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相信,像華月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洪雨抱有這般想法的轎運企業管理者,應該不在少數。對于他們而言,未來的一切盡是未知數。
密切關注中置軸發展
成都華月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緻力于公路轎車運輸的物流企業,總部位于成都,在全國各地擁有15個辦事處。公司業務範圍包括轎車托運、商品車托運、展車托運等業務。目前,該公司共有轎運車75輛,已全部滿足轎運新政規定。其中,平頭車35輛,長頭車40輛。
據高洪雨介紹,由于新政進一步壓縮了轎運車運輸數量,公司于年内分兩次添置了45輛長頭挂車。其中,6月新購入的30輛車還處于上戶階段,暫時沒有投入運營。
記者了解到,為了應對轎運新形勢,除大批量采購牽引車頭外,華月物流還于近期将原有不合規挂車陸續更換為合規車輛,以每輛十餘萬元的價格計算,僅挂車的投入就高達700餘萬元。
高洪雨表示,之所以如此大手筆的投入擴張車隊規模,原因有三:
其一,7月1日後,不合規挂車将無法上路,換挂是必然之舉。
其二,如今,轎運車裝載量僅為原來的一半,甚至是1/3。效率下降後,隻能依靠運力彌補。
其三,相較于平頭車,長頭車具有多裝一輛的優勢。别小看這一輛的差距,往返運費可達4000元左右。
至于為什麼不選擇能夠裝載8輛轎車的中置軸挂車,企業顯然有着自己的擔心和考慮。
高洪雨告訴《商用汽車新聞》記者,首先,中置軸挂車成本較高,企業大批量購買,存在一定資金壓力;其次,中置軸挂車的安全性一直為市場所诟病。
不過,高洪雨也表示,随着國内衆多改裝廠生産技術和工藝的提升,性能可靠的中置軸産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市場中。目前,華月物流也在密切關注中置軸挂車的發展。如果政策監管到位、國内中置軸技術得以完善,那麼企業将陸續購入該類型産品。畢竟,裝載量決定企業最終利潤。
期待運費上漲創營收
車頭該買的買了,挂車該換的也換了,一頓操作猛如虎,生意卻依然賠錢、叫苦。
“和2012年相比,現在的單車運費雖略高一些,但運輸體量相差太遠。原本希望轎運新政實施後,車企能夠提高運費,但目前看并沒有這個迹象。所以,現在仍在運營的轎運企業,10個有9個都在賠錢。”高洪雨表示。
記者了解到,現階段,即便是賠錢,企業也願意跑,如果業務擱置,賠得更多,“死”得更快!
據高洪雨透露,如今,除去高昂的過路費和燃油費,人工成本也是轎運企業面臨的主要壓力之一。很多時候,一趟運輸的利潤,司機要比企業賺得還多。
當然,“壓垮”轎運企業的,還包括新政實施前後合規車輛的置換費用。
對此,高洪雨吐槽說,前兩年剛剛購置的新挂車,每輛都價值十餘萬元,一紙新政出台,全部都要淘汰。不僅如此,舊挂的折舊費用低得可憐,去年一年的盈利都不足以補貼折舊帶來的損失。
“雖然新出台的挂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幫助我們節省了一部分資金,但與龐大的支出相比,簡直是杯水車薪。”高洪雨補充說。
然而,更令企業感到悲觀的是,随着物流産業“路改鐵”、“路改水”的持續推進,不少車企已經将車輛運輸重心轉移。華月方面表示,如今的運量,已由原來的1700~1800輛下降至500~600輛,其餘均由鐵路或水路承擔運輸,貨源着實少了很多。
在談到當地轎運市場形勢時,高洪雨用了“每況愈下”4個字來形容。他指出,成本上漲、效率下降、運費不增,緻使很多企業越發消極。衆所周知,物流屬于勞動密集型産業,一旦企業關門大吉,很多人将面臨失業。
不過,悲觀中企業也看到了積極的一面。
“運輸轎車的數量少了,也就意味着風險小了。”高洪雨強調,“隻要後期運費能夠上調,與其提心吊膽掙10000元的利潤,不如踏踏實實地賺3000元的收益。這麼看來,對轎運企業而言也是一種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