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區域市場格局的現狀分析
根據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狀況,我國将經濟區域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地區,宏觀經濟是影響乘用車區域格局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對應經濟區域,乘用車區域市場也可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區域,各區域車市有其獨特的發展特征:東部地區經濟發達,乘用車千人保有水平高,市場發展階段高,且需求規模大,占全國總體市場份額達到50%左右;中、西部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千人保有水平低,發展階段低,需求規模接近,約占全國的20%左右;東北需求規模小,經濟持續衰退背景下,市場份額不斷下滑。
1、區域市場格局的演化
(1)區域市場格局的整體态勢
東、中、西、東北四大闆塊乘用車市場的不同發展特點形成了我國區域發展格局:長期維持向中西部下沉的态勢,即中西部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縱觀2010年以來我國區域市場格局變化,中部份額從2010年的17.0%上漲到2018年上半年的22.9%,提升5.9個百分點;西部份額從2010年的20.2%上漲至2018年上半年的23.4%,提升3.2個百分點;東部份額從2010年的55.6%下滑至2018年上半年的48.4%,下降7.2個百分點,市場份額已經不足全國總體的一半;東北份額從2010年的7.1%下滑到2018年上半年的5.4%,下降1.7個百分點。(見圖1)中部和西部市場份額的上升得益于中部和西部需求增速持續領先,2011到2018年,中西部需求增速交替領跑,且基本各年份增速都快于全國增速,而東部和東北增速相對落後。(見圖2)
(2)區域市場格局的新特征
然而,區域市場格局在長期維持向中西部下沉的發展态勢的同時,近兩年也出現了新的變化。
一方面,區域市場向中西部下沉的趨勢開始放緩,東部與中西部增速差距逐漸縮小。從各區域需求增速表現來看,2011-2015年中西部市場持續20%的高增長,平均比東部市場增速快10個百分點,市場呈現顯著的下沉趨勢;但是,從2016年開始,區域市場向中西部地區下沉趨勢開始出現放緩的迹象,2016年中西部依然保持20%左右的高增長,但東部市場增速明顯上升,與中西部增速差距縮小至不足5%;2017年,這種下沉趨勢進一步減弱,東部與中西部增速差距縮小至1%,2018年上半年東部與中西部增速差距依然保持在1%。(見圖2)從各大區份額變化來看,2017年,中部份額出現曆年來首次零增長,西部市場份額小幅上升,東部份額降幅創新低,僅下降0.2%;2018年上半年,中部份額與2017年持平,西部份額繼續上升,東部份額降幅再創新低,僅下降0.1%。(見圖1)
分省的需求數據也進一步反映了這一現象,從2011-2015年全國各省平均增速表現來看,31個省份中增速前10名的省份全部是中西部省份,東部省份除河北外,其餘省份增速排名都處于後15名(見圖3);然而,2016年,省份間增速的順序開始出現變化,此前持續領跑的湖北、安徽、湖南、江西、河南、重慶、甘肅、青海等中西部省份增速明顯下滑,相反,東部的海南、天津、福建、廣東、河北、浙江增速相對水平有一定上升(見圖4);這種逆轉的趨勢在2018年上半年更加顯著,表現為天津、廣東、浙江、海南、福建等東部省份增速繼續趕超中西部省份(見圖5)。
另一方面,區域市場的南北差距不斷加大,南北差距逐漸大于東西的差距。如果将全國31個省份按南部和北部劃分,2011-2015年,增速領先的省份既有南部省份,也有北部省份,南北差距并不是很大(見圖6);2016-2017年,南北部省份增速表現與前5年表現相差不多,南北差距依然不大(見圖7);然而,2018年,南北省份增速差距明顯拉大,基本全部南部省份增速都快于全國增速,北部僅河南、陝西、天津三省增速快于全國,其他省份普遍落後(見圖8)。此外,2016年以來西部市場份額一直保持上升态勢,主要也是貴州、西藏、廣西、雲南等西南市場的帶動,西北省份表現較差。
南北市場份額變化趨勢也進一步反映了南北分化格局持續加大的情況,2018年北部省份市場份額降幅達到峰值,僅2018年上半年就下降了2個百分點,降幅超過2016-2017年兩年降幅之和。目前,北部市場份額已經不足全國總體的40%,南部市場份額已經超過60%(見圖9)。可見,南北市場在增速和規模上的差距都在拉大,甚至超越了東部與中西部的差距。
2、區域市場格局演化的原因分析
發展階段、宏觀經濟支撐乘用車區域市場格局長期維持向中西部下沉的趨勢;宏觀調控思路轉變是導緻區域市場向中西部下沉趨勢放緩以及南北差距逐漸加大的主因。
(1)發展階段根據乘用車發展規律,東部市場千人保有量在150輛/千人以上,已處于乘用車普及階段的後期,對應的乘用車潛在需求增速約為GDP增速的1倍左右;而中部和西部千人保有水平在100輛/千人左右,尚處于乘用車普及階段的前期,對應的乘用車潛在需求增速約為GDP增速的1.2-1.5倍。因此,較低的千人保有水平是支撐乘用車區域市場長期向中西部下沉的主要因素之一。(見圖10)
同時,西南地區在西部闆塊内部和全國各大區中千人保有量都處于最低水平,僅有86輛/千人,顯著低于西北113輛/千人和全國119輛/千人的水平,那麼西南地區較低的乘用車發展階段支撐西南地區具有較高的車市潛在增速,這是導緻在西部闆塊内部南北分化的原因之一。
(2)宏觀經濟
宏觀經濟的區域格局是影響車市區域格局的關鍵因素,經濟發展向中西部下沉的區域格局支撐車市需求向中西部下沉。2010年-2014年,中西部經濟快速發展,GDP份額持續上升,中部GDP份額從2010年的19.7%上升到2014年的20.3%,西部份額從18.7%上升到20.2%,而東部份額持續下行,從53.1%下降至51.2%。然而,2015年起,東部地區經濟份額企穩回升且持續上漲,到2018年上半年東部份額達到54.3%;對比東部份額的持續上升,中西部經濟份額上升速度明顯放緩,甚至出現下滑,表現最明顯的是西北地區。(見圖11)
(3)宏觀調控
宏觀調控思路從“需求側擴張”轉向“供給側調整”,是2015年前後宏觀經濟和車市區域格局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2015年以前,宏觀政策圍繞“穩增長”展開,經濟增長以傳統動能擴張為主,因此東部份額穩中有降,西北、西南、中部份額穩中有升;2015年以後,“調結構”超越“穩增長”成為宏觀政策的首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十三五”經濟發展的主線,經濟增長新舊動能轉換加快,伴随而來的是依靠傳統産業和投資依賴度高的省份經濟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如西北資源型省份,同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減少供給驅動供需平衡,PPI轉正,原材料價格回升,不利于中部等制造業大省;相反,對投資依賴度低,新舊動能轉換快的東部省份經濟增長更快,尤其是廣東、浙江、福建等東南沿海省份。因此,宏觀調控思路的轉變在導緻經濟向中西部下沉放緩的同時,也加劇了經濟區域格局在南北上差距的加大,從而進一步導緻車市區域格局南北差距加大。
2018年上半年南北省份經濟和車市增速表現是宏觀調控思路轉變的具體體現,2018年上半年經濟和車市表現具有較高的相關性,以全國平均水平為分界線,南部省份經濟和車市增速普遍集中在分界線以上,北部省份經濟和車市增速普遍集中在分界線以下,南北省份界限清晰。(見圖12)
(4)其他因素
限購因素對于2015年前後乘用車區域格局向中西部下沉及放緩起到促進的作用。2011-2015年是超大型城市限行限購政策密集出台的五年,且這些城市全部集中在東部地區,北京、廣州、天津、杭州、深圳在這五年中相繼出台機動車保有量控制政策。限購政策出台之前,2010年,這五大城市需求規模占東部地區需求總量的比例約為28%,2015年,五大城市全部限購之後,需求規模占東部地區需求總量的比例下降至13%,因此限購政策對于東部地區市場需求增長具有較大的沖擊。2016-2018年上半年限購步伐停滞,東部地區沒有新增限購城市,一定程度上也利于東部份額的企穩回升。
環保治理對于南北分化格局的形成起到促進作用。2016年國務院批準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河北開展環保督察試點,國家環保督察制度進入到實施層面,我國也進入最嚴環保治理時代。在這當中,京津及周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的“2+26”城市被列為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進行強化督查,相應城市停産限産大批工廠企業,對于華北地區經濟發展有一定負面影響,也抑制了車市需求的釋放,拉大與南部省份的差距。
二、未來區域市場格局展望
2016-2018年區域市場格局的新特征更多體現了新的發展理念,其中影響區域格局的諸多因素仍将延續。未來,乘用車區域市場格局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響:乘用車市場發展階段、宏觀經濟以及人口因素。根據這三方面主要因素的發展趨勢,未來我國乘用車區域市場将保持向中西部緩慢下沉的态勢,但南北分化的格局将更加顯著。
1、區域市場格局支撐因素
(1)發展階段
根據乘用車發展規律,中部和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區乘用車千人保有水平較低,處于乘用車普及階段的前期,具有較高的需求彈性,支撐未來中西部乘用車市場保持更快速地增長。
從南北省份的千人保有水平來看,北部省份千人保有水平普遍較高,除黑龍江、甘肅兩省千人保有低于100輛/千人,其他省份千人保有量都在100輛/千人以上,都已經步入乘用車市場普及階段的後期,增速和增長彈性逐漸減小的階段;南部省份除東南沿海的浙江、江蘇、廣東、上海、福建五個省份千人保有量超過100輛/千人,其餘省份千人保有量都低于100輛/千人,處于普及階段的前期,增速和增長彈性較高的階段。(見圖13)因此,相對北部地區,南部乘用車市場需求具備更高的增長潛力。
(2)宏觀經濟
未來宏觀經濟的區域格局仍将是影響車市區域格局最關鍵的因素。十八大以來,區域發展進入“四大闆塊與三大戰略融合”的新的區域發展戰略階段,東部與中西部差距逐漸縮小,區域經濟發展更加協調。預計未來區域經濟發展将保持這一态勢,東部與中西部差距将進一步縮小,具體來說,中部和西部地區經濟增速略快于東部地區。從經濟總量來看,經濟增速最快的中西部份額将擴大,尤其是中部和西南地區,東部份額穩中略降,東北份額下滑。(見圖14)
未來宏觀調控将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增長從高速度向高質量轉變,具體體現在産業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等方面。産業結構調整方面,未來新型服務業對經濟的拉動力将繼續提升,互聯網消費将更加強勁,以旅遊、體育及文化等幸福産業為代表的新興服務業也将持續增長,那麼在實體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背景下,第三産業經濟增長穩定器的作用将日益突出,從各省三産比重來看,東南沿海省份三産比重明顯高于其他省份。新舊動能轉換方面,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将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而傳統以資源和政府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将被轉換掉,因此在這種大環境下,沿海省份以及中部偏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西南貴州、重慶、四川等對資源依賴較小省份更據優勢;而北部省份以傳統産業為主,受去庫存去産能等因素負面影響更大,南北經濟差距将日益增大。預計未來南部GDP份額将持續增長,北部GDP份額将不斷下降,支撐南部市場購買力水平的提升。(見圖15)
(3)人口因素
長期來看,人口因素也将影響乘用車區域市場格局。預計未來人口依然保持從中西部向東部地區流入的态勢,但随着産業從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以及經濟減速帶來的打工難,未來人口回流現象仍将持續。對比2016年和2010年的流動人口數量,廣東、浙江、江蘇等東部發達省份流動人口出現小幅下滑,而四川、重慶、湖北等中西部省份流動人口數量出現上升。(見圖16)
從南北區域的人口變化趨勢來看,南部地區經濟增速快,創新因素多,對人口的吸引力更強,預計未來人口将保持向南部地區集中的趨勢,支撐南部地區乘用車市場需求更快速的增長。(見圖17)
2、未來區域市場格局展望
綜合考慮乘用車發展階段、宏觀經濟、人口因素,預計未來乘用車市場區域格局将延續向中西部緩慢下沉的态勢,同時,南北分化的格局将更加顯著。具體來說,預計未來五年,南部省份需求規模将持續上升,有望接近全國總體市場的三分之二,北部省份需求規模将下降到全國總體市場的三分之一,南北差距持續加大。(見圖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