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确幸”
春節不僅是除舊迎新忙碌,也是一個繼往開來的述職儀式,人述職,神也述職寒假伊始,我要忙年,娘兒仨開始了忙碌勞累卻又充滿快樂和希冀的各種營生。每到晚上,我們常常累得顧不上洗漱,灰頭土臉就進入了夢鄉。
家裡家外都要煥然一新。首先是拆洗被子、被套、枕頭、枕巾、窗簾等一切外挂内用的紡織品。作為女孩子,這樣的大洗任務一般是我的。可想而知,在沒有洗衣機的年代,小小的我是怎樣完勝一大堆污垢的!女主内,男主外。母親是總指揮,屋内的活計我幫助母親完成,院裡的營生便自然落到了弟弟頭上。然而,我和弟弟,并沒有牢騷,反而是快樂地忙前忙後。
臘月二十三,是我們掃家的日子,意涵為“除塵”,除卻一年的積塵。家裡所有的家具都要搬到院子裡擦洗一遍。然後就是室内牆壁和頂棚的粉刷。有時候因為請不到粉刷師傅忙,作為長女的我便主動擔當此大任。戴着一頂破舊的帽子,穿着肥大的舊衣服用一種原平當地特制的“刷子”從上到下一遍一遍将白色的塗料漿水刷抹到頂棚和牆面。而後,再把所有的家具搬進屋子,擺放整齊。
到了晚上,要吃母親事先買好的類似麻糖的吃食,當地叫做“稀闆”或是“稀蛋”,這也是我們那個地方的習俗,後來我覺得應該就是北京人所說的粘糖。關于這個,還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諺語:二十三,吃稀闆,吃不上稀闆啃腳闆。那時并沒有冰箱,但臘月的氣溫對于北方來說就是天然冰箱,凍完的稀闆吃起來脆脆的、嘎嘣嘎嘣的。勞作一天的我們一邊幸福地吃着這一年一度的美食,一邊欣賞着家裡潔淨如新的一切,疲勞一掃而光,眼裡無塵,心裡無塵,隻有對臨近的春節濃濃的盼望。
之後這樣節奏的日子又重複六七天,隻是勞動的内容有所不同。貼窗花、寫對聯、生豆芽、蒸花馍、做豆腐、炖各種肉類等等。直到年三十對聯貼好,院子清掃幹淨,旺火(生旺火是中國北方地區一種曆史悠久的習俗,除夕家家戶戶門前用大塊煤炭壘成塔狀,稱之為旺火)壘好,年夜餃子包好,一切才得以停當。
除夕的晚上,母親總是最後一個忙碌完。她把我們從裡到外、從上到下包括手絹、襪子在内的新衣服放在我們各自的枕頭邊上。再把第二天要吃的食材一樣一樣地準備好,往往等她睡覺時,已是第二天的淩晨,也就是大年初一了。沒睡幾個小時,她就又早早地起床,把頭天晚上睡前放在竈王爺前的蜜水分給我和弟弟喝上幾口,意為一年都要甜甜蜜蜜。而後便拉着弟弟,去院子裡發旺火,放鞭炮。隔着玻璃聽着炮聲,看着各色花炮圖案和熊熊燃起的旺火。這時候,遠的近的,村子裡到處都是鞭炮的聲音。
此時,太陽仍舊沉沉地睡着。我們的歡樂已悄然在黑暗中彙聚和升騰,不需要光芒的照耀,每個人從頭到腳閃着的全是快樂的光芒。按照母親的吩咐,天亮之前不能用掃帚,不能開抽屜,生怕驚擾各方神靈。我們都小心翼翼,各自幹着媽媽分配的任務,嘴裡竭盡所能地說一些吉利的話語兒。
從初一早晨開始,我們突然就變得遊手好閑了起來,像一個個公子哥、小姐一樣,穿着嶄新的衣服,口袋裡裝着各色糖果,遊走在大街小巷,沒有家務,也沒有作業,更沒有父母的責備,有的就是處處的祝福、笑臉和迎來送往。
早飯後,拜年的人群便絡繹不絕。我和弟弟開始幫着母親迎來送往,端茶倒水。聽各類人群寒暄,講述各自的故事。因為母親是老師,家裡來的她的學生非常多,所以故事的内容也很豐富。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個貪婪的小影迷一樣,看着各色不花錢的電影,心裡别提有多美啦!
除了在家裡感受人來人往,我和弟弟也會去我們的長輩和老師家拜年,接受長輩們的問詢和喝采,自然是長高了長大了,或是上學期考了多少名等等。回家時衣兜裡滿是五顔六色的百家糖果。這樣的年,這樣的春節,在十幾歲的孩子眼裡,可不就是一種美食、華服的狂歡麼?
而這種狂歡的前提是:全家共同參與勞動的模式下的“大确幸”。雖然做家務的時候常有,但像這樣為了年而忙碌的有計劃、大規模的家務,每年卻隻有這一次。或許也隻有這一次,每個人都是毫無怨言、充滿欣喜地去努力。這或許便是春節獨特的魅力吧!
即便是多年以後,我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家,但每當因種種原因而不能回到家鄉過春節的時候,我的心頭還是會隐隐的失落。盡管我也努力像母親一樣,清掃除塵,張貼對聯、福字,但已然沒了兒時那種濃濃的年味。當我們從超市将大量的成品食物搬回家,悠閑地坐在電視機前,拿着手機,搶着紅包,靜等新年鐘聲敲響,心中卻早已沒有當年過“年”的那種味道,時光它僅僅隻是個時光,而已。我傷心地想:“年”味竟然就這樣丢了!
述職儀式
“他們互相交流互相觀察,甚至悄悄地互相比對,對自己過去一年的辛勞進行隐形地卻是大範圍地述職,并暗暗思忖下一年的方向。
誰家又添了新的電器,誰家兒子又出息了,誰家媳婦孝順或是不孝順,他們難得地穿着體面的新衣服,冠冕堂皇地對自己的鄉人們進行着了解,互相客套和祝福着。”
春節不僅是除舊迎新忙碌,也是一個繼往開來的述職儀式,人述職,神也述職。
年近三十,神靈也在過年。年前,家家戶戶都要把各路神靈、祖先牌位恭恭敬敬地請出來,小心供上。屋裡的鍋竈上擺着竈王爺,貼着臘月裡早早就從貨郎那兒買好的竈王爺的畫像,畫像周邊貼着“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的字樣,除夕時還要在竈王爺旁邊放上事先蒸好的“棗山”(一種像金字塔一樣的面塑,上面整齊排列着大棗,二月二的時候吃掉)。另外一間比較清淨的屋裡擺放着寫有“天下财源主,人間福祿神”的“财神爺”神位。在院子的窗台上放着“天地爺”,上面寫着“天恩深似海,地徳重如山”。院門口就是土地爺了,“土地門前坐,保佑一家人”。祖先的排位一般也要提前寫好,擺在我們吃飯屋裡最顯眼的桌子上。上面寫着“祭顯考、祭顯妣”等等故去親人的字樣。因為我會寫一點毛筆字,母親為了鼓勵我,每年這些小對聯,便成為我洋洋得意顯擺幼稚書法的戰場。
一切準備停當,除夕晚上就是安神的時刻了。這時候,要把各位神靈放在它們的固定位置上,前面放個燈盞點上,然後放鞭炮,意思是邀請各路神仙光臨。等到吃飯的時候,各位神仙和祖先牌位面前都要上好香,每樣飯菜做好都要先到它們面前供上一供,大家才可以動筷子。如果有一次不小心給忘記了,心裡便充滿了歉疚和不安,一定馬上放下筷子去供奉一番。年夜飯餃子就自然更是不在話下了。
初二是接财神的日子。當地的老百姓叫做“引錢龍”,通常會起個大早,水桶裡放一枚硬币,從外面打滿活水,連同硬币一同倒入屋裡的水甕,一放就是一年,寓意這一年從外面彙聚的财源不斷。這一天的早晨一般吃的是“錢串穿元寶”,就是細面條裡面煮一些餃子,也是寓意銀錢不斷。
到了初五,也就是所謂的破五。早晨通常都要放上幾個大鞭炮,隆重供奉各位神靈一番。這些關于神靈供奉的儀式就基本結束了。人們也開始大包小包走親訪友,吃了東家進西家,遠的近的親情借着這一節日被深度勾連。
然後就是初十,老鼠娶親的日子。到了晚上,每個屋子的犄角旮旯都要放個小燈盞,為娶親的老鼠張燈結彩。之後再把屋裡所有被發現的老鼠洞穴用石頭碎渣等塞上,寓意老鼠再不要來叨擾和糟蹋糧食。我們的老百姓,替鼠點燈,守護糧食,真是既善良又純樸呀。
正月十五元宵節就不用說了,自是春節期間又一大盛事。過了十五之後,一直到“二月二,龍擡頭”,正月過去,春節就算是過完了。人們又要準備開始一年的辛苦勞作了。
如果從職業的角度考慮,春節就是農民們的年終總結。就像我們每年都要進行年終述職一樣,春節,就是農民對一年勞作的圓滿述職。農民們将一年的收成盤點成現金,為自己的辛苦畫上句号。在外漂泊打工的人群回到家,将一年辛苦積攢的工錢交到家人的手中,卻又極盡大方的置辦各色年貨,幾乎忙碌一整個臘月,然後齊嶄嶄地在大年初一那一天始,過上了有錢有閑、有吃有喝、有禮有節、走親串友的好日子。
責任編輯:方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