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喬麗《語文課程标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習作指導,請向生活靠攏

習作指導,請向生活靠攏

時間:2024-11-05 01:37:59


    口喬麗

《語文課程标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那麼,如何讓寫作真正觸及學生的真實生活和情感世界呢?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細觀察,激發習作興趣

葉聖陶先生曾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離開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價值。課标也指出: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豐富習作素材。這無疑為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指明了方向。習作素材主要來源于生活,教師應當善于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素材,挖掘素材,積累素材。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作文認知特點,啟發他們留心觀察校園内外的小素材,感悟身邊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所體現出來的是與非、真與假、善與惡、美與醜;要讓學生在活動中觀察大自然的景物,審視社會的種種現象,體察各行各業實情,從中捕捉靈感,由此及彼,拓展視野,獲取豐富感人的生活素材。隻要留心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寫作的素材,就可以從這永不枯竭的源泉中取得。有了豐厚的生活根基,寫文章時就不會文思枯竭、無從下筆了。

二、寫日記,積累生活素材

作文言之無物,内容空洞,其根本原因是作文的主體──學生遠離了文章的源泉──生活。葉聖陶在《作文論》一書中指出:“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文字。”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積累是寫作的基礎。因此,我想方設法創造條件讓學生向生活靠攏,融入生活,把捕捉到的精彩鏡頭及時寫到日記中。每周一節的日記賞識課調動了學生寫日記的興趣,不斷變換的鼓勵形式促進了學生寫日記的熱情。日記本使學生們很快就發現了:習作就是生活,為真情而寫,為興趣而寫,為需要而寫,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而寫。寫作内容可以自由選擇,寫自己關心的、喜歡的、想說的話。當日記本漸厚起來,習作中的精彩鏡頭也就多了起來。可見,通過寫日記的形式積累生活素材,能提高語文綜合素養,促進思維能力和認識能力的發展。

三、善閱讀,獲取寫作範例

小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習作素材,要确切地表達出來,還必須具備足夠的語言積累。讀是基礎,是吸收,寫是實踐,是運用。大量的閱讀能給寫作提供深厚的物質基礎,寫作技能是在閱讀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學生隻有在範例的習作和反複的寫作練習中,才能逐漸地形成并發展作文的技能。新課程标準也要求廣泛閱讀各類讀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讀書是吸收、積累、儲存的過程,一旦需要,這些儲存就會蜂擁而至,跳出來供你應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進而推陳出新,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得生動、完美。閱讀如此重要,教師應在重視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積累和捕捉素材之外,積極組織學生從課外閱讀中吸收營養,拓寬知識層面,增強語言能力,豐富寫作素材。要指導學生制定讀書計劃,教給學生正确的閱讀方法,學會精讀、略讀、浏覽、誦讀,等等。

我在班級裡設置了“共享園”,學生的圖書寫上名字後放入書櫥中供全班傳閱,共享資源寶庫。要求學生一周至少讀三篇文章,摘錄好詞佳句,充分利用班隊、二課堂的時間,交流讀後的感受和體會。另有“綜合園”,園内有報刊文章、學生習作、生活圖片、時事新聞等,以開闊學生視野。同時在課堂上盡量擠出時間讓學生擴大閱讀,并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的優質資源讓學生廣博獵取。隻有胸中列書萬卷,視野随之開闊,在寫作時,語言才會如萬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擇而出。

四、妙構思,表達真情實感

作文構思的過程是作者對生活重新體驗、審視的過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過:“生活即體驗。”這種體驗,是學生帶着他自己的思想、心靈和生活經驗對自我、對生活、對自然、對世界的叩問和發現。學生若是缺少個性化的生活體驗,是不可能寫出個性化的作文的。作文應是學生自己對生活的真實感情,是内心世界的真實表白,“情動于衷而成于言”。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去說,大膽去寫,想怎樣說就怎樣說,想怎麼寫就怎麼寫,隻要是學生自己的話,哪怕他的看法在老師看來是多麼幼稚可笑,想法多麼荒誕離奇,也是珍貴的,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因為學生能大膽、真切地反映自己的見聞,寫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已經說明他們的創新意識被激發出來了。教師不要用成人的要求去規範兒童,而要用兒童的眼光去看他們的作文,去發現他們作文中的閃光點。這樣一來,學生的個性就得到了張揚。當他們的奇思妙想受到老師稱贊後,他們的寫作激情會更加高漲,創新思維能力也随之不斷增強,加上他們自身已擁有了豐富的情感、廣闊的知識面,怎愁無創新佳作“百花齊放”格局出現呢?

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要引導學生走向生活、體驗生活、張揚生命,必須将生活這一源頭活水源源不斷地注入他們的心靈深處。

(作者單位山西省定襄縣實驗小學)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