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太空救援》還有一個别名—“禮炮7号”,其劇情來自一個真實的故事。
蘇聯空間站“禮炮7号”于1982年4月19日升空,然而,1985年的時候,“禮炮7号”的無線電突然關閉,這座空間站與地面失去了聯系。
為了挽救“禮炮7号”,兩名勇敢的航天員弗拉基米爾·賈尼别科夫和維克托·薩維尼赫搭,乘“聯盟-T13”飛船升空,手動控制飛船與空間站實現了對接。之後,他們又戰勝了空間站内的諸多險情,終于讓“禮炮7号”成功恢複運轉……
在人類航天的道路上,像這樣驚險的故事還有很多。
航天之路,艱難險阻
1970年升空的“阿波羅13号”飛船,使命是進行第三次載人登月任務。但飛船在飛往月球的過程中突然發生爆炸,因此受到了損壞。在優先保證航天員生命的前提下,地面控制中心下令放棄登月,讓“阿波羅13号”繞至月球背面,利用“彈弓效應”返回地球。最終,在任務組和地面人員的不懈努力下,事故後的第三天,“阿波羅13号”終于安全落在太平洋上。雖然登月任務失敗,但是航天員全部獲救。如果你對這個故事感興趣,可以觀看電影《阿波羅13号》。
如果說“阿波羅13号”是一段有驚無險的經曆,那麼“挑戰者号”航天飛機的故事就是一場悲劇。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号”航天飛機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發射。航天飛機升空後,因為右側固體火箭助推器的密封圈失效,外部燃料艙在洩漏出的火焰的高溫燒灼下損壞,使高速飛行中的航天飛機在發射後的第73秒解體,機上7名航天員全部犧牲……
盡管航天之路如此艱難,但人們對于太空的追求并未停止,載人航天活動仍然在繼續進行。在“阿波羅1号”的試驗飛船火災中遇難的航天員格裡森曾說:“要是我們犧牲,大家要把它當作一件尋常的普通事情,因為我們從事的就是一種冒險的事業。萬一發生意外,不要耽擱計劃的進展。征服太空是值得冒險的。”
面對太空,不懼挑戰
人類為什麼要征服太空?不僅因為人類有着探索未知的天性,這種探索和挑戰精神是人類文明蓬勃發展、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也因為航天對于人類科技的發展有着種種實際的好處。
航天不僅是對航天員的考驗,更是對各種頂級科學技術的集合測試。火箭的燃料既要能提供足夠的能量,也要在宇宙中缺少氧氣的地方燃燒;航天飛機的外殼既要輕便,還要耐得住穿越大氣層時的高溫;航天員在太空中的衣、食、住、行都要在失重狀态下解決;航天器飛行的軌迹還需要一大幫物理學家的精密計算……送一架小小的飛船到達太空是如此艱難,需要不同領域的科學家親密無間的合作才能做到。
除此之外,許多技術都是在航天過程中實驗成熟後,才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種導航地圖都來自導航衛星,我們看到的天氣預報都來自“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我們吃到的“太空蔬菜”都來自太空育種,醫院裡各種檢查設備、核磁共振技術、腦部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這些技術都與航天事業息息相關……
太空如此神秘,多久之後,我們才能在那裡自由地翺翔呢?我相信不會太遠了!
責任編輯田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