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小燕
學習任何一門語言,朗讀都是培養語感行之有效的方式。在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除了在課堂上組織各種形式的朗讀之外,還專門安排了晨讀時間,主要目的就是加強朗讀訓練,增強學生的語感,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但是,對于語文晨讀,很多老師都是采取讓學生自由閱讀的形式,缺乏創新,導緻學生的參與性較弱,沒有能夠真正發揮出晨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我認為通過創新語文晨讀,培養學生語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立足學生實際情況,選擇晨讀内容
從當前語文晨讀的現狀來看,大部分老師都是讓學生自行朗讀語文教材中的課文,老師在學生晨讀過程中,基本上是無作為的。這種單調的晨讀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反複朗讀會産生厭煩情緒。老師如果能通過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語文基礎,根據小學階段不同年齡段閱讀量的要求,以及小學生感興趣的事物,選擇晨讀的内容,就會大大提高學生參與晨讀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内容時,老師根據四年級學生的語文基礎,結合本單元的學習内容,讓學生搜集一些有關世界遺産的材料,在組織學生進行晨讀時,把這些材料補充進來,讓學生閱讀。由于教材中選用的課文很多學生都提前預習了,不想再讀了,但對于課外的内容卻還充滿着好奇。
老師在學生查找搜集的世界遺産介紹中選擇了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作為晨讀材料,包括對于古代絲綢之路的介紹,對于敦煌莫高窟的簡介,對于孔府、孔廟、孔林的介紹,對于西藏布達拉宮的簡介等,讓學生進行朗讀。同時,老師還允許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搜集的材料,可以交換朗讀。學生在這種自由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對課外閱讀材料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參與晨讀的積極性很高,晨讀的效果比較理想。
二、根據語文晨讀内容,設計晨讀方式
一直以來,晨讀是一種常規學習方式,在上午第一節課之前各校都安排了不同時長的晨讀,早上走進校園都可以聽到朗朗的讀書聲。不過,晨讀的方式通常都是學生自由朗讀,老師也隻是在班級巡視,缺乏對學生晨讀進行有效的組織和指導,晨讀的方式一成不變,導緻學生參與性不強。老師隻有通過不斷創新晨讀方式,科學組織晨讀,才能讓學生喜歡上晨讀。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内容時,老師考慮到這一單元的内容都是學生們喜歡的童話故事,内容比較淺顯易懂,而且生動有趣,四年級學生的想象力也豐富,通過反複的朗讀不但可以解決生字、詞的問題,還可以理解故事的内容。老師在組織學生晨讀時,采取了分小組表演式朗讀。這種方式無疑對于每天單一的自由朗讀更新穎獨特,學生們一聽要表演式朗讀,就充滿了好奇和期待。老師首先讓學生自由組合,根據朗讀課文中的角色,組成不同的朗讀小組,然後進行分角色朗讀,允許學生加入自己的想象,帶上自己的肢體動作。這種表演朗讀方式契合了小學生愛模仿的天性,也激發了學生的能動性,學生們積極參與,朗讀聲情并茂,全身心地投入,不但體驗到朗讀的快樂,而且還在模仿角色的語言、神态中,對于課文内容、主題有了更深層的理解。
三、結合語文教學目标,創新評價方式
盡管晨讀在小學階段是一項習以為常的學習活動,但是,很多學校對于學生晨讀的效果并沒有進行過專項的測試。顯然,這些傳統做法不能對學生的晨讀效果進行正确的評估。老師應根據小學語文教學目标,在晨讀效果的評價機制上不斷創新。
例如,在組織學生利用晨讀時間進行國學經典的誦讀之後,為了檢測學生的晨讀效果,每天晨讀時間留出幾分鐘,輪流讓每一個學生表演朗讀國學經典,并且利用課餘時間為學生進行單獨的指導,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晨讀的積極性。每一個學生表演之後,先由學生自己評價朗讀的效果,反思自己朗讀中存在的優點和不足,然後由班上同學進行評價,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最後由老師進行總結點評。
通過這種多元化的評價,學生不僅鍛煉了朗讀的技能,而且增強了表演的膽量和信心,同時,還學會了認真聆聽别人的朗讀,汲取他人的長處,克服自己的不足。由此發現,晨讀也需要圍繞着語文教學目标,重視晨讀評價工作,不斷創新晨讀效果的評價方法,構建出一套适合評價小學生語文晨讀效果的标準體系,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讓學生的晨讀更上一層樓。
總而言之,晨讀雖然時間不長,但對于學生語文學習和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小學是學生奠定語言基礎的重要時期,語文老師需要高度重視晨讀,對于傳統的晨讀方式不斷進行改革創新,把每天有限的晨讀時間充分利用起來,豐富學生晨讀的内容,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在晨讀中增強自己的語感,拓展知識面,感受語言的魅力,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
•(作者單位福建省連城縣朋口中心小學)
(本欄責任編輯項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