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都江堰

都江堰

時間:2024-11-05 06:28:41

從羊脖嶺流出的岷江水,在都江堰建成前,性子是暴烈的。稍不如意,它就會挾着滾滾洪流,咆哮上岸,危害生靈。秦昭王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二百七十六年,蜀地迎來了一位在中國曆史上空前絕後的郡守——李冰,他似乎是專為調理岷江的性情而來,曆時十八年修建的都江堰,成為他的曠世傑作。從此後,岷江變得溫順了,它滋潤的巴蜀大地,無有饑馑,倉廪殷實,稻谷飄香。能夠看到水色燦爛、洋溢着芬芳之氣的河流,讓人有種驚喜的感覺。

都江堰的核心工程渠首,選擇在岷江的自然彎道上。都江堰海拔七百多米,而成都平原的平均海拔在四百多米,形成了天然的坡降,得以進行自然灌溉。渠首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魚嘴分水、寶瓶口和飛沙堰。魚嘴将岷江分為内江和外江,内江流入川西平原,用于灌溉和人民的生活用水,外江瀉洪排沙。内江進入寶瓶口後,就像一個少女被束了一條飄逸的腰帶,使她的氣質變得端莊典雅。因為人工開鑿的寶瓶口,以其恰到好處的寬度,控制着進水量,使多餘的水無法進入成都平原,而是經飛沙堰分流到外江。由于内江處于凹岸,外江處于凸岸,根據彎道的水流規律,表層水流向凹岸,底層水流向凸岸,自然把岷江中的沙石淘入外江,這就解決了排沙問題。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利用地勢和水流的自然規律,并沒有大動幹戈,使都江堰成為舉世矚目的無壩引水的典範。上世紀四十年代,日軍準備炸毀都江堰。當戰機盤旋在半空,看到身下隻是歡騰的江水,并沒有預想中的堤壩時,他們隻能望江興歎,悻悻而去!

岷江流經的玉壘山上,有清幽的靈岩寺,還有為祭祀李冰父子而修的二王廟。山寺的桃花無比清雅。站在寶瓶口,可以看見身下一棵粗大的皂角樹,它斜斜地插在那兒,無比驚豔。這樹嫩綠的葉片充滿了勃勃生機,像一群飛翔着的翠鳥。我想疲憊的旅人,站在這裡,完全可以摘下幾朵樹上的皂角花,就着岷江水,洗去風塵。洗好的衣服晾曬在哪兒呢?自然是不遠處飄蕩在岷江上的安瀾索橋了。據說,這座橋在唐代以前就存在了,在明朝末年,毀于戰火。由于這座橋是連接岷江南北兩岸的“生命線”,沒了它,兩岸的通道也就斷了。直到清嘉慶八年,有一個叫何先德的鄉紳,攜同妻子,重修索橋。等橋修好後,這個腰纏萬貫的鄉紳已經成為一個赤貧者。何先德夫婦把這橋命名為“安瀾橋”。但後人感激他們的恩德,都叫它“夫妻橋”。川劇有個名段《夫妻橋》,說的就是這個故事。

這座用木闆和粗壯的棕繩捆紮的索橋,看上去就像蕩在岷江上的一個巨大的秋千。那時恰好橋上沒有行人,我晃晃悠悠地走到橋心時,俯身望着這條流了兩千多年依然青春爛漫的河流,忍不住大聲歎息了一回。那是一聲最美好的滿含着緬懷之情的歎息。我為李冰父子、何先德夫婦,為那些偉大的古人,而感動。

(孤山夜雨摘自《揚子晚報》)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