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吳毓梅
當今社會,随着信息技術飛速發展,1:1數字化學習模式提供了将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深層次整合的良好環境。我平時教學中,通過問卷調查和查閱文獻,深入分析了當前基于1:1課堂環境下的小學數學資源方面的問題,結合美國關于互動學習網站的案例分析,論述了在此方式下學習與教學之間的相互關系,總結出在1:1課堂環境下支持數學教學與學習之間資源的設計模式、結構特點,以便進一步支持小學數學的深度教學。希望能夠為我國1:1數字化學習模式的進一步發展帶來更多的啟示,設計和開發出真正适合中國模式的小學數學資源。
一、基于1:1課堂環境下學習資源方面存在的問題
現代信息技術要“緻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人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學習者的學習主要是依賴信息化平台和數字化資源,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協作讨論、合作學習,在課堂上,學生應該學會利用學習資源進行學習,從而能夠探究、發現、構建數學知識。由此可見,如果想要在課堂上實現傳統學習方式向1:1數字化學習的轉變,就需要提供大量優質的基于1:1小學數學課堂教與學環境下的學習資源。
(一)針對學生“學”的資源少和教師“教”的資源多很多教師更加傾向于選擇這一項,約占了總人數的69.64%。目前為止,資源仍然是以PPT為主,即主要是以教師講解演示為主的授課形式,但這種方式并不适合向全體學生實施使用。我國的教學模式中,資源管理還是以支持教師的“教”為主,而忽視了最為關鍵的學生的“學”,這不利于體現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不利于師生間的互動。
(二)對于學習資源缺乏的探究選擇這項的人數也不少,大概占據了總人數的53.57%。放眼望去,目前市場上提供的一些數學學習軟件,大都是訓練鞏固型的學習資源,所以對于學生來說就弊大于利了,學生不能進行自主的探索學習,不能幫助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數學知識的建構。除此之外,也不能使學生學會應用一些學科認知工具進行全部數學學科的知識點的覆蓋;另一方面,其中大多數工具隻适合初中生與高中生使用,不适合小學生使用。還有一些數學學科網站上雖然有一些海量的教學資源,但是大部分還是給教師上課使用的資源。探究性學習資源的缺乏使得學生失去了探索研究數學知識的親身體驗過程,同時也不能更深層次地理解和掌握此方式下的數學知識,更不能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無法對數學課堂教學進行深度拓展。
(三)學習資源有限,使用效果不佳通過問卷調查發現,1:1課堂上的學習資源74.43%都是教師親自動手制作的,由于教師技術能力、教學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别,進而導緻學習資源的整體質量缺乏統一、參差不齊。大部分資源的制作往往都是教師自己制作、自己使用,學習資源的共享性和靈活性差,共享性與交互性不強,往往導緻教師花費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但是在課堂上的使用效果不佳,學生往往也都不喜歡這一類型的資源。
二、應對措施
(一)營造自主學習的教學情境
要想使教師的作用充分發揮與體現。教師首先要通過巧妙的設問,使用1:1模式下的資源教學,能夠巧妙而充分地為學生創造出激發學生想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分析和思考,自覺投入到課堂的學習當中。比如,教師在教學生非整數的除法時,教師可以在PPT中配合動畫或視頻,然後進行适當的提問:如果你們是視頻裡的小朋友,你們會怎麼分配汽水呢?你們每個人都能夠分到一整瓶汽水嗎?如果不能,又會分到多少呢?再比如,教師通過用學生已經認識的三角形創設情境:早晨上學的時候,粗心的“小馬虎”——三角形把一條邊忘在了家裡,(計算機将三角形的一條邊移走)“同學們請看,這還是一個三角形嗎?”學生答道“不是。”“這就是今天我們要來認識的新朋友——角”,從而引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這樣進行教學不但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夠通過情境的營造,讓學生能自然地進行思考,并能夠主動地進行探索與分析。
(二)鼓勵參加實踐活動,學會自主探究
教師依據實際情況,在1:1的課程模式下,為學生設計更多的需要依層次進行的實踐性活動,同時,教師也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及認知習慣來開展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由此,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會不斷提高,動手能力也會不斷增強。例如在“圓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讨論圓的形狀與什麼物體相似,在教學資源設計中可以插入杯蓋、早餐餅幹、盤子等物體,這些物品表面形狀都有圓形,有了這些參照物,學生就能聯想到其他更多的自己之前所見過的物體,原來這就是圓。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小學生的聯想能力,而且利用他們已知或接觸過的物品還可以加強學生對圓形這一形狀的理解。教師對于問題的設置,遵循的是從易至難的認知規律。讓學生通過對難度逐漸增加的問題進行自主性探究學習,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發展。
(三)積極探讨,名師點撥
小學生的教學雖然強調自主性,但由于知識儲備依然缺乏,所以在許多方面依然需要教師的指導,像朋友一樣與學生對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探讨,并且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讨論,教師也要融入其中,幫助學生拓展自己思維的廣度。舉個例子來說,教師可以用幻燈片放映蛋糕的分配圖來向同學講解分數的認識,第一張圖是一個被分成了八塊的圓形蛋糕,其中兩塊是紅色的,六塊是黃色的;另一張圖是一個分成了兩塊的與之前一樣大的圓形蛋糕,一塊是紅色的,另一塊是黃色的,第三張也是分成了六塊等大的蛋糕,其中三塊是紅色的,剩下的是黃色的。教師可以趁機提問學生:在這三張圖中展現的蛋糕,它們的紅色部分大小都是一樣的嗎?如果有不一樣大小的,你認為是哪個蛋糕更大一些?由此,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讨論,教師應該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讨論中,這樣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激勵學生主動進行探索,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與動手動腦能力,還能夠有效地營造課堂學習的良好氛圍。
就現在而言,鑒于1:1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學習的自主性與學習興趣,雖然我國的1:1教學模式還處在發展中的階段,但不難看出,這樣的教學模式必定是未來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趨勢。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安市水頭中心小學)(本欄責任編輯石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