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何升慧新課程标準要求“教師.."/>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淺談小學閱讀教學中少教多學策略

淺談小學閱讀教學中少教多學策略

時間:2024-11-05 01:20:55


    口何升慧

新課程标準要求“教師少教,學生多學”,那麼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體現“少教多學”這一理念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設計有啟發性的問題

啟發性的問題能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究,能誘發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達到非說不可的境地。我在教《山中訪友》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欣賞文中的語言,并懂得作者是如何把自己與山中一切的真情表達具體的,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啟發學生非說不可的問題:假如讓我來寫我是怎樣和山中的一切打招呼的。我會這樣寫:“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山泉!你好,溪流!你好,瀑布!你好,懸崖!你好,白雲!你好,雲雀!”你們看是書中寫的好,還是老師寫的好?為什麼?學生聽完就會發現老師寫的不好,書上寫的好,就會認真讀書中的内容,分析書中這樣寫的好處在哪裡。有的學生說書中寫的具體,不僅寫出了“我”與一些什麼樣的事物打招呼,還能讓我們體會到這些事物的特點;有的學生說,老師寫的這段話很生硬,讀起來沒有書中的親切;也有的學生說到,書中寫的生動形象,我們讀着就好像看到這一切事物也在說話,更能體現出“我”與山中一切事物間的親密關系。在此基礎上,我再讓學生總結書中采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把“我”與山中朋友打招呼的情景寫具體的,水到渠成,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并能模仿書中的寫法寫一段話。

二、充分發揮課堂閱讀引領的作用

語文教材不是學生閱讀的唯一途徑,是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的例文。因此我們要利用好手中的範本,教會學生閱讀,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閱讀不是讀者單純的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讀者主動參與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學生初次讀文本時,我們不能急于提出過高的要求,應從字、詞等基本知識的掌握開始,然後慢慢增加閱讀要求,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實實在在地讀,真正學會閱讀。如教學《跑進家來的松鼠》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認真讀課文,要求是: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借助字典詞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新詞。解決這些問題後,再讓學生二次讀課文,弄清作者列舉了松鼠的幾件趣事。學生認真讀文後,知道課文寫了松鼠三件事“貯備冬糧”“晾曬蘑菇”“煙囪裡墊窩”。最後再讓學生讀文,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件事快速閱讀,找出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感受體會。學生再帶着這樣的要求讀課文,寫批注,再交流,體會到了作者寫松鼠的這些事的目的是要表達他們一家對松鼠的喜愛之情。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明白要想讀懂一篇文章是有規律可循的,他們會按照課堂指導的方式去讀其它文章。

三、為學生創造“自讀自悟”的機會

閱讀是一項來自心靈的活動。作為教師不應以成人化的、大衆化的模式去要求學生,應該支持他們個性化的閱讀方式,為學生創造“自讀自悟”的機會。如教《索溪峪的“野”》一文時,我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可以默讀,可以輕聲讀,可以放聲讀,也可以與同桌合作讀等,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同時要求學生在反複的朗讀中去發現、去體味索溪峪的“野性的美”,是沒有經過人工修飾的天然的美,去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與作者産生共鳴,表達對索溪峪“野性十足”的驚歎,以及對索溪峪的山、水、動物的“野性”美的贊美。

又如教學《詹天佑》一文中詹天佑和工人一起“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等内容時,我嘗試着讓學生通過“讀畫結合”的方式學習。在學習“開鑿隧道”這部分時,先讓學生反複朗讀課文,了解開鑿“居庸關”隧道、“八達嶺”隧道的方法,再嘗試着畫出示意圖,并自己講解。學習“設計‘人’字形線路時”,不僅僅讓學生讀文後畫出示意圖,還讓學生邊講解邊演示火車爬坡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四、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分兩種:一種是無需别人的幫助,經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另一種是學生需要合作才能解決問題。其中,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問題,教師不講,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完成,而學生需要合作才能解決的問題,除了老師實時的點撥之外,還得尋找學習夥伴,自由選擇探疑的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我常常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通過閱讀自己能解決的問題,自己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則組織學習小組,自由選擇探疑方法,如感情朗讀,動作演示,圖表分解,聯系實際,結合背景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如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學生就采用聯系背景的方法。結合背景資料,學生知道魯迅生活在黑暗的舊社會,革命人士常常受到反動勢力的迫害。魯迅口中的“黑洞洞的”就指當時黑暗的社會,“容易碰壁”指的是他們常常受到反動勢力的迫害。這樣既解決了問題,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創設富有啟發性和引領性的問題與情境,為學生創造有利的機會、搭建有力平台,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和能力,就會逐步達到教師“少教”,學生“多學”的目的。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崂山區甯真海爾希望小學)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