融入群體之中,更注重群體知識水平的提升[9]。依據學生在線學習的階段性結果,以小組形式對平台中的信息和知識進行歸納與總結,在課堂上進行專題小組彙報。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基于課程規則展開的。
二、混合式教學中規則運作過程
(一)課程規則設定
規則的制定是混合式教學開展的基礎,是為了讓學生明白課程該如何進行,如何更好地進入到學習之中。在正式設計課程時,為了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之中,經過課程團隊的不斷協商,參照以往課程實踐制定的課程規則,從學習要求、評價制度兩大方面進行設計,學習要求包含發帖、回複、筆記、作品、彙報、交流等方面詳細的規則,評價制度從在線學習與課堂學習兩方面分别予以評價。具體的課程規則如下:
1.學習規則要求
(1)發帖要求
每條帖子必須配有标題或者話題,發帖時最好用到以下關鍵詞:“我知道了”“我理解了”“我的觀點是”“我推斷”,等等,以便為課程分析提供輔助。
(2)筆記要求
學生的學習筆記要注明記錄筆記的日期和具體時間,體現自身的思維過程。
(3)課程作品要求
課程學習結束要上交一份有關本次教學内容的知識概念圖。概念圖要美觀、詳細。
(4)課堂發言要求
依據共同興趣自行成組(3—4人),教師也會抽取表現較好的同學編排成組。小組協商内容架構并做好PPT在課堂上彙報,其餘同學要積極參與讨論,對彙報内容提出質疑和評析,彙報小組要給予反饋。
2.評價規則制定
(1)課程評價總體形式
“新媒體研究”采用過程性評價的考核方式,将考核環節延伸至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注重學生平時的積累和貢獻。考核的内容由5個部分組成:線上學習、課堂學習、學習筆記、課程測試和課程作品。對每一部分所占百分比進行權重分配:最終課程成績=線上學習得分(35%)+課堂學習得分(30%)+學習筆記(15%)+課程測試(5%)+課程作品(15%)。
(2)線上學習與課堂教學細化評價指标
從上面的成績折算公式可以發現,線上與課堂占總成績的65%。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針對線上的帖子與課堂中的交互制定了細緻的評價标準。線上的帖子包括首貼與回複,根據首帖的性質、形式、内容質量以及回複的層次給出每一條帖子細化的分值,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