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底,我帶着兩個23公斤的行李箱和一個雙肩包,從中國東北途經美國洛杉矶和孟菲斯來到密西西比州立大學(MississippiStateUniversity),開始了我的留學生涯。沒想到這一次遠行,竟讓我在地球的另一邊停留了七年之久。
斯塔克維爾
密西西比州立大學位于斯塔克維爾(Starkville),但它卻是一個獨立的行政單位,擁有自己的郵局和郵編。斯塔克維爾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學城,總人口數約四萬,其中一大半是學生,其餘大部分是學校的教職工,還有很少一部分是在城裡經營店鋪和在城區周邊提供商業服務的居民。這裡的華人約有400餘人,主要由學生、學校教職工及家屬組成。這些年,也有很多國内的學者來此交流、訪學。
美國的南方因基督教氛圍濃郁,素有“聖經地帶”(BibleBelt)之稱。而密西西比州位于“聖經地帶”中部偏南的位置,所以斯塔克維爾幾乎每個街區都有教堂。我的學校裡面也有一個曆史悠久的教堂,平時為禱告、禮拜及舉辦婚禮開放。據說,該教堂建于一次學生宿舍火災之後,當時大火幾乎把整個宿舍樓都燒毀了,不過後來并沒有重新修建學生宿舍,而是用沒有燒壞的紅磚建了這座教堂。如今路過教堂,還能明顯看到有些紅磚被火燒之後的斑斑黑迹。
斯塔克維爾的面積不大,隻需十分鐘就可以沿12号公路從這座小城的東邊穿到西邊,期間路過的有交通信号燈的十字路口連十個都不到。城裡少有三層以上的建築,一是因為人口少,沒必要建更多樓層;二是因為夏天會有龍卷風、飓風等極端天氣,樓層高了不安全。整個密西西比州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0%以上,所以斯塔克維爾也總是一派郁郁蔥蔥的景象,這裡沒有繁華都市的喧嚣,是一個清心讀書的好地方。
在斯塔克維爾,十分常見的植物有兩種,一個是密西西比州州花——白木蘭(magnolia),另一個是美國南方重要經濟樹種之一(也是我博士期間研究的樹種之一)——火炬松(loblollypine)。由于密西西比州的氣候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夏長冬短,夏天溫度高,空氣潮濕,所以白木蘭都長有厚大的蠟質葉,以防高溫下水分過度散失。每年5月底白木蘭開花最旺,花開時會有淡淡的香氣,總給人一種淡雅、含蓄的氣質。而火炬松原生于美國東南部,樹身挺拔直立,生長速度很快,常常象征着頑強、堅毅。
高強度的學習體驗
我曾經在國内的研究所做過将近三年的生态學研究工作,有一定的科研經驗,因此在申請留美讀博時被導師直接錄取為博士研究生。能來美國直接攻讀博士學位是十分幸運的,因為我身邊有很多朋友即使在國内拿到了碩士學位,也需要重讀美國的碩士才可以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不過,在美國直接攻讀博士充滿了挑戰,如果可以重來,我可能會選擇在美國重讀碩士,以便給自己多一些時間來适應美國的文化和環境。
在美國讀研究生,無論讀碩還是讀博,都需要一邊完成學位要求的基礎課程,一邊尋找科研方向。在讀博的前兩年,我幾乎每個學期都要上三門3學分的專業課外加1學分的讨論課。每一個學分代表每周有一小時在教室上課,這麼算下來,我讀博的前兩年每周大約有十小時是在教室裡度過的。各門課程的教授們都很負責,不僅會布置大量的作業,還會安排高頻率的随堂測驗及考試。我記得在讀博的第一個學期,有一門課是森林生态學。開學第一天,我推開教室門,看到一位外表看上去40多歲(但據說當時已近60歲)的白人男性正站在講台旁邊,他就是森林生态學的授課教授。這位教授身材不高,頭發花白,不戴眼鏡,說話聲音特别洪亮,十分符合我心目中美國教授的形象。第一節課他并沒有講課本的内容,而是講了教學大綱(syllabus),介紹了上課要用的教材、課程要求、作業和考試時間等等。他還特意強調,每節課的課前他都會安排一次5~10分鐘的小測驗(quiz)。我當時就覺得這個方法很巧妙,一方面督促學生課後複習,另一方面也是變相的點名措施,如果有誰沒交測驗單,就說明當天遲到或者缺席了。除了課前小測驗,他還要求每兩周提交一次作業,此外還有期中、期末兩次考試,還要寫實驗報告,以及每周一篇文獻綜述的額外任務。
森林生态學是林學的基礎課,需要背誦很多理論和概念。我在國内也修過這門課,所以在内容理解上沒有難度,但我的困難在于一些概念的英文翻譯以及理論的應用舉例。對此,教授建議我用錄音筆把他講課的内容錄下來,以便課後複習。除此之外,我也時常跟教授讨論學習方法。當提到在美國讀研究生的上課負擔比在中國讀研究生要重得多時,他淡定地跟我說當年他讀博士時也是一樣。以一門3學分的專業課為例,除了每周上課的三個小時,他至少還要再花雙倍的時間去讀這門課的相關材料,才有可能把課程的内容學通透。聽到這裡我才認識到,美國大學的學習都是穩紮穩打,一份付出,一份收獲。我特别感激讀博時緊張的上課節奏、大量的作業練習以及高頻的考試,這些不僅打牢了我的專業課理論基礎,還培養了我多線程的工作習慣,使我順利完成了科研課題。
野外沒有微波爐
每一位遠離家鄉求學的人可能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文化沖突,我也不例外。那感覺就像南方的同學到東北上大學,既向往冬天的白雪皚皚,又不清楚究竟要買多厚的羽絨服一樣。美國的林學專業是農學的一個分支,屬于第一産業,主要研究森林保育和管理以及森林資源的利用,因此,林學專業研究生的“辦公室”經常在野外的森林裡。我非常喜歡野外調查,特别是在森林裡做測量,那就是在天然大氧吧裡工作嘛!等秋天樹葉落了之後,樹木的輪廓漸漸明顯,測量樹高相對準确,而且氣溫降低之後蚊蟲也會少很多,所以10月是特别好的野外調查時間。
來到美國的第一個秋天,我就有了去野外調查的機會。我準備了長袖上衣、結實的牛仔褲、帽子以及防蚊用品。對了,教授還特别叮囑大家要自帶午飯。我以前聽說過美國人吃飯都是AA制,所以就打算做一人份的盒飯吃。由于我的“中國胃”吃慣了熱乎乎的飯菜,我便提前一天焖好米飯,做了番茄炒蛋,裝入飯盒并放到冰箱裡,準備第二天熱了吃。轉天一早,我帶着飯盒興高采烈地去往學校,坐着系裡的車就去了野外“辦公室”。快到中午時,大家準備休息吃午飯了,我問教授我們在哪裡吃飯,他說哪兒都可以,你想在車裡吃也行。我說我想找微波爐熱飯,他竟然大笑起來。當我看到其他美國同學帶的不是三明治就是餅幹、香蕉等無需加熱的簡餐時,我才恍然大悟,這方圓十幾裡除了大樹,連一個房子也沒有,即使我們帶了微波爐,可也沒有電源啊!最後,我隻好一個人默默地抱着飯盒吃完了冰涼的飯菜。後來,我在野外找微波爐熱飯的故事在系裡傳得人盡皆知,搞得每次去野外調查之前同學們都會開玩笑跟我說:“野外辦公沒有微波爐。”我們林學系的學生大多是男生,教授也以男性為主,而系裡為數不多的女生們性格也都十分開朗,我猜測這可能跟大家經常接觸大自然有關。
博士資格綜合考試
2013年春天,我終于結束了博士基礎課的學習并準備參加博士資格綜合考試。據我所知,每一位留學美國的博士研究生都要參加這個非常重要的考試。不同學校或專業對這個考試的叫法不一樣,有的叫qualifiedexam,有的叫comprehensiveexam。考試形式和内容因人而異,但都由筆試(writtenpart)和口試(oralpart)組成。考試時間也不固定。以我個人為例,筆試與我提交的研究計劃有關,因為完全沒有複習資料,也不知道出題教授會出什麼樣的題目,所以我無需提前複習。隻要我的導師和其他出題教授覺得時間方便,那就可以安排考試了。
通常,筆試時間要安排一周,從周一到周五,中間有一天休息。而我需要在每一天的八小時之内完成一位教授的命題。出題的四位教授都是我博士論文選題和指導學術委員會的成員。考試形式由出題教授決定,有閉卷也有開卷。我個人認為閉卷是相對簡單的,内容上不會有很多自由發揮,時間也特别充足。開卷考試是比較難的,一方面題目天馬行空,有的題目甚至連教授本人也沒有标準答案,完全是探索性的,主要考查邏輯思維和研究方法,作答時需要借助一些參考書和數據庫來提供相對合理的方案和論證;另一方面,開卷考試的題量特别大,特别考查閱讀速度和寫作速度,一天八小時甚至不夠用。不誇張地說,周三休息那天我還去校醫院做了一個腰部理療,周四、周五我都是帶着護腰去答題的,因為考試強度太大,身體還真有點吃不消。
筆試之後的第二周,導師跟我說出題教授已經一緻同意讓我進行下一輪的口試,真是讓我興奮又緊張!口試一般安排四個小時,出題教授将根據我提交的研究計劃和我回答筆試問題的答案進行提問。筆試和口試是相輔相成的,由于我筆試答得還可以,所以教授們就沒有在口試時問那些特别有挑戰性的問題。口試結束的當天,學術委員會就通知我通過了博士資格考試,并為我今後的學習和研究提了一些建議,由此我便正式成為了博士學位候選人(PhDCandidate)。
我屬于需要相對長時間才能适應陌生環境的那一類人。因此,在美國生活了有三年之久,我才漸漸熟悉了周圍的文化和環境,用英語與當地人溝通也沒有了太大障礙。相比初來乍到時的稚嫩,我在學業和生活上也慢慢找到了平衡。我大概用了五年的時間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并于2015年8月正式畢業。每當生活或者學業遇到困難時,我都會不禁想起窗外的白木蘭和火炬松,前者的含蓄、淡雅和後者的堅毅、頑強始終在激勵着我。畢業之後,我留在了美國工作,雖然我的工作與林學并不相關,但我的夢想一直在那裡,等着我去努力實現。
掃碼分享本文
作者簡介
隋珍,本科畢業于東北師範大學,曾獲得密西西比州立大學自然資源林學方向博士學位及統計學碩士學位,現就職于密西西比州立大學,從事數據分析與統計咨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