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騎行友好的 台北

騎行友好的 台北

時間:2024-11-03 06:01:48

台北——曾因高架橋和成群的摩托車而臭名昭著,但現在卻因為其在人行道上的騎行合法化以及公共自行車方案,再次引導了騎行革命,而這樣做的原因是:一半以上的騎行者為女性。

以前台北的道路

無障礙自行車道

YouBike公共自行車系統在世界上大部分市區,摩托車以隊列形式堵在了紅綠燈下,伴随着引擎聲,它們占據了為自行車而特别設立标志的區域。當紅燈變綠時,摩托車的引擎聲達到最大,立即飛馳而去。一分鐘之後,這個過程又回到當初,開始循環。台北市有270萬人口,摩托車數量達100萬台。與亞洲其他大城市相似,台北的路面似乎并沒有騎行的空間。

這個曾經被稱為是“自行車王國”的台北,已經批準了一項在市中心建設386km的騎行鋪裝項目。在接下來的3年時間裡,台北計劃建設3倍于現在的自行車交通網絡,達到近200km,雖然這些是從人行道上“剝削”而來的空間。

這個方法很起作用,在人行道上騎車,騎者會感覺到100%的安全,而許多騎行者是女性,她們悠閑地蹬着腳踏車,很少有人戴頭盔。在高峰時間,想要在市中心的行人中間開辟一條騎行路線看似是不可能的,但是數據卻令人鼓舞:五六年前,在台北市裡很少能看到騎行的人,而現在大概5%的台北人出行是使用自行車。這大約是倫敦市民騎行的2倍,紐約的4倍。

“我們想要成為騎行友好的城市,但是并不想成為阿姆斯特丹或者哥本哈根。”AnneChung,台北交通專員說道。她在VeloCity全球自行車大會上告訴記者,“現在有太多的摩托車和電動車在路上,與它們一起騎行會感覺非常危險,所以人行道相對來說會安全一些。我們想讓自行車融入到居民的生活,并且與地鐵、公交等連接起來,成為‘最後1km’的開始。我們想告訴汽車和摩托車使用者,這裡有更聰明的方式出行。”

YouBike公共自行車系統,是當地主管部門與捷安特公司以PPP模式共同開展的項目。自2009年啟動以來,YouBike系統迅速擴張到7000輛自行車與200多個租賃點的規模。大多數站點設置在地鐵和公交車站附近。每輛車的平均日周轉率為8.6,計劃到2018年,YouBike系統規模還将再擴大一倍。

同時,台北宣布到2019年,市中心的騎行道要達到現在的3倍,也就是近200km。同時有386km的共享鋪裝車道和112km的濱水騎行道,這也是最受騎行者歡迎的周末休閑活動場所。

結合對汽車和摩托車的路邊停車費用

許多YouBike使用者是女性并且很少有人戴頭盔等政策的實施,這些措施已漸漸起了作用——一項研究表明,大約31.2%的摩托車使用者和4.4%的汽車使用者開始使用YouBike。

台灣上世紀80年代有着“自行車王國”的稱号,因為當時台灣生産自行車的量很大,“MadeinTaiwan”的自行車遍布世界各地。上世紀90年代末期,面對大陸自行車行業的激烈競争,台灣自行車生産商放棄了低成本的末端市場,集中高規格的機械制造。捷安特和美利達成長為世界知名的自行車公司,而其他的國際公司,例如閃電(Specialized)、Trek(崔克)和梅花(Colnago)都在台灣有代工點。

最近,由于台灣人對騎行的熱情高漲,對高端自行車市場的興趣亦得到了釋放。台北市市長柯文哲在最近完成了523km的騎行,超過了他之前的378km的騎行記錄。捷安特的董事長和創始人劉金标完成了2次環島騎行——第1次是在73歲,第2次是80歲,而騎行時間從15天縮短到了12天。

“騎行友好的廁所”

台北自行車出行劉金标今年82歲,他把色彩斑斓和紮實的YouBike稱作台北公共交通的“最後一塊地圖”。他介紹說,共享自行車與這麼多汽車和摩托車競争,一開始看似不可能,所有的媒體包括公衆和相關部門都不同意自行車共享。騎行的路權并不被主管部門所重視,而經過激烈地協商,最後還是通過了。“過去,看不到這麼多人在台北騎車,但是現在,由于YouBike,改變了城市交通的參與畫面。這已經變成台北最受歡迎的政策。”

在台北,租賃一輛Youbike隻需要在站點輕輕一刷(卡同樣适用于地鐵和公交),就可以開始一段騎行旅程。

台北的濱河區是第一個騎行設施完整的區域,人們能在那裡看到不同形态和規模的騎行團隊。他們的坐騎從頂級的碳纖自行車到山地自行車再到拉絲鋼的自行車,什麼樣的自行車都有。無論坐騎如何,他們均在享受騎行的快樂。“騎行友好的廁所”和112km不塞車的專用道路,以及停車設施都建設在這個城市的防洪系統邊緣。

在非濱河區域,一些高架下面(有些是雙層,有些是三層結構)建造了騎行道路通往最古老的萬華區。共享的鋪裝道通常緊鄰摩托車停放處和商店門口。

在市中心的商業區,也就是台北101大廈(在迪拜塔出現之前是全球最高的摩天大樓)附近,設計了适宜的保護性騎行道。當信義路和複興路等交通要道重新規劃地鐵線路時,相關部門抓住機會,搶占一條車道并把它擴展成為騎行道。人行道的一邊則被畫成了自行車道。

這個被隔離的騎行道在大的交通節點和地鐵站就消失了,在高峰時段,自行車有可能和行人發生沖突,但是這種情況并不常見。因為在台北,即便是汽車司機,在通過人行橫道時都是抱着謹慎和禮貌的态度。

CharlesLi是台北副市長和城市規劃專家,其視騎行為台北宜居與可持續性建設政策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人們總說形式服從功能,但我看來,形式服從出行方式。”他說。出行方式決定了城市的面貌,出行方式也決定了人們在這座城市居住的方式。從現在開始,以自行車為導向的交通網絡會引領城市的發展。台北正一步一步發展成為以人為本的城市,雖然成本會很大,困難會很多。3年之後,台北會有更大的變化。

來源:一覽衆山小-可持續城市與交通公衆号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