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餘華:溫暖與百感交集的旅程(3)

餘華:溫暖與百感交集的旅程(3)

時間:2024-11-05 11:05:32

《人民文學》1989年第三期的小說專号上發表了餘華的《鮮血梅花》、格非的《風琴》、蘇童的《儀式的完成》1988年9月,餘華離開了海鹽,進魯迅文學院讀書了。魯迅文學院與北師大合辦了一個研究生班,這是魯院第一次培養文學碩士,當時的說法是,為了“青年作家的學者化”。

一個文學青年,因為一個短篇、兩個中篇小說,就讀上了研究生,這也是隻有80年代,才可能成為的現實。

還記得第一次去魯院找餘華的情景。他和莫言住一個房間,莫言是在解放軍藝術學院畢業後,到這裡來讀碩士的。從軍藝來的還有劉毅然,劉毅然原是在軍藝教電影課的老師。魯迅文學院辦研究生班似乎就這一屆,因此吸引了很多人。我的熟人中,有北京寫報告文學的沙青、寫《無主題變奏》的徐星、寫《塔鋪》的劉震雲,部隊寫《黑峽》的王樹增。劉震雲是北大畢業後,已經分配到了《農民日報》當記者,他在《農民日報》的宿舍就在魯院後面,是個走讀生。外地來的,我熟悉的,有吉林寫《瀚海》的洪峰、黑龍江寫《北極村童話》的遲子建、安徽寫《心弦》的嚴歌苓等。剛到魯院時,餘華還帶着海鹽的習氣:手插在牛仔褲口袋裡,聳着肩,叉着腿,頭發中分,說話聲響亮。他帶我去食堂,就算是請了飯。

那段魯迅文學院期間,餘華成了我家常客。那時我家有一個錄像機,找錄像帶一起看電影,就成了一項大家欣欣然的活動。第一批錄像帶是呂梁從他秦皇島的家裡拿來的,我記得有斯科塞斯的《出租汽車司機》、安東尼奧尼的《紅色沙漠》、費裡尼的《8½》《放大》、雷乃的《去年在馬裡安巴》,都是他自己翻錄的。秦皇島海風潮濕,錄像帶發黴,圖像很差,有的都放不出來了。然後到張暖忻那兒去借,從張暖忻那兒借到的印象最深的片子是法斯賓德的《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再到軍藝劉毅然家裡去借,劉毅然那裡借到的印象最深的是貝托魯奇的《巴黎最後的探戈》和戈達爾的《芳名卡門》。我家那時房子很小,僅裡外兩間,大家就都席地坐在化纖地毯上。記憶中餘華最贊歎不已的是伯格曼的《野草莓》,最讨厭的是威斯康蒂的《魂斷威尼斯》,以緻《魂斷威尼斯》隻看了三分之一,他就固執地堅決不讓看了,那裡馬勒的柔闆多深情啊。《野草莓》開頭寫年邁的伊薩克教授做了個夢,夢見街上的鐘沒了時針,教堂的喪鐘響起時,拉棺木的馬車将靈柩卸到了他的腳下。大家就一下子都被震撼了。影片寫老教授于是決定開車去參加從醫50周年的儀式,途中回到他老家,看到當年景象。野草莓聯系着他的青春期戀人,表妹莎拉。感人的是,老教授去看望他還健在的母親,母親讓他去拿那個玩具盒,當年的玩具還在,孩子們都走了,世事如煙。餘華最喜歡的是《野草莓》的結尾——參加完儀式的伊薩克晚上入睡前,看到莎拉在指引他尋找父母。他站在山坡上,看到年輕的父母正在河邊釣魚。時光倒轉了。

那段時間餘華和格非經常在我家相聚,聊天南地北。記憶中最難忘的是1990年夏天,餘華、格非一起在我家看世界杯。那個決賽之夜,我們準備了啤酒與各種吃食,餘華堅挺馬拉多納,我則賭德國隊,格非态度遊移。那是貝肯鮑爾主帥的德國隊,他站在球場邊,就似乎擁有着無限力量。那晚其實卡吉尼亞停賽了,馬拉多納被布赫瓦爾德鉗住,跌跌撞撞隻有一腳射門,但餘華就是喋喋不休地說,德國是一架陳腐的馬車。既然打賭,就會時時覺得險象環生、呼吸急促。勝負似乎是在快終場前奠定的,沃勒爾沖入禁區被絆倒,布雷默罰的點球。我還記得餘華當時氣急敗壞的樣子,随後便自嘲:“阿根廷雖敗猶榮,阿根廷雖敗猶榮!”此時天色已大亮,大家伸着懶腰,方覺在地毯上坐得腰酸背痛。

剛進魯院時,餘華還沉浸在古典小說的典型場景裡,1988年底在《北京文學》發表了中篇小說《古典愛情》:公子柳生趕考途中被大戶人家的花園吸引,在“吟哦”聲下,見到了繡樓上的小姐惠。随即就伫立窗下,雨中還在等待,直到感動了惠,讓丫鬟放下根繩子,使他攀上繡樓缱绻。四更時分小姐惠剪下秀發作定情物,催他離去,臨别時說:“不管榜上有無功名,都請早去早回。”餘華設計的故事曲折是,等柳生落榜歸來,花園已頹敗不存,惠難覓蹤影。三年後,柳生再趕考,遇饑荒年間,以人為糧,在小酒館竟遇到成為菜人的惠,已經被人買下了一條腿。他以盤纏贖回惠的腿,保了她全屍,将其洗淨後埋葬。有意思的是,再過幾年,柳生清明祭掃惠,在墓旁搭了茅舍,惠竟在夜晚身披月光而來。第二天他挖開墳冢,見她栩栩如生,通身長出粉紅的鮮肉,那條斷腿也已長好,似在安睡,不久便可醒來。結尾是,此晚惠再來,悲戚地說:“小女本來生還,隻因公子發現,此事不成了。”餘華重新組合了經典橋段,出色的還是叙述。比如他寫繡樓上惠的聲音如“滴水般輕盈”,柳生還是“沐浴到了”。寫小酒館裡凄厲的喊聲,則“似乎被剁斷一般,一截一截而來,柳生覺得這聲音如手指一般粗,一截一截十分整齊地從他身旁迅速飛過”。

1989年初給我寫的短篇《鮮血梅花》,他用一個武俠的标題,寫類似博爾赫斯的交叉小徑。“鮮血梅花”是指主人公阮海闊父親阮進武的梅花劍,餘華寫此劍沾滿鮮血,“隻需輕輕一揮,鮮血便如梅花般飄離劍身,隻留一滴永久盤踞劍上,狀若一朵袖珍梅花”。阮進武在劍上留下99朵梅花後被人所害,餘華的描寫是“雙眼生長出兩把黑柄的匕首,舒展的四肢暗示着某種無可奈何”。阮進武妻于是等了15年,等兒子長大,自焚了自己,讓他去尋找仇人。這小說其實是寫阮海闊尋找仇人的盤桓之路,母親告訴他兩個人的名字:青雲道長與白雨潇。他先見到武林中的兩個類型:滿身塗滿劇毒花粉的胭脂女與滿頭黑發都是暗器的黑針大俠,分别托他向青雲道長打聽劉天與李東的下落。他因記着青雲道長而錯過了白雨潇;見了青雲道長,又先顧打聽劉天和李東,錯過了自己的問題。他無奈隻能在重新尋找白雨潇中遇到黑針大俠與胭脂女,告訴了他們李東與劉天的下落。等到三年後見到白雨潇,白雨潇說,你的殺父仇人是劉天和李東,三年前已經死在了胭脂女與黑針大俠之手。他的尋找路線,走了一個圓,是冥冥中被安排的。餘華輕松就消解了功夫,傲視了武俠模式。

這篇小說發表在《人民文學》1989年第三期的小說專号上,一起發表的還有格非的《風琴》、蘇童的《儀式的完成》。

1989年他還在南京《鐘山》上發表了中篇小說《此文獻給少女楊柳》,故意用三個清晰的時間點與三個形象可遊移的人物,構築了一個叙述迷宮。1989年我在《讀書》上開“最新小說一瞥”專欄,記得我當時是專門将時段與人物關系列了一遍,才明白了餘華的角色替代伎倆。

(待續)

餘華在北京天倫王朝酒店(陳村供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