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李影關懷理論是美國著名的教.."/>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關懷:課堂教學的要素及其彰顯策略

關懷:課堂教學的要素及其彰顯策略

時間:2024-11-05 01:13:54


    口李影

關懷理論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内爾·諾丁斯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随着90年代對“學會關心”的聚焦而備受關注。

一、關懷: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因素

1.理性的思考。教育走向科學是由理性的引領,然而由于教育理性的過度,教育科學過分重視了學科公共性,忽略了個體性,重視了理性,忽略了情感性,教學也就被理解為一個理性、邏輯性、普遍性的過程。教師被看作是理性的化身,課堂上教師的系統講解,被看作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使者,然而這是一個缺“人”的過程。

理性教學是把學生當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嬰兒”,長此以往,會導緻學生的積極性、興奮點、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非理性精神的逐漸缺失,生命活力受到抑制。這樣的教育不是不可取的,但卻是缺少構建的學習,缺少知識對知識的傳遞,缺少對人的思考。

2.情感角度的思考。教育中不存在所謂的“笨學生”“壞學生”,需教育者懷揣“不抛棄、不放棄”的理念,來感召學生,抓住每一個細節,關愛學生,使其感受到自己不是編外、調皮搗蛋不愛學習的被老師抛棄的“小強”。如果我們的教育缺乏這種情感的關懷,那麼我們的教育就會落空,教學也就成為“無稽之談”,甚至“天方夜譚”“可觸不可及”……

3.教學關系的思考。教學中存在“天資聰穎”“大器晚成”“勤奮努力”“自甘堕落”各種類型的學生,這就對老師的教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師要因人而異、長善救失,尋找不同探求知識的路徑。需要教師給予不同層次的關懷對待,更需要正确的引導,以免以成績為标杆忽視全面發展。教學表象上是老師教導學生學習,實則是師生共同成長、進步。關懷關系的形成首先是被關懷者有某種需要,接着關懷者能夠辨認出對方的需要,并作出相應的關懷反應,最後,被關懷者對關懷者的行為表示認可和接納。

二、課堂教學:彰顯關懷的策略

課堂是心靈交互、靈魂碰撞、思想迸發、彰顯關懷的最佳場所,關懷教育的課堂教學是在良好環境下,以及在關懷認識的轉變下進行的,進而形成關懷的品質,從而營造生命在場、靈魂在場的課堂教學。

1.營造體驗關懷的課堂心理環境。課堂是教學的寶地,良好課堂環境的營造需要物質環境更需要心理環境的營造。在這裡主要指課堂心理環境。營造良好課堂心理環境的重要價值:老師可以洞察出學生真實的情感,觸摸到學生的思想脈搏,探析到他們的内心世界;學生可了解到老師對她們所思所想的看法、對事物價值的判斷,走近彼此的心靈世界。突破傳統的課堂中教師的“話語霸權”,打破低沉、壓抑、沒有生機的課堂。轉向“心理安全,心裡自由”的場域,注意到學生不是作為單純知識的學習者、接受者、等待者,而是從“我—他”到“我—你”,做的不是表面的升溫,而是對學生能力的挖掘,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真誠尊重、真正關懷。

2.教師:積極塑造關懷品質。關懷品質的形成是從知到行的過程。有什麼樣的認識就會相伴産生某種行為,在外在關懷課堂環境營造基礎上,學生會産生一種認知,即老師在“神壇”之上與走下“神壇”的改變,增加彼此間的接觸,老師不再是“觸不可及”“遙不可觸”的“神”。教師喚醒“沉睡已久”的靈魂,觸動到生命靈魂的活力。通過老師潛移默化的榜樣作用的熏染下,尋找到最初的“本善”;通過觀察對老師和對周圍同學的交往、在實踐中真實表達自己;借助移情,與他人展開良好的交往,進而更了解自己内心及他人的情感需要。從認知到關懷行為的形成是一個不斷修正、不斷豐滿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良好品質形成的過程,人與人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個體,所以教育需從基礎開始建立、修繕并推進關懷,進而建立關懷在場的教學,形成具有關懷人格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教學。

3.評價機制:體現“人”的發展。教師作為關懷者關懷學生,像朋友一樣,聆聽他們的聲音,走進彼此的心間,傾聽學生心中所思、所想。注意到教學不僅是為教學而教、為榮譽而“戰”、為評估而“講”,“奮不顧身”在課堂40分鐘“連綿不絕”要效率,把學生當成自己“富有成效教學”的物。如忽視了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那麼教師的教學也就不再有創造的喜悅,更多的是進入一種痛苦、壓抑的心理狀态,教師沒激情,學生沒心思。“學校的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會的階梯,而是通往智慧的道路”,所以在對學生和老師的評價方面關注點不僅僅是教學成果,更多的是對人性的發展、關懷、關愛,塑造一個有靈魂、有血性的人。

教育無小事,因為它涉及人性。關懷每一位有血有肉的靈魂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要通過實踐來豐滿關懷教育,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完美演繹。

•(作者單位吉林師範大學教科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