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作業:發現父親

作業:發現父親

時間:2024-11-05 02:36:48

A君,帶着金邊眼鏡,文質彬彬的,雖然年近三十,看上去仍像一位腼腆的大男孩。高校畢業後從事金融相關工作,收入較高,工作辛苦,與父母共同生活,沒有女朋友。内心焦躁與不安,覺得生活沒有目标,每天都是在重複着過日子。相親很多次,他覺得不錯的女孩沒有意願;想跟他繼續的他沒有感覺。

他向我叙述:“我家父母是做生意的,雖沒有什麼突出的成就,家裡也有房有車,生活相對富足。小時候印象中父親經常不在家,回來後也不怎麼跟我說話,很嚴厲,脾氣不太好。家裡生意起起伏伏,換了不少行當,都是父親折騰。媽媽要強,每天風風火火,敢作敢當。小學的時候,有一次父親做生意賠了,很多人來家裡要債,父親躲出去很久都沒回來,媽媽每天應付要賬的人。

我印象中最早的恐懼和焦慮就來源于那段時間,覺得家裡的房子像是沒有頂了,門随時會被人踹開。隻有晚上夜深人靜了,躺在媽媽身邊的時候,才能感覺到安全和安靜。

我印象中那時候媽媽沒有哭過一次,但經常會在沒人的時候咒罵父親。

幾年後,欠債全部還清,父親才回了家,又開了一家小店,生活慢慢有了起色。那些曾經上門要債的人,又成了父親的朋友和夥伴,時不時來家作客。我每次看到他們的時候,都能想起他們當年來要債時候的可怕面孔。

“媽媽一直對父親很不滿意,經常會說父親脾氣差、心氣高、能力差,不能踏踏實實做生意,拖累了家庭和孩子。我跟父親的接觸很少,家長會或學校活動都是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參加,父親一次都沒參加過。父親會給我買一些玩具,但從來沒跟我一起玩過玩具。

“對父親的印象一直是模糊的、疏遠的,甚至是矛盾的。我初中的時候比較叛逆,不好好學習,不回家,跟一些退學的社會青年混。那時候父親在外做生意,因為我的事情特意趕了回來,把我從網吧帶回家,打了一頓。這是我印象中父親唯一一次打我。我被關在家裡幾天,父親沒有多說什麼,又去外地做生意了。媽媽忙,也沒有太多管我,那段時間是奶奶陪着我,跟我講了父親的不易,父親為了付我的學費(我在自費的寄宿學校)多麼辛苦。我當時内心是很不以為然的。

“我感覺自己深深的自卑——我不知道如何承擔起我的生活;我還發現我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一個能力比我強、性格強勢、能指引我給我依靠的女人,可是這樣的女人卻看不上我。我也覺得這種需求好像也不太對勁。我讀過一些心理學的書籍,自我分析,這樣的性格形成,跟我的父親有關。”

聽完A君的訴說,我給他留了個作業。“你回去跟自己的爸爸多交流,聊聊以前的事情,聊聊你對他的一些‘疑問’。需要注意的是:去發現一個真實的父親,而不是媽媽或奶奶描述中的父親。”

“真實的父親?”對我留的作業,A君起初嘀咕着,一臉茫然。

他回去做了。“最近這段時間,我經常會在媽媽不在的時候跟爸爸聊,聊他那次‘出逃’。我才發現父親完全不是原來我想象中的樣子,不是媽媽口中說的‘懦弱、無能’——那次事件之後,爸爸(在咨詢中第一次用“爸爸”這個稱呼)在外打了幾年工,什麼苦都吃過,攢一些錢,就寄給媽媽交給債主。由于爸爸源源不斷地還款,那些債主才不再來家裡鬧,而且爸爸從來沒埋怨過媽媽對他的指責和怨恨。”

“我第一次看到了感受到了鮮活的‘爸爸’,在與爸爸的聊天中,一直感覺内心有東西在湧動、在活躍。我好像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

父親是一個隐在家庭關系身後的角色,我們認識到的父親,往往并不是真正的父親,而是“别人描述中的父親”,例如媽媽描述中的父親、奶奶描述中的父親……

“真實的父親”是什麼樣子的?

也許根本就不存在一個“客觀真實的父親”,隻有一個直接認識到的,看到的真實父親。他是不完美的,有着這樣那樣的缺點,甚至是瘦弱的,但通過直接的認識和感受,我能從心底鍊接到這位有溫度的、活生生的父親,而不是一個“父親符号”。

責任編輯:方丹敏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