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張瑞敏 “不劃算”的自創品牌

張瑞敏 “不劃算”的自創品牌

時間:2024-11-05 10:33:52

在張瑞敏看來,改革開放最大的價值在于,為中國企業創造了一個機會,可以在新的時代裡,和世界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東方IC供圖)改革開放,創造了很好的機遇,問題是你能不能抓住。海爾在改革開放裡做大做強就兩條:第一,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海爾,80年代早期海爾還是一個很落後的小廠,有了改革開放,我們才能夠引進德國的生産線,引進先進設備先進技術,才能夠起死回生;第二,我們抓住了改革開放的一些時機,比如像小平同志“南方談話”,之後我們馬上收購了18家企業;2000年,中國加入WTO,就是外國商品可以入關了,當時一聽說入關,我們先跑到國外,首先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設立了自己的工廠,并将設計中心放在了洛杉矶,将營銷中心設在紐約,直接在當地招聘200多名員工。那時候我們的這一舉動引起很大争議,大家都覺得,都是美國到中國設廠,你怎麼到美國設廠。其實我們的主要目的是想将觸角延伸到海外,直接在海外生産、銷售,一方面降低成本,一方面提高機動性,适應國際環境。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很多地方還盛行出口創彙,國家有關部門也頒布了“适當減免稅額,對創彙有突出貢獻的企業适當獎勵”等政策,當時有很多企業想借此機會多賺些錢,争着去做低價出口生意。

但海爾從開始走出國門一直到今天,一直堅持的是一直堅持的是以創牌為導向的。到現在為止,我們依然是中國企業裡面很少有的、一台代工都不做的企業。這個過程肯定非常難,我們從90年代早期就開始部署進入歐洲的計劃,最早去的就是德國這樣的制造業大國,後來我們也費了很大勁才擠入主流渠道,歐洲消費者也很認同,價格甚至比當地品牌價格還要高。但我們做過實驗,先問消費者這款冰箱怎麼樣?回答說很好。但如果告訴他這是一個中國牌子,對方就說還要考慮一下,當場就表現出來,這就是我們的處境。

但我們堅持一直做創牌,而且到全世界各地樹立起自己的牌子,包括歐洲、美國、日本這些發達國家,其實不單單是創一個品牌,我們是融入到當地,滿足當地消費者需求。這個可能真不是投多少錢的問題,你再有錢,短期也做不到。我們堅持了很多年,很多人說為什麼你們做,别人不做?因為國際上有一個定律,到你本國之外創立品牌,會虧8年。當時我們還覺得為什麼?可能用不了吧,心裡還是有懷疑的。但我們在美國虧了真是不止8年、9年、10年,這就是其他一些企業為什麼不幹這一件事的原因。為什麼要創品牌,代工沒有任何損失啊,大家算算賬,就不願意去創了。我們當時至少賠幾百億元,現在的利潤率可以到10%,但是最低一年利潤率降到1%,是咬牙做下來的。

其實關于品牌,我個人認為應該分三類:一類是傳統的産品品牌,像耐克、阿迪達斯這些,中國企業根本趕不上它,因為第一它有品牌溢價,研發可以走到前面,第二個有全世界最廣的銷售網絡、研發網絡,中國企業沒有辦法追趕的;第二類的是互聯網時代的平台品牌,比如像電商一下子可以做得很大,以前我們要麼是名牌企業,要麼給名牌企業打工(中國很多企業都是給名牌代工),到平台品牌時,要麼你擁有平台,要麼被平台擁有。

下一步我覺得應該是生态品牌,一切以用戶為中心,在這個生态裡面,應該形成共赢體系,給用戶創造價值。而且以後的品牌是以用戶為中心的,和原來的品牌應該不一樣,大家現在也看到了,很多傳統的産品品牌都找不着了。最典型的就是日本,日本原來有很多好的品牌,現在都不行了。從這個角度,在這個時代,企業不應該以百年老店作為目标,隻應該把企業成為生态作為目标,如果成為生态,這個企業就不是原來的結構,隻是一個生态組織而已。為什麼要追求百年老店?這沒有什麼意思。

其實海爾在海外的貢獻,除了創牌,還有一個是管理模式。在管理企業方面,我們原來是學習人家,模仿人家,比如改革開放初期學習日本,90年代學習美國,沒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沒有自己的管理方法、管理思想。但現在到了物聯網時代,我們有了“人單合一”這一獨創的管理模式(人單合一模式從字面上講“人”就是員工,“單”是用戶需求和用戶價值,“合一”就是實現員工價值與用戶價值的統一。通過人單合一模式的實踐,海爾每個員工都面向用戶,滿足用戶的需求)就是将市場目标分解到訂單上,再以分訂單的形式下發給員工,由員工對各自的訂單負責,海爾通過“人單合一”模式基本實現了生産的低庫存、低成本和快速反應),希望能夠成為一種引領世界企業的管理模式。

改革開放,從改革的角度,就是給了我們企業更大的自主權,從開放的角度,我們隻是其中的一分子。中國企業原來是學生,都是亦步亦趨跟在外國企業後面學習,但是現在我們可以創造了,現在我們處于互聯網階段,以後可能會是物聯網的階段,在這兩個階段裡,大家都在一個新的起跑線上,我們反而可以跑到另外一些國際大公司前面。

所以我的概念不是彎道超車,應該是換道超車。彎道超不過人家的,難道他要減速,你不減速?但換道就不是,都是重新起跑,而且他們比我們更麻煩,麻煩在于原來的資産今天都變成負債,某種意義上,我們反而可以輕裝上陣。改革開放40年的變化,最有價值的就在這裡,不是簡單的我的量比你大多少,生産比你多多少,那隻是外在表現。

手記

在青島,可以輕易地找到海爾的印記,海爾路、海爾酒店、海爾小區、海爾學府、海爾工業園……這些以海爾為内核的機體,變成了城市部件,密密麻麻地遍布在這座半島形北方城市上,鄰水眺望着廣闊的太平洋。而這一切都是在短短30多年裡生發而出的,這個時間甚至應該算得更短一些,因為“海爾”這個名稱實際上來自于青島電冰箱總廠引進生産線的德國公司“利勃海爾集團”,到2004年末才正式啟用如今為人熟知的中英文新标志。

作為海爾的靈魂人物,張瑞敏毫無疑問是最能代表改革開放成果的那一類企業家之一,事實上,在海爾為其管理模式舉辦的論壇上,有來自全國超過10家的媒體,都想要問問張瑞敏有關改革開放的問題,以至于公關都笑着說:“最好别問砸冰箱的問題了,砸了兩次冰箱,說了30年。”而在後來的訪談中,張瑞敏也的确對改革開放的問題談興了了,相反,他力圖解釋的,更多的是“多元化、生态、平台”這類通常更多出現在互聯網領域的詞語。

在海爾給出的資料裡,同樣可以看到,這些年海爾推出了堪稱體系複雜、用詞獨特的各種新概念、新戰略、新模式。對于海爾這樣早已成為家電巨頭的公司來說,很難在短時間内去評判這些“新”所帶來的變化。但正如張瑞敏對“百年老店”的不以為意,這種對“新”的追求展示的是,在改革開放40年以後,世界正在變得更加瞬息萬變,這些曾見證了曲折與光明的企業家,前方依然是曲折和光明并存。(王海燕)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