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凱旋
郭斯予正視圖
1
2
3
4
5
6
7
8側視圖
1
2
3
4闆形要亮起來充分撞擊
從正視圖來看,小隊員在引拍的過程中握拍外觀建立得非常好,尤其是幾個手指之間的位置關系,在她引動的過程中,拇指和食指對球闆有相當的控制,後三指的固定功效也比較明顯,盡量保證了球拍的最大面積朝向來球,這對于感知球性和穩定發力有非常大的幫助。圖5-6中,小隊員的擊球闆形很漂亮,充分亮了起來,而且擊球位置是在身前的正下方,對于直闆背面的擊球動作來說,這個位置是相對合理的。
圖6-8中,小隊員完成了一次迎前撥擋,采用的基本是前臂揮動式發力,結束時手腕順勢前壓,說明她有意在控制出球弧線,但從她球闆翻轉的角度來看,這闆球摩擦的成分有點過多,即手腕的做功要多于手臂的做功,弧線可能會偏短。實際上,少兒選手在剛開始訓練時可以以撞擊為主,力争把球打長打頂,日後會更好地找到發力感覺。5
6
7
8擊球時讓大臂推出去
在側視圖中,小隊員的擊球動作要比正視圖的更合理一些,尤其是圖5-6,在保證引拍充分的前提下,她在觸球時把大臂充分推了出去,前臂也随着揮出,這樣的動作更有整體感。與正手攻球一樣,她在反手擊球時也用了蹬腿的輔助作用,除了必要的重心支撐外,還反映了她因為個子矮,擊球缺乏力量的問題,所以要靠下肢來幫忙。
還有一個細節很值得稱道,小隊員在擊球後兩腿之間做一個簡單的重心交換,這說明她有很強的連貫意識,盡管反手攻球不像正手那樣需要很大的轉腰動作,但重心交換的過程還是不可或缺的。上一期我們為大家展示的徒手揮拍過程,其目的就是要提醒大家,無論是入門的少兒還是成年初學者,規範動作很大程度是靠徒手揮拍養成的,即便是再天才的運動員,也無法省略這個過程。所謂功到自然成,對于打乒乓球而言,上台之前還是要下一番苦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