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李燕傑
教育是科學,更是藝術。教育不是雕蟲小技,它是關乎國家與人類命運和前途的鑄魂育才系統工程。投身教育事業的人,是高尚的,是值得尊重的。中華民族從來就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人們稱教師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對教育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評價。在今天的教育中,教育藝術工作者更值得肯定和贊揚,因為他們是教育魅力的的體現者,他們把真、善、美深刻地融入到教育實踐中,他們使教育充滿了人性的光輝和藝術的韻律。
從事教育藝術研究和實踐的人,應是充滿愛心和使命感的人,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是大寫的人。他們不問自己如何付出,而是經常問自己如何為孩子們做出更大的貢獻。經過多年的實踐與積累,在我國已有一批深受社會歡迎和學生喜愛的教育藝術家。
教育藝術家從不埋怨學生難教、課難上,他們把獻身教育事業當做本真和快樂的事情。他們經常擔心和思考的是:教育為什麼缺乏魅力?有些教育工作者為什麼缺少學養?有些教師為什麼難以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人?
教育藝術家對自己工作的評價和追求沒有最好,隻有更好,永無止境。他們虛懷若谷,能看到身邊所有人身上的亮點,能經常發現自己的不足。“濯足長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他們特别重視的是與時俱進,走在時代的前列。他們知道,隻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引領到自然科學的最前沿,引領到人文社會科學的最前沿。
他們特别注重學習,因為他們知道,隻有加強學習,才能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和主動性,才能使領導和決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後的問題。他們經常思考的是:如何适應新常态下的教育教學實踐?如何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教好書育好人?
教育藝術家常想的不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們絕不推诿和逃脫。他們為了教育教學的改革,為了學生的進步,為了推動高端人才的培養,總是盡量多幹,能多幹一件事,絕不少幹一件事。他們真正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求: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教育藝術家經常想到的不是自己生命有限,他們經常想到的是用有限的生命創造無涯的業績,為了個人生活,追求是有限的;培育子孫萬代,影響後人,信仰是無限的。
他們還像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天天早上日出而起,迎來自己的學生;日落不息,送走最後走的一個學生。他們回到房間坐在燈下,總結自己一天的工作,為明天帶領學生開始新的攀登而嘔心瀝血。他們心中想的總是祖國的明天、民族的未來,他們已把自己的生命全部融入到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圓夢曆程中。
今年,我已進入86歲高齡,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艱辛而又快樂地探索了近七十年。在未來的日子裡,我主要的想法,是借助互聯網、物聯網辦好“全球華人網絡大學”,弘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人類社會繁榮幸福。當然,與此同時,辦好這本衆望所歸的教育藝術刊物,也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們不變的理念就是走正路不走邪路,走活路不走死路,走創新開放之路,不走封閉僵化老路。我堅信在教育藝術研究領域,在越來越多認同教育藝術、追求教育藝術的教育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事業一定能取得更輝煌的成績。“日月不同光,晝夜各有宜,”我們不僅要實現中國夢,而且要推動實現和平發展的世界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世界大同。
(作者為教育藝術雜志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