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法國動畫《大壞狐狸的故事》将法國凱撒獎最佳動畫長片收入囊中。《大壞狐狸的故事》改編自法國暢銷繪本《壞狐狸》,由法國教父級動畫制片人迪迪埃·布倫納操刀,本傑明·雷内、帕特裡克·英伯特聯合執導,本傑明·雷内同時是原著繪本的作者。這個三人組早在2012年就曾有過一次成功的合作。他們共同參與的動畫電影《艾特熊和賽娜鼠》一舉拿到當年的凱撒大獎和奧斯卡提名。比起前作,《大壞狐狸》更專注于營造輕松搞笑的氣氛,像暖心又搞怪的田園組曲。
《大壞狐狸的故事》用80分鐘講了三個古靈精怪的小故事,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故事說的是農場邊的森林裡住着隻紅狐狸,它的畢生夢想就是做一隻人見人怕的大壞狐狸。但它是個“傻白甜”,連母雞都打不過。豬憐憫它,給了它一堆大蘿蔔,它就成了一隻吃蘿蔔的素食狐狸。
兇猛的狼先生給狐狸出主意,教它去偷雞蛋,孵出來養肥了正好吃。可三隻小雞從殼裡冒出頭來,向着大壞狐狸喊“媽媽”。狐狸的口水還沒來得及咽下去,就給喊蒙了。它暈暈乎乎成了三隻小雞的媽媽,養出來一窩自認為是小壞狐狸,天天嚷嚷着“要吃小雞”的惡童小雞。
得知三隻小雞想要吃掉同學,大壞狐狸反而驚慌失措。這種錯位感就讓人在笑了之後還有些許回味。也許,導演想借此說明,很多人受困于其他人的期待,但其實我們不需要考慮這些。不要在乎他人的眼光,勇敢做你自己就好。
大壞狐狸的形象源自雷内自己的故事。年少的時候,他曾經渴望具有男子漢氣質。因為他的身邊恰恰有個像狼先生那樣的同伴,不僅是猛男,還又機靈又英俊。但後來,他發現自己成為不了那樣的人,就像狐狸做不來大壞狐狸。
故事靈感則源自雷内少年時的經曆:“我看到過一個孵蛋器,裡面裝着雞蛋。我父親對我說,如果你待在這兒,等雞蛋孵化了,你就是小雞見到的第一個人。這些雞會認為你是媽媽,你就要照顧它們。我當時才六七歲,根本不想做單身媽媽,就趕快跑掉了。”但小雷内一直記挂着這件事。他會想,如果它真的發生了呢?如果是一隻狐狸遇到了這樣的狀況呢?這樣的想法就成了動畫的創作原點。
2015年,漫畫《壞狐狸》大獲成功,得到了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最佳少兒漫畫獎。在動畫《大壞狐狸的故事》中,動物仍采用粗線條勾勒,顯得有些稚拙,仿佛孩子的筆觸。鮮明的水彩色彩和不太規整的塗抹手法強化了動畫的風格。背景也是簡單的塗抹幾筆,有大量的留白。
雷内的繪畫哲學就是如此,他說:“我喜歡畫畫,但是我不喜歡花費太長的時間。對我來說,畫畫就是叙述的方式,所以當我認為自己講清了故事的時候,我就會停筆。我不會給人物添上細密精緻的眼睫毛。”這種風格更自然,有一種田園的趣味,營造了一種溫馨的氛圍,而電腦的工業化制作容易使形象看起來平面化,失去溫度。
(墨晗摘自《三聯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