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發明家”祝淩雲

“發明家”祝淩雲

時間:2024-11-03 12:58:38

文AO記者鄭劼

淩雲智能有限公司總經理祝淩雲和他的兩輪電動汽車淩雲。“教科書裡對于‘汽車’的定義是‘……一般具有四個或四個以上車輪’,而我們正在嘗試做一些‘不一般’的事情。”作為國内第一輛兩輪電動汽車的創始人,祝淩雲在北京亦莊雲基地——淩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淩雲智能”)研發中心接受了《汽車觀察》的采訪。

采訪間設在會議室,門口不遠處停放着一輛白色的電動汽車,流線型的外觀,仿佛一架無翼戰機。通過對比觀察,這輛電動汽車車身寬度隻有普通汽車一半,長度約4米,最與衆不同的地方在于,它隻有兩個輪子,一前一後,粗看與摩托車無異。祝淩雲把這輛奇怪的車稱之為“淩雲汽車的V0.5版本”。

兩輪汽車“淩雲”

兩個輪的汽車與兩個輪的摩托車,到底有什麼區别?

祝淩雲向《汽車觀察》解釋道,雖然淩雲汽車隻有兩個輪子,但在實際駕駛上卻與普通汽車沒有區别,甚至在舒适度上還會優于普通汽車。“淩雲汽車沒有改變駕駛者傳統的駕駛習慣,四輪車怎麼開淩雲就怎麼開。普通汽車和地面接觸的是四條線,淩雲電動車的輪胎是弧面的,與地面接觸是兩個點。因此颠簸震動會比四輪車少,尤其是胎躁,是傳統四輪車的十分之一到八分之一。”

對于兩個輪可能會帶來側傾的問題,祝淩雲表示:“完全不需要考慮平衡的問題。即使是百公裡高速轉彎,也不會有側傾感。”據他介紹,兩輪汽車的核心技術難題是控制車輛平衡。目前淩雲車通過機械陀螺儀解決了車輛平衡這一難題。這個機械陀螺儀可以産生非常大的扭力來控制汽車的平衡,即使在極端狀态下車被撞飛到空中,也會保持平直的姿态,不會翻滾。通俗來講,機械陀螺儀是把航空航天領域的姿态控制技術(同時也是手機上的陀螺儀技術)運用在汽車上,隻用前後兩個輪子就能讓汽車在高速行駛時保持平衡,一旦系統發現汽車車身有傾斜,便會自動校正。

除駕駛體驗以外,兩輪的淩雲汽車還能實現四輪汽車無法想象的功能:零半徑掉頭、橫向行駛,以及超越特斯拉兩倍的續航能力。

淩雲汽車的動力來源是型号為“18650”的锂電池,能耗隻有現有市場電動車的三分之一,行駛過程零排放。插片式電池組給淩雲汽車帶來了兩方面好處:一是電池片能夠像手機電池一樣插拔,可以實現家庭環境下的充電,減少了對充電樁的投入;二是可以根據具體的行駛半徑靈活配置電池片數量,避免了資源浪費。一片電池組重量大約在12kg~15kg之間,能夠支持60km~70km的續航。目前樣車使用的是8kW的輪毂電機,将來會使用幾十千瓦的輪毂電機。

“目前樣車的成本很高,研發費用數百萬,加上核心部件陀螺儀的加工制作,一輛車大概價值近千萬。截至目前已經有很多人打電話來想要預定樣車,可能是用于研究,或者是别的什麼。貴對于他們來說好像不是問題。”祝淩雲笑說,但随即正色:“我們目前沒有賣的打算。而且随着國内零部件供應體系的完善和陀螺儀的國産,量産以後的淩雲汽車并不會像現在這麼昂貴。”

在淩雲智能其他同事的描述中,祝淩雲平時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人。“癡迷于技術研發,正直認真,實幹主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稱之為是一個“極客範兒的技術狂人”。

祝淩雲畢業于北京航天大學機械專業,在創立淩雲智能之前,花了十多年時間進行各種科學研究:寫過10多本工程類專業書、在清華基礎工業訓練中心做過兼職講師、寫過軟件,帶頭開發了國内第一批獨輪車Airwheel,甚至試圖将一台飛機用的噴氣式發動機裝在自行車上,成功之後時速将達到100km/h。

采訪中途,祝淩雲的助手向我們展示了一支外觀普通的HID手電筒:“它的亮度相當于4個汽車大燈,足以将放在旗下的紙片燃燒。”這也是祝淩雲的瘋狂發明之一。

在嘗試了各個不同的領域之後,祝淩雲開始關注交通出行工具:“現在汽車行業存在三大問題:污染、擁堵和停車困難。四輪純電動汽車解決了污染問題,但擁堵和停車困難問題還是需要車的輕量化、小型化去解決。國内已經有這個趨勢了,例如知豆,很輕很小,适合于上下班和短途出行。但是停車困難問題還是沒有得到實質解決。”在所有電動化、輕量化、小型化的解決方案中,祝淩雲經過種種考慮,認為兩輪電動車是最徹底的選擇。

事實證明确實如此。淩雲汽車超小的尺寸使現有的道路在無形之中“變得寬敞”,而以後會考慮的全鋁底盤和碳纖維車身也會使汽車的車身更為輕便;橫向行駛和零半徑轉向的功能也其在城市裡面的泊車、掉頭等操作性具有很大的優勢。從理論上來講,污染、擁堵和停車困難的問題在淩雲電動車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把産品做起來”

祝淩雲關于創立淩雲智能的想法萌生于2013年底,2014年春節剛過,淩雲智能迅速成立,同時獲得了天使輪融資;2014年8月淩雲兩輪電動汽車載人試驗完成,9月載人樣車成型,整個過程不超過1年;2015年5月,淩雲智能獲得了由極客幫、雲基金、寬帶資本、紅杉中國、真格、高瓴等九家創投機構合投的1000萬美元A輪融資;與此同時,祝淩雲的核心研發團隊也從4人擴大到15人,其中不乏來自奔馳、長城、現代和中國航天的核心研發人員。

除了核心技術的研發,淩雲智能的其他工作都選擇外包給了更專業的團隊,祝淩雲隻負責提出需求和調整。但即便是這樣,造車的道路還是充滿了艱辛。

“汽車産業鍊的漫長和創新的難度,是國内很多創業者不選擇做汽車的原因。我們就比較天真比較傻一些。”祝淩雲笑道,“但任何一個新東西的出現都是伴随着争議的。如果我們不去做的話,在汽車目錄裡面永遠不會出現兩個車輪的汽車。一定要有人去做。”

祝淩雲透露,基于“淩雲汽車V0.5版本”的進一步研發正在順利進行中,今年北京車展期間,“淩雲汽車V0.8版本”即将發布,這将是一款功能完成度接近量産的樣車。而在之後,祝淩雲将會逐步考慮量産的事,這個時間節點大概在2019年。如果計劃順利,在量産之前,淩雲還将推出一款百公裡加速達到3秒的性能車。

想要在3年内實現量産的祝淩雲注定會遇到很多難題。例如政策、法規、資質、牌照、技術、成本、甚至獨立的配套系統。然後才是市場。不确定因素太多,以至于很多人都對此抱着一種既贊賞又懷疑的觀望态度。

作為開路者,傳統汽車發明者們遇到過的棘手問題,兩輪電動汽車淩雲都将遇到。

對此,祝淩雲表示,目前淩雲智能正在申請諸如車輛控制、機械結構等專利,建立起自己的“競争壁壘”。接下來,淩雲汽車還會選擇和其他車聯網産品合作,整合自動駕駛、車聯網應用、雲及大數據等技術于其中。

“在政策方面,我們也正在積極準備,參加相關政府部門的各種活動,去拿整車市場資質等硬件标準。”祝淩雲告訴《汽車觀察》,雖然在目前,政策的制定落後于技術的進步,但總會趕上來,時間自然會解決一切,“把産品做起來”将是他自始至終最在意的事情。

從理論上來講,污染、擁堵和停車困難的問題在淩雲電動汽車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