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雲為了使學生的寫作能.."/>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積累運用齊頭并進,妙筆生花信手拈來

積累運用齊頭并進,妙筆生花信手拈來

時間:2024-11-05 01:30:57


    ◎劉清雲

為了使學生的寫作能夠妙筆生花,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在寫作中能夠寫出獨具一格的亮點,從而使讀者在看到文章的時候可以眼前一亮。如果學生隻是對生活中的事情進行簡單的陳述和描寫,那樣的文章是無滋無味的,沒有個性和特點,不會呈現出熠熠生輝的光彩,也不會展現出栩栩如生的靈氣。教師要善于引導和要求學生立足文本,積累材料,由文本到名著,由課内走向課外,同時有條不紊地訓練學生引用名言、注重細節、深化文句。學生掌握了寫作技巧,在寫作中合理地選詞,科學地謀篇布局就會展現出學生的出類拔萃和别具一格。

一、豐富資源,搜集材料

豐富的寫作資源是拓寬學生語文學習的一種有利渠道,它會讓語文教材知識和寫作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讓學生可以在豐富的寫作資源中進行選擇,從而實現學生在寫作中的運籌帷幄。學生通過不斷搜集和積累,就會産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在學習中不斷地積累素材,為語文寫作材料的建設添磚加瓦。

1.立足文本,日積月累。文本是學生學習和寫作的基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學習和閱讀。通過文本的閱讀學生會獲得大量的積累,形成自己的寫作技巧和寫作能力。這些文本對學生的寫作起到了示範作用,指導着學生進行寫作。隻有通過對大量文本的閱讀,進行大量的輸入,才能在寫作時輕松應對,靈活地選擇自己需要的素材,實現寫作時“下筆如有神”。通過這種日積月累,學生獲得了寫作的活水,成為學生寫作的資源和源泉,“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文本的積累和閱讀對于學生的寫作來說就是源頭活水。學生在文本閱讀中會有源源不斷的活水來輸入頭腦,從而保證了學生在寫作中可以妙筆生花。

2.名著引讀、開拓視野。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名著,在閱讀中産生靈感和寫作的動力。學生在閱讀中會充分地調動他們的内在潛質,讓個性能夠得到充分地展現,引發學生進行寫作的動機,激發學生的創造欲。在作文寫作中,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供《海底兩萬裡》《愛麗斯漫遊奇境》等名著片段讓學生進行閱讀。學生在寫作時也可以通過仿寫的方式來進行,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增強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寫作主動性的産生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3.走向課外,感受自然。從課内走向課外,是學生成長的必由之路,也是體驗生活、開闊視野的良好途徑。隻有讓學生親近自然、感受自然,學生才能實實在在地體驗到生活,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也是學生語言知識素材由積累到消化的一個過程。例如:一次我帶九年級學生秋遊南山頂,要求學生細心觀察,認真感受,浏覽後寫一篇遊記。周詠航同學通過對落日的觀察,寫下《落日的餘晖》,其中一個寫景片段如下:六點多時的太陽還未落山,這時的天是淡黃加上一點灰蒙蒙的,而随着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晚霞也愈演愈烈,太陽由金黃轉為橙色,天邊也開始越發地泛紅了,幾朵烏雲被鑲上了淡淡的光邊,當我們能正視太陽時,天空的紅也泛濫了。真叫“不擡頭不知道,一擡頭吓一跳!”那種很刺激視覺的紅用眼睛的餘光是感覺不到的,隻有當人們擡頭了才能被真正震撼,再不久,太陽撇去橙色而變得紅彤彤時,那餘輝也映着厚厚的雲開始醞釀那絢麗的紫了。這個寫景語言,如果沒有親身觀察體驗,是很難寫得這麼細緻入微、生動優美的。

二、名言發端,含義隽永

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寫作中巧用名言,通過對名人名言的巧妙使用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名人名言一般都是言簡意赅,但是卻有着深刻的含義。把這樣的句子恰當地引用到文章中會使文章更好地表達思想和情感,展現出文章的生機和魅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巧妙地引用與文章主旨相關的詩詞、歌詞、警句、名言及諺語作為文章的開頭會使文章産生自然的靈動,讓讀者感受到思想的厚度和文化氣息。學生能夠恰當地使用名人名言會讓讀者感覺到作者的知識淵博,從而可以展現出寫作的能力和潛能。

名言的開頭往往使文章有一種理直氣壯的勁頭,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讓讀者讀起來深信不疑,而且也會令人感覺親切無比。也正是這樣的名人名言可以産生妙筆生花的效果,其深刻含義使人回味無窮、久久難忘。名言的出現使學生的作文有了更強的生命力,讀起來不是話到嘴邊又咽下的晦暗不清,也不是言不及義。它能夠更加清楚、明确地表達學生的思想和觀點,給文章塑造出了一個生動形象的環境。名言給文章呈現出了力量和勃勃生機,讓人讀後有一種充實、明快的感覺。例如有一個學生在作文《早》中的開頭寫到:“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名言被引用到了開頭,巧妙地點明了文章寫作的中心和話題,讓讀者讀起來回味無窮。

教師要引導學生多用名人名言來進行文章開頭的表達和陳述,使這樣的語言能夠觸動讀者的心靈,進而圍繞着這個主題和内容來進行探究,寫出獨具匠心的文章。

三、審題立意,注重細節

“細節”,細者,小也;節者,單位或要點也。細節切入法是指在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時,從材料中的細小環節或情節入手,引導思維進入作文限定的要求範圍之内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抓住材料中很小但又很重要的環節或情節,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激起思維的浪花,又能直截了當地切入到材料的主題中,是作文審題立意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時候學生的寫作都關注的是大框、整體結構,并沒有針對細節内容進行描寫。學生的寫作給人一種記流水賬的感覺,沒有重點,沒有具體的信息,隻是觀點的陳述和情節的粗糙記錄。這樣的寫作不會打動人,更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讀起來也不會有栩栩如生的感覺。

例如:秋遊南山頂,要下山前,我對學生說:“現在準備下山了,你們在走之前站在馮夢龍石像底下,再細緻觀察一遍,注意細節,晚上寫作文就會做到心中有物了。”果然在作文中發現一位學生《南山頂》片段:再次仰望這位老人,慈眉善目,高瞻遠矚,心底油然而生敬意。南山景觀,還有古寺古廟、鯉魚争食、南山奇洞等,但與夢龍石像相比,都顯得黯然失色了。它像烙印深深印在我的心上。準備下山,暮色已經籠罩了整個山頂,一彎上弦月清冷的光輝灑向四周的山上,一切都顯得朦胧起來,隻有深藍而高的天幕上點綴的星星一顆顆是那樣地明亮耀眼。我看着這一閃一閃的星星,聞着山下飄上來的淡淡的稻花香味,覺得自己沉浸在了夢幻之中,眼睛也随之迷離起來。當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學會關注細節時,他們筆下的文字自然變得準确靈動、精彩紛呈了。

四、深化文句,關注環境

為了增加學生寫作的文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化抽象為形象。這就是指不要直通通地把抽象的本意寫出來,應用比較形象的語言把要表達的本意說出來。學生在進行寫作時要深化文句,使文章的語句在經過學生描寫和深化後可以體現出深遠的含義。學生的寫作不能平鋪直叙,而是要寫出文采,寫出意義,用精彩的語言來進行描述,通過語言來表達思想。例如:A:八(10)班運動員們緊緊抓住繩子,使出吃奶的力氣,可惜實力不濟,敗下陣來。B:八(10)班運動員們緊緊攥着繩子,個個蓄勢待發,排在第一位的周文強同學用力噘着嘴巴。随着裁判一聲哨響,拔河比賽開始,所有人身子後仰,使出渾身力氣,有的咧嘴瞪眼,有的緊閉雙目,啦啦隊“加油”聲不絕于耳,可惜他們實力略遜一籌,僵持一段時間後,周文強使出全身力氣雙腳用力一蹬,不料腳底一滑,摔倒了。裁判哨音響起,比賽輸了。

這兩段話都是在描寫拔河比賽。通過閱讀可以看到A句隻是簡單地描述而已,說出學生很努力,但是卻失敗了。學生是如何地努力,在拔河比賽過程中學生做了些什麼,有什麼樣的表情和動作,比賽持續了多長時間,這些細節信息都是缺失的。B句則從學生們的準備活動、具體的表情、身體的動作和僵持的時間上對拔河的過程進行了細緻的描述。雖然學生很努力,用盡了全身的力氣但是還是失敗了。通過這些細緻的描寫,每一個讀者都會在大腦中對拔河比賽過程更加清楚,深化了文句,體現了學生寫作的基本功。這樣的寫作方式不僅文采飛揚,而且達到了令人回味的效果。學生如果每寫一句話都可以蘊含思想,優化語句,那麼學生的寫作就會呈現出别樣的精彩。

學生在進行描寫時也要關注環境,用環境來襯托心情和背景,從而使讀者可以融入到這個環境中,産生身臨其境的感受。環境對于作文的内容會起到烘托和渲染的作用,讓學生能夠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逐步地走進情境中,融入到情境中。這些環境會影響到人物的心情,從而形成前後呼應的整體效果。例如八年級學生鄭雯婕在作文《身邊的誠信》中,從景物描寫切入:“轟——隆隆,夏天的傍晚,天空中炸響了一聲悶雷,天空頓時變得黑沉沉的,令人喘不過氣來。頓時,傾盆的大雨嘩啦啦地下個不停。”而結尾又在景物描寫中收束全文:“……回到家,我輕輕地拉開抽屜,将手中的20元錢放進抽屜裡,小心一推——抽屜鎖上了,但我心中的誠信之門卻打開了。此刻,我覺得全身無比輕松,内心無比坦然。雨停了,天邊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寫作中學生善于利用環境來進行描寫,通過環境來襯托人物的内心情感,彼此影響,相互作用。這些寫作會給文章增加亮點和精彩,學生要善于利用環境來展現文章的思想和内涵,從而在寫作中能夠妙筆生花。

總之,學生在語文寫作中,精心的刻畫和細緻的筆觸會讓寫作彰顯個性和特點,使學生的寫作能夠驚豔亮相。學生要善于積累,借助名言警句,關注細節的描寫,深化語句。通過學生的不斷嘗試和練習,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和進步。學生在寫作中可以實現妙筆生花,讓學生的寫作産生震撼心靈的力量,使讀者在閱讀文章後愛不釋手,産生心潮澎湃的情感,體會文章寫作的無窮魅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壽甯縣鳌陽中學)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