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海漂在外,你要和誰“同舟共濟”

海漂在外,你要和誰“同舟共濟”

時間:2024-11-06 12:38:22

◎文/過泳安

留學在外有諸多不便,其中相當讓人頭疼的一項就是住宿。一般來說,學校都會提供住宿,但也不盡如此。有時學校突然招生過度,騰不出足夠的宿舍,或是大學坐落在倫敦、紐約這種國際大都市的黃金地皮上,蓋不起足夠的宿舍,因此學生往往過了第一年就會被學校“掃地出門”,被迫在外租房。

就算是有幸能住在學校的人也時常因為種種原因,最後主動選擇了在外租房。舉個例子,在海外生活,飲食是時常讓人崩潰的。當你終于不堪忍受食堂夥食,被逼上梁山打算自己做飯的時候,卻無奈地發現學校宿舍沒有廚房,或者300人共享四台爐竈,你連深夜能不能搶到一台做個宵夜都很成問題。除了生活條件上的各種不便,随機分配的室友也經常讓你“驚喜連連”。雖然都說到了國外要學會融入對方的文化,但我個人認為這種融入也實在不應該建立在委屈自己的基礎之上。每天在家被媽媽嫌棄房間亂的糙漢驚訝地發現自己半邊的房間和室友比起來簡直是整潔的典範,或獨立的單身汪發現合住的室友原來是一個一言不合就要把男朋友叫來房間排憂解難的美式虐狗公主——這些情況在我看來都不太屬于需要委屈自己去融入其中的文化。而在外租房,就成為逃離這一切的完美選擇。

面對中介:一些善意的提醒

當然,在外租房也有着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如何面對中介就是租房者面臨的一個考驗。在國内租過房子的朋友們可能都知道,租房簡直就是一件和中介鬥智鬥勇的事情。而在國外,此種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網上有關在國外租房的攻略有很多,都是前輩們的租房血淚史。不同城市在租房政策和一些細小的注意事項上可能會有些差異,所以攻略大家一定要看。簡單來說,通用的注意事項無非也就幾條。首先,一定要看房,房子也會“照騙”,不去親自體會一下是無法了解房源的真實情況的。其次,最好多去房子附近看一看,上午、下午、上下班高峰期,有時間的話都去轉一轉,看看整個地段有沒有什麼問題。若是能從學長、學姐的手裡續租接盤往往是最理想的。最後,簽完合同開始入住時,最好能約中介一起去驗房,房子有什麼瑕疵一定要拍照歸檔,發郵件給中介做備案,比如翹起的地闆、松動的櫥櫃、牆體的污漬等等,防止退租時還要再交一筆罰款。我自己租房退租時就因為廚房掉了一塊瓷磚、髒了一片地毯而被罰了一筆。但因為這确實是我自己入住期間出的問題,我也隻能認賬。不過中介一開始獅子大開口,罰款數額讓我目瞪口呆。後來我跟他們郵件周旋了幾個來回,他們才給出一個稍微正常的價位。由此可見,中介總是要黑一點的,但作為租客至少可以努力做到不要被黑太多。

選擇室友:一個難解的問題

中介所能帶來的最多隻是一些财務上的損失,租房中最大的考驗其實是室友的選擇。當然,租一個單人工作室的确實也有,但考慮到其高昂的價格,還是合租最為經濟。兩三個人在大都市的市區租一套公寓住,或三四個人在偏遠些的近郊租一個小獨棟住,人均價格隻有一個人獨租的一半不到。那麼與誰合租呢?從筆者的個人經驗來看,無非就三種情況:和陌生人,和普通朋友,和親密朋友。從個人角度來說,雖然前兩個選項操作起來相對簡單,人比較容易湊齊,但往往導緻日後的不幸。第三個選項雖然人選不多,但卻是上上之選。

和陌生人

先說說和陌生人合租。在人們的幻想裡,這種組合是一種萌發友誼甚至愛情種子的浪漫選擇:在異國他鄉,和網上結識的陌生人一同面對風風雨雨,彼此照顧,相互鼓勵,分開之後也經常聯系,成為一生的好友或是終生的伴侶。可惜,夢想很豐滿,現實總是過于骨感。至少據我所知,和陌生人合租的幾個朋友過得都不太愉悅。

L在紐約讀書,她在網上找到一個和自己雖不同校但同專業的女生,兩人一起在曼哈頓附近合租了一套公寓。兩人最先是在微博上認識的,有些許共同愛好,年齡也相近,照理說應該能成為挺好的朋友。可惜快到入住的時候,要一起合租的女生突然就放了她鴿子,住到别的地方去了,L慌忙中隻能找了一個在當地工作的白領合租。我到紐約旅行時曾去看望過L,才知道她和新室友的合租生活并不愉快。新室友自稱身體不好,獨占了卧室,L便隻能用屏風在廳裡隔出一個房間來。L心細,把房間布置得倒也還好。她說她與室友的關系很冷淡。有一次,她身體不适不想出門,拜托室友帶份快餐回來,卻被回了一句“你憑什麼命令我”。我知道L的為人,她有事拜托别人幫忙的時候向來都有拜托的樣子,怎麼也說不上命令的口氣。我本想對L說些“可以和室友好好談談”的客套話,不過想想,如此冷淡的關系也确實沒什麼好談的了,于是什麼也沒說,隻在心底祝願她隔年能找個好房子,換個靠譜點的室友。

Q的故事可能更慘一點。她去美國的一個小鎮讀博,人生地不熟,便通過網上一個招合租的帖子,與同校一個讀博的師姐在學校附近合租。按理說,對方都是讀博士的人了,為人和學識應該十分成熟,就算兩個人不那麼相親相愛,但至少也應該相敬如賓。但可惜,一個人的素質有時未必和她的年齡與學識成正比。師姐有個異地的男友,兩人雖然都在美國,但也很難相見,所以主要靠電話交流。這位師姐經常在打電話的時候因一點小事就跟男友吵起來,吵不出結果就變得歇斯底裡,摔門、砸東西。這種情況下她對Q自然也沒什麼好臉色。Q是個神經纖細的人,一個人初到美國,各方面都還未适應,學術又有點跟不上,心理壓力本來就很大,回到房間還要面對這麼一個師姐,不出半年身體就出現各種不适,最後隻好休學回國調養了。

這兩個故事可能聽上去有些極端,但卻反映了和陌生人合租的兩個普遍問題。首先是缺少契約精神。人之所以遵守約定,一方面是出于責任感,但也不可否認是出于一種社會約束,而這種社會約束在陌生人之間是很薄弱的。如果兩個人的社交圈子沒有什麼交集,就算一方違約了,也不會有多少和他/她有關的人知道,對他/她的名譽也沒有影響。沒有損失,約束力自然就低。雖說放鴿子這種情況有點極端,但是該收的垃圾不收,該做的保潔不做,也夠人受的。其次就是陌生人之間的淡薄。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漂泊在異國其實誰都很累,沒有閑心再照顧誰,更不要說是面對一個陌生人了。當然,淡薄未必就意味着以上兩個故事中出現的傷害,喜愛清淨的人或許反而享受這份淡薄。但出門在外,誰還能不需要偶爾有人搭把手呢?

和普通朋友

和陌生人一起合租,會遇到各種問題,但就算和認識的人一起合租,即和普通朋友合租,如果處理不當,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泛泛地講,普通朋友就是平日相互認識,沒有什麼過節,朋友圈“點贊之交”這類的朋友。T是我在英國的一位近友,大一的時候他與N和M有一些交情,不過也隻是聚會上的觥籌朋友。到了租房的季節,三人在朋友圈裡看到彼此找室友的信息,就一起租了一套公寓,和我住得不遠,平時也常有一些往來。T的生活風格堪稱極簡,三居室中他主動選了個角落裡的最小房間,說是清淨。可惜,這種孔融式的美好開頭并沒有一個相互敬茶的對應收尾。我曾經有一次去T家找他說事情,一進去便感覺整個房間的空氣沉重得難以呼吸。N看到T出了房間給我開門,便不帶腔調地提醒說:“你把衣服收一下吧,已經挂很久了。我要洗衣服了。”我一下子就明白了這沉重感從何而來,連忙躲進了T的房間,頓時感覺輕松了許多。T收完衣服,回來給我看了一眼他們三個人的微信群,三人在群裡說話的方式簡直比T那空蕩蕩的房間還要極簡。“鎖門”“鎖了”。我想所謂冷戰,也不過如此。

T曾經和我吐槽過N、M熱衷于料理,但不熱衷于洗碗。一次飯桌上,我和N、M聊起租房,又聽到N、M說T不刷鍋。我默默地翻了一個白眼,心想這話不應該和我說吧。所以,我委婉地表達了一下“大家可能需要多一些溝通”。對方便說這種事情也不大,老是念念叨叨會顯得自己小心眼,傳出去影響也很差,而且大家其實也不是很熟,抹不開那個面子,想着忍忍也就過去了,自己也沒想到會搞成現在這樣。我其實非常理解。我自己的室友是個堪稱生活難以自理的富二代,當時是我着急租房從朋友圈裡随便找的。有時他不收拾東西,我跟他說過幾次都沒什麼用,我也隻能想着忍忍過去算了。合租一年後,彼此也就江湖不見了。

美國的同學曾經跟我說過,若是想和誰發展比較深入的友誼,就不要和那人一起租房。日本有個詞叫“成田分手”,大概意思就是說熱戀中的情侶或是新婚的夫婦,在外長時間旅行一圈回來後發現彼此并不适合,連回家都來不及就在機場分手了。這種現象套用在留學裡,大概可以叫做“租房友盡”。就連情侶長時間在一起生活都會暴露之前雙方沒有發現的缺點,進入之前沒有進入過的私人領域,被觸犯之前沒有被觸犯過的個人底線,更不用說本來就沒什麼深入了解的普通朋友了:一方面合租容易産生矛盾,另一方面又不易溝通。如此這般,确實容易尴尬。

和親密朋友

當然,租房也不盡是些狗血爛事。一方面,确實有很多成功合租的組合;另一方面,合租得風平浪靜的人一般也不會特地出來說自己風平浪靜,所以顯得稀少。仔細回想我那些合租得比較成功的朋友們,總結起來他們的組合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這些組合往往都是彼此較為親密的朋友。

對于重視感情的人來說,“親密的朋友”可能是一個挺嚴肅的話題。“誰可以被稱為親密的朋友”這個問題對于他們來說可能是個需要思考一天的問題。不過,對于租房來說,所謂的親密關系并非關乎“友誼的真谛”。在社會學研究裡,“親密關系者”的定義十分簡單,那便是“在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裡交互頻率和總時長都相對偏多的關系者”。平時一直在你身邊的人,不管到底有沒有什麼暖人的故事或深刻的情感共鳴,一般都會是一個極佳的室友選擇。

S是我的一個近友。某天她有些心事,來找我聊天,我們聊到晚上10點來鐘的時候,她突然想起什麼,拿出手機,說要給室友打個招呼,讓他們不要擔心。我雖然嘴上沒說什麼,但心裡其實很為這一行為感動。後來我又有幾次去S家打牌,更是見識了他們一屋室友的和諧關系。家裡冰箱裡有什麼誰都清楚,時不時還會一起做個飯。買東西彼此都會幫忙帶些回來,最後費用按購物小票結算。家務都有分工,誰太忙,沒時間收拾,其他人都能照應一下,或者誰忘記了,彼此都會提醒。偶爾都閑的時候還會聚在一起看看綜藝節目。雖然他們之間沒有什麼可歌可泣的友誼故事,但在我看來這簡直就是完美的合租關系。

我想S的成功在于他們一屋人本來就是不錯的朋友。幾個人都屬于同一個學院,住在學院的時候就經常一起相約在食堂吃飯,期末的時候一起複習刷題,閑暇時間也會約着買買東西,看看電影,有着不錯的感情基礎。身在一個圈子裡,除了自身的善良,也有着社會環境的約束。他們先前的友誼基礎也提供了相互考慮、彼此照顧的前提。最重要的是,就算住到一起之後會暴露許許多多的問題,但因為彼此是親密的朋友,因而可以放下面子坐下來理智地好好說話,達成妥協。說的人可以放心大膽地說,聽的人也會認真仔細地聽。雖然有些老套,但說到底,人與人打交道的問題,解決的關鍵還是“有效的溝通”,隻是親密的朋友關系提供了溝通的良好基礎罷了。不過,留學那麼疲累,能找到可以簡簡單單有效溝通的,就不要給自己找那些需要大費周章的選擇了。

以上隻是些個人經驗之談。這世上不是你遇到的所有陌生人都會因為陌生而自私,也不是所有的普通朋友都會因合租而變得關系尴尬。若希望獲得他人的善良對待,除了選到對的人之外,也要首先善良對待他人。就算是和親密的朋友合租,若是自己做不到律己而利他,不要說沒辦法好好坐下來談一談,說不好還會搞成一出升級版的“租房友盡”。

最後希望這篇文章能為所有閱讀它的即将留學或已經留學的讀者提供些許幫助,租到一個安全舒适的房子,找到一些相處融洽的室友,在留學的汪洋大海裡搭建一個可以徹底放松休息的臨時港灣。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