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觸摸中體驗,積累分類經驗
對于幼兒來說,區角是“特殊的環境”。區角裡的環境寬松和諧,幼兒不但能在區角遊戲中主動地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而且能在區角遊戲中各取所需、各盡其能、各顯神通。對此,可通過區角創設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遊戲,讓幼兒積累分類經驗。如引領幼兒玩“觸摸”遊戲,應先投放輕重、厚薄、粗細、粗糙程度等不同的物體,再留給幼兒充裕的時間,讓幼兒蒙上眼罩,反複觸摸、辨析、比較,使幼兒在自我探索過程中“潤物細無聲”地感知物體的屬性和特征。
剛開始玩“觸摸”遊戲時,因為幼兒有一種新鮮感和神秘感,所以非常着迷。然而,當玩的時間長了,幼兒就會産生興趣疲勞。這就需要定期更換觸摸材料,變換不同的呈現形式。如引領幼兒玩“娃娃家”遊戲,可讓幼兒先到衣櫥裡摸出光滑的絲巾,再到冰箱裡摸出不同形狀的蔬菜。如此地在不同的區角投入不同的材料,激發幼兒的遊戲興趣,讓幼兒在觸摸中體驗,在體驗中觸摸,從而積累分類經驗。
二、在問題中體驗,内化分類經驗
要讓幼兒在問題中體驗,使幼兒能夠内化分類經驗,就必須讓幼兒帶着問題在實際的動手操作中比較思辨、反思感悟,促進類别知識的形成,了解更多的“類概念”,為觀察、比較、分析材料中的不同特征奠定基礎。
【鏡頭回放一】“娃娃家”冰箱裡有蔬菜層、水果層、生鮮層和肉制品層,小朋友們從“市場”買回各種物品,在擺放時,兩個小朋友争執起來:“西紅柿應該放到蔬菜層裡!”“不,應該放在水果層裡!”“蔬菜層!”“水果層!”……評點遊戲時,筆者首先提問:“小朋友們,西紅柿是蔬菜呀?還是水果呀?為什麼呢?”小朋友們馬上各抒己見。小朋友1:“西紅柿是水果,因為在水果店裡,有一種小的西紅柿賣。”小朋友2:“西紅柿是蔬菜,因為媽媽常用它跟雞蛋一起炒。”小朋友3:“是水果,因為我吃過的水果沙拉裡,就有西紅柿。”小朋友4:“是蔬菜,蔬菜沙拉裡也有西紅柿。”……如此的一場争論,喚起了幼兒們各自的已有經驗,結合生活實際給西紅柿分類,想方設法佐證自己的觀念。在幼兒遇到這種分類疑難時,教師不要急于告訴幼兒答案,而要将幼兒的思考逐步引向深入。讓幼兒經過一番比較分析、讨論思辨後,再追問:“水果是植物的哪個部分?蔬菜是植物的哪個部分?”啟發幼兒建立“水果”和“蔬菜”兩種“類概念”,使小朋友們知道:水果和蔬菜都是植物的一部分,但有實質區别,蔬菜通常是做菜吃的,泛指一棵植物的不同部分;而水果通常是直接吃且含水分較多的植物果實,泛指一棵植物中帶有種籽的植物器官。當幼兒的分類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做幼兒分類活動中的“支架者”和“提攜者”,充分利用區角遊戲的分類機會,内化分類經驗,了解類别知識,建立類概念,讓學生自主發展,受益終身。
三、在情境中體驗,豐富分類經驗
為了幫助幼兒豐富分類經驗,教師要充分利用區角遊戲中的實際情境,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和用于生活”的教學理念,讓幼兒在解決區角遊戲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時,感受到分類在生活中的用處,從而掌握分類的技巧和本領。
【鏡頭回放二】“理發店”裡的生意異常火爆,等候區有兩位幼兒在邊翻看繪本邊耐心等待,甲、乙兩位理發師正在幫顧客做發型。甲問:“卷發器呢?”乙回答:“卷發器放在洗發水的後面!”甲走近置物櫃翻找,幾個洗發水瓶“乒乒乓乓”地從置物櫃裡掉落下來。甲急忙彎腰想抱住其中一個,沒抱住,膝蓋一拱,其它的燙卷、梳子、推剪等理發用品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從置物櫃裡全都掉了下來,地上一片狼藉。乙和所有顧客蜂擁而至,異口同聲地問:“怎麼啦?”甲束手無策地回答:“我找卷發器,找來找去找不到,沒留神又讓亂七八糟的東西掉了一地,這可怎麼辦呢?”頓時,小朋友們七嘴八舌:“把它們排放整齊就容易找到了。”“把小的放外面,大的放裡面。”“不行,拿裡面的大的容易把外面的小的碰倒。”“最好是分類,貼上标記,按類擺放,一類放一層。”……如此地巧用“理發店”裡滿地狼藉的真實情境,豐富幼兒的分類經驗,小朋友們看到“理發店”裡調整後物品擺放的有序場景,心裡便由衷地産生自豪感、成就感和舒暢感,認識到合理分類會給實際生活帶來便捷。
總而言之,運用區角遊戲,既能讓幼兒在親自觸摸體驗中感知分類,不斷地積累分類經驗;又能讓幼兒在問題體驗中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感悟事物的性質和特征,不斷地建構類别知識和内化分類經驗,為幼兒後續的分類活動觸類旁通奠定“理論”基礎;還能讓幼兒在情境體驗中豐富分類經驗,不斷地感受分類給生活帶來的效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臯市如城光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