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和美國同學的相處之道

和美國同學的相處之道

時間:2024-11-05 10:47:10

◎文/左微

在美國留學,學會與美國同學溝通交流是必須的。然而,有些留學生可能會因為語言障礙、文化差異而畏懼與他們交流,有些留學生則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方法與他們進行深入對話,下面筆者就來說說自己在這方面的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溝通的重要性

首先來給大家說一個因為缺少溝通,盡管彼此都是為對方着想,卻弄得雙方都非常不愉快的故事。這樣的事情我們如果不多加留心,也可能會以另一種形式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我的一個中國學妹住在學生公寓的兩人間,其室友是一位美國女生。她開始覺得這樣安排有利于自己鍛煉英語,了解異國文化,所以覺得非常開心。不過開學之後,她發現自己學業非常緊張,一方面她要應對18個學分的滿負荷課程,另一方面她同時也在擔任志願者工作,需要每周兩次坐公交車去中國城教中國移民小孩中文和算數。事情一多,她便發現自己白天沒有時間做作業,很多時候到宿舍已經八九點了,隻能熬夜學習。而她的美國室友睡得比較早,為了不打擾室友休息,她于是晚上都到公寓一樓的公共自習室學習,學到12點甚至淩晨1點才輕輕地摸進房間洗漱睡覺,第二天早上很早起床趕去上課。

這種不想打攪室友的想法出發點本來是好的,可是這樣一來,她和美國室友見面交流的機會就少之又少了,而且時間一久她明顯感覺到了美國室友态度的疏離冷淡。她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直到有一天浏覽室友的Facebook,上面寫着“我的室友真奇怪,晚上都不回來睡覺,一天到晚都不知道在幹什麼……”諸如此類的話,她才覺得應該主動和這位美國室友好好聊聊。

經過一番溝通,她才知道,其實這位美國室友根本就不介意她晚上在房間學習,甚至比起一個人待在冷冰冰的房間,她更希望我的學妹經常能在房間,互相做伴。當學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美國室友之後,這個美國女孩才知道原來學妹也是一片好心,隻是因為彼此之間沒有交流,于是産生了誤解。

再後來,他們一年的租房合約到期了,兩人都搬去了不同的地方住。雖然後期她倆把各自的想法都說開了,兩人相處也彬彬有禮,然而如果她倆能夠更早一些進行溝通,也許這一年便會是兩人更加快樂、溫馨的一年。

在跨文化的交流中,溝通顯得尤為重要。在不确定對方想法的時候,不妨主動問問對方:你是這樣想的嗎?你覺得這樣做如何呢?事先的溝通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困難,而且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通過美食弘揚自我文化

文化的交流是雙向的。我們在美國留學不光要向美國同學取經學習,同樣也很有必要将自己國家的文化傳播出去。我在做這樣嘗試的時候,發現我的美國同學對中國美食和文化充滿了好奇之心,我也因此拉近了和他們的距離。

我曾經有一個室友是我就讀的英語系的丹學姐,她也是中國人,做得一手好菜,非常能幹,而且熱情好客。春節的時候她和我商量請我們系的同學來家裡包餃子、下火鍋;端午節的時候她又提議請大家來家裡一起包粽子;期中、期末的時候我們也會時不時做中國菜,請同學們海吃一頓。我最開始并不理解,為什麼要一直把大家請來吃飯,我們忙前忙後多辛苦啊。後來看到那些美國同學和我們一起穿着圍裙和面、剁餡兒,捏着形狀不一的餃子,看到他們圍着我們做的回鍋肉、番茄炒蛋、四季豆炒肉、麻婆豆腐狼吞虎咽,都不願意浪費時間多說話,看到他們吃飽喝足之後在我們家裡一起玩遊戲、聊天,聽到他們很認真地問類似“春節是一個怎樣的節日,你們怎樣慶祝呢”的問題,我才發覺丹的決定是正确的。後來,美國同學也邀請我們去參加家裡的派對和聚餐,我真切地感受到我們之間的聯系和友誼就在一頓頓撮飯中建立起來了。

也許有同學會擔心自己做的菜不好吃,達不到請客的水平,我以前就是這麼想的。但後來當我看到美國同學經常吃漢堡包、三明治、蔬菜沙拉、PBJ(peanutbutterandjellysandwich,即花生醬果醬面包片)那些非常簡單的食物時,我便放下了心中的顧忌,開始給他們做菜。在實踐的過程中,我發現了“A炒B”這樣一種走遍天下的配方:A代表一種蔬菜,B代表一種肉類,把它們放在一起炒,然後加入油、鹽、醬油、辣椒,烹饪10~20分鐘就可以吃了!雖然這種方法比起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飲食文化真的是小菜一碟,可是我的美國同學竟然都吃得津津有味,公認我的廚藝上佳,讓我自己都不自覺地飄飄然起來。

所以我覺得留學在外,如果你想和當地同學拉近關系,想要弘揚我們的文化,不妨從做一些簡單的中國菜開始,自己親手制作一些美味的食物,然後在餐桌上與他們進行關于食物、節日、文化的各種讨論,建立起良性的聯系,進而和他們成為朋友。

獨自留學的我真是向丹學姐學習了不少的東西。在自己廚藝進步的同時,我慢慢發現自己朋友多了,聚會時總是特别開心熱鬧,和美國人一起聊天說話的機會也多了。看來機會還是需要創造的,至于用哪些方法去創造就看我們自己了。食物就是其中一種很好的途徑!

感受美國學生的認真與自信

可能受各類美國電影、電視劇的影響,在和美國同學接觸之前,我總覺得他們和電影裡的一樣,總是有數不清的派隊要參加,總會翹無數的課出去玩,總之,我對他們的印象是,對于學習不那麼在意,對于其他好玩的事情卻十分上心。相比起我們中國同學的認真學習的學霸屬性,美國同學是不是成績都很差,随便都會被我們秒掉呢?

而當我真的成為華盛頓大學的學生之後,與美國及來自世界其他地方的同學接觸之後,我才發覺自己以前上當了:電影裡呈現出的美國同學每天歡歌的場景也許隻是為了追求故事性和畫面性,畢竟如果天天拍攝教室裡上課,圖書館裡自習,肯定不如拍攝各種派對活動看起來刺激而有意思。

我發現在美國同學中,既有學習特别踏實認真、筆記做得一絲不苟的好學生,也有特别聰明、學習輕輕松松就能拿A的學生;既有比較喜歡玩而且玩得頭頭是道的同學,也有在考試期間吃住在圖書館的同學。有些美國同學用功學習起來真是可怕,我們學校期末考試期間圖書館24小時開放,于是便能看到有些學生拿着睡袋,帶着牙膏牙刷,學習累了就在地上鋪開睡袋躺一會兒,醒來後就繼續學習,争分奪秒的學習勁頭讓人佩服。

如果說不少美國同學的認真是我之前沒有料想到的,而他們的普遍自信則讓我很受感染。我曾經在西雅圖太平洋大學擔任過一年的中文老師,教授一年級同學中文。課堂上的學生都是美國學生,有幾個祖上是華裔,但很多都是金發碧眼、對中文感興趣因而想學習的同學。當我在課堂上提問的時候,會有很多學生舉手回答。雖然他們的發音并不标準,語調也不到位,用詞更是有限,但是這并不妨礙我的美國學生用各種創新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嘗試各種可能的詞語組合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他們兩三個人一個小組進行中文對話表演的時候,我經常看到這些學生用充滿熱情和表演精神的方式來演繹“請女生吃飯被拒絕”“周末活動的策劃安排”“對于各種不同中國食物的喜愛程度”等有意思的話題。才剛開始學中文幾個星期,美國學生就已經普遍開始積極踴躍地大聲用中文發言,我覺得在他們身上,我學到了一種勇敢、自信的精神。而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這種勇敢與自信的精神尤為重要!

在酒吧如何與美國同學聊天

課餘時間,我有時會和美國同學一起去酒吧的happyhour玩一會兒(作者注:happyhour是當地的一些酒吧為了招攬生意,在下午或者晚上人流量相對少的時間段推出優惠價格的酒和食品,因而深得大學生的喜愛)。按照美國法律,在美國要年滿21歲才能夠進入酒吧喝酒、在超市買酒。

我曾經和一些中國留學生聊天,大家普遍持有一個觀點:參加美國人紮堆的聚會好像沒有什麼意思!每個人拿瓶啤酒或者一杯其他酒,然後站着幹聊天,一站還特别久,周圍環境很吵,所有人都得大聲說話,有時還不大能夠聽清楚對方在說什麼。聚會到最後,還是國際學生或中國學生紮堆到了一起,中國學生用最熟悉的漢語聊天,周圍的美國人在大聲說英語。因此去的次數多了,就感覺特别沒有意思。

我十分能理解這樣的觀點,我剛開始參加聚會時也有這樣的感覺。因為不怎麼喜歡喝酒,在酒吧聊天時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又不好意思提問,于是自己變得非常沉默,十分不能理解美國同學怎麼可以在酒吧聚會中一待就是幾個小時,而且越待越精神。後來我發現了一些小竅門,幫助我更好地融入了酒吧聚會場合,和大家打成一片。

第一,不要害怕提問。我發現身邊的美國同學還是挺熱心的,十分樂意回答問題。比如,我們所在的城市西雅圖有自己的英式足球隊、棒球隊、美式足球隊,我們學校也有自己的籃球隊、美式足球隊等。大家聊天的時候免不了會談體育運動和比賽,于是乎一個個體育詞彙撲面而來。我最開始的時候不好意思提問,聽他們的對話聽得暈頭轉向。後來,我決定主動提問,認真請教最基本的規則、最重要而且重複出現的術語。我不僅沒有因為提問遭到同學的嘲笑,反而通過這樣的方法學到不少新知識和新詞彙,也幫助自己加入了同學的對話中。其實不光可以問有關體育方面的問題,關于電影、音樂、生活等各方面的話題我們都可以發問。

第二,勇敢大聲說出口。因為酒吧環境的原因,如果按照平時的音量說話,與你交流的同學根本就聽不清楚。于是我就鼓足勇氣大聲說話。實踐過幾次之後,我發現大聲說話不僅不顯得唐突,反而能夠讓自己用更誇張、更到位的方法鍛煉英語口語。

第三,盡量參與貢獻與分享自己經曆的故事。在聊天過程中,我感受到認真聆聽的确重要,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也需要開口,把自己經曆的故事說給别人聽,分享給别人。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所經曆的生活肯定和美國當地同學的生活不一樣,這些差異常常就能構成特别有意思的故事,受到大家的歡迎。能夠好好地把故事說清楚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本領。

在和美國同學交往相處的過程中,我經曆了很多故事,也在人際交往、性格養成、為人處世等方面收獲了很多成長。我慢慢覺得,不論你遇到了哪裡的人,雙方說着什麼樣的語言,都需要互相尊重、認真聆聽、充分交流、敢于分享。隻有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才會産生出有意思的故事、閃耀智慧的觀點、能引人思考的讨論、真誠平等的對話。這些交流得到的啟發和鍛煉很可能長久地伴随我們,影響我們今後的為人處世。想知道更多的留學故事,可閱讀本文作者的新書《美國留學實用指南》。

掃碼購書

作者簡介

左微,湘妹子,本科就讀于複旦大學新聞及對外漢語學院,曾在《紐約時報》、湖南衛視實習。之後在上海新東方學校開心地教托福;2010年留學美國華盛頓大學,五年間取得了英語系博士學位,教育學、英語教學和經濟學三個碩士。平時在西雅圖中文電台擔任主持人;目前任職于華盛頓大學,微信公衆号為weishare2015。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