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智能交通賦予現有設施新能力新内涵

智能交通賦予現有設施新能力新内涵

時間:2024-11-02 04:41:58

智能交通是現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圍繞建設“交通強國”、建設上海“四個中心”及科創中心,支撐“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綜合交通發展的目标,上海将對現有交通設施進行升級再造。賦予現有設施新能力、新内涵,主要服務于管理單位,也從根本上提升了交通系統效能。

多年來,以智能交通為依托的上海綜合交通發展取得了重大成果。一方面,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綜合交通體系架構基本建成,軌道交通基本成網,有效支撐了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管理能力顯著提升,保障了交通基礎設施良好的運行,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交通環境污染治理不斷加強,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成效顯著,交通法制、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上海智能交通發展經曆的三個階段

上海市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啟動智能交通系統建設,主要經曆了三個階段:

一是1985年到2003年,起步突破階段。上海城市面臨“交通難”,上海交通管理部門以道路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為主線,引進了澳大利亞交通信号自适應控制系統(SCATS系統),完成了上海城市快速路交通誘導系統的建設示範,開始建設高速公路收費、監控和通訊三大系統。公共汽電車行業推出公共交通卡,逐步代替人工售票。

二是2003年到2010年,全面推進階段。上海智能交通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公共汽電車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該階段我市已建成了道路交通流量多方式實時自動采集系統,基于區域控制、廣域誘導的城市快速路監控系統并相繼建成了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系統和ETC不停車電子收費系統、公共交通智能管理和電子站牌系統,以及區域停車誘導系統等。“世博會”交通保障大規模應用了智能交通技術,實現了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和對外交通信息的彙集、融合和誘導服務全覆蓋,基本建成交通綜合信息平台。

三是2011年至今,全面發展階段。以綜合交通智能化為主線,實現了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對外交通綜合交通信息數據在一個平台上的彙聚整合、綜合處理、提供發布、共享交換等功能;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發布和監控管理已經覆蓋全市幹線公路、快速路、地面道路三張路網,智能交通技術在軌道交通、公共汽電車、公共停車、對外交通樞紐等交通行業廣泛應用;形成了面向政府管理決策、公衆出行的多層次交通信息服務。

此外,智慧交通是屬于社會服務範疇,通過數據衆籌和社會多方參與,為公衆發布有效數據信息,提供便民交通服務,改善出行環境,主要是服務于使用者,而對交通系統本身的運行能力和效用的作用比較有限。智慧交通建設目标是公衆出行、政府管理和行業運營的高效,歸根結底就是要提升大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市民可以通過公交到站提醒、出行時間預測、交通安全預警等方面獲得感知。

而智能交通與智慧交通最大的區别就在于:前者着力于從供給側提升交通系統運行效率,而後者則着眼于從需求側提供便民交通服務。

提高綜合交通出行信息發布水平

為進一步創新交通出行信息發布工作,強化跨行業出行信息發布服務能力,提高綜合交通出行信息發布工作水平,2016年起,市交通委将綜合交通信息服務工作已列入市委的重點工作,并對各類信息提供單位(機場集團、上海鐵路局、申通地鐵、交通卡公司、輪渡公司等)開展了工作調研。并于2017年啟動建設,2018年1月正式對外發布。功能上集成了實時公交、地鐵、實時路況、輪渡、機場大巴等相關數據,基本實現包括步行、公交(公共汽電車、地鐵和輪渡相結合)和駕車出行路徑規劃;此外,還進一步推進對外數據的對接,完成鐵路及機場等基本信息的接入,進一步豐富APP應用查詢功能,提供市民一站式的交通出行以及資訊服務。

近年來,上海市交通骨幹企業及各區交通管理部門,根據市交通委《關于全面深化本市地面公交行業信息化建設的行動計劃(2016-2018)》的要求,圍繞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按照上海市建設智慧城市、公交都市的工作目标,全面啟動公交行業信息化二期建設,不斷提高公交運營與管理效率,提升公交出行信息服務水平。

截至2017年底,巴士集團累計建成信息預報55寸屏1862塊、到站預報站杆300根,實現市區浦西有電源資源站亭到站預報全覆蓋;浦東公交累計完成2500餘根(500個已經完成亮燈升級工作)太陽能電子站牌、350餘個實時到站預報亭牌合一建設(亭牌合一的站亭具備實時報站功能),同步試點1處電子墨水屏電子站牌。此外,各遠郊區也不斷開展公交到站信息示範試點工程,其中:太陽能電子站牌268個,太陽能電子站亭88個。

2013年上海市交通運輸和港口管理局《關于推進本市地面公交行業信息化工作的實施意見》發布以來,以巴士集團、浦東公交兩大集團公交信息化示範工程和交通運輸部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應用示範工程為抓手,我市積極推進公交行業信息化工作。一方面,車載信息系統大規模應用有實效,推動公交行業轉型升級。通過車載信息系統,暢通了數據的采集渠道并實時傳遞,與公交信息平台實現信息交互。另一方面,企業智能集群調度管理有發展,提升公交行業運行效率。目前公交企業已建立集群調度中心,實現線路營運計劃信息化,營運調度更加科學化、精細化,提高了線路運營效率。

“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水乳交融

上海市交通發展白皮書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建成集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對外交通為一體的智能交通系統,實現交通管理精細化、交通輔助決策智能化、交通信息服務人性化,促進城市交通安全運行和客貨運輸效率的全面提升。

未來,上海将堅持開放的态度,廣泛合作,積極推動上海智能交通跨界融合創新發展,持續加強智能交通科技創新,以創新提升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和服務質量。當前,我國城市智能交通建設方興未艾,城市交通智能化管控、智能公交、智能停車等在硬件方面持續投入,智能化管理領域的技術創新的需求仍然十分迫切。同時,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車聯網、車路協同等技術發展應用迅速,“互聯網+交通”等智能交通應用創新層出不窮,公衆對交通服務的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智能化管理導向轉變到智能化服務,從注重“量”的拓展到關注“質”的提升,城市智能交通建設要求高質量的創新驅動,以創新引領和帶動智能交通系統的應用服務質量提升,以高質量建設和服務标準促進城市交通智能化發展,并帶動産業鍊延伸和産業結構優化,是下一步智能交通發展的重要趨勢。

優化共享交通資源配置

目前在滬運營的共享單車企業共13家,投放總量最高峰時達到約115萬輛,共享單車已成為第三大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我市交通管理部門已完成企業數據平台建設,即将開始與企業的數據對接。

共享汽車方面,截至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共有新能源車輛5790輛,網點2630個,會員總數達63萬人,總訂單數突破200萬單,已經形成了公務出行小循環(市、區政府集中辦公點以及部分機關事業單位)和公共出行大循環(機場、火車站等交通樞紐全覆蓋)。

共享停車方面,截至2017年9月底,上海市已完成156個停車資源共享利用項目,可提供6530個共享泊位,在醫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共享停車的效果已經開始顯現。

依托現有科技發展,豐富交通信息采集

一是繼續建設交通攝像監控設施。實現了軌道站點、公交樞紐、“兩場兩站”、危險品作業碼頭、内河航道等重點區域一萬餘路視頻接入,初步完成了覆蓋全市幹線公路、快速路、地面道路的交通信息采集和發布基礎設施的建設,有效提高了交通監管和執法效率。

二是道路車輛檢測設備和車輛車載智能終端持續為管理部門提供全面的交通數據。截至2016年,共安裝道路線圈28814個、檢測器3080個,公交車輛、出租汽車、省際客運、道路危險品運輸車輛車載智能終端實現全覆蓋。

三是北鬥導航系統應用示範工程建設不斷推進。截至2016年,上海市已經有10000輛“兩客一危”的車輛、9萬輛重型貨運車上部署了北鬥衛星的導航終端,建成覆蓋所有重型貨運車輛的省級政府動态監管平台。通過北鬥終端可實現對車輛運行的遠程實時監控。

響應政府決策完善各項機體制,繼續推動交通信息化發展

目前,上海市智慧交通建設正處于從分散轉向集約、從孤立封閉轉向共享開放、從以政府推動為主轉向政企合作推進的重要轉型期,即将邁入全面聯網、業務協同、智能應用的新階段。但是結合上海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的工作要求,智慧交通發展還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行業信息化覆蓋的廣度和深度不足,跨領域、跨行業、跨部門的信息資源整合應用有待進一步提升;二是對綜合交通信息數據的深層次挖掘分析應用不足,信息化在系統協同、管理決策、指揮協調、公衆服務等方面的支撐力度有待進一步提升;三是面向公衆的信息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通過提供及時全面準确信息服務,改善公衆出行服務體驗;四是行業“互聯網+”的創新型企業缺少。面向應用的具體某一行業的交通信息化的發展,需要滴滴打車、共享單車等互聯網+交通出行的企業的支持,而上海除了共享單車和滴滴外,缺少類似本土化的互聯網企業。

因此,以建設“交通強國”、建設上海“四個中心”及科創中心,支撐“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綜合交通發展為目标,今後将會同有關科研機構、行業内重點企業,進一步加強大數據分析、部門協同共享、智能化管理、便捷化服務等方面的工作。

一是實現大數據對科學決策的全面支撐。形成覆蓋度廣、整合度高的大數據分析應用平台,初步建成交通模型體系,交通運行研判和決策支持水平顯著提高,支撐政府決策管理更全面、更高效,促進公衆出行信息服務更綜合、更智慧。

二是實現信息化對協同管理的全面支撐。優化信息平台建設,提高交通應急事件處置效率,促進跨部門、跨領域、跨區域的交通協同管理格局,推動長三角區域的交通信息互聯共享和交通協同管理機制的完善。

三是實現信息化對交通服務的全面支撐。促進多元化的交通信息服務體系構建,優化交通出行服務品質,滿足公衆個性化、多樣化服務需求。充分發揮平台經濟和電子商務優勢,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發揮新型物流信息平台作用,構建高效率、低成本的上海市現代物流體系。

四是實現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的合作。在重大項目建設方面加強與我市發改委合作,在政務雲、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方面加強與市經信委合作,在科技創新方面加強與市科委合作,在标準方面加強與市技術監督局合作;此外,探索研究與互聯網公司的合作模式,全面形成合力,推動交通信息化發展。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