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2016畢業展升級換代!

2016畢業展升級換代!

時間:2024-11-05 02:53:22

文并圖/婧子

從2015年開始,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展打破了延續多年的各專業輪流展示的一貫方式。從美術館到圖書館,從多功能廳、教學展廳、教學樓各展廳到搭建在操場上的展棚,11個展區、近萬平方米的展示空間同時開展。

造型學院雕塑系宋赫同學的作品《造化鲲鵬》立在央美美術館外PART1畢業展升格為畢業季

2016年5月開始,中央美術學院校園再度呈現“大美術館”模式,作為核心内容的2016屆研究生、本科生共1394名學生的畢業作品展在為期40天的畢業季集中展出。這個“大美術館”全面面向社會免費開放,畢業作品展廳包括學院美術館一至四層展廳、校史館、教學展廳、5号樓旋轉展廳、圖書館展廳、7号樓紅椅子報告廳、7号樓展廳以及2015年首試成功的操場搭建展廳等共計11個展廳。

整個6月的每一個周六,從早八點到晚六點,央美的“藝術之旅∙校際免費巴士”從北門不間斷出發,途經北京服裝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舞蹈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23所院校,上車後還有貼心免費的院校藝術地圖導覽,一切隻為“讓更多的人發現我們的學生,看到他們的價值”。2015年,範迪安院長提到要聯合全北京的藝術院校一起嗨起來,搞一個開放的北京高校藝術之旅。這一設想在2016畢業季得到了實現。

整個畢業季期間,加載不設密碼的CAFA免費WiFi後,你可以微信掃碼聯絡提供了二維碼的畢業生們,也可以關注衆多院系和各個工作室的微信公衆号,進一步地走近這些正出校門的藝術創作者們。

畢業展的時空高度統一,将整個校園變身為大展廳,360度打造畢業季狂歡的氛圍……這樣的事情不光央美在做,2016年,很多藝術院校幹脆将整個校園空間和盤托出,發動畢業生的力量自己去設計。由于畢業生專業不同,作品形式、色彩、材料方面也各不相同,他們要考慮的不僅僅是單個作品如何呈現的問題,而是整體展覽空間如何分配設計。

北京服裝學院的李雪梅老師從四月份開始就帶領本專業的學生開始策劃、布置場地。在這個過程中,大家發現最複雜的是現場問題。最初,沒有經過系統的規劃和設計,學生們都是随心所欲地占據一個位置布展,處處都有沖突和淩亂之态。要想既在被分配的小空間裡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又将展台與整個環境協調起來,必須處理好每件作品的布局關系。

李教授首先帶領着學生統一展區風格,以低調内斂的白色背景為主,淘汰掉雜亂的色彩。師生們再一起進行整體的裝潢設計,初步安排展位、展闆、模型展台的位置,形成空間的連貫感和縱深感,剔除其中方向、順序不一緻的展台,再布燈走線。最後展覽的效果驚人,所有參與的同學相當于又做了一次關于公共展覽空間的畢業展作業。

當然,因為空間不同,同學們也好、公衆也罷,難免對“美術館”二字情有獨鐘,認為隻有最重要的作品才會在美術館展出,因此各院系之間或者同一院系不同專業之間如何分配學校的展覽空間,相信這是一個讓很多藝術學校的老師頭疼的問題。我們這次的海外約稿中,有來自日本各藝術學校的兩種做法可以作為借鑒:一種是諸多藝術學院紛紛選擇将畢業展升格到市立乃至更高一級的美術館進行展出,比如位于山形縣山形市的東北藝術工科大學,為了将地方藝術推廣至全國甚至世界範圍,2016年把畢業展設在了規格極高的東京都美術館。

另一種做法是各學校尋找到自己特色的畢業展方式,比如京都造型藝術大學最初也和其它學校一樣在市立美術館開展,數年前才決定自立門戶把畢業展放在自家校園裡,一看就知道是因為那些稀奇古怪的作品,實在沒有辦法硬塞進美術館。2016年的畢業展委員長箭内新一的一番發言,解釋了緣由:“在京造學習到的制作技巧,創造了唯有這個場所才能作為載體的藝術作品,這就是京造師生的想法。不需要别人替自己準備展示場所,隻有由學生、老師和後勤人員聯手創造的展示舞台,才是京造價值觀裡最自然的登場方式。”

無論哪種方法,我們看到國内的藝術院校都已經在着手嘗試。畢業季,已經不僅僅是畢業生自己的一場儀式,也不僅僅是某個藝術院校自己的節日。畢業展這一年一度的校園藝術盛事,正逐漸升格為公共藝術事件。我們記錄的,正是處于升級換代的畢業展進程中的某一些片段。

PART2低到土裡,自由生長

全景式的宏大叙事完畢,還是要回到每個人的創作中來,聽創作者們講述那一件件脫穎而出的作品背後的創作故事。

今年我們奉上的超大篇幅的畢業展報道中,平時默默站在同學們背後、隻是在同學們的畢業作品說明中出現下名字的指導老師們,被我們揪出來狠狠地采訪了一通。探索藝術創作過程中指導老師的經驗和同學們的直接創作實踐之間有哪些妙趣橫生的事情,這是我們本來想探究的問題,于是就有了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經曆畢業作品産生過程中諸種歡笑與淚水的故事。你在他們的朋友圈裡經常能看到諸如這樣的消息:“畢業展真的是勞民傷财的事……做了兩把壺,全碎了……”“都半夜了,黃老師還陪着我們做方案,心裡說不出的滋味……”

一次次從方案到實施各環節一連串複雜而具體的困惑與痛苦中,藝術院校老師們對同學們創新的包容與鼓勵,讓我們深深佩服。北京服裝學院的曹安琪同學曾經一度沉迷鉚釘、金屬、破舊而富有金屬光澤的皮革的風格,以為很酷。但後來發現駐足于誇張細節本省的設計隻能吸引人們的眼球,而無需情感與想象的投入。

她開始研究國外大師的作品,看到他們利用溫和的設計方式,身邊随處可見的材料,并不新奇的形态,卻做出了别具一格的作品。但是如何将這種生活化的元素應用到設計中去?正在她最無頭緒的時候,老師出場了——鼓勵、鼓勵、再鼓勵。北京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甄魏說的一段話可以作為代表:“給同學們一個自由的空間,自由地去表達,哪怕是完全不成熟的想法,也不會潑冷水,而是一直在旁邊煽風點火,直到靈感的火苗迸發。”這種完全開放式的自由引導法,讓我們深感“給學生創造的空間就有多大,大學就有多大”。

鼓勵的同時,不管哪個專業哪個領域的老師,都主張藝術回到生活,低到土裡,找到對自己最有感觸的那個點。畫瓷片的黃夢鶴同學從小跟着做瓷磚的父母在瓷磚上畫畫,她的創新就由此而來。做灰陶的姚夢詩同學發現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鄉有特别的燒陶方法,于是老師鼓勵她深入當地把自己直接埋進燒陶作坊裡。“隻有把自己的根埋得更深更低,才能長得更強。”一件件來源于生活的鮮活作品再一次證明,老師沒有騙我們。

讓我們更加欣喜的一點是,在2016畢業展采訪過程中,我們在同學們創作過程中見識了他們的追求完美的“匠人精神”。張婧一同學,在班上大部分同學選擇“印染”方式時,隻有她選擇了最費時費力的織工藝。實驗蜂巢組織圖時,她的經線和緯線用過的材料有:棉線、尼龍線、金線、羽毛紗、雞毛、羽毛線、球球紗以及釣魚線……前後織了50多種布料小樣後,直到找到自己最滿意的那一個。

正是在不停的挫敗、意外甚至毀滅性的打擊中,無數個與老師一起讨論的日子,經曆無數個獨自苦熬的夜晚,随着手中的作品逐漸顯現出自己想要的那個樣子,那個原本痛苦不堪糾結不已的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最後成品呈現的那一刻享受到的創造的愉悅,終于明白為什麼“勞民傷财”的畢業展會一直存在,而且還會一屆一屆繼續繁榮下去。

PART3賣不賣,賣多少

2015年6月,北京某藝術院校某專業的畢業展會場選擇在798幾個畫廊開幕,因為觀展的地點選擇在遊人密集的798,展覽現場熱鬧無比,正在大家圍着玻璃台子裡一個長長的卷軸看時,畫廊工作人員戴上一副白手套,将玻璃蓋子打開,把裡面的作品卷了起來。正在大家不明所以時,工作人員說道:“這幅畫被這位先生買走了!”大家這才發現,旁邊站着一個老外,正掏出信用卡準備刷卡。大家紛紛咋舌,有好奇者問:“這畫賣多少錢?”“3000!你說人家老外多有眼光,這畫3000真的特别值!他們經常收畢業生的作品。”工作人員見大家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不禁多說了幾句。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每幅作品下面都标上了價格,大部分寫上“已售”字樣。大家這才發現,原來藝術品消費離自己沒有那麼遠,剛才老外買的畫,自己完全買得起!

藝術院校畢業生從藝術資曆來說,屬于剛剛起步的新人,作品價格定位跟成熟或成名的藝術家有相當大的差距。但由于畢業展是大學四年投入時間精力最多完成的,許多作品質量相當高,投資者或藏家非常青睐收一些畢業展作品做長線投資。更重要的是,這個價格空間在當下新興的高薪階層藝術品消費能力範圍之内,而這一群體是更多更具實力的消費群體,所以一些藝術院校采取了非常開放的做法,直接把畢業展開到798,讓更多公衆了解畢業展,這真是非常有遠見有勇氣的行為。

這是走出去的例子,還有請進來的。據說,有一些知名度相當高的藝術院校畢業展開展時間都會選擇在下午,上午的時間屬于VIP觀展時段,會邀請各大藝術機構、藝術投資者及藏家們前來觀展,他們的評論當然很重要,不過學校設置這一個環節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同學們的作品能直接得到市場的注目。事實上也是這樣,同學們對自己的作品都有一個估價,那些入了藏家或投資者法眼的作品會當場被買下。

這些靈活而開放的做法,國内國外的藝術院校都在積極嘗試,不過相比于“直接把整個校園的畢業展開成藝術拍賣會,一個月便創造650萬日元銷售奇迹”的京都造型藝術大學,我們的力度還是顯得有些小打小鬧了,同時也欠缺公開的畢業展交易數字,仿佛很多事情還處在“别跟我談錢,俗!”的羞羞答答狀态中。

這個問題,我們在采訪中赤裸裸地問及同學們“如果給你的作品定價,你希望賣多少錢”時,同學們也幾乎都是微妙的:這個……怎麼定價呢?價格低了舍不得,價格高了沒人買。

一邊心疼自己的辛苦付出,隻有自己才明白這裡面付出了多少心血,一邊又對讓自己的作品走入市場抱有期待。如果真的想嘗試着賣一下怎麼樣呢?面對懷有這樣心情的同學,藝術院校的老師們還真是很體貼的。

2016年6月17日(周六)下午五點,夏日的空氣依然熾熱,但是樹蔭悄悄拉長,央美中心廣場的草地上逐漸來了三五成群的同學。來自中央美院城市學院的常建同學手裡拎一個打包,打開拿出一塊花布,往地上一鋪,接着從包裡往外掏東西。三四個柴燒碗放在第一排,電燒碗及杯子放在後面兩排,此外還有一套茶壺、一個急須壺。他身邊的師弟,雖然還沒有畢業,也跟着師兄出來,将自己平時練手的作品拿出來一一擺上。三五個同學過來,一起坐草地上聊着天,周圍來擺攤的同學們也逐漸多起來,有賣二手衣物的,賣各種店淘來的小藝術品的……從央美各個室内展廳5點閉館,這時看展的人陸陸續續出來,走到中心廣場的綠地,開始圍觀另一場沒有櫥窗沒有絲線并且可以随時讨價還價的展覽,這也是畢業季更活色生香的部分——藝術集市,就這樣熱鬧開場了。

1.央美城市設計學院齊歡同學的柴燒作品,其中的壺已經被人買走“這個碗是柴燒的還是電燒的?”有人在攤前停下來問。

“柴燒的。旁邊這個小的也是,柴燒的就隻有這兩個。”

“多少錢?”

常建同學剛說完一個數,客人叫道:“太貴了!去年,我去日本,在一個做備前燒的老藝人那裡淘了不少東西,每一個都很精緻,但是價格隻是你的一半兒哇!”常建同學幾乎要被眼前的客人砍暈了。

“怎麼說呢,為了做這幾個碗,光木柴就快用了一噸,因為我們也是在練手階段,成本真的非常高。”

“那這個碗底是怎麼回事呢?有3個小白坑。”

“哦,這個是支釘留下的痕迹,這個是燒窯的過程中,要把碗用支釘固定,燒好了取下支釘,容易這樣。”

“這把壺很不錯呀,手感非常好,這個也是柴燒的麼?這個多少錢?”

“這個不是柴燒的,這是電燒的,但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作品。花了很多心思,我之前還猶豫要不要賣。”

“也是,如果光從成本的角度考慮的話,你們現在都還屬于學習實踐起步階段,很多技術也掌握得不是很純熟,必然會有十幾次燒才出一次好成品這樣的事,但是這些成本不要把它計算進準備出售的作品的價格裡去,還是要按市場的價格走。”

“是的,我擺這個攤,一來是畢業了把過多的作品處理一下,二來也是讓作品和公正見見面,看大家是否喜歡。更希望能交一些朋友。”常建同學的坦誠與陽光,讓這場讨價還價戛然而止。

“你今年的作品有在學校裡展出嗎?”

“有啊,就在這個樓後面,門兒應該還沒關,您要有興趣,我可以帶您去看看。”

就這樣,常建起身,撂下他的攤兒,帶着客人去看他們班的展覽。常建來自央美城市學院陶瓷專業,這個學院因為地處順義羅馬湖邊上,得以有大量的空間可以給同學們建工作室。他的幾個柴燒作品就是在順義校區燒的。“不過我本人更喜歡紫砂,我的畢業作品就是全套的紫砂,都是在景德鎮燒的。”從不為人知的小門進去,走上三樓,陶瓷專業的畢業作品全部陳列在此。

“因為我本人比較喜歡宋代的茶文化,所以設計了這一整套茶器,希望大家不光關注産品,更關注茶器背後的文化。”常建一一介紹他的作品《宋韻遺風》:從牆上的仿古畫到煮茶的泥爐,放茶葉的茶屜子,整張案闆的茶桌,都是他一件件靜心淘來的。在他整體營造的古樸雅緻茶氛圍中,那一組他花了好幾個月燒出來的紫砂茶器,在稍顯昏暗的展廳中,散發着溫潤的光。

樓下的攤兒已經空了20分鐘,常建仍然帶着客人轉。“看看我們班同學的作品吧,不同的同學風格都很不一樣呢。”這樣細細介紹過去後,半個多小時過去了,客人駐足在一把柴燒壺前流連忘返,“我們班這位同學專攻柴燒,作品也很大氣拙樸,我很喜歡。這把聽說已經賣出去了,1800元。”确切地說,常建同學拿出來賣的是平時練習的作品,畢業展上的作品他并未有意出售,所以也沒定價。對于這些能夠逛市集而來的意外收獲,客人非常滿意。跟着常建回到他的攤,将一個柴燒碗、一把壺買下,連着鄰居師弟的一個電燒碗也順帶着買了。師弟出價一百,客人還了價,80元,成交了。2.常建同學的作品攤兒

3.被偷過一次的展品繪本作品《情緒的顔色》

當然如果自己的作品真的被公衆低估了,這憤怒的心情也是可想而知的。6月央美畢業展中就出了這樣一個小意外,王同學的作品《情緒的顔色》在展覽過程中被人扯掉魚線直接裝包裡偷走,被王同學發現後,偷書者笑着說,是因為實在喜歡才拿走的,并願意微信轉賬100元作為賠償。正是這100元的賠償價讓大家大跌眼鏡,也讓王同學極為憤怒,最後隻好報警解決。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