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論《這才是我要的工作》這本書以前,我們先來回顧三本重量級的作品:
《高科技無産階級的形成:真實世界裡的虛拟工作》(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是一本批判性的思想著作,指出新技術革命和全球化正在塑造新的無産階級。原因是,新技術革命更加細化了勞動分工,使得許多原有崗位、流程、項目可以分拆後外包,甚至遠距離外包,企業就沒必要給員工支付越來越昂貴的勞動福利;另一方面,新技術革命、家務活動社會化的潮流也促成了新行業、産業的增多,但這些新行業和産業帶來的不再是穩定的崗位工作,而是臨時性的工作。所以,人們的工作越來越不穩定,看上去掙得似乎比以前稍多一些,但花錢的地方就更多了。
《零工經濟》(中信出版集團2017年版)、《斜杠創業家》(江西人民出版社、後浪文化2017年版)則展望了崗位自由化、松散化的好處:傳統的就業方式是将一個人“框”在崗位上,而松散化、自由化的零工經濟,有能力的人可以憑興趣同時從事多份零工工作或是兼職創業,這既滿足了自己的興趣,工作和生活會變得更加快樂,然後也能掙到相比固定工作更多的錢。
《這才是我要的工作》一書出自《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創業家克裡斯·吉耶博。全書的結構非常簡單,就包括兩大部分内容,分别講了如何适應當下的職場危機、零工經濟/斜杠創業熱潮(職場危機和零工經濟、斜杠創業熱潮是融合在一起的,對于具體的人呈現為機遇還是危機,就不能一概而論了),如何完成打破認知和展開行動清單。
什麼是我們想要的、應該要的工作?我們小時候會期待做教師、當軍人,以至護士、醫生、售貨員、雜技演員、飛行員、科學家、主持人、球星,還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工種。我們長大之後,會放棄小時候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但心中仍然期待找到那種自己覺得很有趣又能夠帶來榮耀感和較高收入的工作。書作者說,尋找我們值得為之耗費青春的職業,不能想當然,而應當弄清楚特定的職業有什麼樣的任職資格、工作環境、薪資、福利、職場競争特點,然後思考自己的匹配程度。有些看上去非常理想的工作,看上去可以輕輕松松“被錢砸醒”,卻不是我們有能力勝任的,甚至絕大多數人弄清楚這些職業的特點,也會喪失興趣——你不信有這樣的工作?
殡葬行業……精算行業……戰地記者,戰亂地區的談判專家……hi,别說其他的,就拿寫書評這件事來說,做書評人收到稿費時很開心,雖然有時低至幾十塊,但如果你真能做到每天花上五六個小時看書,然後不停的寫啊寫的,能夠随時從布克獎作品切換到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學術名著,再到磨鐵、讀客等出版商出版的雞湯文學……看書寫作時候把手機調成靜音(就知道你做不到的,哈哈),每個月還是能夠湊夠全家國内遊單程飛機票的。
《這才是我要的工作》強調的打破認知,是要我們在“快樂”、“金錢”、“心流”三者之間找到貫通點。“快樂”指的是工作可以盡可能讓我們避免枯燥,在工作環境、社交環境中收獲快樂;“金錢”指的是工作可以帶給我們一份可以保障财務安全的收入;“心流”指的是我們的工作恰好是自己擅長的,或是經過學習、訓練後變得擅長的,在做這樣的工作時,我們能夠高度沉浸其中,發揮出他人甚至難以想象的效率。書中還提供了尋找“快樂”、“金錢”、“心流”三者貫通的細化标準:日程彈性、報告及問責制度、社交環境、貢獻感、協作機制、安全感、可交付成果、無形收益,對每一項标準進行了解讀。
當然,我們未必能夠一次性的找對工作,所以在擇業之初乃至整個職業生涯過程中,都要注重不斷動态調整自己的職業發展計劃,要為自己制訂多份後備計劃,要積累相關的技能。如果你實在不願意為提升技能花錢,也可以去訓練演講;如果你不确定什麼能夠讓你沉浸其中并找到快樂,那就可以與身邊的親人、朋友、同事多聊聊,很多時候旁觀者要比我們更加了解我們自己。你甚至還可以應用股神巴菲特的“5個人生目标”法:第一步,列出自己一生中想做的25件事,第二步,圈出最想做的5件事,第三步,放棄其餘20件事,隻做與那5件事相關的工作。
下一步,就是行動。已經有很多專家提到了這一代人、下一代人不可避免要面臨的職場危機:“機器換人”、“全球化競争”、“外包沖擊”。所以,第一項建議就是,在你還保留着正式工作的同時,要開始尋找副業,比如開個小店,不要看不起你朋友圈那些發布賣貨微店、淘寶小店信息的朋友,銷售不僅會給你帶來收入,而且從來就是打破眼高手低最好的方式。又如,利用專業技能,提供咨詢服務;再如,作為服務提供者加入共享經濟——美團和滴滴大戰已經拉開,這證明在智能出行領域保持壟斷,要比傳統的客運出行領域更加困難,而這恰恰會給人們以機會。
《這才是我要的工作》這本書提出的第二項建議,是正式創業。創業需要的4項資源,包括技能、社交、試驗、機遇,你需要進行一番梳理。應該看到的是,無論你身處北京、深圳、上海,還是其他大城市甚至中等城市,而今開辦公司創業的成本相比過去都已經大大降低。如果你确實具備上述4項資源,即便暫時找不到太多的資金,也有理由大膽嘗試。
第三項建議,保持勤奮,無論是創業、求職,還是副業,你都可以也應當比别人更加勤奮,因此才能提高成功率。書作者說,如果你依然希望找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就應當概括出自己現有的技能、知識狀态,還要能夠較好的描述未來的自己,表明自己對于特定的工作的強烈興趣,然後多加嘗試,多投簡曆,争取更多的面談機會。
《這才是我要的工作》書中還給出了打造個人品牌、發展個人粉絲群的建議。即便上述舉措也沒能幫到你,又或者你缺乏行動的動力和勇氣,什麼都沒做,無奈的做個佛系青年,其實也沒有什麼——放下對于自己不能掌控或已經失去的事情的糾結,放輕松,調整好自己,誰說佛系青年哪一天不能變成鬥戰勝佛呢?