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南,冬天的護城河邊高高懸挂的大紅燈籠增添了節日氛圍濟南,依舊是那個曬在陽光下有山有水的古城,卻不再等着春風把她叫醒,她一直忙碌着,不覺中春風早已吹起。那一圈小山圍成的搖籃還在,而搖籃裡的孩子早已長大,他不會再靠着山,望着天,想着春天什麼時候來、春草什麼時候綠……隻是匆忙趕路中,無意間發現身旁的冬青已露鮮亮的綠。
遠在德國時,我每天面對各種肉腸和面包,時間長了騙不了這個中國胃。家鄉的味道,是有人情味兒的……
臘八蒜,皆學問
臘八蒜就像一顆顆碧綠的翡翠,使得原本辣舌頭根的大蒜,一改辣味的濃烈,變得甜絲絲的,吃到嘴裡嘎嘣嘎嘣脆,既解膩又爽口一年當中最冷的季節在臘月,臘月初八又稱為“臘八節”,這天濟南人有兩件事必做:一是喝臘八粥,二是泡臘八蒜。喝上一碗黏稠的用五谷雜糧熬成的米粥,渾身熱乎乎的,養心又養胃,既應了傳統,又滋養了身心。
泡臘八蒜,在濟南是地道的習俗。雖說泡蒜隻要醋、大蒜、容器三樣東西,做起來并非易事,尤其要泡出口味純正像樣的臘八蒜來,是有些門道的。選醋有竅門,市場上有老陳醋、熏醋、米醋、香醋、白醋和果醋等,名目繁多。陳醋以高粱為主要原料,色澤黑紫,味道醇厚;以糯米為原料釀造出來的米醋,香而微甜、酸而不澀,尤其是質量上乘的米醋,要用優質的大米為原料釀造,其色澤透明,既有醋的清香,又帶有發酵中産生的淡甜味。所以在泡臘八蒜時,最好用那種橙黃色、口感酸爽的優質米醋。用它泡出來的蒜,顔色湛清碧綠,看着透亮,吃起來甘甜、爽利。
大蒜是主角兒,泡臘八蒜最好的就是山東本地的紫皮蒜。這種蒜盡管個頭比白皮蒜小,可它的蒜瓣長的“瓷實”(飽滿、實心)。用這種蒜泡出來的臘八蒜就像一顆顆碧綠的翡翠,使得原本辣舌頭根的大蒜,一改辣味的濃烈,變得甜絲絲的,吃到嘴裡嘎嘣嘎嘣脆,既解膩又爽口。而那浸泡過大蒜的臘八醋又融合了濃郁的蒜香,純粹的醋汁也酸中帶微辣,二者都發生了變化,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酸辣醋香融在一起,細細品味,妙不可言。
我很好奇地探究過臘八蒜的來由,聽到的是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臘八蒜的諧音是“臘八算”,意思是年末歲初該算算賬了。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每到臘八這天,經商的人就該“攏賬”,盤算一年來的盈虧,把該收回來的外欠債及時收回來。礙于情面和交情,催欠賬時不便大聲吆喝,需要既給欠賬人留足面子,又給予對方足夠的提醒。傳說不知哪位精明的商人就泡了一罐子臘八蒜送去,高明之處在于醋的諧音是“促”,蒜的諧音是“算”,用心良苦,不顯山不露水地催了賬。這演繹的故事,是否真實可靠早已無關要緊。
七八歲時,我就跟着母親學泡臘八蒜,從如癡如迷旁觀到後來寒假回家時自己動手,樂此不疲,年複一年。其中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手的懊悔。小時候心急,剝蒜皮時連搓帶撕,稍不留神用力過重,手指甲劃傷了蒜瓣兒,那樣泡出來的蒜瓣兒在劃傷的地方有明顯的一道大黑杠子,不再像是一顆碧綠的翡翠了。處理蒜頭的根須更不可掉以輕心和操之過急,要用手一根一根地擇幹淨,用力過猛會把連着的蒜皮揪下來。不能圖省事用刀切,一旦碰破根須,泡在醋裡的蒜就會爛……現在這麼一總結,有種事事皆學問的味道。
泉水濾麻汁面
酷暑難耐的當口,汗流浃背時,端來一碗涼兮兮、辣乎乎、酸溜溜,帶着噴香芝麻味,點綴着紅色的胡蘿蔔末,褐色的香椿芽末,還有多種綠色的青菜碼的麻汁面,讓人食欲大振養育濟南人的是靈動的泉水,所以飲食起居自然和水緊緊相連。炎炎夏日,家家戶戶有吃涼面的習俗,借以消暑納涼。濟南人尤其愛吃泉水濾過的麻汁面。
濟南的麻汁面做法并不複雜:以鮮寬面條為佳,這樣的面條吃起來既爽口又筋道。麻汁面的菜碼倒是有些講究,必備的有胡蘿蔔鹹菜末、香椿芽鹹菜末,其他為自選的時令菜蔬,如:黃瓜絲、開水焯過的芹菜丁、豆角丁、菠菜段、綠豆芽等。
做正宗的濟南麻汁面,關鍵在能調制出香味撲鼻的麻汁湯。選新鮮的純芝麻醬放入一個盆内,加少許溫開水(切忌過多),用筷子按一個方向慢慢攪拌,等稍加稀釋後,逐次加溫水繼續攪拌,直至變成一盆稀稠适宜的麻汁湯。另外,準備好開水稀釋過的食鹽水、醋和大蒜作為調味品。
煮熟的面條寡淡無味,要盡快把熱面條在冷水裡浸泡涼透,吃面時,加上各種新鮮的菜碼,麻汁湯要漫過面條,最後加入備好的鹽水,按個人喜好添醋加蒜。
酷暑難耐的當口,汗流浃背時,端來一碗涼兮兮、辣乎乎、酸溜溜,帶着噴香芝麻味,點綴着紅色的胡蘿蔔末,褐色的香椿芽末,還有多種綠色的青菜碼的麻汁面,讓人食欲大振。麻汁面看上去五顔六色,湯湯水水下肚後來個透心涼,消除了燥熱和暑氣。
濟南的麻汁面雖然吃法上從未改變,卻不乏帶有時代印記。我對麻汁面的記憶是在1990年代前後,我們家剛搬進樓房。那時少有電風扇,更沒聽說過空調等降溫設備。大人要做麻汁面,就在自家面缸裡挖出點白面,放到個“家什”(裝面粉的容器),拿出點零錢,吩咐孩子去面條鋪換鮮面條,并一再叮囑要寬面條。不管菜碼有幾樣,炎炎夏日吃上用泉水濾過的麻汁面,我一定會吃個肚兒圓。
過年過節,經常會聽到長輩們憶苦思甜,麻汁面是主角兒……在那憑票證供應的歲月,盛夏要吃麻汁面就犯愁了,青菜匮乏,芝麻醬要憑油票才能買,麻汁湯稀得透亮,有點鹹菜末就不錯了。奶奶留給兒女吃,大姑留給爸爸吃,一家幾口人,你讓我推,往往是讓身為老幺的父親解了饞。
時下各式各樣的鮮面條、幹面條,比比皆是。現磨現賣的芝麻醬,天南地北的時令蔬菜讓人挑花了眼,超市裡還賣起了袋裝的“麻汁面菜碼”。麻汁面是夏天裡濟南人最偏愛的主食之一,習慣于吃泉水過濾麻汁面的濟南人,尤其一些老年人,樂此不疲地親臨趵突泉、黑虎泉邊,琵琶橋畔取水,淡定的日子過得别有一番情趣。看似吃涼面,品味的卻是歲月沉澱,市井風情。
打酥鍋,酥——素
白菜豆腐保平安,長長的海帶象征着居家過日子要精打細算,細水長流,蓮藕喻示藕斷絲連的親情,花生更是長生之果……早年間,一進臘月,老濟南人就開始忙碌起來,置辦年貨忙年。“小孩兒小孩兒你别饞,過了臘八是小年,二十三,竈王要上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割塊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民間俗話說得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家家都得忙過年。濟南人過年家家戶戶習慣“打酥鍋”,酥菜取義“素”字,寓意家庭平安和睦,過日子圖個素淨。
做酥菜的材料主要是大白菜、海帶、藕、花生米、凍豆腐等家常菜蔬,現在随着生活條件的提高,大肉、大魚也被一起放入,更解饞。
2017年夏天我将博士畢業,我的研究方向是載人航天生命保障,能否繼續從事航天相關的工作,心裡無底,忐忑不安。元旦回家,看得出母親心事重重,對我特别問寒問暖,有時話到嘴邊欲說又罷。我早已看出母親的心思,也有意多在她身前轉來晃去,幫她幹點零碎活。她洗菜,我趕忙倒水,邊幹活邊和她拉呱(聊天)。
晚飯後,母親開始準備各種“打酥鍋”。她把我叫到身旁說,今年夏天你就畢業了,工作咱心中無數,也許隻有聽天由命了。将來無論你在哪裡安家,都得記住要安分守己過日子,本本分分做人……我看着母親按一道一道工序忙活,把洗幹淨的白菜葉,整整齊齊的海帶卷,還有凍豆腐、花生米一層層擺放入鍋内。母親邊做酥菜邊給我講了寓意,白菜豆腐保平安,長長的海帶象征着居家過日子要精打細算,細水長流,蓮藕喻示藕斷絲連的親情,花生更是長生之果……熱氣騰騰的酥鍋先送給長輩品嘗,再送妯娌親朋好友,母親臉上總是笑嘻嘻的。長輩誇獎,晚輩吃着香噴噴,母親在一旁的笑容流露出不辭辛勞的滿足。
責任編輯:張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