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李廣新
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生源狀況極其複雜,其中留守兒童、單親兒童和離異家庭的孩子占在校生很大的份額。面對這樣的生源狀況,如何辦好這所學校,讓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教育的陽光雨露,都能快樂茁壯地成長,是擺在校長和全體教師面前一個現實而又需要解決的問題。從孩子的立場看教育,我們就能樹立正确的教育觀,就能真正地走近學生,教育才能喚醒學生的心靈。我們在思考,留守兒童、單親兒童、離異家庭的孩子缺少的是什麼,更多的是需要什麼。毋庸置疑,這些孩子最缺少的是關懷,最需要的也是關懷,隻有關懷才是他們的陽光雨露。下面就我校關懷教育的實踐和思考談幾點看法。
一、沉下去,做教育的托底者
實施關懷教育首要的是對學生的狀況有充分的了解,隻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才能選擇出正确的關懷路徑,才能将教育工作做到實處。因此,我們在關懷教育實踐中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對全體學生進行家庭實際狀況的摸底,建立學生家庭狀況的個人檔案,對三類特殊兒童進行分類歸檔。其次,開展專項走訪活動,深入三類兒童家庭,切實摸排相關情況。在此基礎上,對三類兒童按照家庭經濟狀況、生活環境狀況、家庭教育狀況、學生自身狀況等進行分類,确立關懷教育的重點、目标、内容、采取的途徑和方式。第三,按照學生所在班級,确定關懷教育的責任人,建立一幫一、一幫二機制,讓我們每位教師都增強關懷教育的主體意識,落實關懷教育的主體任務,真正成為特殊兒童教育的托底者,奠定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礎。
二、愛起來,做孩子的貼心人
長期的教育實踐和對教育現象的觀察,一種影響我們教育成效的現象長期地存在着,那就是我們教師缺乏普愛情懷。愛,是教育最好的催化劑。沒有愛的教育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即使有那麼一點成效,那也是暫時的,因為在你與學生之間了缺乏了心靈的對接,沒有心靈的對接怎麼能“心有靈犀一點通”呢?愛自己的孩子易,愛别人的孩子難,愛一群别人的孩子更難。在關懷教育中,首要的就是要培養我們教師這種愛的情愫和普愛的情懷。
三、聯起來,編織關愛的大網
對這些孩子們的關愛,我們不僅要發揮學校自身的優勢,而且要思考如何将愛的行動擴大到這些孩子周邊的人,共同地關愛孩子們的成長。學校要積極與孩子所在的社區聯系,解決這些孩子家庭的低保問題,納入社區定點服務對象,與民政部門、周邊企業聯系,給予孩子們更多的社會救助。在衆多人的關愛中讓家庭増溫暖,孩子感溫情。學校與社區、社會相關部門建立常态化聯系機制,就是要編織一張關愛的大網,營造出關愛的氛圍,讓這些孩子始終能感受到來自方方面面的關注和關懷,不再因家庭的原因而自卑,不再因成績的原因而自棄。愛心始終相伴,關懷一直相随。
四、細一點,讓真情永在
有愛就有成功,我們在回訪這些孩子的過程中,感受到他們一個個在愛的滋潤下信心滿滿、成效累累的鮮活的事例。李鳳麟,一位個頭不高的男孩,穿着不夠得體,父親有病,是80多歲的爺爺在照顧着他。時隔半年,我回訪這個家庭,家仍然是那個樣子,但孩子變得陽光了,當我問到他的學習成績時,他很自豪地告訴我各門學科成績,而且欣喜地說:“我被評為了三好學生。”當我表示為他取得進步而高興時,他異樣興奮。當我囑咐他的爺爺,讓他将孫子帶好,給家庭帶來更多的希望時,爺爺連連點頭。雖然他不能給孫子學習上任何幫助,但隻要有信心,這就是最大的幫助。桑友苗,母親有間歇性神經病,原先是一位不愛說話的女孩,如今的課堂,她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同學們不再孤立她,而是主動地幫助她,讓她鼓起了學習的信心。春節前我到她家去,送上慰問金時,我看到了充盈在孩子眼眶中的熱淚。這眼淚裡既有感激,更多的恐怕是那份壓抑在内心很久的情感的釋放。心理健康方能人格健全,我們做教師的,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在愛的浸潤下學會關懷每一位孩子,健全每一位孩子的人格,為社會培養真正合格的人才。
如今,這種細微的關愛為什麼越來越少,我們很多教師雖然與學生近在咫尺,但始終走不近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有一道鴻溝無形地存在着,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對學生真情的關懷。我們開展關懷教育活動,就是要引領教師回歸教育原點,尋找最佳路徑,走近學生。
這些孩子因為家庭的原因,在有些方面可能不是某些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開展關懷教育活動,我們就是要用欣賞的眼光看這些孩子,隻要你是從欣賞的視角看孩子,你發現孩子的美就會更多一點。美的方面多了,必然會掩蓋他的不足。面對這些學生,教師要更多地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因為任何人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需要的不是糾錯,而是最真誠的鼓勵。
教師多一份關懷,學生就多一點希望,我們踐行關懷教育,就是給予學生更多的希望。教育就是這樣,你給學生什麼,學生必定會加倍地回報你什麼。我們要堅信,關懷必定能驅除孩子心理的陰霾,撥開雲霧一定能見到太陽。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雲港市猴嘴中心小學)(本欄責任編輯石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