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後補貼時代 新能源汽車将如何發展?

後補貼時代 新能源汽車将如何發展?

時間:2024-11-02 12:54:14

新能源汽車亟需轉變發展方式新的補貼方式下,新能源汽車行業将如何發展?近日,在雄安新區召開的新能源汽車與新型城市協同發展高層論壇(以下簡稱“論壇”),想要展示的,正是新能源汽車+新型城市帶來的想像空間和發展機會。

要環境不是要補貼

在政策影響及資本雙重助推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連續3年産銷量全球第一,截至2017年底,新能源汽車累計總存量超過180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7年,新能源汽車全年累計銷售77.7萬輛,同比增長53.3%。“預測2018年,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将産生40%~50%的增速,全年新能源車銷量或将超過100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聯盟秘書長彭攀桂指出。

不過,比蓬勃更重要的是理性。經過前幾年的實踐,産業鍊之間的協同和連接、充電設施、電池壽命與續航能力、路權、安全管控、售後等方面的不足充分展現。“生産出來的車不符合市場需求,充電樁擺在那裡曬太陽”的尴尬與補貼退坡、要求更嚴的大環境,讓行業意識到必須轉變發展方式。

“近幾年,大家突然發現,按照以前的老辦法做事賺不到錢了,幾乎是幹什麼賠什麼,這就需要反思一個問題:是市場變了還是政策變了?或者是産品銷售的路子變了?”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的觀點很明确,即市場空間沒變,而政策和對産品需求的方式變了,“對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如果發展僅僅建立在政府補貼基礎上,我很負責地告訴你,沒戲。哪一天不補貼了,哪一天就卷被子回家了。”

在他看來,需要研究的不是争取更多的政府補貼,而是需要培育什麼樣的市場以及用什麼樣的方式、産品、服務和技術來培育這個市場。“到了現在這個階段,各幹各的一定不賺錢。新能源車行業在談政策訴求的時候要調整思路,不是集體聯名上書要補貼持續,要的應該是環境,這樣,整個新能源産業鍊才有可能構建起來,産業生态就有可能發生本質性的變化。

讓物流更輕松

從理論上說,能夠大量節省燃油支出的新能源汽車,應該是物流的心儀之選,但在實際使用中卻存在諸多問題,所以才會成為過渡期内惟一大幅降低補貼(按0.4倍補貼)的車型,也才會有天津大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田”)“直接控制的3000多輛車中,隻有30多輛是新能源車”的窘境。

車型、續航裡程、性價比,是大田城際快運副總裁張兵最關心的三方面。早在兩年前,大田就對新能源物流車有所研究,也非常想使用新能源物流車,但1%的比例,源自新能源物流車本身存在不足。

“現有的新能源物流車主要針對市内配送,而我們的業務是綜合物流,貨物較大,車型匹配是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在目前比較成熟的4.2米以下車型之外,我們更需要6.8米乃至7.5米的産品。”他介紹說,在大田已經有明确政策,全國任何一家公司買車都必須先過新能源這一關,“也就是說,在采購車輛時首選新能源,沒有合适産品才能買柴油車。”

圓通速遞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相峰的關注點在能耗。“對幾百億包裹來說,哪怕差一分錢、差兩分錢,都是天文數字。”在他看來,中國的快遞業不會永遠隻是三輪車上的快遞業,一定會完成機動化轉型,也會像其他國家一樣用機動車派送,“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共同開發适合于快遞行業應用的車,并通過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實現降本增效。”

“原來的‘最後一公裡’很辛苦,但随着新能源的路權和産業支撐條件出來以後,大家會把城配做得很輕松。”上海遠行供應鍊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林俊總結道。

成于政策,敗于充電?

業内有個說法:新能源“成于政策,敗于充電”。對于如何打破這一魔咒,北京智充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丁銳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快近廉”。

“充電服務一定要貼近車隊,總體看可以分為三類,即停車地、司機居住地和卸貨地。根據不同使用場景,我們提供了兩個産品:交流充電器和分體式充電終端,保證物流車在閑時能充上電。還有一種情況,是配送站沒有電力條件而有停車條件,比如在北京通州有200多輛車沒有固定充電的地方,我們就與合作夥伴幫助他們建站,聯合一些本地有地、有資金的人把主幹線上的充電服務搭上線。”丁銳介紹說。

對于充電速度的選擇,丁銳建議,物流園區在投資充電設備時盡量選擇充電速度快且智能化程度高的(至少有智能功率分配等功能)。“俗話說得好,‘天下武功為快不破’,市面上的運營商大多出于成本考慮,投放30~60千瓦的低功率充電樁。而我認為,120千瓦以上的充電設備才适合實際使用需求。”丁銳看重的另一方面是智能化,“我們是比較偏互聯網的團隊,自然會用數據做事情。比如有什麼樣的車、要充多少電、充多久等跟派單系統連在一起,一方面可以看到司機身分、搜集充電參數;另外一方面會根據他們的使用習慣,計算出車輛在某種天氣、溫度條件下充多少度電、能跑多遠,從而讓司機不必再為了充電而充電。”

車樁比也是個很重要的問題。2016年,全國有3000多家充電樁廠家,而到了2017年就變成幾百家,車多、充電樁少的難題該怎麼破解?

“真的沒有樁嗎?”深圳市安和威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梁瑞強指出,充電樁企業應該考慮車樁網的運行狀态,将車和車、樁和樁聯系起來解決,“充電樁就像筷子,隻是吃飯時的工具,現在充電樁企業這麼多,用戶買誰的都行,就出現了壓價。有的人看好這個市場,用其他收入來彌補虧空堅持做;有人不看好,就撤出來。我認為,這是缺乏正常的市場機制。”

往前追溯9年,2009年,國家提倡做充電樁,但當時沒人做;2011~2012年,有人開始做充電樁,但價格特别高。後來國家出政策說“誰有充電樁我要用”,很多企業開始做充電樁。

“老實說,充電樁的技術到現在還維持在10年前的水平。”梁瑞強說,充電樁企業很痛苦,“充電樁裝上後能不能滿足需求?能不能賺錢?風險有兩個:一個是充電量是否滿足;一個是充電樁質量能否保證。充電樁最大的問題是運維成本,價格壓得很低,掙的錢都不夠員工出差維修,這是不正常的,對充電樁企業和用戶都不公平,也影響行業發展。很多企業為了生存作出一些承諾,如充電樁保3年,但可能一兩年後充電樁企業已經不複存在。因此,需要從技術上做根本的改變,才能實現充電樁的發展。有行業大咖曾表示,要在3年之内将市面上70%的充電樁換掉。”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