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使得7-11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呢?
起源于美國,在日本迅速發展
7-11的前身是南大陸制冰公司,1927年成立,隸屬于美國南方公司,主要業務是零售冰品、牛奶、雞蛋。1946年,公司将營業時間延長為早上7點到晚上11點,于是誕生了“7-11”。
1973年,日本伊藤洋華堂公司與美國南方公司簽訂地區性特許加盟協議,日本第一家7-11店開業。1975年的時候,7-11在日本已經發展了69家店,營業額突破了48億日元。日本的7-11也開始實行24h營業時間。
1987年,美國南方公司多元化擴張失敗,并在3年後申請破産。1991年,伊藤洋華堂買下了這家公司,并正式更名為7-11。
1992年,日本遭受經濟危機,給零售業帶來了巨大沖擊。日本的居民收入、消費欲望和需求都在下降,包括麥當勞在内的餐飲巨頭營銷額也在不同程度的下滑。
7-11也沒能幸免,平均單店的銷售額開始掉頭向下,日本伊藤洋華堂的鈴木敏文開始進行反思,他認為日本已經從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賣方市場的特點是大量生産大量制造,價格低廉就能暢銷。
當時的超市方便面堆積如山銷不出去,而日本的拉面店卻每日排長龍,這說明買方市場的消費者更看重的是“價值”,人們不再是單純追求價格,而是對産品質量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
7-11進行反思之後,重新進行經營觀念革新與業務革新,其結果是在經營業績上遠遠超過了對手(利潤率是便利店第2名的2倍),并在之後成為日本最大的零售連鎖集團。
接近極緻的用戶體驗
7-11有别于其他便利店的最大特點就是“一切以用戶價值為導向”,用戶需求在哪裡,産品和服務就在哪裡。在日本很多企業都具有提供優質服務的理念和決心,他們不是為了賺錢而在做企業,而是抱着一種将企業做長久做到最好的精神。
而7-11将這種服務做到了極緻,甚至到了“變态”的程度。7-11的便利店都不大,場地面積僅100㎡左右,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你能想象這樣的小店可以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多達3000多種嗎?
最早的時候,7-11與其他的便利店并無太多的差别,商品和陳列大同小異。後來他們收集和分析到店的顧客需求後發現,很多人沒時間吃早餐,匆匆買些簡單的面包零食湊合。
根據日本人的飲食習慣,他們推出了飯團、三明治等簡餐,結果大受歡迎。為了能讓顧客吃到熱的飯團和便當,他們還是第一家提供微波爐的便利店。
後來7-11引進中國,還推出了深受國人喜愛的關東煮,至今這仍是亞洲地區銷量最高的商品之一。到了2000年,7-11為了方便寫字樓裡的上班族,還提供免費外賣服務。
同時,7-11對店裡的盒飯都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例如盒飯的售賣時間是12h以内,超過12h,哪怕是5min都不會賣給顧客。如果盒飯賣完了,店員還會向顧客推薦其它哪家的盒飯好吃。對于任何一家公司,這種做法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就像去了三星,介紹蘋果專賣店在哪裡。
此外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服務細節,例如越重的物品靠門口就越近,這樣就能方便客人拎走。
日本的7-11還會為附近的居民提供多達50多種的服務,例如購買各個地方的門票、複印打印文件、相片沖洗、考試報名、寄快遞等等。顧客想到或者想不到的,他們都想到了。
一絲不苟的管理哲學
對于管理,鈴木敏文是從不妥協的。他要求每家店鋪要定期對員工進行各方面的培訓。
鈴木敏文專門印制了工作計劃表,每一位員工都要将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清清楚楚的列在上面,包括每項工作的起始時間和結束時間,每天工作結束自查。
從工作計劃表裡,你就能看出鈴木敏文對管理方面是多麼的一絲不苟。工作項目有清掃、訂貨、檢驗商品、商品上架、檢查商品鮮度、布置商品陳列、檢查溫度、報刊退貨、補充消耗品、貨币兌換、制定銷售日報,還有“空閑時做其他事”,“下班後到車站周圍走走看看”,“把東西放回原來的地方”,“空閑時不要竊竊私語”等各種指示和提醒語……
除了工作計劃表,還有一個待客行為效果表,表格裡的項目依然事無巨細的列了出來,包括顧客購買盒飯或食品時,要詢問“需要加熱嗎”;顧客等待時,一定要說“讓您久等了”;隻有一個人結帳,而有很多顧客等待時,要向同事高喊“請給顧客結帳”;當很多顧客在另一處等待結帳時,要說“請到這邊結帳”;加熱後的商品必須手持交給顧客,以保證商品是溫的……
鈴木敏文将自己的管理哲學稱之為“假設與驗證”。鈴木敏文認為,持續關注才會有假設誕生,才能得以驗證,而持續關注的核心是專業體系。
基于這個思想,7-11裡都會有六七個店員負責訂貨,他們不僅要關注單件産品的銷售情況、完成訂貨,還要從早中晚三個時段來分析貨品流轉。
曾經有人提出采用先進的智能設備組建的無人化管理,鈴木敏文完全否定了這種管理方式,他認為不論是什麼樣的系統設備都需要人的掌控,隻有專業化的管理才能讓商品和服務具有靈魂。
他曾經每周邀請所有高層共進午餐,吃的是高級餐廳的外賣,雖然味道很好,但連續幾次之後,所有人都感覺到了乏味。鈴木說,這就是消費者的疲倦感。
他以為,就食品來說,要考慮大家不同的口味。很多店鋪認為,涼面這東西适合夏天吃,清爽可口,童叟無欺。但很多商家沒想到的是,天冷的時候,吃慣了那些暖心暖胃的食品,偶爾也想吃口涼面去去火。這就跟大冬天的很多人吃冰激淩一個道理。
實際上他的理論核心仍然是消費者的需求。7-11的成功實質上并不是單一方面的,除了它用戶至上的核心理念,它的單品管理、高速運轉的配送體系等都是其成功路上至關重要的一環。對于鈴木敏文來說,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不放過任何細節。
曉雲說
随着電商的迅速發展,很多實體店難以為繼,陸續關店,而唯獨有一種實體店還在欣欣向榮的發展着,那就是便利店。不論是社區,還是街頭角落,總能看到便利店的身影。
我們行業,類似這種“便利”店的實體是各家各牌的“專賣店”,我們的這些專賣店是否“便利”?是否也有接近極緻的用戶體驗?在電商雲集的當下,如何順勢而為?7-11掌門人鈴木敏文的經營理念,讀來頗有啟發,頗有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