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B型企業崛起

B型企業崛起

時間:2024-11-02 04:59:27

鄭悅/文

這些越來越多的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社會企業,為B型企業的出現奠定了現實基礎

在企業社會責任常常被人诟病——已淪落為企業營銷手段的今天,B型企業的出現又讓人們看到商業力量的另一種可能。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為股東創造價值永遠是第一位的,然而在這樣的公司組織設置架構中,企業社會部門、市場部門在KPI(關鍵績效指标)的驅動下,企業對社會産生積極改變的優先級總顯得沒那麼重要。

追求可持續商業的訴求,使得商業模式本身需要被改變。社交媒體給消費者帶來的賦權,使得類似Toms或Patagonia這類有責任感的公司,在商業領域能夠越來越發揮重要作用。

調查顯示,很多消費者說——他們願意為對環境和社會有積極影響的公司所提供的産品和服務多花錢。這當然不是道德綁架。如果一家公司的生意,是可以對抗氣候變化并建立更加繁榮健康社會的話,那麼必然産生經濟效益。

社會企業的現實土壤

既能兼顧企業的商業利益又能解決社會問題的社會企業,成了社會問題的一種解決方案。不過,在社會企業成立和發展的現實過程中,由于傳統公司法律責任和決策機制的限制、追逐經濟利益的投資者們所施加的壓力、因未能有效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可能導緻訴訟的法律風險等因素,使得很多社會企業家不得不面臨着應該将企業注冊為何種形式的法律機構的選擇。

共益公司制度正是社會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為解決此類矛盾而出現的創新法律形式之一,而共益公司與非公益性組織BLab所倡導的“BCorp”公司緊密相關。共益公司制度正是社會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為解決此類矛盾而出現的創新法律形式之一。從廣義上說,共益公司屬于社會企業的一員。

實際上,社會企業在中國的興起,則可以追溯到2006年,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簡稱BC)、中央編譯局和楊氏基金會聯合舉辦社會創新論壇提及社會企業的概念,引發關注。2007年,BC和中央編譯局以雜志增刊的形式,邀請中英兩國專家專門介紹社會企業。這在實際上成了社會企業的中文啟蒙書。

從2008年到2016年,BC又開展了每年一次的社會企業技能培訓項目,培訓相關社會企業家,前後共培訓2900人次,從商業模式的設計到市場營銷的方法,讓公益圈的人士們了解并掌握商業常識,學習使用商業力量進行創業。

從中衍生出了利用智能硬件、老人手機呼叫等通訊方式在社區内構建無形養老院的金太陽;利用RFID等标簽鼓勵社區居民對垃圾進行粗分類的綠色地球;利用手機記步功能、将個人健康與企業捐贈鍊接到一起的行善等優秀社會企業,這些企業在經過培訓後,完善了商業模式,獲取了成長資源,得以進一步發展壯大。而這些越來越多的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社會企業,為B型企業的出現奠定了現實基礎。從社會企業在中國的發展階段來看,我認為現在進入了一個市場構建期極創48小時活動引入街頭合唱團,讓更多人群了解社會創新概念B型企業與社會企業的現實土壤

——對話南都公益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中國社會企業與社會投資論壇輪值主席彭豔妮女士

實際上,社會企業這一概念已經引進中國有近十年的曆史,從最初引進到今天,對于概念的讨論始終沒有停過,不知您對此有怎樣的評價?

學界對此一直有争論,而我們一直采用的是包容性強的定義,因為社會企業具有多樣性,它讓第二部門和第三部門在交界的地方越來越模糊,産生越來越多的創新。

特别是在中國,因為有NGO、企業組織、公共組織的轉型所需以及初創企業的興起等多種現實需求,因此我們認為包容性強的定義才更合适。

剛剛在六月結束的本年度中國社會企業與社會投資論壇,中國社會企業的發展出現了哪些最新的進展?

中國社會企業與社會投資論壇(ChinaSocialEnterpriseandInvestmentForum,CSEIF)是由南都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先生和殘友集團創辦人鄭衛甯先生共同倡議,由中國有志于推動社會企業與社會投資行業發展的機構自願發起的類協會式網絡。

論壇2014年成立,今年是第二屆年會,以“尋找中國社會企業”為主題,圍繞中國在教育、養老、醫療、扶貧、殘障群體就業等衆多社會議題探讨創新解決方案。我們觀察到有更多有商業背景的人士加入到社會企業的行列中來,這使得社會企業的模式創新充滿了更多可能性。

而從社會企業在中國的發展階段來看,我認為現在進入了一個市場構建期。除了有越來越多的社會企業出現之外,市場的其他要素也都在發展,比如資本要素方面的影響力投資或公益創投基金、商業的投資機構等,甚至一些投行也開始關注;而更多支持性的機構出現,提供咨詢服務、法務、财會服務等,可以為社會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當然還有人才,除了最初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做的社會企業家培訓之外,現在還有很多類似的培訓,包括學曆教育、大學裡面社會企業相關的選修課等。

我們注意到中國大陸地區有了第一家獲得B型企業認證的社會企業,不知您對此有何評價?

我們也很欣喜地看到這個結果,出現同時執行社會企業和B型企業雙标企業的出現。在國際化過程中,與最初推行社會企業時遇到的問題是一緻的。剛開始在國内推社會企業的時候,無論法律體系還是具體操作層面,都和社會企業的發源地英國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是我們相信,社會創業家解決社會問題的熱情,還有他們整合資源的能力,都是相通的,中外交流更多的是帶來互相借鑒。

随着社會企業的認知程度提升,合作夥伴等生态環境也在逐步建立之中,我們現在更多的挑戰在于讓社會企業超越公益圈,更為主流化。

B型企業無疑是創造美好世界的企業新标準,我們會在未來的工作中進一步推動概念的普及、鼓勵更多社會企業與企業參與認證。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