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第一點,我曾旁敲側擊跟我認識的英國人求證:“快跟我說說,你們那兒有什麼好吃的?”碰到這個問題,這些平時口若懸河、英文辭藻華麗的大不列颠人民基本上都不正面回答。他們有的很禮貌地說:“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但是答案可能你不喜歡。”或者反問我:“你是想告訴我中國有多少美食嗎?”看來英國食物乏善可陳這個說法确實……可是德國人真的這麼沒有幽默感嗎?
實際上,我生活中接觸的德國人,還挺愛開玩笑的。有一次我在法蘭克福超市,想買點即食色拉,櫃台後面的小夥子示意我可以幾種都嘗嘗。我吃到其中一款覺得不錯,就舀了幾大勺子給他稱分量算錢。服務員很快包好色拉稱好重量,遞給我時特地指了指價格簽。我接過色拉不禁吓了一跳,這點東西要100多歐元!算了,太貴,我表示不要了。可是服務員說你既然覺得很好吃,付出這個價錢是值得的。“不,謝謝!”我心裡說超市再好吃的東西賣上百歐也太離譜了。小夥子溫柔且堅持:“你嘗過了,稱好了,不買,這不太好。”我有點急了,于是拉起架勢,想據理力争,抗拒強買強賣。看我認真起來,服務員撲哧笑了,又拿出個标簽,5歐元!看到櫃台後面的其他服務員都在嘿嘿地笑,我知道中招了,隻好跟着笑了。看他幫色拉貼上新标簽的時候,我那緊繃的錢口袋終于松了下來!
還有次在餐館吃飯,我問衛生間在哪裡。服務員看了看窗外,問我看到遠處街角賣雜貨的亭子沒有。我說看到了。他說從那裡左拐,再過三個街區就到了,走過去20分鐘。這麼遠?看到我很吃驚,服務員說:“你要是覺得那個遠,那我知道還有個近的,就在餐廳地下一層。”說完朝我擠了擠眼睛!
我最近一次感受德國式幽默,是同事帶給我的。我去慕尼黑開會,一天的日程結束後,會議主持人,金發碧眼的德國同事史蒂芬妮說她看出大家都累了,需要放松一下,因此當天會議最後一個項目是要學習一首德國傳統歌曲。她說她承認德國不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包括她自己唱歌也經常跑調,但是今天這個日子很特殊,來了這麼多世界各地的同事,希望大家能夠一起學習這首巴伐利亞民歌,感受當地文化,她來獻醜領唱,大家如果學會了一定要跟着一起唱。說完她就拿起麥克風,走下台,認真地唱了起來。我們一聽,唆唆啦唆哆嘻,這不是《祝你生日快樂》嗎?這時會場的燈光暗了,一個點着蠟燭的蛋糕推了出來,原來這是給那天生日的另一位同事一個驚喜。這首歌大家當然都會,就跟唱了起來。這份幽默,帶着溫度,非常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