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我國西部地區公民終身學習的現狀、需求與對策研究*

我國西部地區公民終身學習的現狀、需求與對策研究*

時間:2024-11-06 12:46:24

【摘要】

公民的終身學習現狀與需求是我國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決策依據。西部地區終身學習實踐起步較晚,發展不均衡,公民的終身學習狀況亟待明确。本研究以陝西省為例,采用分層抽樣和方便抽樣相結合的方法開展問卷調查,對745份有效問卷從終身學習認知和參與、内容與途徑、需求與滿意度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發現,被調查者:①對終身學習的内涵理解以正規學習為主,對非正規、非正式學習的認知不足,學習時間和費用投入有限;②終身學習動機明确,主要表現為滿足職業發展、獲得更高學曆和增加收入等;③學習途徑多樣,經常利用信息網絡開展學習;④終身學習意願強烈,醫療保健、科技文化、子女教育是公民共同關注的學習内容;⑤希望充分利用業餘時間在各類學校和圖書館、博物館等社會公共文體場所中開展終身學習;⑥願意分擔終身學習費用,但多數人希望隻繳納少許費用或得到政府補助;⑦面臨多重學習困難,主要包括時間有限、學習地點遠和文化基礎差等;⑧多數人對社會提供的終身學習服務較為滿意,但不同性别、不同年齡人群的滿意度之間存在顯著差異。針對研究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進一步從終身學習認知、環境建設、經費來源、管理機制四個方面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西部地區;公民;終身學習;學習現狀;學習需求;學習型社會;滿意度;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号】G77【文獻标識碼】A【文章編号】1009-458x(2018)7-0020-13

一、引言

終身學習不僅是個體為适應社會變化而産生的一種生存方式,也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和不竭動力(李興洲,耿悅,2017)。近年來,終身學習的價值已經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成為各國政府制定教育決策的重要依據,《教育2030行動框架》明确将“使人人可以獲得終身學習的機會”作為世界教育發展的總體目标之一(徐莉,等,2015)。為了培養适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高素質公民,落實人才強國戰略,我國将終身學習作為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内容和公民全面發展的關鍵途徑,開展了豐富的理論研究和多元化的實踐探索。

在終身學習活動中,公民居于主體地位,其認知度、參與度、滿意度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根本宗旨和基本問題(陳乃林,許益軍,2007)。我國的終身學習活動已經開展多年,現階段公民“終身學習的現狀如何,出現了哪些新的學習需求,對國家提供的終身學習服務是否滿意”成為進一步提升學習型社會建設成效、構建終身學習體系的關鍵之問,亟須開展實證調查研究,明确學習者的基本準備狀态,否則勢必造成終身學習環境建設、服務供給等與公民實際需求之間的巨大差異,預期效果難以實現(鄭勤華,等,2014)。

國際組織日益重視對終身學習的實證研究,近五年湧現出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調查與監測項目,如2012-2014年世界經合組織面向33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國際成人能力評估項目(ProgramfortheIn⁃ternationalAssessmentofAdultCompetencies)”大規模調查研究(OECD,2012);2011-201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終身學習的基礎——掃盲教育(LiteracyProgram)”為切入點在非洲5國開展了現狀調查和發展監測(Bolly&Jonas,2015);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曼谷辦公室以“基于社區的終身學習和成人教育(Community-BasedLifelongLearn⁃ingandAdultEducation)”為主題對中國、日本、韓國、尼泊爾等亞太7國開展了現狀調查(UNES⁃COBangkokOffice,2016);歐盟則主要通過“歐洲終身學習指标體系(EuropeanLifelongLearningIn⁃dicators)”“成人教育問卷調查”等項目實現對各成員國公民終身學習現狀的連續監測(王海東,王全珍,2017)。這些調查雖然由不同類型的國際組織開展,但均有嚴格的調查設計和完善的過程管理,在充足的經費、人力和政策支持下,呈現出大規模、長周期、數據翔實、内容豐富的典型特征。

為了探究公民終身學習的現狀與需求,國内學者也從不同視角開展了調查研究,如陳乃林等(2007)從終身教育與學習型社會的認知與踐行狀況兩個方面對南京市民開展了調查研究;豐雲(2013)從終身學習的認知、需求與實踐情況三個方面對湖南省長株譚三地農民工進行了深入調查;鄭勤華等(2014)構建了包含學習準備、學習過程管理等五個要素的終身學習素養模型,并對北京市成人開展了大規模調查研究;湯林春(2014)從參與學習的比例、時間、經費、場所、内容、途徑等七個方面對上海市市民的終身學習現狀進行了調查,其指标設計更加系統;于燕等(2016)從學習成本與效果、學習目的與需求、學習環境和影響因素等方面對廣州市居民的終身學習需求進行了全面調查和深入分析。國内終身學習的調查研究多由研究團隊或個體實施,與國際組織實施的調查相比較往往集中在某個區域,範圍和規模相對較小,但是調查内容與本研究的切合度較高,能夠為調查問卷的設計和調查結果的解讀提供豐富的參考資源和一定的比較基準。

已有文獻顯示我國以“終身學習”或“終身教育”現狀和需求為明确主題的調查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廣州、長沙等中東部發達地區和城市,關于占全國人口約27%的西部地區(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西部開發司,2017)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則較為匮乏。因此,現有研究較難全面反映我國公民終身學習的真實狀态,開展西部地區公民的終身學習現狀與需求研究,對于我國全面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構建完善的終身學習體系以及開展教育精準扶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陝西省作為西部地區的重要組成省份之一,地理位置承東啟西,在經濟、教育、文化等方面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示範性。陝西省政府積極響應國家發布的學習型社會建設相關政策文件,建立了“陝西全民終身學習網”綜合服務平台,彙集了青少年教育、農民教育、家庭教育、老年教育等方面的豐富資源;連續十餘年開展全民終身學習周活動,并通過遴選百姓學習之星和終身學習品牌項目宣傳終身學習的先進典型,湧現出“樂學西安市民課堂”“青少年終身學習大課堂”“小家·大家·手拉手”等豐富多樣的品牌學習項目;積極推進終身學習與社區治理融合發展,西安市碑林區、寶雞市金台區、寶雞市渭濱區先後被評為全國社區教育示範區。因此,本研究以陝西省為例,對西部地區公民終身學習的現狀和需求等進行抽樣調查,并基于研究中發現的突出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

二、研究設計

(一)概念界定

1.終身學習

為了應對知識經濟和全球化趨勢的挑戰,終身學習一詞最早由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報告中提出,其核心觀點是人們不應被動地接受教育,而應成為學習的主體,終身不斷地學習。可見,終身教育是從教育供給的視角完善與重構現有的教育體系,而終身學習關注的則是學習者個體的成長與發展,旨在突顯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和權利(朱敏,高志敏,2014)。世界銀行(2003)從時間和空間兩個視角對終身學習進一步界定,提出了被國内外研究者廣泛認可的概念框架,即“終身學習涵蓋整個生命周期,并發生在不同的學習環境中,包括正規、非正規和非正式學習”。本研究是從學習者視角對終身學習的現狀與需求進行調查,故采納該定義作為終身學習的基本界定,并認為終身學習具有終身持續性、方式多樣性、學習自主性等關鍵特征(鄭勤華,等,2014)。

2.西部地區公民

根據《西部大開發十三五發展規劃》,西部地區是指我國經濟欠發達、教育水平較為落後、需要加強開發的地區,包括四川、陝西、貴州、雲南、重慶、西藏、新疆、内蒙古等12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國土面積約687萬平方千米,占全國的72%,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的27%(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西部開發司,2017)。《憲法》規定我國公民是指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雖然終身學習貫穿人的一生,但是15歲以下公民主要處于學前和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社會已經提供了較為充足的學習機會和學習活動,同時考慮到調查問卷的填寫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礎支持,因此研究者将調查對象的年齡起點确定為16周歲。綜上所述,本研究中的研究對象為居住地位于西部地區且年齡在16周歲及以上的中國公民。鑒于第一部分的闡述,以陝西省公民為抽樣代表進行調查研究。

(二)調查工具

終身學習的内涵十分豐富,其現狀和需求的考察需要從多層次和多視角進行。在世界銀行發布的終身學習概念框架指導下,研究者以2008年張翠珠等編制的《公衆學習需求調查問卷》為基礎,參考國内外已有的終身學習測量工具,通過改編形成了由基礎背景信息、終身學習現狀、終身學習需求和終身學習服務滿意度評價四部分組成的《中國公民終身學習現狀與需求調查問卷》,問卷設計框架見表1。基礎背景信息主要涉及性别、年齡、文化程度、職業、收入和居住地六個常用人口學變量,其他三部分是核心調查内容,主要設計思路詳述如下:

1.終身學習現狀的調查問題設計

《漢語大辭典》對“現狀”一詞的解釋是“當前的狀态”,因而随着時間的推移具有動态發展性。根據歐盟提出的終身學習指标體系可知,公民的終身學習具有典型的參與性特征,一方面會受到自身學習觀念和學習動機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會受國家教育政策、經濟發展水平、學習環境等多種外在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會現出不同的意識形态和行為特征(Hoskins,etal.,2010)。考慮到終身學習現狀的複雜性,本研究重點從公民終身學習的認知、動機、行為參與三個子維度進行調查。其中,終身學習認知方面參照世界銀行(2003)提出的概念框架進行問題設計,通過正規、非正規、非正式三類學習活動觀察公民對終身學習内涵的理解程度;終身學習動機方面主要依據博希爾提出的成人學習動機五維分類法進行問題設計,具體選項包含職業發展、社會交往、社會刺激、社會福利、認知興趣等(馮麗華,等,2010);終身學習的行為參與指标較為豐富,湯林春(2014)在對上海市公民的調查研究中将其系統劃分為學習比例、學習内容、學習途徑等七個方面,研究者對該指标進一步歸類、優化,并充分考慮信息時代技術對學習行為的重要影響(Stephen,etal.,2005),最終形成了終身學習認知、學習投入、學習活動、學習動機、學習途徑和信息技術運用六個關鍵變量。

2.終身學習需求的調查問題設計

在教育心理學中,學習需求/需要是指學習者的現有水平與期望狀态之間的差距。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終身學習集中體現了公民希望參與社會交往、獲得社會尊重和自我價值實現等高層次的訴求(胡家祥,2015)。終身學習需求不僅是公民産生終身學習行為的關鍵内因,還将影響其對學習内容、方式、場所等學習環境因素的選擇。于燕等(2016)對廣州居民的調查研究将終身學習需求細化為學習意願、學習目的、學習内容、學習機構選擇等六個指标,由于該問卷現狀部分已經考察過學習動機,因此進行适當去重,采納其中的内容需求、方式需求、場所需求及學習意願四項。同時,考慮到學習需求的有效實現受制于公民的經濟承受能力與遇到的學習阻礙因素,因此增加了費用分擔和學習困難兩項,最終依然是六個關鍵變量,但具體選項内容和于燕等(2016)有所不同。

3.終身學習服務滿意度評價的調查問題設計

公民對社會提供的終身學習服務滿意程度是衡量學習型社會建設成效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封閉性滿意度測量和開放性意見建議相結合的原則進行綜合考察。其中,滿意度設置為李克特三點量表,以确保選項之間較高的區分度;意見建議則允許公民自由回答,産生的質性數據采用内容分析法進行處理。

為了深入了解公民的實際情況,本研究設計了單選、多選、排序、李克特量表和問答五種問題類型,并有部分内容采用了追問方式進行原因探尋。其中,排序題要求被調查者按照重要程度選擇三項,分别賦值為1、2、3,數值越小代表越重要,問卷所有排序題計分方式相同。問卷初稿形成後,由上海、北京、陝西三地的8位終身學習領域專家進行三輪修正和優化,最後确定為24道題目。問卷結構清晰,但要素較多,綜合性強,相比量表類問卷具有一定的作答難度。

(三)抽樣方法

鑒于課題組有限的時間、人員和經費,為了保證抽樣的典型性和科學性,采取分層抽樣和方便抽樣相結合的策略确定被調查者。首先根據《陝西省區域發展統計年鑒》公布的2015年人均生産總值(陝西省統計局,2016),将所轄的11個地級市/區劃分為上、中、下三層,并結合地域分布特征選取西安市(人均生産總值6.69萬元,排名靠前,代表關中地區)、延安市(人均生産總值5.39萬元,排名居中,代表陝北地區)和商洛市(人均生産總值2.63萬元,排名較為落後,代表陝南地區)作為一級抽樣單位。然後,按照同樣的原則,抽取西安市高新區、雁塔區、蓮湖區和新城區,延安市寶塔區、宜川縣、洛川縣、富縣,商洛市商州區、山陽縣,作為二級抽樣單位。最後,在陝西省教育廳的協調下,與三地的廣播電視大學取得聯系,按方便抽樣原則選擇能夠滿足調查需要的社區、自然村、企事業單位等作為三級抽樣單位,每個單位随機發放不少于50份的問卷。

(四)調查實施

依據樣本獲取的方便性,通過紙質與在線兩種方式定向發放調查問卷。其中,紙質問卷主要由研究人員面對面發放,并對問卷協助收集人員進行了培訓,以确保問卷指導語、作答要求、作答時間等基本一緻。2017年4月至6月,在西安、延安、商洛三地共發放問卷815份,回收812份(紙質444份,在線368份),剔出填寫不全、填寫異常、空白等各類無效問卷67份,最終得到有效問卷745份,有效率為91.75%。數據采用SPSS21.0處理。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對象的基本人口學特征如表2所示。從性别看,男性317人,占42.95%,女性425人,占57.05%。從年齡結構看,16~20歲者占26.71%,21~35歲者占38.72%,36-45歲者占14.77%,46-55歲者占6.17%,56歲以上者占3.62%,各年齡階段均有樣本分布,且有效突出了21-55歲之間的有效社會勞動力主體,與調查目的相符。從文化程度看,高中及以下者占53.1%,大專占29.3%,本科占14.1%,研究生及以上者占3.5%,呈金字塔型分布,但是被調查者整體學曆層次不高,高等學曆提升教育仍是該地區終身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的重要任務。從職業結構看,企事業單位職工占38.9%,在校學生占27.5%,自由職業者占11.9%,黨政機關公務員占2.7%,商業與服務業人員占5.6%,農民/牧民/漁民占1.5%,無業/失業/半失業者占3.4%,離/退休人員占3.2%等,與實際職業結構情況基本相符,調查結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職業人員的終身學習現狀與需求。從收入水平看,月收入2,000元以下者占13.29%,2,000-3,999元者占34.36%,4,000-5,999元者占16.11%,6,000-7,999元者占3.49%,8,000元以上者占1.61%,無收入者占31.14%,被調查者人均月收入水平不足4,000元,能夠用于終身學習的費用較為有限。從居住地看,被調查者中城市居民(含省會城市、地級市、縣城三類)607人,占81.48%,鄉村居民(含鄉鎮和農村兩類)130人,占17.45%,其他8人,占1.07%。

(二)西部地區公民終身學習現狀分析

1.終身學習認知有限,對非正規、非正式學習活動的辨别能力有待提升

陳乃林等(2007)的研究表明,公民對終身學習的認知情況與終身學習的行為密切相關。因此,本研究列舉常見的正規、非正規和非正式學習活動,讓被調查者辨析所屬的類别。考慮到被調查者年齡、文化程度差異較大,問卷選項中将非正式學習并入非正規學習活動中不再區分,并設立了“不确定”選項以減小分類難度。統計結果如圖1所示,“中小學生在校課程學習(94.83%)”“高職院校學習汽車維修(84.03%)”兩項正規學習活動的識别正确率較高,但自學、參觀、研讨等各類非正規學習、非正式活動的識别正确率均低于70.00%。可見,目前西部地區公民對終身學習内涵的理解以正規學習為主,不夠深刻和全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曼谷辦公室(2016)的調查研究顯示,“各類終身學習活動均有助于提升公民的讀寫能力、生活能力和職業能力,亞太7國對面向青少年的正規教育非常重視,但對面向成年人的非正規和非正式學習關注不足”。因此,我國現階段亟須加強宣傳和引導,才能使廣大公民充分意識到非正規、非正式學習的價值和意義。

2.終身學習時間和費用投入有限,與東部地區存在一定差距

終身學習時間和費用的統計結果如圖2和圖3所示。從平均每天學習時間看,選擇比例較高的三項分别是1-2小時(30.50%),1小時之内(28.21%)和4小時以上(19.43%),但有6.48%的人不學習。進一步通過年齡與學習時間的交叉表可知,平均每天學習時間在4小時以上者多是16-20歲的公民,沒有時間學習者則集中在21-45歲之間。從平均每月學習費用看,200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分界點,選擇比例較高的三項分别為11-50元(22.43%)、51-100元(22.30%)、101-200元(16.22%),同樣存在13.92%的人沒有學習費用投入,且該類人群依然集中在21-45歲之間。與湯林春(2014)對學習型城市發展水平較高的上海市調查結果相比,西部地區公民的學習時間和經費投入均還存在一定差距,且21-45歲的社會主流勞動力群體的終身學習投入情況不容樂觀。

3.終身學習活動類型豐富,學曆教育、崗位技能培訓和興趣培訓備受關注

近三年公民參與的學習活動統計結果如表3所示。觀察個案百分比可知,終身學習活動類型非常豐富,選擇人數最多的是學曆教育(48.18%),說明公民十分注重自身學曆水平的提升,與基礎背景信息部分整體學曆水平不高、亟須開展學曆提升教育的調查結果一緻。崗位技能培訓或農業綠色證書培訓(28.07%)也具有較高的選擇比例,說明西部地區公民已經充分意識到必須不斷發展崗位技能才能滿足工作崗位和現代化農業生産的需要。此外,興趣發展(23.62%)和身心健康(22.27%)類培訓的選擇比例也較高,說明公民越來越關注自身的生活品質和興趣培養。

針對近三年擁有終身學習經曆的被調查者(共668人),進一步追問其學習機構(見表4)。觀察個案百分比可知,廣播電視大學(46.41%)、普通高等院校(38.32%)仍是學習者首選的終身學習機構。值得注意的是,在線學習平台(29.64%)以其便捷、優質、低收費的典型特征已經躍升至第三位,成為信息時代公民開展終身學習的主要渠道之一。

4.終身學習動機明确,主要表現為實現職業發展、獲得更高學曆和增加收入

終身學習動機均值升序排名前三的依次是實現職業發展(1.48)、獲得更高學曆(1.88)和增加收入(2.01),見表5。終身學習受内外動機的共同影響,其中外在動機主要表現為獲得晉升機會、提高薪資水平、增加競争能力等,而内在動機則包括體現自我價值、提高生活質量、增加幸福指數等。從調查結果看,目前西部地區公民參加終身學習的主要動機以滿足生存需要和職業發展需求的外在動機為主,認知興趣、自我實現等内在動機有待進一步激發。于燕等(2016)的調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廣州居民将終身學習與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和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晉升聯系起來”,這與本研究的結論相似。

5.終身學習途徑多樣,實現了傳統媒介與現代媒體的有機結合

終身學習途徑均值升序排名前三的依次是書籍報刊(1.51)、互聯網(1.88)、廣播電視(2.01),見表6。現階段公民參加終身學習的主要途徑已經有效實現了傳統媒體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互聯網成為非常重要的一種學習途徑。近年來,西部地區互聯網發展迅速,如2016年底陝西省網民已達1.989萬人,較2015年增長5.5%,互聯網普及率為52.2%(陝西省通信管理局,2017)。因此,西部地區依托互聯網開展終身學習活動已經具備一定的環境條件和民衆基礎,亟須開展網絡環境下的終身學習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以形成便捷高效的終身學習新途徑。

6.信息技術應用普遍,經常依托計算機和移動網絡開展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信息技術應用情況,通過李克特三點量表題(1=從不使用,2=偶爾使用,3=經常使用)考察,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其中,使用計算機網絡進行學習的均值為2.24,使用移動網絡進行學習的均值為2.30。可知,被調查者已經普遍運用計算機和移動網絡開展終身學習,而且移動網絡的應用頻率已經超過了傳統計算機網絡。

進一步考察計算機和移動網絡的接入渠道(見圖4),其中計算機網絡的接入比例從高到低排名前三的是移動40.13%、電信38.86%、聯通12.16%,移動網絡接入比例排名保持不變,移動45.57%、電信32.81%、聯通14.93%,這可能與國家推行的“三網合一”政策密切相關,計算機、電視、手機往往綁定接入同一通信網絡。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公民終身學習主要依靠的是公共商業運營類網絡,終身學習資源豐富的教育網絡反而接入面相對較窄,主要分布在各類教育機構。因此,終身學習的深入推進一方面應繼續發揮公共服務網絡的接入優勢,另一方面還需要充分發揮教育網的資源優勢,建立渠道多元、價格低廉、資源豐富的網絡支撐體系。

(三)西部地區公民終身學習需求分析

1.終身學習意願非常強烈,超過90%的人願意今後繼續參加學習

終身學習意願統計結果表明90.60%的人願意今後繼續參加終身學習,僅有9.40%的人表示不願意參加終身學習(見表8),說明公民的整體終身學習意願非常強烈。進一步考察不願意參加學習的原因(見圖5),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自身理念問題,如認為不學習一樣能夠應付工作和生活(33.82%)、學習是一件不愉快的事(7.35%)、浪費時間(4.41%);二是現實條件限制,主要表現為工作壓力大(42.65%)。此外,還有一定比例的被調查者選擇了其他選項(11.76%),提出了家務繁重時間不夠用、學習到一定階段應該以工作為重、經驗和人際網絡比學習更重要等方面的理由。因此,終身學習還應進一步加大宣傳和推廣,使廣大公民牢固樹立“從搖籃到拐棍”的學習理念,并通過采取增加公休時間、提倡帶薪學習等措施為公民提供更多參與終身學習的機會。

2.終身學習内容需求豐富,其中醫療保健、科技文化、子女教育最受關注

終身學習内容需求統計結果如表9所示,從時事政治到緻富技能,公民希望學習的内容豐富多樣。觀察個案百分比可知,醫療健康(47.78%)、科技文化(45.36%)、子女教育(41.32%)是最受關注的三類内容,充分體現了終身學習關系國計民生、指向解決公民工作和生活中重大問題的本質特征。此外,思想道德(35.94%)和文藝體育(32.03%)也具有較高的選擇比例,說明公民期望通過終身學習實現個體的全面發展。因此,今後終身學習活動的開展應以實用、高效為導向,既要重點滿足共同需求,又要兼顧個體差異,讓民衆學有所得。表9終身學習内容需求(N=743)

3.公民喜歡利用業餘時間開展終身學習,希望學習能夠與工作、生活有機融合

終身學習方式需求統計結果如圖6所示,33.65%的人希望利用業餘時間學習,25.03%的人希望在工作中學習,23.42%的人希望在生活中學習,願意全脫産和半脫産學習的人合計16.02%,其他1.88%。李茂榮等(2013)的研究表明“在工作中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學習者通過實踐參與,不斷建構新的知識經驗,提高職業技能。張科麗等(2012)在分析歐洲終身學習指标後進一步指出終身學習與工作、生活和社會的緊密聯系,“學會共同生活”是核心目标之一。因此,從選擇比例來看,調查結果證實了上述兩種觀點,說明公民對終身學習方式有了新的需求,更希望學習與工作、生活有機融合,而非傳統的脫産型培訓。

4.各級各類學校以及社會公共文體場館是最受歡迎的終身學習場所

終身學習場所均值升序排名前三的依次是當地中小學(1.54)、當地大中專院校(1.79)和公共文體場所(1.96),見表10。各類學校作為具有典型教育功能的場所,學習設施齊全、學習資源豐富、學習環境優雅,依然是公民的首選,可作為今後開展終身學習的主要場所之一。同時,圖書館、博物館等開放性公共文體場所因其學習方式靈活、便于個體參與、不受時間限制等特點越來越受到公民的青睐。值得注意的是,與社區相關的基礎學習場所,如社區學院、社區學校等排名較為落後,可見社區教育機構還需加大宣傳、提升質量、多舉辦有意義的學習活動才能得到公民的廣泛認可。在豐富多樣的終身學習場所中,各級各類學校已經得到社會的充分重視和建設支持,但是為了滿足公民大量的非正規、非正式學習需求,現階段還需要優先建設和發展哪些類型的公共基礎設施,對此尚還缺乏必要的實證數據支撐。為此,進一步對公民的具體需求進行了調查,見表11。公民最希望居住地周邊建設的五類公共基礎設施依次是圖書館(1.30)、村民或居民教育中心(2.04)、博物館(2.07)、體育館(2.15)、科技館(2.17)。綜合表10的調查結果,可以更加系統地看到公民對各類學習場所的需求情況,西部地區應根據這些場所的實際建設情況,查漏補缺,有針對性地新建、補建或擴建,并充分發揮各類場所的學習支持功能。

5.願意分擔終身學習費用,但多數公民希望隻交少許費用或得到政府補助

終身學習費用分擔方式均值升序排名前三的依次是隻交少許費用(1.64)、完全自己承擔(1.89)、政府補助(1.98),見表12。可知,雖然公民願意為終身學習承擔一定的費用,但是多數人希望隻交少許費用或由政府适當補助。同時,前述終身學習費用投入情況的調查結果也揭示西部地區公民實際用于終身學習的費用較為有限。因此,政府應設立終身學習專項支持經費,确保專款專用,并有效拓寬經費來源,減輕西部地區公民終身學習的費用負擔。

6.終身學習面臨多重困難,主要表現為時間有限、學習地點遠和文化基礎差

公民終身學習中面臨的主要困難統計結果如表13所示,對西部地區公民而言工作忙、家務重、沒時間學習(1.62)是最為突出的困難,集中體現了現階段的工學矛盾;學習地點遠(1.78)的問題在城市不太突出,但在鄉村特别是山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說明西部地區的終身學習場所亟須完善;文化基礎差(2.06)是制約西部地區公民積極參加學習的重要原因,基礎信息部分調查顯示55.5%的被調查者是高中及以下學曆,說明在西部地區學曆提升教育的任務依然比較艱巨,需要得到繼續關注和深入推進。

(四)西部地區公民終身學習評價分析

1.多數公民對社會提供的終身學習服務較為滿意

終身學習滿意度評價通過李克特量表考察(1=不滿意,2=一般,3=滿意),統計結果如表14所示,均值為2.24,說明公民對社會提供的終身學習服務較為滿意。為了探究終身學習服務中存在的問題,明确未來的服務改進方向,進一步對選擇“不滿意”的人群進行原因調查,列舉的四類原因均有較多人選擇(見表15)。其中,71.25%的人認為終身資源少獲取不便,65.00%人認為終身學習場地有限、設施不完善,61.25%的人認為費用偏高無法承擔,56.25%的人認為終身學習機會較少。因此,對于西部地區而言,無論是終身學習設施還是學習資源都還亟須加強建設,同時還必須綜合考慮公民的收入水平和學習費用負擔,盡量降低學習費用,創造更多的終身學習機會,才能有效提升公民的滿意度。

以性别、居住地、年齡三個關鍵變量為分類依據,通過t檢驗和one-wayANOVA開展不同群體之間的終身學習滿意度差異分析(見表16)。結果發現,不同性别公民的滿意度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31<0.05),其中男性公民的滿意度(2.18)顯著低于女性公民(2.28),說明男性公民對社會提供的終身學習環境、内容、資源等要求更高,對社會提供的終身學習服務評價較低;不同年齡段公民之間的滿意度也存在顯著差異(p≈0.000<0.001),其中56-60歲(3.00)以及61歲(2.64)以上公民的滿意度相對較高,16-20歲的滿意度最低(2.07),說明我國近年來開展的豐富多彩的終身學習活動初步獲得了老年人的認可,但還遠遠沒有滿足年輕人多元化、高層次的學習需求。最後,從不同居住地看,城市居民的滿意度(2.24)比鄉村居民的滿意度(2.21)略高,但二者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0.524>0.05)。與本研究結果相似,鄭勤華等(2014)的研究揭示城鄉居民在終身學習素養整體水平上也不存在顯著差異(p=0.301>0.05)。

2.終身學習服務意見與建議

針對公民提出的各類終身學習建議,通過“圖悅”在線詞頻統計工具進行内容分析,高頻詞(>10次)及權重統計結果如表17所示。可知,公民的主要意見和建議集中在學習場所建設、學習資源開發、學習機會提供、學習費用分擔四個方面。首先,公民迫切希望政府加強以圖書館(83次)為典型代表的公共學習場所建設,從具體要求看,公民希望這些場所“免費開放”“離家更近”“環境安靜”“方便可達”,該分析結果與表10、表11的調查結果具有較強的内部一緻性,形成了三角互證。其次,公民希望政府加強職業技能、身心健康、興趣發展等方面的優質終身學習資源建設(39次),典型建議如“希望政府以後對我們農村開展更多的技術培訓,使村民掌握更多科技技術”“增加家庭急救知識,心髒複蘇、感冒預防”“開展生活技能和興趣愛好培訓”等。再次,公民多次提出希望政府能夠提供更多、更便捷的終身學習機會(28次),如“增設夜間學習班”“開展農民科技緻富學習活動”“多開短期班、假期班”等。最後,公民希望政府能夠拓展經費來源,降低學習費用(詞頻19),如“免費開放公共學習場地”“大力推廣文化學習資金贊助”“為偏遠地區學生提供好的教育和補助”“多舉辦中老年人不收費技能學習班”等。四、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近年來,我國終身學習的發展路徑日益清晰。“十三五”期間,我國教育進入提高質量、優化結構和促進公平的新階段,“進一步擴大全民終身學習機會,形成更加适應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國務院,2017)成為更加緊迫的現實任務。本研究通過對陝西省745名公民的抽樣調查,得出以下結論:

從終身學習的現狀看,西部地區公民對終身學習内涵的理解以正規學習為主,不夠深刻和全面,但呈現積極的行為參與特征,學習的途徑和方式呈現明顯的混合學習傾向,信息技術對終身學習的支撐作用愈加明顯。此外,從學習的驅動因素看,西部地區公民的終身學習以滿足職業發展、獲得更高學曆和增加收入等外部動機為主,發展個人愛好、興趣,讓生活更有意義等内部動機有待進一步激發。

從終身學習的需求看,西部地區公民參與終身學習的願望非常強烈,認可終身學習的重要價值。首先,公民在終身學習内容方面的需求較為多樣化,但醫療保健、科技文化、子女教育是最受關注的三類學習主題,集中體現了現階段亟須解決的民生問題,能夠為今後終身學習的資源供給提供參考。其次,公民對于終身學習活動開展的時間、方式、場所等環境因素有明确的需求和傾向,其中相對于脫産和半脫産兩種傳統培訓學習方式,在工作中學習或者在生活中學習的融合方式更受歡迎;各級各類學校為代表的傳統學習場所和以圖書館為代表的公共學習場所深受公民的喜愛,并且公民迫切希望加強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科技館等開放性公共學習場所建設。最後,西部地區公民面臨的三類學習困難分别是時間有限、學習地點遠和文化基礎差。其中,“時間有限”的問題已經被多個研究證實(陳乃林,等,2007;于燕,等,2016),但“學習地點遠”和“文化基礎差”可能是西部地區特别是西部地區鄉村公民面臨的兩類特殊困難,這是由西部地區的人口分布、學習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以及教育發展水平所決定的。

從終身學習服務評價來看,西部地區公民對近年來社會提供的終身學習服務較為滿意。但是不同性别公民的滿意度存在顯著差異,男性公民的滿意度顯著低于女性公民的滿意度(p=0.031<0.05);終身學習滿意度随年齡的增長而增長,20歲以下公民的滿意度顯著低于55歲以上公民的滿意度(p≈0.000<0.001)。因此,今後我們不僅要關注老年群體在社會交往、生活健康等方面的終身學習需求,更要進一步滿足年輕人群體在職業發展、學曆提升、服務社會等方面的學習需求,使各年齡段公民均獲得優質的終身學習服務。然而,城鄉公民之間的滿意度并不存在顯著差異(p=0.524>0.05)。究其原因,一方面在知識經濟社會,鄉村居民的學習觀念正在發生巨大轉變,學習動機和需求日益增強;另一方面終身學習中信息網絡的普遍應用有效縮小了城鄉居民學習資源獲取方面的差異。此外,調查樣本中鄉村居民數量有限可能也會對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推進,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邊界正在逐漸模糊(鄭勤華,等,2014),城鄉居民對社會提供的終身學習服務評價感知可能出現逐步減小的趨勢,該現象需要研究者的進一步關注和深入探究。

(二)對策與建議

西部地區終身學習的實踐起步相對較晚,公民認知度低、學習設施不完善、學習途徑不順暢,針對研究發現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廣泛宣傳,促進公民對終身學習的深度認知

調查顯示,盡管多數西部地區公民認可終身學習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意義,願意參與終身學習(見表8),但缺乏對終身學習内涵的深刻理解(見圖1),參加終身學習的内部動機需求不強(見表5),少量公民依然存在學習無用或浪費時間的錯誤思想(見圖5),實際學習時間和經費投入有限(見圖2、圖3)。因此,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大對終身學習的宣傳與推廣力度,提高公民的關注和參與程度。首先,應進一步擴大“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的覆蓋範圍,如目前陝西省主要在各地市和縣區開展,今後可逐步拓展到鄉鎮和農村,開展終身學習“下鄉”活動,确保全體公民真正看到、聽到并參與其中。其次,各類媒體機構應廣泛宣傳終身學習的發展動态與實踐活動,注重發揮先進典型的輻射與帶動作用,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文化。最後,以國家開放大學為典型代表的終身教育機構應充分發揮自身的系統化、現代化辦學優勢(毛佳瑩,2015),組織開展各類正規、非正規和非正式終身學習體驗活動,讓公民充分認識到終身

2.軟硬并重,構建開放、便捷的信息化終身學習環境

調查結果揭示,西部地區公民對現有終身學習服務不滿意的原因多與軟硬件學習環境有關(見表14)。首先,鑒于信息網絡已經在終身學習中廣泛應用并深受公民認可的事實(見表4、表6、表7),建議進一步增強廣播、電視和計算機網絡的服務功能,降低服務費用,構建有線無線一體化、開放、便捷、泛在的網絡學習環境,并通過信息技術創新終身學習的實踐模式,促進信息技術與終身學習的深度融合。其次,繼續優化以各級各類學校為典型代表的正規教育環境(表10),着力加強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等非正規和非正式學習支持環境的建設(表11),考慮在廣大農村增設一定數量的學習中心、文體場館,以促進終身學習資源的均衡配置。再次,針對西部地區公民多樣化的學習内容需求,建議通過開發、購買、征集、共享等方式建設公民急需的醫療保健、科技文化、子女教育等公共學習資源(表9),同時發揮西部區域優勢,建立如大美秦嶺(西安)、紅色革命故事(延安)、果樹種植培訓(洛川)等具有區域特色的終身學習資源。最後,建議建設一支學術專家、藝術能手、生活達人相結合的專兼職師資隊伍,為終身學習的開展提供智力支持。

3.統籌協調,形成多方分擔的終身學習經費保障體系

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被調查的10個地區中包含3個國家級貧困縣(宜川縣、商州區、山陽縣),公民能夠獨立承擔的學習費用較為有限,因此亟須統籌協調,形成多方分擔的終身學習經費保障體系。首先,西部地區政府部門應加大終身學習的經費投入,建設服務功能更加完善、覆蓋範圍更加廣泛的終身學習公共設施以及豐富優質的學習資源。其次,西部地區企事業單位應更新人力資源觀念,積極采取多種措施為員工創造多樣化的終身學習機會。再次,教育部門可以通過設立終身學習獎/助學金、減免學費、發放終身學習卡等方式減輕西部地區公民的學習費用負擔。最後,西部地區公民應正确看待學習費用投入問題,擺脫等、靠、要的傳統思想,牢固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通過終身學習獲得豐富的知識、技能進而實現教育緻富,提升生活質量。

4.明确職責,建立順暢的終身學習管理機制

在問卷調查過程中,研究者對終身學習管理與實施單位的人員進行了訪談,如陝西省教育廳職教成教處,西安市蓮湖區職教成教科,西安、延安、商洛的廣播電視大學等,其中反映最強烈的一個問題就是終身學習目前尚未形成順暢的管理機制,具體表現在政府管理機構缺位、實體職能單位建設不全、專業人員隊伍缺口巨大三個方面,往往是“一個單位多塊牌子、一個人員身兼多職”,這極大地制約了西部地區終身學習的快速發展。由于我國尚未設立國家級的終身學習統一管理機構(吳遵民,2014),西部地區省市教育管理部門多将相關業務歸口于職教成教處/科,終身學習的實踐範疇被嚴重縮小和偏移,不能有效實現各級各類學習活動的統籌管理。為了破解終身學習的發展困境,我們或可參照日本文部省設立終身學習局、韓國設立終身教育振興院的經驗,在國家層面設置終身學習行政管理單位,并形成順暢的省、市、縣三級歸口管理體制。此外,待時機成熟時,西部地區也可參考福建、上海、太原、河北和甯波等先進省市的做法(劉波,2016),出台終身學習地方法規,構建“政府主導、多方參與、資源共享”的終身學習政策環境,明确政府管理職責,保障公民終身學習的權利。

五、研究的局限與不足

公民終身學習的現狀與需求是一項調查内容複雜、地域覆蓋廣闊、人員類型多樣、年齡跨度較大的調查主題。作為一項大規模實證研究,該調查的樣本選取雖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與國内外相關研究相比,仍然存在以下四方面的不足:一是從樣本覆蓋面來看,由于研究人員時間、精力以及研究經費的限制無法基于人口總數進行随機抽樣,僅選擇了陝西省三個市的各年齡段人員作為西部地區公民的代表,而且由于缺少行政力量的推動和幫助,較難深入基層開展入戶調查,導緻樣本中鄉村居民偏少,城鄉人口比例不夠合理,因此得出的結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能有效擴大調查範圍,結論将更加客觀全面。二是從調查内容來看,終身學習的内涵非常豐富,國内外學者尚未形成統一的理解,已有終身學習現狀和需求調查中的問卷設計多是基于不同的研究框架自主研發,調查項目之間的差異較大。本研究的問卷設計雖然參考了現有研究成果,但也有特定的調查目的和背景,僅有部分調查結果能夠開展橫向比較。三是從調查問題類型看,由于涉及終身學習動機、學習投入、學習活動、學習場所、學習費用等方面綜合信息的搜集和重要性判斷,因而多以單選、多選、排序題為主,無法形成統一的量表型問卷。此外,部分調查内容設置了追問,這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調查的深度,便于進行相關行為的原因分析,但被調查者反映問卷難度大,出現了對作答要求理解不準确的現象,導緻了一定數量無效問卷的産生。四是從數據分析來看,不同的問題類型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該調查的因變量多是非連續變量,因此數據分析以描述統計為主,輔以少量的群體差異性分析,較為深度的關聯分析和回歸分析不足。該調查完成後,研究者将根據被調查者的反饋和數據分析中發現的問題對問卷進一步規範和優化,以便後續高質量開展全國範圍的終身學習調查研究,厘清我國公民終身學習的真實現狀和需求,為建立科學、先進、高效、适切的學習型社會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陳乃林,許益軍.2007.關于公民“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認知與踐行狀況的實證研究——基于江蘇省南京市的調查[J].教育發展研究,33(10A):75-79.

馮國紅.2014.我國終身學習現狀的省思——基于南京市的調查[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4):40-44.

馮麗華,段建,楊玉宇.2010.成人學習動機調查及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16):106-107.

豐雲.2013.農民工對終身學習的認知、需求與實踐調查——以長株潭532名農民工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34(25):63-68.

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西部開發司.2017.一圖讀懂《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EB/OL].[2017-08-21].http://xbkfs.ndrc.gov.cn/qyzc/201701/t20170117_835415.html

國務院.2017.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R].[2017-09-0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

胡家祥.2015.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多維解讀[J].哲學研究(8):104-108.

李茂榮,黃健.2013.工作場所學習概念的反思與再構:基于實踐的取向[J].開放教育研究,19(2):19-28.

李興洲,耿悅.2017.從生存到可持續發展:終身學習理念嬗變研究——基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38(1):94-100.

劉波.2016.終身教育立法的理論與實踐:現狀、困境及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3):17-25.

毛佳瑩.2015.終身教育視角下開放大學教育功能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45-52.

陝西省統計局.2017.陝西區域統計年鑒[EB/OL].[2017-08-18].http://www.shaanxitj.gov.cn/site/1/html/126/127/234/list.htm

陝西省通信管理局.2017.2016年度陝西省互聯網發展報告[EB/OL].[2017-11-03].http://www.shxca.gov.cn/article/index/id/7812

湯林春.2014.關于上海市市民終身學習狀況的調查[J].上海教育科研(4):5-9.

王海東,王全珍.2017.全球視野下終身學習的理念與發展測評.中國遠程教育:綜合版(8):12-18.

吳遵民.2014.中國終身教育體系為何難以構建[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3):27-31.

徐莉,王默,程換弟.2015.全球教育向終身學習邁進的新裡程——“教育2030行動框架”目标譯解[J].開放教育研究(6):16-25.

于燕,弓鴻午,施徑科.2016.廣州居民終身學習的需求分析與對策研究[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6(5):1-6.

張科麗,吳雪萍.2012.歐洲終身學習指标體系初探.教育發展研究(9):61-65.

鄭勤華,馬東明,陳麗等.2014.北京市成人“終身學習素養”現狀及特征分析——基于2012年大規模抽樣調查數據的探讨[J].現代遠距離教育(1):3-15.

朱敏,高志敏.2014.終身教育、終身學習與學習型社會的全球發展回溯與未來思考.開放教育研究(1):50-66.

Bank,W.,Washington,&Network,D.H.D.(2003).Lifelonglearningintheglobalknowledgeeconomy:challengesfordevelopingcountries.WorldBankPublications(1),161.

Bolly,M.,&Jonas,N.(2015).Actionresearch:measuringliteracypro⁃gramparticipants′learningoutcomes:Resultsofthefinalphase(2011-2014).RetrievedSeptember14,2017,from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3/002351/235159e.pdf

Gorard,S.,&Selwyn,N.(2005).Towardsalearningsociety?theimpactoftechnologyonpatternsofparticipationinlifelonglearning.BritishJournalofSociologyofEducation,26(1),71-89.

Hoskins,B.,Cartwright,F.,&Schoof,U.(2010).Makinglifelonglearn⁃ingtangible:theELLIindexEurope2010.Blood,87(10),335-340.

OECD.(2012).ProgramfortheInternationalAssessmentofAdultCom⁃petencies.RetrievedOctober23,2017,fromhttps://nces.ed.gov/sur⁃veys/piaac/

OfficeUB.(2016).Community-basedlifelonglearningandadulteduca⁃tion:situationsofcommunitylearningcentersin7Asiancountries.RetrievedOctober28,2017,from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4/002464/246480e.pdf

收稿日期:2017-11-13

定稿日期:2018-01-25

作者簡介:沈霞娟,博士研究生,講師;張寶輝,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通信作者;李楠,碩士研究生;張莎莎,碩士研究生。陝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院(710062)。

責任編輯劉莉張志祯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